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春语文·曹春莲教学实录】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溪枫典藏图书馆 2021-11-26

【青春语文·曹春莲教学实录】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曹春莲 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 昨天

图片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壶口瀑布》群文阅读教学实录




文|曹春莲


【文本解读】

  黄河作为我国第二大河,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发源后,浩浩荡荡,一路前行,跨青海、四川,上甘肃、宁夏、内蒙古,下陕西、山西,抵河南,山东,水流或舒缓或急速,水色或清澈或黄浊。绵延5400多公里,最终注入渤海。

一直以来,我们都称黄河为我们的母亲河,它灌溉两岸75万余平方公里,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草莱,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

  黄河美景美不胜收,尤其是壶口,集合了黄河格外雄奇、磅礴的形象特质和精神风貌,有“天下黄河一壶收”的美誉。古今人们写下了无数美的诗文描绘它赞美它。如刘龙光(清)《咏壶口》:黄流滚滚入壶中,九折波澜此地雄。禹治功成留缺陷,往来舟楫一时穷。刘子诚(明)《壶口》:西出昆仑东入瀛,悬流喷壁泻瑶琼。涌来万岛排空势,卷作千雷震地声。映日红霞浮瑞马,满天风雨起神鲸。奔腾今古宣元气,圣主当阳正待清。

  当代梁衡先生的《壶口瀑布》、肖铁先生的《壶口的黄河》以及佚名《游壶口瀑布》都是写壶口瀑布的美文,都以丰富的内容、精美的语言,描绘了壶口瀑布的美景,赞美了壶口瀑布所代表的精神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滋养,读来荡气回肠余味无穷。虽然都用极为精彩的语言充分表现了壶口的磅礴景象,却在感悟上有所不同,第一篇主要是壶口体现了黄河乃至中华民族包容及坚韧、不屈精神;第二、三篇则主要是感悟到壶口带给人们的力量!

  三篇文章整合在一起教学,能够让学生同中知异,异中求同,感受游记不拘一格的写法的同时,学习积累训练精美的写景语言。

【教学目标】

1.感受黄河壶口瀑布的雄奇与壮观,激发对黄河厚重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热爱。

2.积累训练语言,感受文中语言的丰富与精妙。

【教学策略】

1.开展群文阅读,整合关于壶口瀑布的三篇美文开展教学。

2.采用高效6+1课堂模式:导、思、议、展、评、检+用,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3.注重听说读写融合。

【课前自读任务单】

1.上网查找关于壶口瀑布的文字和音像资料,了解壶口瀑布的基本情况。

2.阅读三篇关于壶口瀑布的文章,至少读三遍,解决生字词,并初步感受壶口瀑布的壮美。



【教学过程】

一.

1.教师激情导入:同学们,世界那么大,想去看看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相信同学们对美丽的大自然充满了向往。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三篇美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2.展示图片,检查预习:有没有同学能看图介绍一下壶口瀑布的成因和得名的缘由?

图片

1:黄河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上发源后,浩浩荡荡,一路向前。当行驶到陕西省和山西省交界的宜川县后,水面突然变窄,水位突然下降,形成巨大的水潭。

2(补充):这个水潭就像一个水壶,所以这个地方叫壶口。因为水面落差大,所以形成一个罕见的瀑布奇观,这就是壶口瀑布。

3. 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壶口瀑布的气象。4.明确课堂模式,搭建学习支架。

师:今天我们的学习依据高课堂6加1的模式依次开展这个6加1,就是导、思、议、展、评、检、用。(展示课件)

师:下面进入到第一个环节,我给大家一个学习支架,就是游记文章的阅读要把握以下四点,请一个同学起来为大家朗读一遍。3大声朗读课件展示内容

(教师点评:谢谢你,吐字清晰,语速恰当。)师:请同学们翻开这三篇文章,先放声朗读。(学生投入的朗读,教室里书声琅琅。)

二.思

师:下面自主思考两个问题。展示课件上的两个问题:1.找出几处写“所见”的词句。说说哪些词句分别体现了壶口的“奇”“雄”“险” “柔”,绘声绘色读出来。

2.找出写“所感”的词句,有感情的读出来,并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认真地阅读,静静地思考,教师在教室里走动,和学生小声交流,解疑答惑)

三.议

分小组合作探究(学生站起来大声讨论,教师也参与到其中,仔细聆听,用眼神和声音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四.展与评

1.展示第一题。

学生争先恐后地站起来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4:狂泻而下,水气冲天,汹涌奔流,写出了壶口瀑布的险。(师点评,确实够险,让人战栗!)

5“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这句话体现了瀑布的险峻。

师追问:你为什么觉得“险”?

5:这从侧面写出了水流的汹涌和湍急。

师:水流急,连一头满是毛的猪掉下去,都被拔得一根不剩,成了一头裸猪!(学生发出会意的笑声)

6:我觉得他找的有问题。因为题目上要求找的是所见,而这里找到的句子应该是所闻。

师:哦,这里的所闻”,其实是作者转述了别人的所见你有很敏锐的观察力!

