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神病学电影 | (20)对《丹麦女孩》的影评

 f4956 2021-11-27

      欢迎临床精神病学教学者利用这些影评制作教学材料,也欢迎影视制作者利用该系列影评的结论来创作。


该精神病学电影所属的类型:以患者生活为主轴

图片

01 解释

该电影以历史上第一位变性人——生活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丹麦画家埃纳为原型,讲述了他执着追求成为真正的自己并得到深爱自己的妻子的支持的故事。随着LGBT运动的逐渐推广和社会宽容度的提高,对原有性别的厌恶和改变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不再被视为精神障碍。但本文不深入讨论精神障碍的定义,既然现行诊断体系仍将之包括,那么还是将其纳入到本文研究范围内。

结合DSM-5中的“302.85青少年和成人的性别烦躁”(ICD-10的编码F64.1)的诊断条目来分析,男主人公埃纳有以下表现:1.他作为普通男性,作为和妻子有着性生活的丈夫,他觉得自己是女性,并用着女装、化妆和与男性约会来表达这种渴望;2.他想要去除掉自己的男性性征,比如在镜子前用双腿夹住外生殖器、采用手术去除外生殖器;3.想要增加自身的女性性征,比如妩媚的体态和眼神,通过手术植入阴道等;4.多次向妻子、朋友和医生表露自己想转变为女性的强烈渴望,坚定地采取手术;5.希望被周围人当做是女性,比如希望妻子戈达不再将自己视为丈夫、希望同性恋者亨里克将自己视为女性、作为女性柜员去推销香水;6.深信自己具有女性的典型感觉,比如在镜子前欣赏自己妩媚的身躯、羡慕孕妇、喜欢香水和准备晚餐等。

图片

虽然埃纳认为自己“想成为的是女人,而不是画家”,但从旁观者讲,埃纳在初期也怀疑自己是不是病了、深感困惑并求医,这是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并且因为变性而放弃了有前途的画家生涯、婚姻出现危机、遭到小混混的殴打、最终因手术排异反应去世,这些都是生活中重要方面的损害。诊断标准提到两种可能需要标注的情况:一个是“伴某种性发育障碍”,片中埃纳因为腹痛送医时,隐约透露埃纳体内可能有女性生殖器官;第二是“变性后”,埃纳在接受第一次手术并服用激素后,开始了正式的变性。

该片在编剧上稳扎稳打、颇具功力,借助冲突来充分表现埃纳向女性转变时的思想转折,包括:夫妻因为接吻的事争吵后,埃纳意识到莉莉并非游戏中的身份而是自己的“真身”;在剧场服装间的镜子前欣赏作为女性的美,从而在情感上坚定了自己的性取向;第一次手术后在隔着帘子的床上因为妻子的哀怨而吐露想结婚的念头;妻子试图引导他回归绘画生活时他表示希望拥有自己的生活;在街上和男性挽着手被妻子撞见,觉得妻子还未完全认定自己是女人因而产生尴尬,因而他想加速变性过程。

该片巧妙借助性别转变的独特心理构建了几条有趣的故事线,比如亨里克一开始把埃纳当做男同性恋者,而埃纳在发现这点后拒绝他了,并在变性后特地找他表明这一点,这里体现的是跨性别者根本上是想作为女性被爱,而非作为具有女性特征的男同性恋者。再比如,戈达一开始兴趣盎然的把丈夫打扮成女性,并觉得从中获得艺术灵感甚好,然而却在目睹丈夫接吻后醋意大发,这里体现的是周围人大都在很长时间内对跨性别者的内心追求缺乏了解甚至抱有玩笑态度。再比如,埃纳在性别觉醒后,回忆起童年和汉斯的接吻继而被父亲打断,意识到自己早就有这种倾向,颇有人生枉度之感,这体现的是这类人常在儿童期表现出性取向但常常受到文化的规制。再比如,他不断画童年的家乡风景,这是因为童年的性取向的流露被打断产生固着,所以用绘画的方式来释放。而在发现真我之后,就不需要这种心理防御了,而是在笔记本上直面自我的渴望。

图片

02 功能

该片在跨性别历程中寄寓了强烈的人文精神,以“发现真正的自我,追求真正的自我”这条主线来贯穿性别转变过程,使这个“障碍”被一种高超的意义所升华。这也是精神病学题材在电影中的发挥的一种作用:精神障碍本身就是一种精神追求。从男主人公埃纳第一次尝试女装时的好奇、惊悸和内心萌动,到第一次变装参加聚会时的内心觉醒,再到镜子前欣赏自己裸体的全情投入,到导致死亡那次手术前的痛哭,始终借助着具体精神行为表现来诠释着人的觉醒这一普遍命题,也是该片的最大魅力所在。

图片

03 建议

该片看完会有一个遗憾——如果这种有着强大内在张力的故事是由一个才华横溢又狂野不羁的文艺片导演来演绎,可能能把其独特的华彩显现出来。细看该片其实是一部主流的爱情励志片:男主有高超的精神追求、追求成为真正的自己,而女主在得知会失去爱人的情况下,仍然热烈地爱他和支持他。男主的跨性别历程,是被作为其精神追求的载体,而非把跨性别历程作为真正的主题来写。如果把男主的精神追求换成其他具有自毁性的精神追求,如为了获取绘画灵感而求助于毒品或酒精,也不影响该片的框架。在得知该片所基于的现实故事后,这种遗憾还扩大了:历史上戈达具有女同性恋特质、颇喜爱女性状态下的丈夫,在婚姻被宣判无效后两人劳燕分飞、各自有了婚姻,但在埃纳去世后戈达却抛下新婚姻、在怀念埃纳中郁郁而终。原型故事确实更有人生的风尘气,也更具传奇性。

之所以没说是缺陷,是因为电影还是中规中矩地表现了跨性别者的心路历程,还是从旁观视角将主要心理特点描绘出来了。之所以说有遗憾,是因为观众希望能从跨性别者本人的这一极端的边缘的视角来看待人生,也就是希望被导演变成一个临时的跨性别者去经历这一转变过程。至少以下几个有故事张力的点是应该让观众代入去一起探索的:如何看待自己的变性渴望?想变成女人根本上是想要什么?想要变成的女人形象到底美好在哪里?对社会压力的顾忌和犹豫?今后如何面对和自己感情深厚的妻子?直面自身的变性欲望并赋予其意义?这里面很需要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提供给高度主观化的电影技巧,比如随主观起舞的客观影像、梦境、困惑和思想求助、自己的思想波折等等。而且,性别转变的过程也是看待自己周围生活的视角发生转变的过程,比如埃纳在家等戈达回来并为她准备晚餐,这个过程如果代入工作做得好,是可能发挥“把观众拽入并漫游一番”的效果。但在电影中,埃纳的角色是比较疏离的,反而是戈达这个角色在表现“丈夫逐渐变得不是丈夫”这条线时有更强的代入性。

图片

想要了解王祖承老师的更多文章请见另一个公众号:王祖承心理空间

想要查看所有的精神病学电影请见:适合用于临床教学的精神病学电影名单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