分享

清孝庄文皇后故里《科尔沁草原》

 广陵子图书馆藏 2021-11-26

清孝庄文皇后故里《科尔沁草原》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东北正统在通辽?2021年,火了很多小城市。从芜湖再到蚌埠,互联网用其无边界的魔力,打开了一个又一个新世界。最近,又有一座小城正在迅速走红。它就是通辽。这座原本籍籍无名的小城,因为当地风趣的网红们,成为新近焦点。不过,很多人以为它坐落在东三省。明明是内蒙古的地盘,通辽为什么会引起这种误会?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其实,也不怪人们搞错。只因为通辽本辽,比东北还东北。这么说吧,走在街上,扑面而来的东北感,和长春、沈阳、哈尔滨也没啥区别。东北城市的标配,它都有。首先,遍地都是“东北之光”——澡堂子。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白天的澡堂酒》

    这些澡堂子,直接对标东三省洗浴中心的模板,把其中的精髓学了个明明白白。奶浴、盐浴、醋浴,搓澡、桑拿、SPA、按摩,自助餐、ktv、电影院......在通辽的澡堂里,能把东北的洗浴文化体会个真真切切。而走出澡堂,随处可见的东北美食,又加强了这种空间上的错乱感。铁锅乱炖、地三鲜、大碴子粥、蘸酱菜......无一不东北。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就连本地著名的大骨头抻面,从外观、口感到价格、分量,都是满满的东北style——炖得软烂、香醇的猪大骨,配上实称、筋道的面条,一顿下来才20几块钱。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当然,吃饭的通辽人也和这种东北气质融为了一体。尤其是在冬天,满眼的貂皮大衣,令人傻傻分不清身在何处。其实,不仅日常穿戴如此,连当地的民族服饰都非常不内蒙。通辽的科尔沁蒙古人的传统服饰长这样: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花花绿绿的,是不是更接近东北二人转的感觉?是不是完全不像人们印象里的那种蒙古风情?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此外,通辽人的传统民居也很东北。炕、炕琴、铺盖卷……妥妥的东北农村三件套。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即使是在暖气、地热越来越发达的当下,还是有不少通辽人要在家中改造一个现代炕,方便延续上炕吃饭、睡觉、打牌的传统。而说到打牌,除了麻将,在通辽的老年人中还流行另外一种游戏——水浒人物牌。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这种小众的纸牌麻将,又名“看小牌儿”,简直不要太东北,甚至有以此为题材的二人转剧目。此外,当地还有独具特色的“乌力格尔”(蒙古说书)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这种以二胡伴奏的说唱艺术,虽然由一人边拉边唱,但它的内容以民间故事、古典名著等为主,也有艺人自己的即兴发挥,其语言特色集单口相声、评书、二人转的幽默为一体,充满了东北式的调侃和热闹。总之,通辽人从衣食到居家、娱乐,东北感拉满。在通辽生活,完全可以假装自己在东北。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明明在内蒙古,通辽为什么这么东北?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先看看它的地理位置。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它地处内蒙古东部,总面积近6万平方千米,人口约为320万。它东靠吉林省四平市;南依辽宁省沈阳市、阜新市、铁岭市;北边还与吉林省的白城市、松原市为邻;通辽距离内蒙首府呼和浩特有1200公里,约等于北京到上海;而距离隔壁省的沈阳却不到300公里,相当于上海到南京。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很多爱热闹的通辽人会不时到沈阳逛逛,却不愿意奔波劳顿地去呼和浩特看看本省的中心。如此,“近墨者”通辽,自然就更东北了。

    在地形地貌上,通辽市处于蒙古高原递降辽河平原的斜坡。大兴安岭和辽河塑造了它的基本面貌。它的北部为大兴安岭南麓余脉的石质山地、丘陵区,占全市面积的22.8%。中部为西辽河冲积平原,边缘分布着固定、半固定沙沼,总体占全市面积的70.7%。可以说,它和东北共享山河,气候条件也接近。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通辽也就生出了相似的风土人情。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通辽》

    此外,地缘上相邻还使得通辽和东北在历史上一直纠缠不清,相互交融。

    在清朝中叶之前,这里曾是匈奴、契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主场。清朝统治者在开国初期,甚至严禁汉族流民私自到蒙地垦荒。但到清朝中叶后,清政府日渐失去对这一地区的管控力,许多汉族农民为了谋生,渐渐从东北涌入,开垦农田。

    蒙古王公贵族也贪图地租,私自允许。于是,在昔日的蒙古草原上就出现了大片的耕地。后来,清廷也就废除了蒙地封禁政策。到了民国元年,科左中旗的亲王色旺端鲁布,出放自有领地牧场,并选定了其中一块建镇。这块土地因为北通辽河,被定名为通辽。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通辽历史照片

