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访八大辽构(转载自豆瓣,作者,鹿王本生)

 我心飞翔gvqwh5 2021-11-27

随2021年4月17、18两日访开善寺、阁院寺,八大辽构完成打卡。理应完整总结一遍。

【八大辽构】

天津蓟州独乐寺·观音阁,辽统和二年(984年),五开间二层歇山顶,1961年国一 天津蓟州独乐寺·山门,辽统和二年(984年),三开间单檐庑殿顶,1961年国一 辽宁义县奉国寺·大殿,辽开泰九年(1020年),九开间单檐庑殿顶,1961年国一 山西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辽重熙七年(1038年),五开间单檐庑殿顶,1961年国一 山西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辽清宁二年(1056年),七开间单檐庑殿顶,1961年国一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清宁二年(1056年),外五内九层八角攒尖顶,1961年国一 河北高碑店开善寺·大殿,辽11世纪中前期,五开间单檐庑殿顶,1996年国四 河北涞源阁院寺·文殊殿,辽天庆四年(1114年),三开间单檐庑殿顶,1996年国四

【辽代】

辽代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比较特殊风云际会的朝代。

第一它由契丹族建国,与唐朝末帝被废大一统中国分裂同年(907年)。二百年王朝传了九帝,一直与五代十国及北宋政权并立,统治着中国北部地区,疆域比北宋还要大;

第二是契丹马背民族一直仰慕中原文明,特别自耶律德光得燕云十六州,举国崇信佛教,圣、兴、道宗三帝兴建了大量包括国庙的高规格寺院,故,辽代遗留下来堪称伟大的建筑,多为寺院木构。从建筑风貌看,因辽全盘接受唐代影响,比之北宋和南宋的逐渐秀丽醇和化,更近唐风。

辽代疆域

燕云十六州

【八大辽构】

我们今天说的八大辽构,即现存可证的八座辽代木构建筑,民国初为:蓟县独乐寺山门、独乐寺观音阁、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义县奉国寺大雄殿、宝坻广济寺三大士殿、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善化寺普贤阁、善化寺大雄殿。可惜抗战时期三大士殿被拆毁,普贤阁大修发现金代营造题记,后又新考证出河北新城开善寺大殿及河北涞源阁院寺文殊殿两座辽构,总数仍为八座。

系统看古建从辽代建筑开始是非常合适的。

辽重熙七年(1038年)

大同早在十多年前去过,当时走了一趟晋北,看云岗石窟、悬空寺、应县木塔……当时只看了石窟、九龙璧好和木塔,寺院佛塔都略过。

搭乘周五K695北京-大同火车(23:32-6:05),清晨到大同站。大同早点便宜实惠,一碗羊杂一根油条量很足,火车站步行到华严寺5公里多,8点开始售票。

大同火车站附近早点

华严寺前广场修整一新

华严寺分上下两寺各自独立成院,中有廊相接,现已统一为一寺,但仍保留上下两寺格局。华严寺整体朝东,大多数寺院都是坐北朝南,古建学家们给的解释大概有:契丹好鬼尚日,故坐西朝东迎着日出的方向,或其他辽金人风俗特色等。

上寺以大雄宝殿为主,分两进院落,层次分明,今存有山门、过殿、观音阁、地藏阁、月台、钟鼓亭及两厢廊庑等建筑。

华严上寺山门

进入上寺山门,先见到的是普光明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前有抱厦,重檐歇山顶的当代仿辽建筑。内部塑像、壁画、藻井都比较讲究,均按华严寺辽金风格打造。

华严上寺普光明殿外观

普光明殿抱厦内穹顶

大雄宝殿矗立在寺院西北高大的台基之上。据载上寺大雄宝殿同为辽重熙七年(1038年)始建,金初毁于兵火,金天眷三年(1140年)旧址重建。重建时基本是原样重装或仿辽复制更新其构件,故现存殿堂形制、结构与手法仍呈辽代风格。

大雄宝殿为单檐庑殿顶,面阔9间进深5间,长宽达53.75米和29米,总面积为1559平方米,这种规模,在全国也是现存规模最大佛殿之一(另一是奉国寺)。台基之上根本不能拍到全貌,伟岸之躯,真令人心生敬畏。