7“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这句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壶口瀑布的奇。

师:作者为什么不说“如雷”,而说“隐隐如雷”?两者有区别吗?8:有区别。作者刚到半山腰,远远听到瀑布发出的是一种似乎若有若无的雷声“如雷”,声音大而真切,作者置身之地不符。所以这个地方应该是“隐隐如雷”。

师:“如雷”很刺耳,“轰轰”的声音在耳边响起,震耳欲聋;而“隐隐如雷”是在远处听到的声音,听得不是很真切。你很有辨识力,能够体会不同的语境中不同的用词!

9“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这里写的是壶口瀑布的雄,它的气势如千军万马。

师:嗯,能不能把这种“雄”读出来?

9(充满感情地朗读)

师:找得对,分析得妙,也读出了黄河雄伟的气势就是有一个字的读音,我纠正一下“搡”应该是第三声。这一段话是需要我们全班齐读,才能读出这种雄壮。

学生齐读。

师:读出了黄河的气势!能把无声的无形的文字转变成声音和形态。找出了“奇”“雄”“险”,再找一下“柔”。

10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这一句运用排比、比喻和拟人,生动地写出了壶口瀑布的“柔”。

师:同组的同学评价一下。两个方面,找得准不准,评得妙不妙。

11:我觉得他找的是对的,只是他没有读出壶口瀑布的“柔”。师:你来读。

11读。

师:读得柔和温婉。(纠正“钻”的读音。)再请一个小组来展示一下。还是读这几句。

12读。

师:读得更柔了,不错!看来呀无论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只要用心,用情,都能展示文字的内在美。

……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教师有针对性地点评、肯定。

图片

师课件展示表现瀑布特点的其他句子总结:同学们都找非常好,面对这么一个既奇又雄,又险又柔,千姿百态,无比美丽壮观的无壶口瀑布,古今的诗人都留下了激动人心的诗文。课件展示两首古诗

师:清朝刘龙光写了一首《咏壶口》:黄流滚滚入壶中,九折波澜此地雄。禹治功成留缺陷,往来舟楫一时穷。最后两句话,什么意思?13:在壶口这里,没有舟楫往来,因为大禹治水留下了缺陷,这里的河水太过于凶猛。

师:大禹是治水英雄,再怎么险恶的水都被他制服了,大禹治水成功,但是这个地方留了一点遗憾,壶口这个地方的水,他没制服。再看明朝刘子诚先生的这一首诗。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西出昆仑东入瀛悬流喷壁泻瑶琼。涌来万岛排空势,卷作千雷震地声。映日红霞浮瑞马,满天风雨起神鲸。奔腾今古宣元气,圣主当阳正待清。

师:黄河从西边流出昆仑山,一直东到大海,如同悬下来一般,又清又亮,就像天上的美玉。涌来万岛排空势,卷作千雷震地声”,这又雄又壮的水就像排空而来,雷震大地。映日红霞浮瑞马,太阳出来的时候,水气蒸腾,如同天空中的一匹马,像海市蜃楼。满天风雨起神鲸,乌云一来,就像一头神妙鲸鱼在周边。奔腾今古宣元气,圣主当阳正待清”,黄河之水,壶口之水,从古到今奔腾不息,展示巨大的力量。如今遇上了我们的圣主当政,黄河水即将由黄变清了。同学们思考一下,黄河的水为什么是浑浊的黄色?当时有没有变清?现在呢?

14:壶口瀑布作为世界上唯一的一条黄颜色的瀑布形成的原因是黄河两岸的绿化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15:刘子诚期待黄水变清,只是表达一种美好的祝愿在当时是不可能变清的。

16:当下已经成为现实我们刚刚看过视频壶口瀑布的水已经清澈了很多

师追问:为什么会变清?

17:因为我们国家注重环保,注重绿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所以处处可见绿水青山。

师: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才是真正的“圣主”!

2.展示问题2。

师:作者到了壶口瀑布之后,又有什么样的感想呢?我们继续回答第二个问题,就是找出所感,然后结合你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来说一说你对获得感悟的理解。

19游壶口瀑布的最后一段。若无壶口瀑布惊天地泣鬼神的通灵刺激,哪来这般气吞山河的不朽诗篇?”作者感悟到壶口瀑布的气势浩大惊天动地师:壶口瀑布给文人墨客提供了思路,让他们写下了壮美的篇章。作者的感悟到底是什么呢?谁来答?这是写所感的句子,我们再来解读一下。

20:我感悟到了瀑布在中国文化历史当中的重要性。

21:《壶口瀑布》第5自然段,“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6自然段“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作者感悟到了一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而我的感悟是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有压力,有压力就会有动力,压力太多了的话,我们可以适当放松,但没有压力绝对不行

22:《壶口的黄河》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就是盛唐的长安。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嬴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感悟到了中华民族不可征服的伟大精神壶口瀑布给我带来了正能量,带来了勇气,带来了力量,带来了精神的感召。

师:两同学都找得非常准。这两个所感从不同的角度给了我们以启发。纠正一个字,挟而不服“挟”xie挟持。被别人挟制着,但是不软弱,它能够起来反抗。

23:“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这句话也让我感受到深深的不可阻挡的力量。

师:同学们听过信天游吗?(播放信天游的音频)这就是信天游,是发源于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一种乐器形式作者在这里为什么会提到信天游?