    建国后,通辽一带本来根据历史传统,划归了内蒙古。但文革期间,它被归入了吉林省。直到1979年7月,它才复归内蒙古。历史纠葛如此复杂,也难怪通辽人的身份归属有点尴尬。特别是高考恢复后参加考试的那些人 ,他们上学时还是吉林人,高考时却成了内蒙人,用后者的试卷,走后者的名额......总之,这样和东北“深度联动”的通辽,怎么能不东北?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当然,通辽最东北的,当属它的人。他们不仅饮食起居肉眼可见的一派东北气象,连方言都是深入骨髓的又东又北。他们不仅有“波棱盖儿(膝盖)”、“胯胯轴子(胯部)”等大量东北词汇,口音也和东北相差无几,大概是重庆话和四川话的区别。当然,他们也和东北人一样爱说歇后语。被窝里放屁——能文(闻)能武 (悟);光着屁股推磨——转着圈丢人;裤裆里撒盐,闲得蛋疼;癞蛤蟆硬装小青蛙——长得丑还玩得花;王八退房——鳖(憋)不住了。—— 语出自通辽知名B站Up主“小约翰可汗”“酱婶儿”的通辽人,自然能顺利打进各地的东北老乡会。除了语言,他们的性格也东北式地直爽、火爆。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比如,清末爱国将领僧格林沁。当时,英法联军攻入天津,时任镶红旗汉军统领的他向咸丰帝上奏请战。他坚决要求撤回谈判代表,主张调用全国之兵员,倾全国之粮食,整顿军队,把西方侵略者赶出去。但由于主和派占上风,他的意见未被采纳。刚硬的血性不允许他看着自己的家国被凌辱。

    咸丰九年,他受皇命督办大沽口和京东防务。于是,积极筹建大沽海口和双港的防御工事,整肃军队,做好反侵略的各项准备。次年,一支由1艘巡洋舰和13只炮艇组成的英法舰队藐视中国军队的设防,入侵大沽口。僧格林沁督军力战,击毁英军战舰3艘。英海军司令贺布受重伤,总共死伤464人,最后不得不撤退。这次大沽口保卫战,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军队抵抗外国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大沽口保卫战

    在通辽,不仅过去这么刚,现代更刚,男的硬气,女的更甚。“外交天团”的大前辈、前外交部副部长、现任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傅莹,就是典型。在各种新闻发布会上,面对某些外国记者不怀好意的挑衅,她仍能立场坚定,用优雅的仪态、斯文却犀利的语言回击。她强大的气场令对手敬畏,有些外媒直呼“战斗力可怕”。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这就是牛逼闪闪的通辽人,其血气不输东北人。在前段时间的雪灾中,他们也展现出了这种强大的通辽力量。29岁的王念华,在零下3摄氏度的低温中,驾驶着没暖风的铲车连续工作,只为了灾民们早日走出困境。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科尔沁区

    为了不影响视线,他还开着车窗。乐观的他笑着说,“特地穿了4层衣服。”就是无数个他们,成就了日益美好的大通辽。这里是“内蒙古粮仓”,其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内蒙古之首,它每年生产的粮食能养活至少6500万人,大约相当于法国的全部人口。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它生产的荞麦,营养价值高,享誉中外,每年日本和韩国都抢着进口。这里还有完备的肉牛产业链,形成了大型的肉牛交易市场,被誉为“中国草原肉牛之都”。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此外,通辽还有“通满欧”国际货运班列。该班列,连通通辽、满洲里和欧洲,全程9000公里。它采用40英尺集装箱运输,每列可装运货物1000吨以上。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它运货量大、时间快,促进了内蒙古地区与欧洲的经贸往来,是“一带一路”进程中不可或缺的“草原丝路”......小小的通辽,却钟灵毓秀,物华天宝。它还是孝庄故里。

孝庄蒙古乳名

    孝庄,即孝庄文皇后,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达尔罕贝勒寨桑之女。1613年3月28日出生于当时的蒙古科尔沁左翼宰桑贝勒府。1625年2月,时年13岁,与后金皇太极成婚,受封侧福晋。1636年后金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封其为永福宫庄妃。3年后生皇子福临,母以子贵,晋封其为皇后。1644年,其子福临登基继位,号顺治。晋封其为皇太后。1663年,其孙子玄烨继位临朝主政,号康熙。孝庄又被晋升为太皇太后。1688年病故于北京,享年75岁。葬于清东陵。谥号孝庄。

    孝庄为清国立业,入主中原,奠定大清三百年之江山基业,立下了旷世功劳。       

    孝庄父母之陵寝,就是宰桑忠亲王及其贤妃之棺椁奉安、落奠于今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长山镇库里村南丘陵腹地。