华严寺大雄宝殿·金

平台下是高高的台级,仰望殿宇,只见举折平缓,顶覆黄、绿琉璃瓦,剪边屋脊、鸱吻及屋檐。正脊琉璃鸱吻规模巨大,高达4.5米,北端鸱吻为金代遗物,虽历千年风雨仍然光泽灿烂。

伟岸的大雄宝殿,巨大的琉璃鸱吻

大殿正檐下是“大雄宝殿”“调御丈夫”二匾。分别为明宝德二年、万历四年立。大雄宝殿木构梁架也很壮观,殿内减了内槽12根金柱,内部藻井、壁画为清代,塑像为一字排开的五方佛和两侧各十尊护法神,据考也是清代。篇幅有限不再细说。

大雄宝殿檐下两块明代巨匾

华严寺大雄宝殿内部空间

大雄宝殿内清代藻井

上华严寺大雄宝殿殿内藻井及五方佛(1986年文物出版社出版明信片)

华严寺最重要的殿宇是下寺辽代薄伽教藏殿和辽代石经幢。

从上寺经华严宝塔去下寺,华严宝塔是当代新建的纯木榫卯结构方形四檐木塔,通高43米。一层有座香樟木雕大佛,塔下有个很大的纯铜千佛地宫,据说用了100吨纯铜,地宫内还供了一枚佛祖舍利,作为当代仿古建筑本身价值因人而论,但登塔俯瞰华严全寺景观却是非常不错的。

华严宝塔全貌

华严宝塔内香樟木雕大佛

登顶华严宝塔俯瞰上寺大雄宝殿

华严宝塔上俯瞰薄伽教藏殿

华严寺风貌尽收眼底

普贤阁顶清理屋瓦的工人,不打任何保护健步如飞

普贤阁随拍,现代建筑

下面是华严寺重点——下寺辽代木构薄伽教藏殿。

华严寺重中之重当属下寺薄伽教藏殿,大同华严寺能出现在1961年国务院第一批国保名单上,全因此殿重要文物价值。

华严下寺有砖雕门两座,天王殿、南北配殿和山门,独立成院,薄伽教藏殿是华严下寺中心建筑,殿名因其存放佛经(佛经为“薄伽”,梵语意为“世尊”,佛的十个名号之一)而来。殿内有美不胜收的辽塑合掌露齿菩萨,楼阁式壁藏及海内孤品天宫楼阁,均为国宝。大殿右侧椽底题有“维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岁次戊寅九月甲午朔十五日戊申午时建”营造题记,足以说明这座历经辽末保大之乱后幸存下来的辽建正牌身份,弥足珍贵。

大同下华严寺(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出版的明信片),当时下寺殿前曾有左右前殿

大殿面东坐于宽大的台基之上,殿前月台下是十九级石阶,整体反映出辽代佛殿东向习俗和基台平面配置特有风格。大殿面阔5间进深4间,单檐歇山顶,体量规模和顶式形制都比大雄宝殿低一级,但殿本身架构、斗栱,殿内平闇、藻井、塑像、壁藏……一概为辽代遗存,原汁原味,海内仅有。

老照片中薄伽教藏殿薄伽教藏殿全貌

· 屋顶——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如鸟斯革,如翚(hui)斯飞”,语出《诗经·小雅·斯干》。形容建筑之屋顶像鸟翼展开一般,不仅美感十足,还凸出大且重的屋顶无比轻灵。这是有文字记载以来最早形容古建屋顶的词语之一。薄伽教藏殿屋顶坡度平緩,整体造型极尽舒展自然,在轻灵之中带有辽代民族个性中特有的刚劲。

· 金代鸱吻(复制)及瓦作

大殿鸱吻为金代修缮时所保留下来的,现代修缮时用复制品代之,原物拆下馆藏保存。瓦作的滴水、瓦当依旧是唐宋时期的特征:瓦当与筒瓦而非倾斜面垂直、滴水用重唇板瓦,均是早期做法。其兽面瓦当与平遥镇国寺大殿的颇为相似。

