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懿:我用一生编织权力网络

 濠上三寻 2021-11-26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每次播到最后,看到年轻的司马炎登基晋祚,终结三国,心里总会愤愤不平,颇似阮籍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义愤填膺”。当然这是被电视剧“摆布”的“傀儡情绪”,他引导着你爱上诸葛亮,仇恨司马懿,恨乌及乌,最后的情感认知便是:司马家没一个好东西。三国的胜利果实怎么就落到这家人手里了呢?司马炎龙袍加身一统三国好比薛宝钗凤冠霞帔嫁给宝玉,都是“奸人得逞”。


年幼时,认知有限,情感却无限,很容易被“引导”去爱或恨一个人,甚至有时对方压根不知道你是谁,而你对他的了解多半也只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北大阎步克教授曾在课堂上提到人们对人和事物的判断主要分两种,一种是事实判断,一种是价值判断。前者要求判断者客观理性地了解事物本身,后者则是用个人价值规范去衡量客体对象。

很明显,我对司马懿爷孙和宝姐姐的认知是主观的价值判断。价值判断固然是衡量人事的一个重要标准,但很容易让我们陷入片面而不自知。因此,在我们三观还不太正或不够稳固的时候,一定要有林妹妹初入贾府时的“处处留心,时时在意”的审慎态度。预防被煽动,被误导,沦为舆论暴力帮凶,虽然骂人很解压,也很过瘾,但那并不会让我们自身得到任何长进。若欲构建一套完善稳固的知识体系,多采用事实判断,是更好的选择。

回到主题,本文的C位人物是司马懿,曹魏政权四朝元老,西晋篡位三代领头。此人生于公元179年,卒于251年,生命长度73岁,政治生涯44年,大半辈子都沉浸在权力游戏里,从一颗“小棋子”,一步一格成长为一颗“大棋子”,最后凭借249年的“高平陵政变”一举蜕化成操控“棋盘”的大boss,并将其个人政治马拉松长跑成功转化为篡夺曹魏政权的4×接力赛后才寿终正寝。

纵观司马懿的一生,虽不像曹操那般壮怀激烈、耀眼夺目,自带领袖光环,到哪儿都是C位。但却有着精准的判断力和惊人的忍耐力。狼顾鹰视,忍者神龟。


《晋书》卷一记载司马懿“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他兄弟八人,世称“八达”,虽说八达,其实只有年长的三位(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真正贤达,其他只是充数而已。而这三达当中,司马懿得到的名士评议最高。《晋书》卷一载“南阳太守同郡杨俊名知人(以善于识人知名),见帝(指司马懿),未弱冠,以为非常之器。尚书清河崔琰与帝兄朗善,亦谓朗曰:'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

他于公元208年被曹操辟为文学掾,那时他已近而立之年,进入仕途为时略晚。可据《晋书》记载,入曹操幕府并非司马懿所愿,而是以武力威胁、被强行征辟的。司马懿不急于入仕,是忠于汉室而“不欲屈节曹氏”,还是故作姿态以抬高政治身价,史家众说纷纭。但根据司马懿晚年领衔司马家族及其政治网络篡夺曹魏政权来看,“忠”这个字在他心里并没有那么根深蒂固。且他入仕曹操幕府后,表现积极,踊跃发言,鞍前马后,上蹿下跳,没有一点“巧取豪夺而来的可怜媳妇”样。

他跟随曹操进兵关陇讨伐张鲁,关中刚得到平定,便向曹操进言:“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克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可失时矣。”一句话里头,便包含“机、势、时”三字,尽显司马懿“狼顾鹰视,伺机而动”之本色。

后来孙权上书劝曹操代汉称帝,司马懿也积极劝进道:“汉运垂终,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权之称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谦让者,畏天知命也。”这句话表面上是在迎合曹操觊觎“大汉江山”之企图,实质上充分体现了司马懿“畏天知命,当仁不让”的政治理念。

他既然不愚忠于刘汉,自然也不会永忠于曹魏。

在曹操当政时,司马懿只是一个小参谋,没有多大的发挥空间。待到曹丕上台后,他的权力之途才真正柳暗花明,迎来政治生涯的春天。曹丕代汉称帝,在位六年,司马懿先后担任了尚书、督军、御史中丞、尚书右仆射、抚军、录尚书事等职位,行政和军事两手抓。曹丕南下征吴时,他镇守洛阳,内抚百姓,外供军资。曹丕班师回朝后,他回守许昌。曹丕形容他与司马懿之君臣关系犹如汉高祖刘邦与丞相萧何。萧何可是大汉创业的第一功臣,可见司马懿在曹丕心目中之地位。