    孝庄蒙古乳名“布木布泰”。 “布——木——布——泰”这几个汉字的读音,记的是孝庄蒙古乳名的蒙古语发音。这几个汉字,只能看成是个发音符号,借助表达蒙古语发音,不表达任何意思(汉文字的表音和表义两个功能,这里只用表音功能)。

    既然是记录蒙古语的发音,为什么单用这几个汉字呢?汉字的同音字很多,记录蒙古语的发音,只要是同音,应该是哪个汉字都行。原来,汉字在记录外语(含外国语、少数民族语)发音,音译时,选定哪个汉字做“发言符号”,人们在实际对译的操作中,自然地形成了“潜规则”。这就是“从早、从俗,先入为主、约定俗成”。就是说,没有“死规定”。一开始,选用了那个字,时间一长,就成了“规定”了。人们也就习惯、自然了。“布、木、布、泰”这四个汉字就是这个来历。

    因此,人们想从这几个音译的汉字中找出“布木布泰”的汉语(文)的翻译意思来是不可能的。因为这里使用的这四个汉字,在这里只是做个“发音符号”使用,他们不表达原来的词义,原来的词义在这里没有了用途。

    那么,孝庄的乳名“布木布泰”的汉义译,就是翻译成汉语(文),到底是啥意思呢?

    至今其说法还不完全一样。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北京满学研究所长、教授闫崇年,在座客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拦目,讲述“正说清十二帝”节目时,当讲到孝庄皇后,他说,孝庄的蒙古乳名叫“布木布泰”,这是汉音译,它的汉意译,也就是说用汉语翻译过来是啥意思,各种史书上无记载。后来经过多方探求,得之,这个“布木布泰”的汉意译应该是贴近“天降贵人”的意思。闫教授还说,这个汉意译,可能不够准确,还须研究、考证。还例如,北京市第二实验中学高级教师纪连海,也是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正说多尔衮”时,对孝庄乳名“布木布泰”是这样解释的。他说,孝庄蒙古乳名“布木布泰”,其汉语(文)的意思史书中勿见。求询于多位蒙古友人和对此兴趣者,其译意、释说亦不尽相同。归合起来,像是“子孙众多的人”的意思。

    对于学者们的译意,笔人不敢妄动臧否,对于他们的释说也未曾动议一丝品评之意。然而,如常言道“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笔人在接触和学习中,对“布木布泰”的汉意译,也有一时之思考,故也有些“偶得之”,窃称其“心得、体会”吧。现下笔人愿将这些“心得、体会”公诸说与之,以期求得与“有兴趣者”商榷。

    布木布泰是蒙古语(文),是孝庄的蒙古乳名。它的汉意译若是,语意准确、贴近蒙古人的语言习惯和生活风俗,则应该翻译成“会凝聚人心的人”、“有团结能力的人”。

    布木布泰,这个蒙古语(文),它不是一个“原有的、现成的、固定的、原生态的”蒙古词汇,因此,在现行的蒙古语(文)辞书中没有它的“直接的、完全一样的”词条。

布木布泰

    孝庄乳名“布木布泰”,更准确、贴近的,应该写作“布格莫恩泰”。它是由词干“布格莫恩”和词素“泰”两部分组成的。词素“泰”的汉意译是“有”的意思,词干“布格莫恩”正如上文里分析、推论得知,它的汉意译是有“使之团结、让之凝聚”的意思。这样,词干“布格莫恩”和词素“泰”合起来就应该是“有——使之团结”、“有——使之凝聚”的意思了。

    用含有这个意思的词组给人起名,人们当然要取它的“融会、贯通”的所谓“通义”了。那就是应该理解成“会集拢、有团结”,更准确、贴近些就是“会凝聚人心、有团结能力”。引申,用人名时,就应该理解、体会成“会凝聚人心的人、有团结能力的人”。如果再附会而“通解”之,还可以译成“会随和的人、有团结能力的人、受拥戴的人、平易近人的人、礼贤下士的人、人气兴旺的人、人缘好的人……”

    孝庄的乳名起得好。它有蒙古民族的“人性化”和蒙古生活的“人情化”,内容极其丰富,意义极其深刻。它俱有强烈的感召力和祈使力。用这样极俱人性意念,民族祈望和希冀,把凝聚人心、团结人群的人伦美德寄于人生,希望发扬光大;给苍生百姓造福,为社稷生活开创光明,这样的“期望值”,还不好嘛!还不高嘛!由之可鉴,起名人之“灼见”、“真知”。

    历史和现实真的是巧合,祈望和实践真的给了兑现。孝庄就是带着这个“布木布泰”的名字,这个汉义译是“会凝聚人心的人,有团结能力的人”,这个内容丰富、意义深刻,这个“灿烂辉煌“的名字,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演绎了她的“大气磅礴、厚重沉实”的壮丽的人生。

