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江四中 | 行走的地理课堂(一)

 wwm5837 2021-11-27


图片

编者按:平江四中地理教研组是一支笃行、敬业、团结、奉献的优秀教研团队。他们主动思考,勇毅前行,把教学论文与家国情怀书写在故乡的大地上。结合家乡的人文地理现状与保护,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情系“三农”,扎根沃土,将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融合。面对真实情景、感受地理之美。地理研学,我们一直在路上。

图片

地理组成员在考察现场合影

天高云淡,冬阳和煦。为增进对地方地理知识的了解,增加乡土教学案例资源,伴随着绚烂的暖阳,11月25日上午,在邹旭兵老师的提议下,地理组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野外研学之旅。这次教研活动的目的,一是研究乡村可持续发展之路;二是在新教材新课改新课程新高考形式下,积极开发乡土课程资源,研究乡土典型案例在教学中的应用。

研学路线:南江镇青峰村湘德农场——青峰村王家新屋———冬塔乡黄泥湾老屋古建筑———昌江显高古庙宇。

第一站:南江镇青峰村湘德农场     

    图片

       顺着蜿蜒的乡村道路,大约上午8点30分,考察组抵达了湘德种养殖基地。通过农场负责人王德槐先生对整个农场的介绍,了解该农场的整体规划,以及目前主要种植的农产品和经营情况。据了解,当初湘德的规模较小,主要种植葛根,加工成葛粉出售。取得一定收益之后,扩大规模,丰富产品类型,现在农场占地400多亩,种植黄桃、草莓、火龙果、葡萄、枇杷等。同时,还挖了几口池塘养殖刁子鱼和虾,在果树下又饲养了一些鸡鸭,是个典型的混合农业类型。据负责人透露,目前农场投入很大,土地是从附近的农民租赁过来的,农场员工长期有10多个,还有树种、饲料、技术等投入,目前还处于资金回笼阶段。根据规划,农场还会进一步挖掘资源,利用优势发展旅游,让产品更多样,经济效益更好。

  考察完农场,再来一碗葛粉,真是恰到好处!据了解葛粉是从葛根中提取出来的营养佳品,具有清热生津、健脾益的等功效。它的冲泡方法是:先用凉开水溶解葛粉,再加入沸水搅拌,根据自己爱好或稠或稀,加糖或不加。

图片

第二站:现代仿古屋——王家新屋

图片

农场基地考察完毕,我们立马转到位于附近的王家新屋,感受一波地域文化特色。该屋建筑风格独特,有门槛、灰砖、黑瓦、天井、红梁等传统特色,历史文化厚重。据介绍,该屋坐北朝南,占地5000余平方米,四进二横厅,门厅、中庭、寝堂组成丰字形结构,24个天井,108间房。目前,受当地政府支持与重视,在此设立了孔子学堂,每个月都有专门的老师在此讲学,传承和发展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图片

第三站:中国传统村落——黄泥湾大屋

乘车转至上塔市镇黄桥村,抵达黄泥湾大屋,接受地方历史与地理融合的洗礼。据了解,该村落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房屋雕梁画栋,四进四出,左右对称,错落有致,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清代江南风格古建筑群。在历史上,黄泥湾大屋曾作为抗战临时医院。在黄泥湾大屋多处墙壁上,当年留下的一些标语还依稀可辨。在特殊年代,为支持抗战,救亡图存,黄桥村民焕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以各种方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种爱国情操值得我们我们晚辈敬仰与学习。

图片

第四站:昌江古庙——龙山寺


大约11点时分,抵达最后一站龙山寺,感受浓浓的庙宇文化。一走进龙山寺庙口,一股香火味扑鼻而来,许多百姓在此祭拜。庙内主要由如来佛、观音菩萨等组成,形成一种民间佛教文化。

图片

此次研学活动,带给了我们很多思考和启示,许多问题有待我们仔细琢磨和研讨。前行的脚步仍将继续,让我们期待精彩再次呈现!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