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被历史所误解的残暴,驾崩那天,全国百姓都哭了

 思明居士 2021-11-26

顺治帝:“朕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何也?数君德政,有善者,有未尽善者。至洪武所定条理章程,规划周详,朕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

敌人,往往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就如清朝了解明朝,清朝的顺治帝,对洪武皇帝朱元璋的评价最为中肯。

文章图片1

然而,朱元璋越来越多的黑料被人挖了出来,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恒案、蓝玉案。朱元璋的黑料,永远是围绕着明初四大案,以屠戮功臣为核心,进行着无穷无尽的抨击。然后,在文官的笔下,朱元璋顺其自然的,就落下了残暴的名声。

文章图片2

朱元璋:被历史所误解的残暴,驾崩那天,全国百姓都哭了

文章图片3

朱元璋,开局一个碗,功成大明朝。乞丐出身的朱元璋,历尽千辛万苦,在元末的乱世中,从一无所有,到建立大明朝,其中的辛酸,不足为外人道。有别于同样平民出身的刘邦,朱元璋这位皇帝,是一点享受的心思都没有,是明朝除崇祯皇帝外,最勤政的皇帝。

有感于元朝的灭亡,朱元璋深知,一个国家的基础就是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官员如果贪赃枉法,种得因在民,最后结的果终会报在朱明皇室身上。因此,朱元璋亲自制定刑典《大诰》,其目的是为了让百姓懂法,让百姓检举贪官污吏。

文章图片4

“朕出是诰,昭示祸福,一切官民诸色人等,户户有此一本,若犯笞杖徙流罪名,每减一等,无者每加一等,所在臣民,熟观为戒。”

朱元璋下发《大诰》时说过,每家每户都必须要有一本《大诰》,有大诰的,犯罪最减一等,没有《大诰》的,犯罪罪加一等。并且,朱元璋还将《大诰》加入了科举之中,作为官员的考核标准。

为了让百姓人人都懂《大诰》,朱元璋在大诰中配上了图册让百姓更好理解。甚至,朱元璋还让官吏到百姓家中,一一讲解。《大诰》究竟是什么?为何朱元璋要这么费尽心思的推广。

文章图片5

《大诰》第59条,乡民除患,朱元璋赋予了乡民擒拿贪官污吏的权力,但凡有阻拦的,斩首示众。第34条,民拿害民官吏,任何人都不得阻拦,阻拦以族诛治罪。在《大诰》中,还有很多限制官员贪赃枉法的法令,这里面的每一条,都是经过朱元璋深思熟虑后,为了保护百姓而制定的。

《大诰》一出,官员纳妾、贪污、辱民等等都不能做,轻则处死,重则剥皮实草,株连九族。也因此,洪武时期的官,是封建王朝最好的官,也是封建王朝最苦的官。

文章图片6

后来,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查处不法。明初四大案,涉及的内容太多,只能说,涉案人员,没有一个是干净的。就说胡惟庸,他的儿子让车夫驾着马车,在城内奔驰。结果,出车祸了,儿子死了,胡惟庸为了泄愤把车夫给杀了。胡惟庸其他贪污受贿,结党营私的事不说,这件事可以参照现在,该不该死?

而这,并不是个例,像李善长,也有贪污,也有枉法。这些都不是个例,但他们都是大明的功臣,贪赃枉法怎么了,欺压良民怎么了?

文章图片7

在洪武时期,前期当官的都是功臣,都是应该在打天下后享福的。享福,朱元璋不阻止,但害民伤民就不行。而后来通过科举当官的,都是一心为民的好官。否则,哪个敢把脑袋别在裤腰上去上任,工资还低得可怜。

朱元璋杀功臣是洗不掉的,在朱元璋死后,史官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大诰》被藏了起来,春秋笔法也被用了起来。在明朝史官的眼中,士人天生高人一等,功臣即便贪赃枉法也该被厚待,所以,朱元璋成了残暴的代名词。

文章图片8

在朱元璋驾崩那天,全国百姓得知消息,不一而同都哭了。百姓身处底层,虽然大部分不识字,但也有心,自然知道这个皇帝好不好。但可悲的是,到了今天,一心为底层百姓着想的朱元璋,竟然被冠上了残暴的名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