    孝庄加盟清统治核心,正值清王朝入主中原,建国振纲的艰难时期。孝庄以她的识人之智、用人之术、容人之量、知人之明,和她的大智大勇、大忠大孝,为大清王朝的三百年的国怍基业奠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和在争权夺力的各种冲突中,孝庄以她的惊人的胆识,平复了一个又一个风浪,闯过了一个又一个险滩。她一生辅佐了三帝,拉开了康乾盛世的序幕。

    康熙晚年曾经在一次汇宴群臣时说,“没无祖为皇太后,断无我玄烨,也无我大清江山之今日。”

    孝庄,堪称蒙古族巾帼英雄,中国古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孝庄,史迹辉煌,口碑巍然。孝庄乃中华民族英雄谱上一绝华章。

    现如今,当地政府出于对文物的保护和文化旅游业的开发,在“孝庄祖陵”故地开辟了“孝庄祖陵明珠园”,园内又建了“孝庄祖陵陈列馆”。“园内”人气兴旺,“馆内”人头攒动。如今的孝庄又用她的“使之团结”的“灵气”滋润这故乡人的气质心灵;如今的孝庄又用她的“让之凝聚”的“天性”沐浴家乡的山川大地。

    正如著名蒙古族作家苏赫巴鲁先生给馆题写的楹联:“七星福照一代国母教子育孙成大业 , 八方灵秀三江汇流尊父奉祖建陵园”。孝庄伟业垂千古,世代国人铸口碑。此联之菁华,备矣!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达尔罕亲王府

    清孝庄文皇后的出生地,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康熙一生曾三巡科尔沁,祭奠其祖母。

    有银沙湾沙漠,“东北第一漠”。这里的沙山连绵起伏,沙峰高达七八十米,宛如卷起的巨浪,气势壮观。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有阿古拉草原,保留完整的原始草原。它是远近闻名的“风水宝地”,也是僧格林沁的家乡。它保留、传承着四胡、安代舞等非遗艺术。安代舞,在元朝时发祥于通辽库伦旗,是蒙古族集体舞蹈的活化石。最初是用来医病、祈福的萨满教舞蹈,后来演变为表达欢乐情绪的民族舞蹈。还有莫力庙、库伦三大寺、福缘寺等诸多藏传佛教古刹,是著名的“喇嘛之乡”......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比东三省更东北的城市,在内蒙古

库伦三大寺

    通辽在历史上是内蒙古寺庙最多的地区之一。在藏传佛教最兴盛的清初,这里有寺庙242座,喇嘛12174人。现在,它也保留了不少古寺。它面积不及沈阳的一半,却囊括了东北和内蒙古两个世界。

    它有内蒙古的血和肉,东北的灵和魂。千百年来,它以包容、开放的胸襟,塑造了今天独特的风情。在这里,既能畅快淋漓地洗个豪华东北浴,也可以到附近的草原,策马奔腾;既可以吃吃东北特色的熏肉大饼、饸饹面,也能尝尝独具内蒙风味的风干牛肉、马奶酒......。

    都说,每一个小地方都值得被看见,每一个小地方都值得被挖掘,这句话,在通辽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1913年,距今已经整整一百年,就在那一年,我们脚下这块土地第一次有了一个新的名字——通辽。如今一百年过去了,这片昔日天苍苍,野茫茫的蒙古王公的牧场,已经建成一座闻名遐迩的新兴城市,一颗令人瞩目的草原明珠。为纪念这一盛事,应科尔沁都市报之邀撰写“百年回眸系列”,力争站在历史的角度还原历史,叙述在这块土地上一百年来发生的重大事件,并将刊登在《科尔沁都市报》科尔沁往事版。在撰写的过程中,参考查阅了有关通辽市地方史志和有关书籍资料,

    1912年,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改天换地的大事件——延续了近300年的大清王朝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从而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宣告历史掀开崭新的一页。

    这一年,在中国发生了太多的大事,以致在北部边陲发生的卓王出放巴林爱新这件事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正是这次出放草原,使自明代起一直是蒙古人的牧场,有清以来成为蒙古王公封地的科尔沁草原成为阡陌纵横的沃野农田,从这一年起,昔日这片牛羊成群,牧歌缭绕的草原,渐渐村落相连,鸡犬相闻,并同时崛起一座新城——通辽。

