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荒宅精灵

 古文怪志 2021-11-27

本故事译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



01

唐代天宝(公元742年- 756年)年间,处士(有才能却隐居不仕之人)崔玄微在洛阳东有座外宅。

崔玄微醉心于道学,服食苍术和茯苓(传说久服可以成仙)已逾三十年,后因药材用尽,遂携童仆入嵩山采集芝草,一年后才返回,此时,外宅早已无人居住,杂草遍地。

02

春夜的一天,风清月朗,崔玄微无心睡眠,独自呆在院中,家人无事也不来此处。

三更过后,一个婢女从门外探头问道:“郎君在院中啊,我与几个女伴要去东门表姨家,行经贵府,想进来歇脚,不知可否?”

崔玄微便答应了。

不久,这婢女引来十余人,其中一个身穿绿衣的女子走上前,自我介绍道:“我姓杨。”又指着身旁两人分别介绍道:“姓李、姓陶。”

最后指着一个身穿红衣,年龄尚小的女子说:“她姓石,名唤阿措。”

每人身旁各有侍女伴随。

崔玄微与她们相见完毕,便坐在月下询问深夜出行的缘故,其中一人回道:

“要去封十八姨家中。数日来,封十八姨一直想来探望我们而不得,今夜,我们一同去看望她。”

还未坐定,忽听门外有人报封家姨母已到,众人喜出望外,皆跑出去迎接。

杨氏女子对封十八姨说:“这家主人甚好,此院落也最令人从容,远胜其他地方。”

崔玄微也忙起身迎接,只见封氏言辞冷隽,态度娴雅,举止大方。

相互作揖行礼后,众人重新坐定,仔细一看:诸女子姿色绝佳,香气袭人,满座皆芬芳馥郁。

不久女子命仆从上酒,酒席摆上后,彼此开始吟诗行酒,崔玄微只记得其中两首,其中一首是红衣女子给白衣女子敬酒时所唱(两首诗皆恭维春风)

皎洁玉颜胜白雪,

况乃当年对芳月。

沉吟不敢怨春风,

自叹容华暗消歇。

白衣女子回敬时则唱道:

绛衣披拂露盈盈,

淡染胭脂一朵轻。

自恨红颜留不住,

莫怨春风道薄情。

轮到十八姨行酒时,一时疏忽,打翻了酒杯,撒了阿措一身。

阿措怒声说道:“每人都有求于你,我既不求你,也不怕你。”说罢,拂衣而去。

十八姨忙打圆场道:“这小女子醉后使性子了。”言毕,也开始离席。

众人起身送别十八姨到门外,十八姨兀自朝南边走去,其他人进入西苑后纷纷道别。

崔玄微没发现任何异常。

03

到了次日夜晚,众女子又聚在院中,依旧准备去十八姨家中探访,阿措忿忿说道:“何必再去那老婆子家?有事求崔处士,不知可否?”

阿措又对崔玄微说:“我们皆住在这园中,每年被恶风侵扰,居不安心不宁,常恳求十八姨庇护。阿措昨日没有依顺她,这次应该很难得到她庇护了。处士倘若愿意庇护我们,也会有所回报。”

崔玄微问道:“崔某有何能耐,可以庇护诸位女子?”

阿措说:“此事简单:只需在过年这天,做一面红色旗子,上面画上日月以及五星(古代“五星”即指金木水火土五星),立于东苑后,即可免除我等灾难。如今岁末已过,请于本月二十一日清晨,略起东风时立上旗子,同样可以免除祸患!”

崔玄微便答应下来,诸女子齐声谢道:“不敢忘记先生恩德!”说罢,拜别而归。

崔玄微乘着月色目送她们离去,只见她们越过苑墙,到了东苑便悄无声息了。

到了二十一日,崔玄微依其言立了一面旗子。

这天,东风忽然大作,从洛南开始,一路上飞沙走石,草木断折,唯有园中繁花纹丝不动!

崔玄微沉吟片刻,突然醒悟:女子姓杨,李、陶,以及服饰颜色各异,原来皆是这园中花精所化!

红衣的石阿措即是园中的一棵石榴树,而封十八姨,自然是风神了!

04

过了数日,一天夜里,众女子聚集在院中槐树下,每人各裹携桃李花朵数斗劝崔玄微服下,说是可以延年益寿,并希望崔处士可以长久住在这里蔽护她们,如此,崔处士也可以长生不老。

到了元和(806年 - 820年)初年,崔玄微仍然健在,看上去只有三十几岁模样。

另外,住在尊贤坊的田弘正(764年-821年,唐穆宗时期中书令),其宅院中门有棵紫色牡丹树:繁花盛开时,有一千多支,每到月夜便能看到五六个身长一尺左右的小人在花间游走,如此长达七八年光景,人们赶过去捕捉时,小人又即刻消失了踪影。

简评:明清之前的志怪故事,作者多侧重于“记录事件”,因此文末又顺带出另一个跟植物相关的故事。

关于古代小人的传说,可以翻阅之前的故事:《夜半鬼魅

本故事原文(古籍来源:浙江大学图书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