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徽南纪行

 冬歌文苑 2021-11-27

徽南纪行

今年6月4日上午,我们一行5人从武汉出发,驱车480公里,来到安徽泾县桃花潭镇,下榻如意民俗酒店,晚上7时,小度导航选择的路线不对,车好像行驶在山区村道,路不太好走,窄且弯道多, 21时30分才到预定的地方,延迟近2小时。好在路上提前与驻店老板打电话,一到店一桌可口饭菜就摆上桌了。

次日5时起床,步行百余步,到青弋江大桥上看晨雾和日出。因天气晴好,只有少许薄雾,但一江碧水横亘在两山之间,蜿蜒北去。不远处,几个穿红着绿的村妇在江边浣洗衣衫,捣衣之声依稀可闻。

回到镇上小街,马路两边都是本地农民的菜摊,蔬菜都是山货,十分丰富,新鲜干净,有的叶子菜我们叫不出名字,特别询问了从青弋江捕获野生鱼的价格,与武汉市面上价格相差无几,可那是青弋江野生鱼呀,考虑还有几天行程,不好带车上,只好作罢。

在镇上吃过早餐去观赏桃花潭景区。跨过大桥西行2公里,扑入眼帘的是典型徽派建筑群落,10多平米“诗画山水酒店”荧光屏不断滚动字幕,欢迎诚邀宾客下榻酒店,此酒店可承揽千人住宿,门前可停泊百辆汽车。酒店背后就是景区。回廊处矗立着一尊李白雕像,李白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脍炙人口,回响千年,原来吟咏地就在此处。漫步青弋江边,终于看到桃花渡口了,几绺山泉淙淙流过,经年不息,汇入青弋江的桃花潭。离桃花潭西面百步之遥,便是汪伦墓,占地一亩见方,主墓为椭圆形,墓冢两边立有石人石马像,周围是用古砖砌成的围墙,围墙内植有景观树,显得肃穆和落寞。

汪伦因李白而出名,尽管全唐诗没有他半句诗词,但是,历史的烟云仍然没有隐去这个县令的芳名。

汪伦(722年-762年),字文焕,一字凤林,歙州黟县(宣州太平县,今安徽黄山市黄山)人。唐开元间任泾县令,擅写诗,是李白的文友。

卸任后,由于留恋桃花潭山水,特将其家由百里外的黟县迁往泾县,勘址择居泾县桃花潭畔。天宝元年至宝应元年20年间,李白曾多次来安徽当涂、宣城、泾县、秋浦、南陵等地踏访,游历泾县桃花潭时,与汪伦有过交集和唱和,他们的友谊堪比桃花潭水的清纯和深沉。

不远处,在葱茏苍翠的树木中耸立着一座古建筑——怀仙阁,是后世为纪念诗仙李白而建,它依山傍水,风格独特,雕镂精湛,亭身挺拔,气势恢宏 。阁前流连,令人发思古之幽情。登临亭顶,江风阵阵,碧水依依,两岸风景尽收眼底,1300多年前,诗人李白把酒临风乘舟远行的情形旋即浮现在脑海。

告别桃花潭,我们驱车向它的上游太平湖进发。

太平湖景区在桃花潭景区的南面,相距38公里,在青弋江上游,青弋江北流注入长江。太平湖景区位于黄山市黄山区境内,是黄山旅游区的重点风景区之一,太平湖水域面积88.6平方公里,景区面积312.9平方公里,镶嵌在合肥至黄山黄金旅游线上,距市府屯溪143公里,介于黄山、九华山之间,北距佛教圣地九华山南大门30公里,南距国之瑰宝黄山北大门耿城镇30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安徽省旅游打造的“两山一湖”重点景区中的一湖,即指太平湖。

据史料介绍,太平湖在70多年前,是一条有着5000年历史的大河,沿岸百姓世世代代在此繁衍生息。1957年修筑成水库,1970年开始蓄水,蓄水之前,搬迁了原太平县城和原石台县城。千年古城广阳城、“三里秦淮”龙门街等一大批古迹,以及唐代诗人李白、罗隐、杜荀鹤等人的踪迹,就淹没在这幽深湖底,如今已无法找寻,令人扼腕叹息!用沧海桑田形容它毫不为过。

太平湖地区野生动物有300多种,其中飞禽170多种,植物有800余种。景区内有不仅梅花鹿、黑鹿、云豹、金钱豹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常有獐、鹿、麂、兔出没,飞禽白鹳、白颈长尾雉、白鹇和草鹗等珍稀保护动物也在此安家。有李白《赠黄山胡公求白鹇》诗为证: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

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

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

胡公能辍赠,笼寄野人还

2006年11月,太平湖风景区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区称号。景区风光以水取胜,以生态见优,以岛称雄,以石入奇。湖光山色得天独厚,青山起伏连绵,湖水风姿绰约,岛屿散落如珠,被誉为“黄山情侣”、“中华翡翠”、“世界明珠”、“东方日内瓦湖”。

加之独特的区位、优良的生态、秀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为太平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太平湖沿途风景很迷人,湖水清澈透明,应可直接饮用。景区森林覆盖率95%以上,景区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长时间稳定在每立方厘米20000个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我们十分艳羡居家在此的村民,想必这里的长寿老人应该是比较多的吧?

