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96岁老人持双枪70多年,民警上门没收遭拒,查明身份引起轰动

 广州玉 2021-11-26
文章图片1

毛主席的持枪证

1950年12月1日,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张持枪证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甲字第001号。部别:中央人民政府;职别:主席;姓名:毛泽东。

仔细观看这张持枪证,在枪证、枪号和子弹三栏都是空白的。换句话来说,作为新中国最有资格持枪的人,毛主席一生都没有领过属于他的枪。毛主席是中国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曾指挥过千军万马,可他一生几乎没有摸过枪,更别说随身配枪,是不是不可思议?

有这样一个故事,井冈山时期林彪在一次战斗中缴获了一把漂亮的手枪,他很高兴,回去后准备送给毛主席。毛主席看后,直接说:“当我要是用上枪的时候,那红军就完蛋了。”当然,毛主席也不是没有拿过枪参加战斗。

1929年初,红四军主力下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因白区群众基础差,加上敌人穷追不舍,红军一路辗转来到大柏地设伏。当敌人进入红军的伏击圈后,朱德带队冲锋在最前面,连平时不摸枪的毛主席,也拿着枪率领警卫排向敌人发起进攻。

大柏地之战胜利的意义重大,陈毅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写道:“是役我军以屡败之余作最后一掷,击破强敌。官兵在弹尽援绝之时,用树枝、石块、空枪与敌在血泊中挣扎,始获最后胜利,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

文章图片2

毛主席

有人评价毛主席是诗人军事家、诗人政治家、诗人思想家,外国人把毛主席的胜利称为“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1936年12月,毛主席赠予女作家、杨开慧中学同学丁玲一首诗—《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延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 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毛主席巧妙地用拿破仑的话,一支笔可以抵得过三千把毛瑟枪。然而,毛主席的一支笔岂止三千把毛瑟枪,他曾打趣道:“要用'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党的'四大家族’。”新中国成立后,因国内外形势紧张,中央政府并没有禁枪。

那时的中国,民兵组织庞大,几乎村村都有民兵,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全民皆兵的国家。据资料,建国初期民兵总人数达到2800万以上,枪支在民间的数量更是惊人。随着国家不断发展,社会治安得以明显改善,国家开始大规模禁枪。

以1963年山东为例,当年省政府对政府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自卫枪支数量进行登记,总计各种型号枪支2.29万支、子弹220万发。改革开放后,国家制定了新的《枪支管理办法》,规定只有边防地区、海防地区,偏僻地区的党政干部,企事业单位的保卫部门,以及极少数需要武器的单位,才能配枪。

文章图片3

80年代民兵

1996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这是新中国迄今最为严格的枪支管理法,目的是为了加强枪支管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制定本法。这意味着中国开始全面禁枪,严禁持枪。

这部法在第三条中明确规定: 国家严格管制枪支。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法律规定持有、制造(包括变造、装配)、买卖、运输、出租、出借枪支。国家严厉惩处违反枪支管理的违法犯罪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枪支管理的行为有检举的义务。国家对检举人给予保护,对检举违反枪支管理犯罪活动有功的人员,给予奖励。

然而,山东有一位96岁老人,在他家中至今保留着两把毛瑟军用手枪。毛瑟手枪就是大家在抗战剧中看到的驳壳枪,又称匣子枪。问题来了,既然中国全面禁枪,为何这位老人能保留手枪,而且前后长达70多年?不仅如此,当年被人举报后,警察上门收缴枪支时,老人还直接拒绝了。

事实上,当老人身份查明后引起了巨大轰动。那么,老人究竟有何特殊身份?相信大家看完这篇文章,都会被老人的事迹深深地感动。老人名字叫滕西远,1925年10月出生于山东莱芜县山阳村一个极其贫困的家庭,家中兄弟五人,他排在第三。

为了养活5个孩子,父母起早贪黑,结果早早就因病去世。父母去世后,滕西远跟四个兄弟相依为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兄弟几人过着有上顿无下顿的生活,一度沦为乞丐。这段痛苦的经历,让滕西远早早感受到人间冷暖,也磨练了他的意志。

文章图片4

抗战时期的民兵

常言道,天无绝人之路。滕西远的大哥、二哥很早就参加共产党,大哥当时在莱东县(注:泰安地区莱芜县抗战时分为莱芜县、莱东县、新甫县)大队任司务长,二哥在村里当农救会会长。受两个哥哥的影响,滕西远逐渐了解到共产党的队伍是真正为穷苦老百姓出头,于是萌生了参加革命的想法。

起初,莱东县大队成为了滕西远的家,在这里他接触了进步思想。吃饭问题解决后,滕西远经常以外出乞讨为幌子,给当地地下党组织收集情报。滕西远胆子很大,因家中没有牵挂,他能收集到很多关键情报,10多岁时就已经是县锄奸队的队员。