薄伽教藏殿鸱吻

平遥镇国寺大殿五代时期瓦作,以上三图来自网络

· 斗栱——古朴简洁

薄伽教藏殿斗栱唐风犹存,“式样古朴,技法简洁”——柴泽俊·《山西古建筑文化综论》。斗栱总高与柱高之比约为1:2.5,与唐木构斗栱约1:2相近,补间铺作仅一,补间使用直枓,用材较柱头铺更小。

薄伽教藏殿柱头、补间及转角斗栱外檐转角铺作,正侧两面各于转角栌斗上列华栱两层,平面与华栱成四十五度者为角栱三层,第三层角栱上施宝瓶,承大角梁与子角梁。平面与角栱成九十度者为抹角栱二层。其上施交互斗,受令栱与耍头,这种抹角栱”未见于唐代遗物,亦未著录营造法式,仅与辽接壤之北宋正定诸寺,应用于柱头铺作',为辽代特有作法。——白勇·《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建筑风格略论》

薄伽教藏殿外檐斗栱至简,出檐甚远

· 格扇门——早期风格

格扇门最早出现于辽宋时期,早期格扇门特征为:格扇与裙板高度比约2:1,格扇裙板均无绦环板,至为简洁。

早期格扇门结构组成

薄伽教藏殿格扇门

薄伽教藏殿格扇门

· 壁藏、天宫楼阁

大殿内壁藏及天宫楼阁为国之重宝,所谓壁藏实为存放佛经之所,为宋《营造法式》记载关于“壁藏”的最早且唯一实物,比《营造法式》记载更简单实用。殿四壁环列重楼式木构壁藏38间,因藏经通风需要在殿后开后窗,为使壁藏不间断,于后窗之上起天宫楼阁5间,两侧以拱桥与左右壁藏上部凌空相接,浑然一体。壁藏整体置于叠涩基座之上,分上下两层,下层设门,内为经橱,上部为腰檐平座,座上置佛龛。龛内顶部平棋和腰檐遮板彩绘图案为辽代绘制,外有勾栏。龛上覆木制屋顶,椽飞、瓦当、脊饰、瓦垅、鸱吻应有尽有,与大型建筑并无区别。所用斗拱种类竟达17种,其中柱头斗栱采用双下昂七铺作,是目前已知辽代斗栱中最复杂的。勾栏束腰栏板雕刻镂空几何图案达37种,玲珑剔透,匠心独运,起到既丰富又统一的艺术效果。入殿只能在第一间活动参观,后面的天宫无缘观瞻,但两侧壁藏已足够震撼。

薄伽教藏殿内壁藏局部

虽进殿前看了不少关于壁藏和天宫楼阁“海内孤品”的图片,见到实物,还是惊叹不已。

薄伽教藏殿“天宫楼阁”及壁藏老照片

· 平闇、藻井——辽代原物

薄伽教藏殿内平闇、藻井也是辽代遗构,如佛光寺东大殿之平闇与建筑本身同代。

殿内梁下辽代重熙七年题记

· 彩塑——叹为观止的辽代原塑真品

艺术珍品来了……殿内有29尊辽代彩塑精品,特别是合掌露齿胁侍菩萨,被称为“东方维娜斯”,凡举佛像彩塑的统统不可绕开,梁思成《佛像的历史》以此为封面,国家邮政“辽代彩塑”套票此为面额最高,当属国宝中的国宝。

海内孤品薄伽教藏露齿菩萨

看过很多古刹塑像,发现群塑中较之主供佛,往往胁侍菩萨造型更生动鲜活,因菩萨地位相对低,近普通人,更“接地气”,艺术家更可放开手脚大胆塑造。为求庄严,佛像中极少有露齿形像,遍寻佛造像史难见其他,薄伽教藏殿这尊菩萨,露齿赤足,后背腰线毕露,此一造型无异于打破千年沉寂,在神性光环之下赋予了人性丰富的姿态,艺术和美学价值极高,对此大胆反叛的艺术形象,无人不叹服其绝妙的神态身姿,忘情于其饱满生动,流连忘返。据说这尊笑容神秘、衣饰简约的菩萨形象,灵感来自辽代一位婉丽动人的妙龄少女。