    1912年(民国元年)4月16日第十五代卓里克图亲王色旺端鲁布,以“偿债务”由,向东三省总督呈请,要求准许出放“卓里克图亲王牧场”,以荒价收入“筹还京债”。东三省都督赵尔巽将卓王色旺端鲁布的呈文转送给大总统袁世凯,得到批准后,东三省总督遂任命原呼伦贝尔兵备道黄仕福为“巴林爱新荒务局”总办。1912年4月22日着手筹备有关放荒事宜,并拟定了《丈放科尔沁和硕卓里克图亲王所属巴林他拉至爱新庙牧场荒地章程》。这个《章程》明确了放荒的范围是;“东至巴林他拉,西至爱新庙,南至小细河,北至辽河岸。东西长约五十里,南北宽三十里,外加辽河北岸胡家园子一带六千六百一十五垧,约有荒地共计六万七千余垧”。

    这里,除了“辽河”一词大家较为熟悉外,其余“巴林塔拉”、“爱新庙”、“小细河”几个名称今天都已不复存在。其实,它们都是今天科尔沁区的一部分。

    巴林塔拉又叫白音太来在当时,在今天通辽市主城区南侧南沙坨子附近住着几户蒙古人,这里就是巴林他拉,汉语又叫白音太来;另外,在通辽市主城区东,现建华砖瓦厂一带也有几户蒙古人,也叫巴林塔拉。这些蒙古人据说都是从巴林迁居而来,塔拉蒙语为甸子,即巴林人居住的甸子。这次出放的牧场东界正是位于主城区东侧的巴林塔拉。

    爱新庙位于现西六方,原来是科尔沁卓里克图亲王的家庙,据传,庙内供奉着一副铁甲,当地百姓传说,这幅铁甲是杨六郎的遗物,但没有任何依据佐证。据判断,应是卓王先人所用铠甲或努尔哈赤作为赏赐物赠给卓王先人,因此供奉在庙里。如上判断是因为科尔沁部最早与后金结为联盟,在抗击察哈尔进攻等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因此,科尔沁部四部十旗首领都被封为亲王等爵位。其中,卓里克图亲王就是被封为“世袭罔替”的亲王。为纪念科尔沁部战死的英灵,努尔哈赤敕命修建“安辛庙”,以悯恤科尔沁部全体参战将士,并御敕铁甲一副供奉寺庙中以示缅怀此次征战中所有捐躯的忠烈。此后,科尔沁卓里克图亲王乌克善经1632年、1634年、1636年、1641年、等多次随努尔哈赤、皇太极出兵作战,安辛庙都作为科尔沁部卓里克图亲王的战争“闵忠祠”进行祭祀和修缮。此后,随着战争频率的减少,安辛庙的“悯忠”功能逐渐隐去,而日常的宗教活动逐渐兴盛。到了晚清和民国期间,名称也由安辛庙演变成了 “爱心庙”。鼎盛时期据说有殿宇百余间,僧侣数百人。是可以与著名的莫力庙比肩的大寺庙。遗憾的是这座盛极一时的寺庙没有毁于战争炮火,却在1958年“大跃进”时期被拆毁,砖瓦木料被运走,修建余粮堡政府。

    小细河是此次出放牧场的南界,小细河即教来河下游。教来河发源于赤峰市敖汉旗境内,流经奈曼旗八仙筒以下河道变宽,两岸多沙丘和开阔的草甸子。水流缓慢,泥沙沉积而使河流变清,故下游改称清河。蒙语称尼日郭勒,汉语译为细河。洪河是教来河支流,是一条季节性河流,也是细河的一部份,发源于奈曼旗治安镇南部,经现今开鲁、科尔沁区、在科左后旗乌兰敖道苏木汇入教来河。此河是今天科尔沁区与科尔沁左翼后旗的界河,河南是科尔沁左翼后旗,河北是今天的科尔沁区。

    巴林爱新荒北界辽河即西辽河,西辽河自西南向东北,再拐向东,现通辽市主城区就位于西辽河两岸。

    在巴林爱新荒出放之前,科尔沁草原已经有大量的牧场变为良田,但在出放之时,均只管按事先批准的草场丈量出售土地,至于村庄、镇的位置不予考虑。在出放之前事先预留村、镇土地,应该是“巴林爱新荒务局”总办黄仕福的首创。《丈放科尔沁和硕卓里克图亲王所属巴林他拉至爱新庙牧场荒地章程》第四项中明确写明:“镇基屯基。查向来放荒不先勘留,听凭各户按照领地,段内盖房凿井,殊嫌散漫。此荒拟先勘镇基、屯基。此段荒内于适中之地应留镇基一处,占地约五方”。在这段记载中明确提出了在这次放荒中,为了避免今后混乱,准备先勘留出一块面积为五方之地,作为建镇之地基。这也是自1791年科尔沁草原首次放荒以来120年的放荒史中,第一次在放荒之前就进行了正式的城镇规划。正是在这块事先预留好的“五方之地”,经通辽人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如今跨西辽河两岸的草原新城。

