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将军说:攻下这座城,活着的就是团长!结果没一个士兵当上团长

 梅雪舟 2021-11-27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人类政治历史是一部残酷的战争史,在一场又一场仿佛没有休止的战争间隙,人们偶尔得到一丝空隙得以调养生息,但那些在战火中逝去的英灵,却从此离散于世间。
人类史上最悲壮战役
在1942年7月17日,为了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纳粹德国悍然发动了进攻,这场战役足足打了199天之久,到处尸横遍野,生灵涂炭,其参战人数几乎超过了历史上所有的人类战争,并且与战方在无视军事与平民之间区别的情况下进行杀戮。
据统计,在这场战役中,苏德双方伤亡士兵人数超过了两百万,平均每名士兵只能存活九分钟,根据一位95岁高龄的苏联将军回忆称,他曾经带着七千人的部队参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但短短两个月不到,存活下来的不过六十余人。
另外,斯大林格勒原有八十万居民,但战役结束后,全城生还人数不过七千余人。正是由于死亡人数与速度都十分惊人,这场战役也被称为近代史上最血腥的战役,由于战役规模实在太大,战争结束之后,伤亡人数迄今仍没有办法得到准确统计。
在战役刚刚开始的阶段,苏联便制定了一步不退,死守不让的战斗策略。当时在苏联军队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即便是占领了厨房,你仍然要继续战斗,因为你的客厅还在敌人的手里!
因此,无论纳粹德国拿出了怎样的装备,调配了多少兵力,苏联驻军就是不退一步、不让分毫,若是德国想占得此城,便尽管前来杀光所有的苏联人吧。
为了激励士气,苏联将军向士兵们宣布了一项新的规定:只要能在这场战役中活过一天,直接升为连长;活过两天,则升为营长;若是能够活过三天,就是团长!苏联军队此言一出,士兵们战意汹涌,但是,战役结束后,竟没有一个士兵能够当上团长。
''巴巴罗萨计划''
在1930年代后期,在苏德双方领导人均具有的对他国领土攻占的强烈欲望驱使下,加上两国意识形态的差距的逐渐扩大,希特勒逐渐将入侵苏联提上了日程,当时,斯大林正于苏联开展大清洗运动,囚禁并杀害了数百万人民,在国际社会上声名狼藉,希特勒看在眼里,认为当下正是最好的动手时机。
1941年6月,纳粹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其仆从国共同发动了''巴巴罗萨计划'',这个计划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动侵略苏联行为的代号,由时任德国陆军总参谋第一军需部长的保卢斯起草并进行指导。
在1942年初,纳粹德国在东线规划的闪电战计划宣告失败,加上此前莫斯科战役的失败,德军士气一落千丈,而苏军士气越逐渐高涨。纳粹德国一方面为了鼓励自军士气,另一方面也为了对敌人造成打击,非常急切地需要锁定一个新的战略地点进行攻占。
对于希特勒来说,斯大林格勒这个以自己对手命名的城市,正好成了眼下最佳的进攻目标。不仅如此,斯大林格勒还是通往高加索产油区的重要交通枢纽,若是想要夺取高加索地区的油田资源,就必须要先拿下斯大林格勒,而斯大林本人也非常清楚这个城市对在接下来的战斗布局中具有的重要地位。
无论是对斯大林,还是对希特勒来说,此战都只许胜不许败,事关国运,苏德两国都举全国之力于此战之中,准备一战到底,不死不休。
自1942年6月28日开始,纳粹德国先后在斯大林格勒投入了150万兵力,但德军在损失了逾百万兵力之后仍未能成功夺取此地,经此一役,纳粹德国称霸世界的美梦就此破灭,再也无法于东线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这一战也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转折点,此战之后,胜利的天平开始倒向苏联。
苏德战局转折点
在斯大林格勒这座面积不过565平方公里的小城市中,一场苏德之间的国运之战就此全面铺开,军队作战密度极大,到了战役中后期,双方几乎以巷子为单位进行较量,前一天这条街上的某座破旧小楼可能还处于苏军的统治之下,但第二天就被德军抢走了。
苏军喊话只要士兵能在德军的攻城战中活过三天,便可以当上团长,这看似是一个十分简单的要求,结果却无一人成功当上团长,其惨烈程度可见一斑。
在这样高密度、风声鹤唳、步步杀机的战役之中,尽管苏联在此处拥有地理上和人数上的巨大优势,但仍为胜利付出了极大代价,双方共计投入兵力达到350多万人,最后死伤人数超过200多万,纳粹德国第六集团军几乎全军覆没,而整个斯大林格勒的原有居民死的死、伤的伤,最后也所剩无几了。
尽管苏联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也是惨胜,在战火洗礼之后,斯大林格勒俨然成为了一座废墟,再也不复此前繁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