驱车在蜿蜒曲折的湖滨公路,间或看到几个垂钓者撑着太阳伞坐在湖边垂钓,那种悠闲和怡然令人嫉妒。当代著名作家、诗人魏巍曾游览太平湖赋诗赞美:“偎依黄山下,却是漓江水,山青水更绿,悠悠魂梦美”。我觉得,太平湖比漓江山势更秀丽更雄伟,湖水更清纯更清幽!人在画中走,车在景中游,可以说一步一景,移步换景,胸中有想,眼中有象。这里,千山入湖,积水成渊,渔帆点点,百鸟来巢,掬一捧湖水啜饮,会让你口舌生津,沁入心脾,深吸一口空气,会洗尽你的五脏六腑,疲劳顿消。

到湖边徜徉,放松心情,或品茗小憩,或极目远眺,或临波垂钓,或漫步栈桥,或乘快艇冲浪,这番体验,夫复何求?

太平湖地区土壤湿润,植被丰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天下名茶太平猴魁的原产地就在这里。

在太平湖环湖公路上,我们看到路边的小灌木旁都插着黄色小旗,车上大家猜想,这是农业科技人员实验某农作物新品种做的标记吧?下车仔细一看,原来是茶树茶叶用来粘吸有害飞蛾的,避免茶叶喷药留下农药残留。

太平猴魁成茶两叶抱一芽,平扁挺直,酷似棕榈叶,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西湖龙井虽然叶片也是扁平的,但短而小,显得灵巧,而猴魁却是茶叶中的伟丈夫。它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汤色清绿明净,兰香高爽,滋味甘醇,有独特的“猴韵”,品饮时能领略到“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猴魁茶中含有咖啡碱成分,有兴奋、利尿、强心解痉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治疗支气管哮喘和心肌梗塞,抗菌抑菌,有效降低胆固醇和血脂,还可以提高牙齿的防龃齿的能力,等等。   

太平猴魁茶树生长在海拔700余米处的太平湖畔,这里山岭纵横,峰峦起伏,坑峪幽深,山水相映,“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太平猴魁要求的条件很特别,土壤是变质页岩风化的乌沙土,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营养,柿大茶为茶树良种,茶园四周植被覆盖率为90%以上。新明乡猴村、猴岗、颜家三个自然村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是太平猴魁核心产地。

关于猴魁,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相传很早以前,黄山有一对纯白毛猴,生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猴宝宝,一家其乐融融,好不自在,攀越腾挪,随心所欲,与黄莺相伴,同松竹为邻。时光荏苒,小猴宝宝渐渐长大,调皮任性,常常擅自出去,数日不回家,一对老猴慢慢地放心习惯了。一次,那小猴独自外出玩耍,山重水复,扑朔迷离,小猴竟忘了回家的路。

却说一对老猴过了很长时间不见小猴回家,预感有危险,公猴决定自己去北边寻找。峰与峰相连,水与水相接,上哪儿去寻找一只迷路的小宝宝?老猴寻子心切,思子心痛,置生死于度外,也就不管饥渴和疲劳了。几天后,寻到太平县北部一处山坑里,实在无法行走,躺倒休息睡觉,就没有再醒过来。

山坑附近,住着名叫王老二的老汉,以采野茶、挖药材为生,老猴死去的第二天,他上山采药来到这里,发现了这老猴尸体。王老二大发慈悲,心想猴子也是一条生命,也是此山的主人,应该掩埋安葬。便在附近向阳高坡上挖了一个坑,再用石块砌了四周,然后把老猴尸体仰卧放好,掩埋起来,用石块砌了个坟茔。当天晚上,王老二便梦见了一个好象穿白衣的人向他表示感激,说要报答,王老二也没放在心上。

到了第二年该采茶时,王老二采野茶又来到老猴坟茔的附近山上,突然发现这一带模样大变,整个山岗,一簇簇,一丛丛,遍地茶棵,那茶叶又肥又嫩,青翠油绿,老远就闻到阵阵清香。心想:“真奇了怪了,短时间内,哪有人谁能很快地种植这么一片好茶呢?”正想着,一阵山风吹进耳朵,仿佛有人在说:“这是我对你的报答。”王老二忽然想起葬猴的当天晚上的梦,啊,莫非这是神猴显灵报恩。

为了纪念这老猴,王老二便把安葬老猴的山岗叫做猴岗,把这茶叫做猴茶,把自己住的村叫猴坑,也就是现在的猴魁茶叶核心产地之一的猴岗和猴村。

还有一种传说,最原始的猴魁茶就是一群猴子带露采摘的,所以称猴茶。听如此传说,不禁领悟到,人类必须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善待身边的一切,善恶报应,祸福相承,渡人亦渡己,有因必有果。