回眸老通辽一 <wbr>之卓王出放巴林爱新荒

孝庄祖陵奉安库里

孝庄祖陵群

    孝庄祖陵,是清代文化遗址。它厝落于今松原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长山明珠园东北,库里屯南连绵丘陵之腹地。孝庄祖陵,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始缘于孝庄父母之陵寝厝落于此,故民间以孝庄的名字而谓之。

    孝庄祖陵,又叫孝庄祖陵群,是因为这里除奉安孝庄父母之陵墓、陵庙外,另还有其他四处,共五个去处组成,形成群落。所以,史称孝庄祖陵群。

    座库里的孝庄祖陵群,又叫达尔罕王北陵群。原来,在达尔罕王的内蒙古辖地内,即,现在的内蒙古科左中旗的乌力吉木仁河(西辽河)的北岸,还僻有一处达尔罕王祖陵群。从方位上看,它与厝落库里的孝庄祖陵群正好是形成南北对峙。为区别两者,人们把相对位居南边的达尔罕王族的内蒙古原地祖陵叫达尔罕王南陵群,把相对位居北边的达尔罕王族库里的孝庄祖陵群叫达尔罕王北陵群。

    因为这个祖陵群位于库里,当地人直称其为库里孝庄祖陵和库里孝庄祖陵群。库里孝庄祖陵群,五处组成。这五个去处分别是:

    第一处:是孝庄父母陵墓、陵庙,它厝落在库里屯南丘陵腹地,现在长山明珠园游池东北沿。

    第二处:是距孝庄父母陵庙正南8里,现卡伦店屯东5里的莽古斯福亲王衣冠冢“靴子庙”和它的陵庙。

    第三处:是距孝庄父母陵庙西南15丈处建的孝庄父母功德碑亭和里面树立的孝庄父母功德碑。

    第四处:是距孝庄父母陵庙之西北15丈处建的莽古斯福亲王灵牌位陵庙。

    第五处:是距孝庄父母陵庙西南3里处,建的和硕公主陵墓、陵庙。

    库里孝庄祖陵群,几经人世沧桑,早已不见踪影。只有其些许遗物易奉于今长山水上明珠园的“孝庄祖陵陈列馆”内珍藏。

    库里孝庄祖陵群的中心去处是孝庄父母陵墓、陵庙,和孝庄父母功德碑及碑亭。孝庄父母,蒙古科尔沁宰桑夫妇是顺治皇帝的姥爷和姥娘,所谓的库里孝庄祖陵的“接踵”形成,都是皆由它而来。

    1654年,即顺治十一年,蒙古科尔沁贝勒宰桑夫妇先后病逝后,顺治皇帝追封了他病逝的姥爷宰桑为和硕忠亲王,他病逝的姥娘为宾图(满洲语,汉译贤淑)妃。

    随之,宰桑之长孙,满都习礼之子,孝庄的娘家侄子,时任第二代达尔罕王的和塔奉召受命,为宰桑夫妇建修陵墓、陵庙,树立功德碑和修建碑亭。

    和塔上奉姑姑孝庄懿旨,表皇兄顺治敕命,为其爷爷、奶奶建造陵墓和树立功德碑。茔地就选在库里。这就是后来的,现在说的库里孝庄祖陵和库里孝庄祖陵群

    达尔罕王族他们为什么要选库里这个地方呢?和塔为什么要在库里这个地方给他爷爷、奶奶修陵墓,建陵庙,树立功德碑呢?为什么这里后来又成了“孝庄祖陵群”呢?其说法纷纭,综归之,寻绎起来,不外有四:

第一,靴子庙“先入为主”,为库里的孝庄祖陵群定位说。

    因为这里先有了“靴子庙”,是“靴子庙”的“先入为主”,给宰桑夫妇陵墓的安葬,形成库里孝庄祖陵确定下了“调子”,也给库里孝庄祖陵成为库里孝庄祖陵群开启了“奠基”。

    原来,就在1636年,即大清崇德元年,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斯到查干湖东岸一带行猎,突遭狂风做孽,马迷归路,人伙鸟兽散,莽古斯踽身茫然,惊恐间又遭猛兽袭击,一命归天。

    后来,随行人蹑其踪,只拾到贝勒大人当时行猎时穿的一只马靴。遂上报噩耗于朝廷,满朝震惊。莽古斯是当时大清国国丈,皇帝皇太极的岳父,皇后哲哲之父。第二年1637年,皇太极追封了岳父莽古斯为和硕福亲王。并敕命科尔沁王府在拾到莽古斯靴子的地方修造供奉王爷遗物——靴子的“衣冠冢”,并在其上建陵庙,以供祭奉。后人俗称这个陵庙为“靴子庙”。