24:信天游高亢激昂,充满力量,充满激情和壶口瀑布的特点是一致的。

师:这么充满力量的瀑布需要我们一起读,才能读出这种激情。

学生齐读。

师:这里为什么要提到一跃就是五千年?这里还有七十万年,还有一百七十万年”,我没读懂,谁来帮老师解释一下

25因为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70万年就是中国远古社会进入新元纪。

26:陕西蓝田人就是70万年前出现的。

27:一百七十万年,就是远古人出现的年代。

师:你们的历史知识让老师由衷地佩服!

学生踊跃发言,表述作者和自己所感。

图片

师展示课件并总结这三篇文章都描绘了壶口瀑布的美景,赞美了壶口瀑布所代表的精神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滋养,读来荡气回肠余味无穷。虽然都用极为精彩的语言充分表现了壶口的磅礴景象,却在感悟上有所不同,第一篇主要是表现壶口体现了黄河乃至中华民族包容及坚韧、不屈精神;第二、三篇则主要是感悟到壶口带给人们的力量

五.

师:谈谈这节课你们的收获。

28:壶口瀑布雄伟壮观,我为祖国有如此壮美的景观而感到自豪|!

师:相信每一位同学都会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骄傲!

29:遇到困难时,我也要学习壶口瀑布那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永不言弃!

师:希望这种永不言弃的精神能内化于心,外化与行,陪伴我们行走在人生的漫漫长途。

30:人也如黄河一样,只有经历了许多磨难方能成就自己的个性。

师:你说的好有哲理!

31:面对挫折,有时候不能硬碰硬,要学会以柔克刚。

师:对,就像黄河一样,学会乘隙而进”“折返迂回”。

……

六.用

图片

展示课件:我们已经学习了所见,所感,所得。所得,我相信同学们首先是得到了一种精神的洗礼,收获了黄河那种坚强、勇敢,勇往直前的精神柔中带,压而不垮,挟而不服的一种精神力量。第二种收获,我觉得应该是学会写游记。怎样写游记?我归结为以下:第一个是细心观察,展开丰富的联想。这三篇都写了壶口瀑布,都是作者细心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丰富联想的结果。第二个是多角度绘写,以梁衡的《壶口瀑布》为例,就内容而言作者既写了雨季,也写了旱季观察角度更多样,既写了仰观河面,又写了俯视河水从下而上从中间到两边的视角变化。可以说,正是因为这样多角度的绘写,景象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静也有动,有刚也有柔。三是用语要丰富,如运用动词、四字词语、 修辞手法 、对比手法现在我们就试着把这写游记的方法,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去。展示课件课堂练笔:

 1.生动描写你看到的孝感美景。

 2.看图片,学习文中语言雕琢方法描写美景。

图片

教师提示:多用动词……现在开始。学生观察,思考,写作并发言。28:我选的是黄果树瀑布。瀑布从远处观看,四周环绕着青山绿树,空中水雾笼罩,水更是气势磅礴,从高高的悬崖上齐刷刷地落下,冲刷崖底的石头,像一块玻璃摔碎一般,四周散落。那水流如同席子一样,铺在悬崖上,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师:你用词不仅丰富很精当。有动词,有形容词,还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9:我选的拉雅瀑布。拉雅瀑布波涛汹涌,惊涛拍岸,声势浩荡,桀骜不驯,整个瀑布犹如一条银色的临摹,那临摹似有万米长,由百米高空坠入谷中静观瀑布,细细的丝带如麻飞驰而下,那瀑布落入谷中,也是桀骜不驯的,如同绫罗被分割成数以亿计的零碎的布料,美丽奔放。师:不错写得非常好!用了一些比喻句,特别传神!你把你最后几句再念给大家感受感受。

29再读。

师:此处是不是应该有掌声?同学们鼓掌。

总结:这节课我们虽然足不出户,却领略了壶口瀑布最美的景象,感受到了口瀑布以及所在的黄河代表的伟大的精神。我们今天所学的就是所见,所感,所得。同学们不仅见识到了壶口的美景,同时也感悟到了作者在面对这样的美景的时候,各自不同的感受。我们还收获了怎样描绘美景,如何让山水的美停驻笔端,从而分享给更多的人。    

同学们,读书吧!书中自有千山与万水,书中自有过往的历史和当代的众生,书中自有人生的哲理和生命的智慧。愿同学们课下多多的读书!

图片

作者简介

图片

  曹春莲,孝感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语文教研员、孝感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理事长,湖北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孝感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孝感市作家协会会员。

  先后被聘为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孝感实验区项目专家组成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科研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组核心研究员、 全国“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中心”研究员。荣获孝感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孝感市党建先进个人、湖北省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湖北省优秀教研员等荣誉称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