曹丕未到不惑之年便英年早逝,应验了他那句“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的“少年老成”之语。作为曹操的接班人,曹丕顶着莫大的压力,又满怀着无限憧憬戴上了大魏之冠。他推行新政,励精图治,以求早日吞蜀并吴,完成父亲未完成的统一大业,告慰父亲在天之灵。可是,天不假年,短短六年后,吴蜀依然割据一方,他却要亲自去见父亲了,命运真是爱开玩笑,只是,这个玩笑,一点都不好笑。

彼苍者天,曷其有极。


曹丕带着无限的遗憾与悲凉,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司马懿的政治长跑仍在继续。他作为三大顾命辅臣(曹真、陈群、司马懿)之一,稳打稳扎地积攒政治资本,布置权力网络。

公元227年,魏明帝曹睿,带着完成祖父与父亲未完成之业的历史使命,登上了大魏皇帝宝座。

在魏明帝曹睿当政的十三年中,司马懿先后建立了“保襄阳,定新城,守关中,征辽东”等功绩,充分展现了其对“机、势、时”的准确把握。比如228年的“新城之叛”,新城太守孟达受诸葛亮引诱,叛魏归蜀,并谋划联合吴蜀大军,挥师洛阳,直捣黄龙。当时司马懿屯驻于宛城(今河南南阳市),处于洛阳与孟达据守的上庸(今湖北竹山县)之间。司马懿担心孟达随时发兵,为解燃眉之急,直接省去表奏天子获得许可等流程。一面写信安抚孟达以争取时间,一面亲率大军,倍道兼行,八日行军一千二百里,直达上庸城下。也不休息,到了就排兵布阵,八道攻之,打的孟达措手不及,十六日便平复了叛乱,创造了历史记录。

在镇守关中与诸葛亮对阵期间,却选择潜伏不动,任由诸葛亮肆意挑衅嘲弄,依然稳若泰山。硬生生把人孔明先生给熬死了。

熬死了孔明,又接着去辽东熬公孙渊。围城期间,正值霖雨,大雨都快把军营淹没,司马懿却按兵不动,严禁三军移营,都督令张静实在熬不住违背了军令,司马懿直接将其斩杀,这才稳住军心。但手下将领还是忍不住问道:“昔攻上庸,八部并进,昼夜不息,故能一旬之半,拔坚城,斩孟达。今者远来而更安缓,愚窃惑焉。”对此,司马懿从容回道:“孟达众少而食支一年,吾将士四倍于达而粮不淹月,以一月图一年,安可不速?以四击一,正令半解,犹当为之。是以不计死伤,与粮竞也。今贼众我寡,贼饥我饱,水雨乃尔,功力不设,虽当促之,亦何所为。自发京师,不忧贼攻,但恐贼走。今贼粮垂尽,而围落未合,掠其牛马,抄其樵采,此故驱之走也。夫兵者诡道,善因事变。贼凭众恃雨,故虽饥困,未肯束手,当示无能以安之。取小利以惊之,非计也。待到天气转晴,立马“起土山地道,楯橹钩橦,发矢石雨下,昼夜攻之。”

公孙渊终于扛不住了,连派使者乞降,但司马懿并不准备受降,他那“斩草除根,不留后患”的作风在辽东得到了淋淋尽致的展现:除了劫杀公孙渊父子外,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余人皆杀之,以为京观(把尸体堆积成山,以震慑百姓)。伪公卿已下皆伏诛,戮其将军毕盛等二千余人。将辽东所有政治势力和青壮兵力一网打尽,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辽东边患。

平复辽东在公元238年,司马懿60岁,人生即将走完一个甲子,却迎来了政治生涯的一个高峰,且后面还有更高的巅峰在等着他。也是这一年,魏明帝曹睿35岁,刚过而立之年,正值大展拳脚建不世之功时,生命却即将走到尽头。

239年正月,躺在龙榻上奄奄一息的明帝,撑着最后一口气,等待司马懿的到来,只为完成他做皇帝的最后一道程序:临终托孤。


司马懿再次成为顾命辅佐大臣,这次只有他和曹爽。新帝曹芳,只有8岁,他并不清楚自己的使命是什么,也不知道曾爷爷、爷爷、爹爹未完成之大业是个神马东西,更不知道自己将来的命运,是先后被这两位“顾命辅臣”捏在手心。从他幼小的身躯被沉重的冠冕裹挟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一生的悲剧。