    所谓陵庙就是在陵墓顶上修造的庙宇,以供奉相关神佛和其本人神像。类南方祠(堂)庙。

第二,风水宝地说。

    为宰桑夫妇选地建陵必守科尔沁蒙古“子随父葬”祖制。这样,莽古斯的衣冠冢“靴子庙”的安葬方位,就成了宰桑夫妇建陵唯一选址范围。因为,莽古斯是宰桑的父亲,莽古斯的“靴子庙”就等于是莽古斯的陵墓。

    经踏查发现距靴子庙直北八里有一地方,就是现在的库里屯南丘陵地,被选定是建陵的好地方。

    当时,库里屯一带是丘陵连绵,谷蕴清泉,吐水成池。池有苇蒲摇曳,莲菏摆烁,鸥鹤竞翔,鱼虾戏逐。这样完好的风光,深得达尔罕王族的歆慕。再看此地之四临,更让达尔罕王族他们大喜过望,为之心动。库里座落松花江、嫩江和第二松花江交汇处,南有查干湖波涌为之呵护,北有辽金古都塔虎城虎踞为之拱卫。山上有古杉蓊郁和松柏青翠覆盖;山下有姹紫嫣红山花野草竞相媲美。地处有平畴绿野相辉映,天处有蓝天白云互点缀。这样的盘龙卧虎的“地脉”,当是成就帝王、霸业的风水宝地。

    堪定之结果,库里当然成了首选的孝庄父母陵寝安葬,修建陵庙的“龙虎风水宝地”。。

    被认定“首选”的库里这个地方,其地址方位恰在“靴子庙”直北,其地势又高于“靴子庙”的“地位”。如若这样下葬,有违祖制。莽古斯的“靴子庙”竟然屈居于其儿子宰桑陵墓之脚下,这样,就会形成儿子宰桑踞北面南,君临其父莽古斯之“头上”的势头。这万万不可。

    结果有人想出了“两全”的“折中”之策。就是在孝庄父母陵墓之西北15丈处另修一陵庙,专门请供和硕福亲王莽古斯灵位牌。蒙古人以西为大,以北为尊,莽古斯的灵位牌、陵庙在孝庄父母陵墓、陵庙之“西北”,这样,作父亲的莽古斯较之作儿子的宰桑就有了“踞西占北”之优势,“祖制、俗规”两不违,岂不完美?因为,蒙古人“以西为大,以北为尊”。这“西和北”,莽古斯的“灵牌位”都占全了。这样,宰桑夫妇的陵墓和陵庙的安葬厝落就不犯“说道”了,“宝地”不丢,“祖制”不违。宰桑夫妇陵寝下葬就得以“顺理成章”的理由,这样就“两全其美”的通过了。

    孝庄父母陵墓、陵庙的厝落方位有了“落尊”,接着在孝庄父陵墓、陵庙之西南15丈,当时的莲花池畔处,给孝庄父母,修了碑亭,并在内树立下了宰桑夫妇功德碑。

第三,自丰羽翼说。

    公主陵墓、陵庙也有来路。公主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长兄代善之长孙女。1615年,即明万历四十三年二月生于赫图阿拉城(今辽宁新宾)。后金天聪二年正月,14岁的和硕公主下嫁给了科尔沁贝勒宰桑二子满珠习礼(孝庄的娘家兄弟)。生子名和塔。后和塔袭王位,出任科尔沁二任达尔罕王。

    1637年,即大清崇德二年七月和硕公主病故,是年仅23岁。死后,其骨殖厝藏(骨殖,读古是音。即骨骸。厝藏,不是正式下葬,是临时存放)。18年后,即1655年,和塔在给其爷爷、奶奶修建陵墓时,也发现爷爷的“首选”陵地确实是“风水宝地”,故有心将其母厝藏的骨殖也欲奉安于此。让他爷爷、奶奶生前喜欢的儿媳妇,自己的母亲和硕公主,永远陪伴他的爷爷、奶奶。和塔的动议,很快得达尔罕王族认可。

    和硕公主生前天生丽质,风姿绰约,让人喜欢。公主性情温存,善良豁达,从不以贵傲人,让人敬重;公主知书达理,敬老爱幼;公主的道德品行为达尔罕王族称道。公主曾多次送衣物于前线,慰劳长年在外征战的丈夫满珠习礼。对婆母,即孝庄的母亲博里福晋(皇太极追封的宰桑夫人贤淑妃)更是孝敬有加,早晚请安,嘘寒问暖。老人之衣食必亲为,老人之住行必亲历。竞至弥留,仍忧心家国,恐误战事,求乞不可以己之噩耗告之前方征战的丈夫。这样的贤德儿媳,这样大义的公主,竟英年早逝,全族上下当之悲痛不已。族人认为有这样儿媳的英灵永伴其公婆,岂不尽美?此动议必然赢得全族上下认可,成行必然。

