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术前沿|《听不见的历史》纪要

 行者aw7sg93q3w 2021-11-26


2021年11月20日15:00,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特别邀请德国汉堡大学田海教授举办了系列讲座,第一期题为《听不见的历史》,本次讲座以线上形式进行,由闫爱萍老师主持。

讲座伊始,田海教授从一个新的视角,列举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我们时常接触却经常忽视的声音的变化,如:革命的声音、吐痰的声音、交通的声音等等,这些声音有好有坏,但都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同样也是社会文明变化的缩影。田海教授以声音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了历史上声音的分类和声音与文明的关系,并对中国的声音发展和国外的声音发展进行了对比,使得听得见的声音与听不见的历史紧密相连。

图片

与声音相对的便是安静,在某一个时代的声音文化中,安静才能得到意义。田海教授认为安静的历史变化与声音文化同样具有着重要意义,这是由文化、社会阶层、性别等等决定的。同时田海教授还通过指出中国宗教文化中安静的力量,引入早期“静”的概念,具体讲述了早起静居传统、汉朝智者归隐静地以及静室在道教中的表现,进一步开拓了声音文化的视角,使得声音文化的历史更深入人心。

接着,田海教授讲述文献中的声音,分别从文言文、白话以及与神的口语沟通展开。讲述了在中国社会的历史上,人们在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语言。在早期社会的文献中,文言文占主体,在普通教育推广、报纸等传媒工具发展后,白话成为精英文化,但与口头文化的差距逐渐拉大。紧接其后,田海教授谈论到在春秋战国以后的一些志怪小说等文献中存在许多与神的口头沟通。

图片

除了人类社会中存在声音,自然界也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声音。田海教授以雷为主要实例,讲解到雷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田海教授从中国古代关于的雷的典章、神话等记载,认识到雷不仅代表着权利势力,表达着道德观的声音,还在古代战场中发挥必不可少的作用。

图片

最后,田海教授谈到了宗教文化的声音,先讲述了佛教中仪式的声音与音乐,以狮子吼、禅宗静坐、木鱼等为代表,展现了佛教通过声音而散发的独特魅力,又列举了道教乐曲中声音的例子,并通过说明过去与现在道教中声音运用的对比和传经中朗诵与说话方式的数据统计,表现了声音对于宗教文化的重要影响。

演讲结束后,闫爱萍老师对田海教授的讲话进行了总结,建议大家学习田海教授“向心之所向,爱心之所爱”的精神,站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并对教授表示了感谢。本次河汾讲堂圆满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