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贾平凹在女儿结婚的致辞中曾说了一句话,“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以作对女儿、女婿的期许。 这句话其实是古人的一副对联,说的意思就是要守住做人的本分。“养口体不如养心智”,左宗棠曾诫勉后人:慎交友,勤耕读;笃根本,去浮华。 实际上都是厚实根基、底蕴深藏的修福法门。 对,福气也是可以修的,不管是富贵还是长寿,人生长久的法子都是需要靠福气支撑的,聪明机巧或可以得逞于一时,但终不能苟全于一世。 曾国藩就明确说过这个问题。 “吾人只有敬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曾国藩说,“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作主。” 老子曾作《道德经》,字字句句都是在说“道德”二字,现代人老觉得这些都是老生常谈,太过于虚幻,不如实实在在的欲望满足更切实际。 其实,人是由内在驱使的,吉凶祸福说是天定,但多半都干系自己的操作系统,而“道德”的内涵和重要性就在这里了。 这个世界和社会一直在变化,个人就像是在大海中漂浮,抓不到一根稻草,找来找去,都是空幻,最后才明白自己才是一切的根源。 无论做人还是做企业,都是需要建立自己的确定性,不然就无法对抗外界的不确定性,只能是随波逐流,泯然众人矣。 人生的成功或失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区别。 华为创办人任正非曾借衡水中学的例子说过这个道理,“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适应这种环境的胜利办法”,外面的惊涛骇浪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我们能够应对的最好方式是做好自己的事。 敬德和修业,前者是指“善护念”,是刘备所说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对古人来说,“德性”才是做人的根本。 而“修业”是指我们借以安身立命的能力,比如,靠天靠地不如靠手艺吃饭。 一个是积福,一个是修才。养德其实就是积福,古往今来,用人之道,都是讲德才兼备,而德永远是在才的前面。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就是说养德的方法了,每个人都必须要有一段时间潜龙在渊、安安静静成长。 不然的话,“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根基不厚,则不能枝繁叶茂。 “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如此,人生还有什么可迷惑、彷徨的呢? 不管顺境逆境,都能随遇而安,也不至于虚度光阴。 荣华富贵、名利权情固然是好,十分诱人,可不能因此就身心为其所摄啊,外面的千军万马、妖魔鬼怪其实不算什么,关键是内心要有根本、定得住。 “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曾国藩说,“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都是在告诉人们,要名实相副,不能德不配位。人要是道德不过关,是支撑不起大事业的。 这就是世界的玄机,敬德和修业就是天规,也是富贵成功的法门。 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我们为人处世,一个是厚德载物,一个是勇猛精进,有德有才,方能安身立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