    孝庄更是应允。因为若有这样的贤惠弟熄终陪其父母(宰桑夫妇),还哪里有此等好事?此动议懿准。就这样,大清和硕公主过世18年后,由其子和塔给其修造了陵墓、陵庙。公主的陵庙就这样加入了库里的孝庄祖陵群。

    清廷规定凡是下嫁的公主一律不能回葬清室祖陵。因之,公主下葬库里亦合清廷的族制。和塔安葬其母亲的“动议”,所以能够得到孝庄的迅速懿准,还有另因。1643年,即崇德八年秋,皇太极因患脑溢血溘然驾崩。因罹病突然,皇太极没有留下何人继位的遗嘱。大清上层觊觎皇位的几股政治势力很快形成,并有酿成内讧之凶象。

    这时孝庄说服其姑母孝端(哲哲,皇太极正妃),劝说了礼亲王代善,使之放弃支持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继位的主张,转而,支持孝庄之子福临继位。

    孝庄由于得到元老重臣代善的支持,使整个局势发生了骤变。孝庄又借机很快联合了两黄旗,并得到了朝中齐尔哈拉等其他几位王爷的支持。原来欲图“大宝“的豪格,还有皇太极的弟弟睿亲王多尔衮,两大派别先后放弃了各自的主张。

    孝庄就是这样运筹帷幄、纵横捭阖,统一了几股政治力量,“挽狂澜于即倒”,并让自己年仅六岁的儿子福临承继了大统。

    在这一过程中,代善态度的转变是事情好转的关键。孝庄的“大圆满”,代善功劳大矣!于是,也是当然,代善及其代善系列的人,自然就成了孝庄之“同心、同党”。

    今能让代善长孙和硕公主之陵寝安葬于父母陵庙之侧,不正是一个“友善”之举嘛!这样,上可回谢代善的功劳,下可更多扩充“朋党”,更大拓宽“同路”。可谓“上和下睦”之举,何乐不为?

第四,“落叶归根”说。

    蒙古科尔沁部,郭尔罗斯部,杜尔伯特部和扎赉特部本是同祖同宗,这些地方都是圣主成吉思汗仲弟哈布图·哈萨尔大王的后裔统辖之地。而从大清政府对内蒙古的行政区域划分,当时的科尔沁右翼三旗,杜尔伯特旗,扎来特旗,统属右翼土谢图亲王所辖;当时的科尔沁左翼三旗,郭尔罗斯前后两旗,统属左翼达尔罕王所辖。这样,身为科尔沁贝勒的宰桑陵墓奉安郭尔罗斯,也可以说是落叶归根,魂归故里了。就这样,孝庄祖陵群就形成了。

    五个去处,虽然各有其来路,但寻绎其根本,综归是首先因为有了莽古斯行猎失踪,修下了靴子庙,给宰桑陵墓的厝落“定了位”,才有了后四个去处的链带修建、厝落。可以说,是靴子庙的偶然,才有宰桑陵墓厝落的必然,才有库里孝庄祖陵群形成的可能。

    五个去处除靴子庙外,基本上四个去处都是和塔同时监造,同时竣工。后来,安葬孝庄祖陵群的这个地方形成了屯落,屯名库里。库里,蒙古语,汉译坟茔、陵墓,显然,屯名是随孝庄祖陵坟墓衍生而来。汉音译有误,准确发音应该记做“呼日尔”。靴子庙的卡伦店,也是后来形成的屯落的名字。卡伦,蒙古语,意思哨所。本旗蒙古王爷曾在此设过哨所。后来又有人在此开店,故得了卡伦店这样的蒙汉语协和的屯名字。 

    库里孝庄祖陵群,或者叫达尔罕北王陵群,就是由上述五个去处组成。上述就是五个去处的来历,就是库里孝庄祖陵群奉安库里的历史寻绎。

    除靴子庙是1637年,即崇德二年落成外,其余四座落成时间都是在1655年,即大清顺治十二年。当时的郭尔罗斯旗主是前郭尔罗斯第三代王爷昂哈在位六年。

    这些历史的寻绎虽离开我们已经很远,但您只要到长山明珠园,观光“孝庄祖陵陈列馆”,你的一切遗憾,一切疑团,一定会倏然烟消云散。

    这里那精美鲜活的情景再现,让你再睹大清开国英雄们的久违英姿;准确翔实的图文画面,让你重温大清入主中原时的风云画卷;还有那稀世珍宝般的遗物展览,让你为历史的“荡气回肠“而赞叹,仿佛你一下子回飞到了大清开国年间那如火如荼的沸腾生活场面。这就是,库里孝庄祖陵群奉安库里历史秘密之寻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