现场欣赏这尊辽塑,看完前面看后面,这种体会远非看图片和纪录片能模拟。说肉麻点,得见实物,如见恋人,心之所向,魂之所萦也。

殿内不让拍照,我在此殿逡巡三圈,讲解员不在时做了两拨义务讲解,换得看殿工作人员对手机拍照默许。但,也仅拍数张,现场震撼,只有亲临感受。“大殿中部主尊为释迦牟尼佛,旁边有胁侍二位弟子,两旁胁侍四菩萨;南部为弥勒尊佛,两旁胁侍六菩萨;北部是燃灯佛,旁边胁侍二弟子和两位菩萨。整个大殿围绕这个中心佛坛又布置了许多塑像,佛坛的四角立的是四大护法天王像,弥勒佛和燃灯佛前还塑有供养童子像。佛陀造像大气磅礴,菩萨形态优美,各大天王威严气势,整座大佛殿佛教气氛浓重,塑像极为精彩。”“在雕塑技法上,华严寺的塑像显得十分娴熟,风格上既有唐代雕塑雍容华贵的气度,又有宋代的世俗情趣,既受唐代的影响,也明显地具有时代和民族特征。菩萨像端庄纯朴,丰厚挺健,在传统的塑像典范中又赋予了北方游牧民族所具有的豪放气质,而这也正是辽代塑像所展示的一种新的审美理念。”——王其钧·《中国古代雕塑精品解读》

主佛释迦牟尼及胁侍二弟子、四菩萨

南侧天王像

29尊塑像按三世佛分为3组,从北到南分别为:燃灯佛(过去佛)本尊及胁侍二弟子四菩萨、佛释迦牟尼(现在佛)本尊及胁侍二弟子四菩萨、弥勒佛(未来佛)本尊及胁侍六菩萨。三尊主佛像前北而南依次端坐大悲观音、大智文殊、大行普贤、大愿地藏四大菩萨。此外,过去未来二佛像前各有供养童子像两尊,佛坛四角各有一尊护法天王像。这些佛、弟子、菩萨、供养童子、护法……或慈祥肃穆,或虔诚威严,共同渲染出和谐、完美的“佛国世界”。

塑像图片集自网络

· 辽代经幢

出薄伽教藏殿顺级而下,即可见一通石经幢。资料称塔幢为辽大康二年(1076年)所立,因类石塔,也称其为华严寺石塔或普同塔。经幢立于殿前月台下中央,前为砖门,后依大殿台阶,通高五尺,有基座、幢身、幢刹,保存得很是完整。基座及幢身均为八面,各面有字,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文可辨,上部佛像虽有残损,但原貌基本保持,幢刹也完好,历经千年也是难得。

辽代经幢细节

出砖门回看辽经幢,台阶上就是薄伽教藏殿

下华严寺山门殿

从下华严寺山门出去就到了华严寺广场南侧。向东一路是纯阳宫、清zhen大寺、九龙壁、法华寺,午饭可去老大同饭庄。向南走经关帝庙、帝君庙、文庙,下午重点看善化寺。

辽清宁二年(1056年)

学古建者眼中华严寺薄伽教藏地位极高,但在大同当地人眼里,善化寺却是大同古寺之颜值担当。原因简单:华严寺虽规模大建筑多,但除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其余均为新时期新建,辽经幢一座也忽略不计,且大雄殿内构多有翻修,本地人谓之“不古也”,而善化寺一座寺庙从山门到中心大殿,至晚也是金构,寺院中轴线和周围基址形成的总体布局完整如初,结构规整,原汁原味一水儿的千年重磅级,中轴上三殿还一水儿单檐庑殿顶,在全国也是仅此一例。

善化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初名开元寺,辽保大二年遭战争破坏,金天会至皇统间重建,明正统又整修,历变迁虽多却唐风依旧。在华严寺大殿逡巡时,一胖大土著大爷蒲扇般大手一挥:看古建?去善化寺吧!透着十足的底气与民族自信。

善化寺全景,图片来自网络

梁思成手绘善化寺纵平面图

· 善化寺山門

善化寺山门外临街是一座大影壁,趋近则见这座中国古代寺院中规格最高的山门了——面阔5间,进深4椽,山门使用单檐庑殿顶非常罕见,用这种顶的山门还有蓟县独乐寺。独乐寺山门是辽代遗构,八大之一,比善化寺山门早近200年,但独乐寺山门只有3开间,所以善化寺山门配置之高应属全国之冠,比一众寺院主殿规格还要高。