1938年,日军在滕西远家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乡亲们受尽了折磨。别看滕西远年龄小,人却灵活机警,收集情报及时准确,加上身材矮小皮肤又黑,“腾黑子”成为了他的外号。

也是这一年,13岁的滕西远加入了莱东县县大队,成为一名勇敢的小八路军。起初,莱东县早期党组织负责人刘子政见滕西远矮小,没有同意。滕西远没灰心,他私下找到刘子政,诚恳地说:“请首长放心,我对党组织一心一意,一定完成党组织安排的任务。”

滕西远如此急迫要参加八路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军将他的叔叔和堂哥抓走并杀害,他决定去报仇。一次动员大会上,刘子政对大家说:“你们知道谁是英雄,谁是狗熊?我认为,谁敢砍下鬼子的脑袋,谁就是英雄!”站在台下的滕西远暗暗发誓,一定要做英雄,而当时他手中的武器仅仅是一把不到20厘米长的匕首。

文章图片5

老英雄滕西远

没过多久,一个机会来了。1940年,日军决定对莱东县的抗日力量进行“围剿”。县大队奉命参与对敌作战,一天,滕西远跟着两名锄奸队战友外出执行任务,中途遭遇了日军的埋伏。3人跑到附近村庄隐藏,日军则尾随而至。

躲藏一会后,3人发现有一名日军落单,他们互相使了一个眼色。滕西远晚年回忆时说:

“当时我躲在猪棚上,一看有落单的,就一个想法,杀了他报仇。”说干就干,滕西远直接从屋顶跳下将这个日军扑倒,两名战友及时赶到,三人合力将其制服。

滕西远将这名日军脑袋割掉,交给了上级。滕西远一下子出名了,而那边手刃日军的那把匕首,他从此一直带在身边。日军很快得知滕西远割掉日军脑袋这件事,四处悬赏抓他,多亏村民帮忙才躲过一劫。

滕西远没想到,很快他将参加一场激烈的战斗。当年5月中旬,日军、伪军约1000多人对泰山区抗日根据地莱芜东部地区进行“扫荡”。5月19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主力决定打一场伏击战,由司令员廖容标、政委胡奇才负责指挥,双方交战的区域在莱芜县东北的杨家横一带。杨家横是博山去莱芜东部的必经之路,地方武装和民兵先是诱敌深入,敌人很快进入了我军伏击区域。

文章图片6

抗战时期的八路军

激烈的战斗开始了,滕西远异常勇敢,他用驳壳枪击毙了6名日军。在跟敌人肉搏战时,还用匕首杀掉了一名日军。滕西远后来说:“当时跟日军肉搏也是迫不得已,有一个日本兵用东洋刀捅伤了我的腋窝,我当时一发狠,忍着疼拿刺刀反杀了那个日本兵。”

杨家横战斗历时1天,毙伤敌人200多人,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战斗结束后,滕西远因表现突出,荣立一等功,领导还奖励了他一把驳壳枪。

在表彰大会上,司令员廖荣标把驳壳枪交到他手中,还当众称赞滕西远:“好你个'滕黑子’,做得不错!”这年,滕西远年仅15岁,从此,这把驳壳枪成为他最重要的武器。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日军是走了,可战争并没有结束。

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了内战,战争再次降临到了中华大地上。早已厌恶战争的滕西远,再一次走向了战场。为了尽快结束战争,滕西远所在的部队接受改编,成为华东野战军一员,他来到七纵队某部炮兵连里当了一名连长。

1947年7月,粟裕命令华东野战军四个纵队:围歼盘踞南麻地区的国民党整编第十一师。一天,滕西远到前线山坡上的哨站检查防御工事情况,一名战士向他报告了敌情。原来,这名战士是哨兵,负责监视山下村庄中敌军动向。

文章图片7

滕西远(中)和战友们合影

滕西远通过望远镜朝山下观察,他发现敌人大约是两个加强营,人数超过200人,装备看起来也非常齐全,有火炮、马匹等。哨兵没有见过这样的阵仗,加上主力还没有到来,他以担心的口吻问:“连长,这么多人,跟他们交手,咱们能活下来吗?”

哨兵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解放战争初期,我军跟国军武器装备差距确实有点大。滕西远则认为不能放掉这股敌人,可他们只有两个人,武器是三颗手榴弹、一支步枪和一支手枪。这时滕西远刚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毫不畏惧,他决定来一场“空城计”。

滕西远跟哨兵商量后,利用敌人对我方情况不了解,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行动开始后,滕西远先是扔出一颗手榴弹,一方面是吓唬敌人,另一方面也是向附近友军发出信号。敌人正在做晚饭,他们果然被吓住了。

滕西远朝着他们大喊:“你们都被包围了,我们解放军优待俘虏,缴枪不杀!”敌人不敢轻举妄动,不久友军赶来,这股敌人全部被俘虏。滕西远又一次一战成名,再次荣立一等功,他获得了第二把驳壳枪,还是粟裕亲自给交到他手上的。

