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神刑天

 知音小巷 2021-11-26
刑天,是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人物,手使一柄巨斧和盾牌,身强力壮,体型巨大的上古巨人,炎帝手下大将,和黄帝争位,被斩去头颅,失了首级后,以双乳为眼,肚脐为口,再战黄帝。 [2] 

据《山海经·海外西经》载:“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 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1]

人物生平

 

神话传说
刑天原是一个无名的巨人,他在与黄帝的大战中,被黄帝砍掉了脑袋,这才叫刑天。天者,颠也,颠就是人的额头;刑者,戮也,割、刈的意思。

炎帝还在统领天下的时候,刑天是炎帝手下的一位大臣。他生平酷爱歌曲,曾为炎帝作乐曲《扶犁》,作诗歌《丰收》,总名称为《卜谋》,以歌颂当时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
后来,炎帝在阪泉之战中被黄帝打败,他的儿子和手下却不服气。当蚩尤举兵反抗黄帝的时候,刑天曾想去参战攻打黄帝,只是因为炎帝的坚决阻止没有成行。蚩尤和黄帝一战失败,蚩尤被杀死,刑天再也按捺不住他那颗愤怒的心,于是偷偷地离开南方天廷,径直奔向中央天廷,去和黄帝争个高低。
刑天左手握着青铜方盾,右手拿着大斧,直杀到黄帝的宫前。黄帝见刑天杀过来,顿时大怒,拿起宝剑就和刑天搏斗起来。两人从宫内杀到宫外,从天庭杀到凡间,直杀到常羊山旁。
黄帝久经沙场,经验老到。他趁刑天不防,挥剑向刑天的脖子砍去。刑天招架不及,头颅被斩落下来。落到地上的刑天之头,顺坡向常羊山脚下滚去。被斩首的刑天蹲下身子,想找回自己的头颅。由于失去眼睛,他没有看见自己的头就在他身处的常羊山脚下。

刑天

刑天(5张)

黄帝担心刑天找到头颅后会恢复原身再和自己交战,就拿起手中的宝剑向常羊山劈去。随着一声巨响,常羊山被劈成了两半,刑天那硕大的头颅就势滚进山谷。随后,那两半山又合二为一,把刑天的头颅埋葬在里面。
刑天感觉到了周围的变化,知道黄帝已经把自己的头颅埋进山腹,但是他并没有气馁。他站起来,依然右手拿斧,左手持盾,向着天空四周胡乱挥舞。陷入了黑暗深渊的刑天暴怒,以两个乳头当做眼睛,张开肚脐做嘴,继续与黄帝搏斗。
刑天虽然失败,但是他永不妥协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后人。晋朝的大诗人陶渊明写诗对刑天的这种精神大加赞颂,诗中云:“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人物经历


 

山海经·海外西经》载: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译文】形天即刑天。刑天和黄帝在这里争夺神位,黄帝砍断了他的头,并把他葬在常羊山。刑天竟然用两乳为双目,用肚脐作口,操持干戚来舞动。
评曰:常羊山从此阴云郁结,碧天不开,还时时听见闷雷在山谷中轰鸣回响。 据说那是失败的英雄刑天,一直不心甘,不停地挥舞武器,在与敌人作战。
·邢凯《坦斋通编》引段成式《杂俎》:“天山有兽,名刑天。黄帝时与帝争 神,帝断其首,乃曰:'吾以乳为目,脐为口。’操干戚而舞不止。”
诗歌记载
陶渊明在《读山海经》诗句中写道: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源流考证


 

在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刑天为一人形符号,为氏族部落的象征图腾。刑天原本有可能是华夏族无名神祇,被断首后才被称作“刑天”。在《山海经》的原本记载,称作“形天”,而“刑天”之得名,相信为陶渊明所改,根据《太平御览》引用《陶靖节集读山海经诗》,“刑天”意为“形体夭残”,但可能传抄错误而有“刑天舞干戚”与“形夭无千岁”二说。陶潜此诗写成后,“刑天舞干戚”一词,因传抄错误而有“刑天舞干戚”与“形夭无千岁”二说。
北宋宣和六年,曾纮于《陶靖节集》后作跋,提出了他的看法:渊明读山海经诗有“形夭无千岁,猛志固有在”之句,竟莫晓其意,后读《山海经》云:“刑天,兽名也,好衔干戚而舞。”乃知五字皆错。形夭乃是刑天,无千岁乃是舞干戚耳,如此乃与下句相协。

巨人刑天形象

巨人刑天形象(3张)

南宋时,周必大(1126-1204)于《二老堂诗话》书中提出反驳。他认为:余谓纮说固善,然靖节此题十三篇,大概篇指一事。如前篇终始记夸父,则此篇恐专说精卫衔木填海,无千岁之寿,而猛志常在,化去不悔。若并指刑天,似不相续。又况末句云:“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何预干戚之猛耶?清中叶之际,陶澍(1779-1839)重刊《陶靖节集》,他倾向曾纮之说:既云夭矣,何又云'无千岁’?夭与千岁,相去何啻彭殇?