司马懿不仅熬走了曹丕、曹睿,同时把曹真打包熬走了。曹爽正是曹真之子,标准的官二代,能力不大,心气不小。曹睿前脚刚走,他后脚就奏请迁司马懿为太傅(有名无实),将其踢出了权力中心,独自享受顾命大臣的全部成果。

曹爽之所以能够独揽朝政,主要在于他掌握着中央禁军。司马懿虽然有着丰富的带兵打仗经验,却从未染指过禁军指挥权。他顶着太傅的虚职,离开权力中枢足足十年。从60岁熬到70岁,密密与长子司马师谋划,静静等待反扑的机会。狼顾鹰视,伺机而动。

曹爽再如何纨绔,也知道司马懿作为四朝老臣,树大根深,对司马懿也是既忌惮又提防。时不时派人去司马府上问候一下,主要是想获知司马懿的身体状况。247年开始,司马懿便不再参与政务,在家“安心养老”。

某日,河南尹李胜将去荆州,临走之前,特来“看望”司马懿,老头子知道对方的来意,即兴表演了一场“老年痴呆早期show”。比如让两位婢女搀扶(两腿无力)、衣服都拿不起了(两手无力)、喝粥喝的满衣服都是(嘴巴无力)、错把荆州当并州(意识无力)。司马懿还不忘给自己的表演加个旁白:“年老枕疾、死在旦夕。你这一走,恐怕就再也见不到了,我家师儿、昭儿就托付给你了”。说完估计还落下了几滴老泪以渲染英雄迟暮之气氛。李胜陪着哀叹了几声便乐呵呵地跑到曹爽那复命: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

曹爽听到这话,彻底放下了对司马懿的戒备,愈发擅权使性、奢华淫逸,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朝中诸多老臣越来越看不下去,纷纷被司马懿偷偷拉进了他的阵营。


公元249年正月,魏帝曹芳出城去高平陵(曹睿之墓)祭奠先皇,曹爽、曹羲兄弟一同前往。

机会终于来了。

曹爽兄弟出城后,京城陷入空虚,群龙无首,此乃反扑之最佳时期。


一个七旬老翁,带着一个六旬老弟、两个四荀左右的老儿、一群政治失意的老臣(蒋济、高柔、王观等),发动了一场胜算极小、风险极大的高平陵政变,且还取得了胜利。这不只是奇迹,简直是神话。

但细细研究司马懿的部署便会发现,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精心策划的政变。也是司马懿积攒一生的政治资本的最大兑现。政变的具体流程如下:

1、司马懿先率领军队占领武库。当时朝臣家里是不能私藏兵器、甲胄的,一旦为之,视为忤逆大罪。而且占领武库也切断了曹爽禁卫军的武器来源。因为当时制度规定禁军只有在值班(巡逻、宿卫)时才可武装自己,其他时间不得携带武器。因此,占领武库至关重要,这也是为何司马懿要亲自领导该行动。
2、命令长子司马师、弟弟司马孚率领军队占领司马门。司马门是洛阳宫城的正南门,是拱卫帝王,保护宫城安全的主要屏障,也是宫城防卫的重心。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心里非常清楚司马门的重要性,只有占领此地,切断宫廷内外的信息互通与人员来往,才能使政权获得更高的胜算。
3、命令次子司马昭带兵进入内廷控制郭太后。占领了司马门后,便可直接进入后宫。胁迫太后下诏废黜曹爽兄弟,有了太后懿旨,这场谋逆之乱一下子就具备政治合法性了。
4、由司徒高柔代理大将军的职务,控制曹爽军营。太仆王观代理中领军的职务,控制曹羲军队。
5、上述四步成功实现后,司马懿和太尉蒋济亲率军队驻屯洛水浮桥边,准备迎击曹爽可能的反扑。

曹爽兄弟政治阅历毕竟太浅,遇到司马懿突如其来的政变,还带着太后的废黜诏书。尽管手里掌握着小皇帝,尽管逃奔而来的智囊桓范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懵懵地兄弟俩还是选择相信司马懿“缴枪不杀,保享富贵”的洛水之誓。放下武器,傻乎乎地走向已是“狼窝”的洛阳都城。最终以“谋逆”的罪名,斩首示众。其三族、同党及三族,包括已出嫁的女儿全被诛杀。

等了十年,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绝。

70岁的司马懿,在古来稀之龄,创造了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迎来了他一生政治事业的最高峰。

从此,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当衬衣穿在里头的龙袍,便被司马懿夺去,继续外衣内穿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