我们在湖边的一景点,现场品尝猴魁,并买了2斤茶叶,待日后慢慢啜饮。

5日下午观赏游览了泾县查济古村落。这里白墙黛瓦,小桥流水,天蓝山绿,古意盎然,徵派建筑特色明显。泾县是宣纸和书画纸的重要产地,因而参观几家文房四宝商家,询价泾县各种宣纸品种规格,在某宣纸商店,提笔书写隶书”一树堂”条幅赠送店内。

16时,我们驱车80余公里来到黄山市汤口镇下榻。拟翌日登黄山。

徐霞客于1616和1618年两次上黄山,写下了著名的《游黄山日记》和《游黄山日记后》等游记。薄海内外无如徽州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由此,黄山声震天下。

彼时,徐霞客登山路径艰难崎岖,荊棘遍地。如何实地考察莲花峰和天都峰等景观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写下极具科学价值的文献资料,实属不易。尤其是1616年2月首次上黄山,大雪封山,巉岩嶙峋,扶杖趔趄,危险至极!  

徐霞客不避风雨虎狼,与长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不畏生死,放浪形骸,岂是一介书生所能为?

他第二次到黄山,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黄山本地和尚)必先登垂接,历险数次,遂达峰顶。他对壮游山水的全身心投入,勇于探索敢于攀登的精神和科学务实的态度令我们无不汗颜。

如今的黄山旅游资源经近数十年的挖掘和开发,登山环境大为改善,所有景点线路皆通达,缆车,索道和接驳车皆完备方便,山上旅游商店和酒店亦满足游客之需。徐霞客九泉若知,亦可瞑目矣!

6日早上我们乘车从汤口(黄山南门)出发40公里从北门上山,游览西海大峡谷一线登光明顶,后辗转迎客松、玉屏峰徒步下山,经3小时后至慈光阁,乘车20分钟至汤口入住酒店。个个累得腰酸背疼,腿脚发软,十步一停,五步一歇,无复当年登天都峰后徒步下山的风采。我曾上世纪90年代携家人登过黄山天都峰,可没有这次那般的身体不适和疲惫不堪。可能是年龄的原因吧,不服老不行!

路上遇上扬州76岁的一对夫妇,老翁曾于上世纪的1976年9月登过黄山,遗憾的是公费旅游,不便带老婆,如今退休带老伴再游黄山,他们连拐杖都没有拄,终于经不住道路陡峭,蜿蜒曲折,导致体力不支,不得不求助导游和滑杖客,抬着他们到缆车站下山。

另外遇到一对夫妻与母亲,自由游黄山,儿子背着80岁母亲下山,4公里的下山路共有千余级台阶,下一步台阶腿脚要承受多大的力量啊,不知他们凭着的怎样神奇力量安全下山的?乘缆车下山不是更方便更省事吗?为节约200元缆车费吗?抑或背着母亲下山增进母子亲情?终不得其解。但儿子背着母亲下山的壮举难道不感染你我吗?

这次花几干元再游黄山,算是一次告别游吧!人亦老,鬓已霜,肌无力,自然规律不可违!但黄山的楠竹年年抽笋走箭,年年拔地而起,茁壮成长,染绿黄山,扮靓黄山,只有唏嘘的份!

陪伴出游的两名学生也已近六旬,但对40年前学过的徐霞客游黄山日记部分段落竟倒背如流,令我感慨和骄傲。

从迎客松景点登光明顶大概有500多级台阶,游客大多消耗太多体力,但不上光明顶太不甘心,因而在这段路程大概有十多副滑杆,全段价位780元,分段价680、580、480、380、280和200元不等,大部分游客选择徒步登顶,但也有少量游客特别是年龄大者选择坐滑杆,与我同行者喟叹道,这是血汗钱,滑竿汉子应该赚。我随机问了一位滑杆汉子,已满头银发,但实际年龄49岁,干此行二年多,之前是做挑担客,也干了十多年,是山下农民。

说话间,从光明顶上下来3位挑担客,是为下面景区商店和酒店运送的食品蔬菜,嘴里“嗨嗬”、“嗨嗬”不停地叫着,个个大汗淋漓,但脚步坚实,每担百余斤,扁担在肩膀接触部位还插了一根木棍,大概是借助扁担的弹性减少负重感吧?

有游客突发奇想,与我讨论道,这些需要人力解决的问题,完全可用机器人代替,通过传感器和遥控等技术,把扁担客和滑杆客可以解放出来,似无技术壁垒。货物运输也可用无人机替代,我赞同地点头应答,目前的控制技术和科技研发能力水平完全可以解决此类问题,可能这是个盲区,国内相关企业只是还没有从事商业开发的意图罢了。全国那么多名山旅游景区,这种机器人商业开发价值该有多大啊。 

不过,全国所有景区都使用上机器人,那些靠挑担和滑杆谋生的山民将会面临失业,谁来为他们找一条新的谋生之路呢?

插图/作者

 

作者简介

袁呈彦,微信名,滨湖蒿莱,湖北洪湖人,大学文化,修完华中师大文艺学研究生课程,长期从事宣传文化战线工作,退休。公开发表新闻、政论、文学作品近百万字。现居住武汉。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