当时驳壳枪在我军内部非常稀少,别说连长,可能营长也做不到人手一把。滕西远获枪后非常珍惜,战斗间隙就拿出来擦拭一番。此后,滕西远参加了大小战斗几十次,每当战友们提到“双枪滕黑子”,总是竖起了大拇指。

文章图片8

滕西远手持双枪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终于等来了安宁生活,这时滕西远所属部队驻扎在福建,他的不少战友都准备复员回老家,滕西远也有这个想法。然而,朝鲜战争爆发了,美国战机侵入中国东北边境,直接威胁着我国领土主权安全。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跨过鸭绿江,开始了伟大了抗美援朝战争。12月底,滕西远所在部队编入志愿军序列,随即乘坐火车北上。滕西远和战友们一跨过鸭绿江边,就跟敌人交上了火。

当时敌军有战机掩护,地面则是摩托化部队,我军主要依靠快速穿插战斗。滕西远晚年回忆说:“当时敌机到处轰炸,在天寒地冻的环境里,我们的干粮主要是炒面。每当敌人炸掉了桥,我们的物资跟不上,只能挨饿继续向前进军。”

为了完成上级定下的战斗任务,部队经常要夜晚行军,滕西远跟战友们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多次顺利完成任务。然而,朝鲜战场的惨烈程度是难以想象的,经常是一个班上去了,没有一个人能平安归来。

滕西远多次参加激烈战斗,好几次都与死神擦肩而过,他却毫不畏惧。1953年3月,滕思远所部接到上级任务,要求他们前往马坪里地区作战。部队走到一半,一辆敌军坦克挡住了去路。

文章图片9

志愿军战士向敌人发起进攻

这是一条狭窄的道路,如果绕过坦克要花费很多时间,这很可能完成不了上级布置的任务。在这关键时刻,作为炮兵连连长的滕西远主动请战,他趁着夜色,利用地形来掩护,朝着坦克所在的位置匍匐前进。

滕西远隐藏在距离坦克不远处的山沟,坦克上有炮塔,敌人可以通过望远镜观察四周情况。所以,滕西远要接近塔克危险很大,但他已经抱着必死之心。行动前,滕西远嘱托战友:“要是我死了,帮我给家里捎个信儿。”幸运的是,滕西远顺利将炸药包引爆,他也成为了志愿军的爆破英雄。

这件事后来被彭德怀知道了,他颇为激动。滕西远晚年说:“当时彭德怀司令夸我,说'滕黑子’能当指战员,也能当战斗员!”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滕西远回国后就选择复员回到老家。

从13岁参军到28岁复员,在长达15年的军旅生涯中,滕西远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二次、三等功三次,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先后负伤5次,额头里的弹片直到晚年才取了出来。

滕西远复员时,按理他的武器都要交还部队,但他情况特殊。滕西远表示这两把驳壳枪跟自己多年,其中一把还是粟裕奖给他的,希望能自己保管。当时民间枪支保有量很大,上级考虑这两把枪对滕思远意义重大,就批准了他的请求。

文章图片10

滕西远荣获的勋章

复员后,滕西远先后在北京、河南任职。1963年,滕西远转业回到莱芜县,他从基层做起,先后在公交公司、园林、住建等多个部门任职。尽管这些工作工资并不高,滕西远却毫不在意,他经常教育子女要艰苦朴素,尤其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滕西远退休后,他隐瞒了自己曾经的功绩。每当有人问起他当年在战场上的经历时,滕思远总是一笑而过。夫妇俩过着平淡的生活,闲暇时,滕西远总是拿着一块红布擦拭匕首和两把驳壳枪,回忆当年的战斗岁月。

1982年6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6202部队给滕西远开具一张持枪须知(即持枪证)。须知明确规定:

第一、凡持枪时,必须携带此证;第二、手中武器要严格保管爱护,按时擦拭,防止损坏丢失。不经领导批准,不得转借他人;第三、不得随便玩弄武器,禁止乱打枪;第四、此证妥为保存,若有遗失及时报告。

有了这个持枪证后,滕西远持枪就合法了,暂时没有人再提手枪上交事宜。1996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施行后,莱芜县所有私人枪支都被收缴,滕西远家中的两把驳壳枪,当地有人便向有关部门举报。当民警来到滕西远家中时,他亮出持枪证给予拒绝,还表示有把枪是粟裕送的,对自己很有意义。

文章图片11

滕西远的持枪证

时间转眼来到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全国各地都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一伟大时刻。滕西远也积极参与其中,他把两把心爱的驳壳枪送到莱芜战役纪念馆进行展览,供游客参观。如今的滕西远已经是96岁高龄,正在家乡安度晚年。

每当有记者采访,滕西远总是将自己当年和战友的战斗经历详细告知,他希望借着记者的采访告知年轻人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

谨以此文致敬老英雄滕西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