刑天称为战神来历

在上古时期有一位“惊天动地”的“战神”人物,那就是“刑天”,关于战神刑天的记载有着好几种,有传说、有名家考证,还有着其他的记载,但关于刑天的所有记载中比较统一的一点就是“它以胸部的“乳“为眼睛,以'’肚脐眼'’为嘴,用'’干戚'’(一个大斧头+一个盾牌)作为武器来使用,那为什么它会被称为“战神”呢?


关于刑天的传说记载:刑天这个英雄是一个非常大的巨人,并且最开始没有姓名,“刑天”姓名的由来是它与黄帝大战中被砍掉了头,才被叫做刑天的,而'’刑天'’的姓名中,“刑”的意思就是杀戮,“天”就是天帝,刑天组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杀掉天帝”复仇。


在“炎帝”统治时期,刑天就是炎帝的一个手下,他当时只是负责做一些歌曲,用来歌颂人们的幸福生活等等,不过后来在“黄帝”把“炎帝”给推翻以后,炎帝就躲到了南方“忍气吞声”地做着天帝,虽然不再和黄帝抗争,但是炎帝的后代和他的手下却不服气。


其实在“蚩尤”跟黄帝发生战争的时候,刑天就想着去参加对抗黄帝的战争,不过他的想法却遭到了炎帝的严厉禁止,所以就他没有参加成功,不过后来黄帝胜出了,蚩尤被杀以后,刑天就再也忍不住了,非要去找黄帝一决高下。


刑天在去往黄帝宫殿的时候,一路过关斩将,直接打到了黄帝的宫殿门前,而还在欣赏歌舞的黄帝发现刑天以打到殿前以后非常的愤怒,拿着宝剑跟刑天打了起来,两人宫内宫外、天上天下的打,打到了很多地方,最后在“常羊山”的时候,黄帝趁刑天没有防备,一剑将刑天的头给砍了下来,就这样刑天的“头”就没了,刑天战败以后就逃走了。


关于刑天的“名家”考证:“甲骨文”还有“金文”的记载里面,刑天是一个“人形的符号”,是一个部落的图腾,它本来是“华夏民族”的一个神话人物,只是被黄帝砍头以后才被称作刑天的。


在《山海经》里面的说法:是因为“陶渊明”这个诗人改变得来,本来刑天的意思是形体的残缺,结果被记错了,变成了刑天拿着干戚。到了后来,就慢慢的把刑天这个人物形象给演变成了“勇猛将士”的形象了。之后在各个朝代中,都是把刑天比作成“战神”来鼓舞人心。


上面只是关于“刑天”这个人物形象的两种记载,因为关于刑天的记载还有很多,而且不属于名家考证的资料也还有很多,但都不是特别的准确,而以上资料都是编者参考众多资料以后,个人认为是比较准确的说法哦。编者觉得而“战神”的根本意思应该是讲它的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勇猛精神,这一点确实是值得赞扬和学习的,但是刑天它可能还是有点欠考虑了,有做事冲动的嫌疑,这一点是不值得推广和模仿的,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再三,有计划有规律地进行,盲目只会害了自己。

  • 参考资料


    • 1.  山海经·海外西经全文_原文|翻译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0-03-17]

    • 2.  袁珂主编.中国神话大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98年1月1日:第120页

    • 邢天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之一,和黄帝争位。据《山海经·海外西经》当中记载:" 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於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在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刑天为一人形符号,为氏族部落的象征图腾。刑天原本有可能是华夏族无名神只,被断首后才被称作"形天"。在《山海经》的原本记载,称作"形天",而"刑天"之得名,相信为陶渊明所改,根据《太平御览》引用《陶靖节集读山海经诗》,"刑天"意为"形体夭残",但可能传抄错误而有"刑天舞干戚"与"形夭无千岁"二说。陶潜此诗写成后,"刑天舞干戚"一词,因传抄错误而有"刑天舞干戚"与"形夭无千岁"二说。

