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衰的症状表现。水稻早衰是指水稻在抽穗后到成熟期间,水稻植株呈现出的未老先衰的非正常茎叶早枯症状。早衰症状主要表现是茎穗比其它正常茎穗叶片提早衰败枯死,进而导致籽粒灌浆充实不良,空粒、瘪粒增多,严重的整个茎穗提前枯死出现大量白穗。早衰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四点: 图1:底部叶片早早衰败是早衰的开始 (1)早衰的地块面积都比较大,在几公顷到几十公顷的整个区域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早衰现象。 (2)早衰多出现在自流或提水灌溉的老水田区,后期旱改水的井灌区极少发现。 (3)早衰的水稻多出现在分蘖茎穗上,不是整株或整穴发生。在一穴内从后生分蘖茎穗开始先出现早衰症状,然后陆续发展,一般都是在株高较矮、穗头较小的三类、二类分蘖穗上出现,主穗极少发现早衰现象。因此,如果不细观察,轻微的早衰很难发现,都隐藏在大穗下边。也就是说,水稻早衰极少整株出现,一穴内轻则三两个茎穗,严重的十几个茎穗。 (4)早衰现象是从茎叶早枯开始,延后是茎秆、稻穗死亡。虽然也是白穗,但是和水稻穗颈瘟不一样。穗颈瘟引起的白穗是从穗茎开始死亡引起白穗,穗茎以下的茎叶总体上危害很轻,很难达到整个茎叶死亡的程度。 图2:这是水稻早衰的典型症状,死穗隐藏在正常大穗下边 2、水稻早衰的原因。分析总结早衰发生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六大类。 (1)地势低洼,土壤通气不良。地势低洼的老水田区,由于排水困难,长期进行淹灌,从不落干通气,土壤通气不良,从而危害水稻根系的生理机能,降低根系活力,影响养分吸收,因此均易发生早衰。 (2)土质板结,通透性差。长期使用化肥,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土壤矿化严重,因此土壤通透性差,保肥供肥力低,根系发育不良,易出现脱肥而早衰。 (3)秧苗素质差,水稻分蘖晚。由于秧苗素质差,插秧后返青时间长,水稻分蘖晚,后生分蘖多,抽穗不齐,一、二、三类穗明显。因此后生分蘖营养不足易出现早衰。 (4)氮肥施量过多,群体过大。因为氮肥施量过多造成的群体过大,田间郁蔽,导致水稻个体生育细弱,底部叶片早枯,根系发育不良,肥水供应不足,引起生育后期脱肥早衰。 (5)盐碱地根系发育不良。 (6)撤水过早也可引起轻微的早衰,但这不是主要原因。 图3:生长过旺、密度过大是早衰的主要原因 3、预防水稻早衰可采取如下六项措施。 (1)加强水利建设。对于地下水位高的低洼地或盐碱地,要修建条田和排水工程,创造良好的灌排条件。 图4:加强水利建设,灌排畅通。 (2)改良土壤。大量增施优质有机肥,提倡用生物有机肥和稻草科学还田等措施改良土壤,优化土壤结构。 图5:增是有机肥,改良土壤 (3)科学耕整地。常年进行旋耕的稻田,犁底层上移,耕层太浅不利于根系发育。水稻早衰的根源是由根系引起的,加深耕层即可疏松土壤、增强土壤通透性,同时又可为水稻根系生长创造更大的空间,从而促进根系健康生长。 图6:深翻整地,加深耕层。 (4)培育壮秧,稀植栽培。稀播育壮秧,适当减少插秧基本苗,使分蘖早生快发,水稻抽穗整齐,消灭三类穗。 图7:培育壮秧、稀植插秧是防早衰的重要措施 (5)科学灌水。严格控水,坚决杜绝一灌到底的错误灌水方法,全面推行浅水灌溉、湿润灌溉和晒田相结合的科学灌水技术。对于经常发生黑根或根腐的田块,更要注重控制灌溉、注重湿润灌溉和注重晒田。但正常田快水稻蜡熟后期停水不要过早,防止由于干旱引起的早衰。 (6)合理施用化肥。氮磷钾合理搭配,严格控制氮肥用量,并做到底肥、蘖肥、穗肥、粒肥合理搭配,杜绝一炮轰的大头肥。 图8:科学施肥、侧深施肥防早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