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骑行320国道第四季31-一平浪

 史客郎骑行 2021-11-27

第十天,2021年10月8日,禄丰到南华,115公里


早晨从浚琪林酒店出发,向西不远出禄丰市区,跨过东河最下游的一座桥,东河与南边来的一条支流在桥下汇合,始称绿汁江。


绿汁江冬春时节江水碧绿,如柳汁初染,故名。源头好像有不同说法,下游与礼社江汇合后称元江,元江流出河口县后进入越南,称红河,因此是一条国际河流。绿汁江河道弯曲,上、中游沿纵向断裂带形成深切山地河谷。

赵辉告诉我,出禄丰城不远有一座桥,抗战期间被日机轰炸过多次,但毫发无损。二战初期日军航空兵的飞行技术是一流的,偷袭珍珠港时,为了轰炸停在港内的美军战列舰,日军鱼雷轰炸机的飞行员可以超低空飞行,在极低的高度投放鱼雷,以保证庞大的鱼雷在很浅的水道内滑行,最后将巨型战列舰炸毁在军港内。

为什么同样一批飞行员,却无法炸毁绿汁江上一座几乎不设防的桥呢?今天去实地看一下。

今天的终点南华

今天遇到的第一块里程碑

绿汁江位于陡峭的山谷间,没有多少空间修筑道路,因此320国道分开在绿汁江的两岸,各为二车道。

赵辉说过了密马龙隧道,前行几百米就是那座桥,在桥上可以放飞无人机,拍摄一平浪盐矿和成昆铁路(应该是广通到大理的支线)。

今天出门前,我告诉王祝芦先把车灯装好,果然遇到一连串的隧道,尽管都很短,但极窄,确实需要打开车灯,特别是后车灯。王祝芦问我怎么从导航路线上看到有隧道,哪里有这么智能的APP?那是赵辉提醒我的。

过密马龙隧道后几百米是响水河桥,一座相对新的桥,不会是二战期间的老桥,但位置大概是这儿,我们停下,放飞无人机。

响水河是绿汁江的一条支流,现在是枯水季节,绿汁江与响水河的水量都很小,而后面成为元江和红河时,水量应该非常充沛,突然想起老杜的那句诗: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峡谷中间有一个小坝子,比较开阔,有村子,再往前又是陡峭的峡谷,一直到一平浪镇

这是一个挺深的峡谷,而且弯曲狭窄,我的Mini-2最多只能飞300米高,无法飞越两旁的山峰,看不到山那边的铁路。即便无人值守,二战时期的日军航空兵也无法飞进这么狭窄的峡谷中,而高空轰炸等于浪费炸药。

这种地形,只能是今天精确制导的武器才可以解决,或者是古代那些身手矫健的部落战士。南诏国的将士当年正是从这儿经过,去征服滇池流域的爨族部落,当时貌似强盛的大唐帝国,对这二个部落基本是束手无策。

大理国时期,南流的绿汁江是善阐府与威楚府的界河。

到岔河桥,可以看到绿汁江向南而去,从一平浪方向流过来的大概是一平浪河,在岔河桥下汇入绿汁江。

从一平浪方向东流而来的一平浪河

绿汁江在此转向南流

前面穿过一连串的小隧道。

然后进入一平浪镇区范围。一平浪镇,来自于彝语“矣皮菠”。1933年张冲主持“移卤就煤”工程时,将一些彝语地名按发音改为汉字地名。

百度百科.一平浪镇.水文条:境内属红河水系。主要河流有一平浪河和舍资河,两河在一平浪腾龙桥交汇注入星宿江。恐怕不妥,星宿江与一平浪无关。一平浪河与舍资河可能在腾龙桥交汇,但还要向东流十来公里才汇入绿汁江。

云南远古时期位于古特提斯海的边缘,这个古地中海被抹平后,盐卤沉入地层之下,尽管现在的云南远离大海,云南地下不缺盐,只要能开采出来,盐产量足够省内民食所需。1920年代,不知发生什么变故,云南使用柴薪煎盐技术,使得盐产锐减,并酿成盐荒,可能是柴薪不够。

1931年,时任云南盐运使的张冲视察禄丰境内的盐区,经勘探得知距离元永井、阿陋井不远的一平浪有煤,而元永井和阿陋井的海拔高于一平浪,可以引盐卤自流到一平浪煤矿,用煤煮盐,因此被称为移卤就煤。

张冲辞去盐运使的高位,常驻舍资(在一平浪镇北面)担任工程总指挥,这一工程1932年底开工,1937年9月完工。

张冲是彝族人,从小就行侠仗义。“移卤就煤”行将结束时,抗战爆发,张冲担任滇军60军184师师长,参加了台儿庄会战,立下战功,成为抗战名将,后晋升为新3军军长。

解放后,张冲长期在云南任职,曾任云南省副省长、全国政协副主席,1980年去世,骨灰撒在虎跳峡。

一平浪河上游方向

一平浪汽车站

舍资河?

一平浪盐矿和一平浪煤矿今天还在,赵辉给我指示那座桥的位置时,建议我拍摄一平浪盐矿,但我的无人机飞不远,没有拍到。


看网上2010年的留言,有人提起上小学时到盐矿的职工食堂去打过饭吃。回答是“元永井的盐资源逐步枯竭,安宁又建了一个大盐矿,年轻工人大部分调到安宁盐矿去,一平浪老人比较多,显得萧条。”

出一平浪镇区,看到铁路已在空中,骑到K2888处,稍事休息,继续向前骑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