善化寺新修的影壁

善化寺之高规格山门

山门斗拱采用单杪单下昂五铺作,柱头和补间铺作形制一样,补间最多两铺作,非常简洁。绕到转角可见部分铺作为假昂,有些是插昂,整体符合宋营造法式建制。

善化寺山门补间最多两铺作

转角铺作可见插昂,补间可见假昂

山门前门紧闭游人从侧门入,从背面门进山门殿内,可见梁架采用殿堂式营造法,殿内斗栱与檐柱一样的制式,金柱与檐柱同高,梁栿用的是月梁制,拍不清楚,梁思成先生《图像中国古建筑》中细细画了善化寺山门三视图,其断面图清晰可见符合《营造法式》分心槽形制。

梁思成手绘善化寺断面图、平面图

殿内四大天王为明代塑像,表情夸张,辽代山门内一般是哼哈二将,明代则多见风调雨顺四大天王,所以后来常有天王殿代山门职能或二合一。

山门内天王像

· 善化寺三圣殿

出山门就是三圣殿,是善化寺中轴线第二进院落中的辽金建筑,从金天会六年到皇统三年(1128-1143年),前后用了二十五年才建成。善化寺之牛,不单因辽构大雄宝殿最古,而是主体四座建筑个个可圈可点,三圣殿的亮点是其斜栱无以伦比,还有一通金大定十六年的朱弁碑。

三圣殿面阔5间,进深4间,单檐庑殿顶。金代大殿之前看过天会十五年建成的佛光寺文殊殿,单檐悬山,仰合瓦,檐下三组铺作已用了斜栱,看了下资料知道金代斜栱盛行,三圣殿比文殊殿还早建9年,遥想金初山西各地建庙风尚,流行亦为审美标准之一,古人今人槛内槛外无不同。

· 屋顶——不作庑殿推山

庑殿推山是处理庑殿顶脊部弧度的一种营造方法,宋式叫增出,清代紫禁城使用广泛。做法是将四条垂脊一步架一步架从正面向山面推出,达到增出约半椽的总量,《营造法式》有记“如八椽五间至十椽七间,增出三尺”。这样做目的是将庑殿顶四条垂脊投影由直线改为曲线,拉长正脊视觉,使屋顶线条富于曲线美。

庑殿推山法图例

太和殿庑殿推山说明

太庙庑殿推山说明

看完使用推山的效果,那么不推山的可想而知,正脊显得非常短,两山面看垂脊没有撇出,举折坡度看着有点愣,正面看顶丑萌丑萌的。

善化寺三圣殿庑殿不推山效果

鸱吻和脊兽据查也是后世置换的。

· 斗栱——繁复的斜栱

三圣殿柱头铺作及明、梢间补间各两铺作,都是中规中矩六铺作单杪双下昂,识别度最高、被誉辽金之最的当属次间超级浮夸的斜栱,梁思成先生《图像中国建筑史》:“三圣殿的补间铺作也和较早的隆兴寺摩尼殿和应县木塔等处一样,使用了斜栱,但却已演变为一对错综复杂的庞然大物,成了压在阑额上的一个沉重负担。阑额上的普柏枋也较早先的几例更厚。”

趋近看檐下层层斜栱60度如花儿般绽开,至此斗栱力学上承重功能不再叫事儿,成了妆饰美之担当,抬头细看却不觉得很美,反觉沉重异常。

三圣殿柱头铺作和标志性的补间大斜栱

转角铺作也很有意思,用了附角斗,下昂上卷若象昂,疑是插昂做法。转角铺作下普柏枋已经有了变化,阑额出头不再是大云院那种直砍T字形,末端已出现曲线型装饰变化。

转角铺作象昂

普拍枋阑额出头部分加了曲线增强装饰,图片来自网络

三圣殿建筑数据:大殿通面宽32.68米,当心间宽7.68米,次间宽7.31米,梢间宽5.16米。总进深19.70米,中间深4.12米,梢间深5.23米。檐平柱高6.18米,角柱高6.59米,升起0.4米。建于宽38米、深24.5米、高1.20米的台明上。台明前置宽25米、深11米、高0.9米的月台。

(未完待续)

2021.4.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