    • 刑天是山海经里提到的一位无头巨人,原是炎帝的手下。自炎帝被黄帝在阪泉之战打败之后,刑天便跟随在炎帝身边,定居在南方。当时,蚩尤起兵复仇,刑天曾想去参加这场战争,但被炎帝阻止。后来蚩尤被黄帝铲平,刑天一怒之下便手拿着利斧,杀到天庭中央的南天门外,指名要与黄帝单挑独斗。最后刑天不敌,被黄帝斩去头颅。

    • 而没了头的刑天并没有因此死去,而是重新站了起来,并把胸前的两个乳头当作眼睛,把肚脐当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拿斧。因为没了头颅,所以他只能永远的与看不见的敌人厮杀,永远的战斗。而在陶渊明的《读山海经》中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类,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来赞颂刑天的精神。

    • 当炎帝还是统治全宇宙的天帝的时候,刑天是炎帝手下的一位大臣。后炎帝被黄帝推翻,屈居到南方做了小小一名天帝.虽然炎帝忍气吞声,不敢和黄帝抗争,但他的子孙和手下却不服气。于是刑天偷偷地离开南方天廷去,和黄帝争个高低。

    • 刑天左手握着长方形的盾牌,右手拿着一柄闪光的大斧,一路过关斩将,砍开重重天门,直杀到黄帝的宫前。黄帝正带领众大臣在宫中观赏仙女们的轻歌曼舞,猛见刑天挥舞盾斧杀将过来,顿时大怒,拿起宝剑就和刑天搏斗起来。两人剑刺斧劈,从宫内杀到宫外,从天廷杀到凡间,直杀到常羊山旁。

    • 刑天想,世界本是炎帝的,现在被你窃取了,我一定要夺回来。黄帝想,现在普天下邦安民乐,我轩辕子孙昌盛,岂容他人染指。于是各人都使出浑身力量,恨不得能将对方一下杀死。皇帝久经沙场,又有九天玄女传授的兵法相助,找准机会一剑向刑天的颈脖砍去,只听"咔嚓"一声,刑天的那颗像小山一样的巨大头颅,便从颈脖上滚落下来,落在常羊山脚下。失去头的刑天,赤裸着他的上身,似是把他的两乳当作眼,把他的肚脐当坐口,他的身躯就是他的头颅。那两乳的"眼"似在喷射出愤怒的火焰,那圆圆的脐上,似在发出仇恨的咒骂,那身躯的头颅如山一样坚实稳固,那两手拿着的斧和盾,挥舞得是那样的有力。

    • 刑天是中国上古神话中最具反抗精神的人物,刑天为炎帝近臣,自炎帝败于阪泉,刑天一直伴随左右,居于南方。但刑天不甘心失败,他一人手执利斧和盾牌,直杀上中央天帝的宫门之前。黄帝亲自披挂出战,双方杀得天昏地暗。刑天终于不敌,被黄帝斩下了头颅。黄帝把它的头颅埋在常羊山里。刑天虽断了头,却仍不泯志。没了头颅的刑天又突然再次站起,把胸前的两个乳头当作一双眼睛,把肚脐当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持斧,向着天空猛劈狠砍,战斗不止,与黄帝再决雌雄。

    • 由于黄帝是作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帝,而炎帝作为古代重要部落的一支也在神话传说中被神化与正化。刑天的"历史"定位或是感情定位一直难以确定。许多文献称其为凶神,对他的反抗行为一笔抹杀,能被古代价值观所推崇的大概只有其"锲而不舍"了。刑天,作为一个古代神话中的"特型角色",他那独特的个性是由封建社会皇权意识所决定的。

    • 刑天的勇猛、忠心、武功等等正是对古代帝皇座下武将的理想化写照。刑天的精神,从封建的护主精神衍生而来,在经过数千年文化历史的浸染中走到了现在,他所代表的现代意义更具有英雄主义的浪漫与悲壮色彩。可以说,刑天精神与骑士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处,在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并存的今天,它更容易被中国年轻人理解与尊重,也更容易走上世界文化的"神坛"。

    • 历史中到底有没有刑天这个人我们暂且不论,时至今日刑天却一直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游戏中刑天刑天都是以一名大将的身份出现,以及很多影视作品中也经常出现刑天的身影。如今更多的刑天纹身也备受大家喜爱,身上有纹刑天二字的一般情况是老兵,老兵说在厉害的敌人也得弄死他们!因为我纹了这就没想过活着!在后来我了解过国内人在身体上纹刑天的少的可怜,国外华侨有纹图案的,华侨说没有真正的本事才不纹刑天!要纹身也最多纹个图案,他们说因为死过的人才可以叫刑天。

    • 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