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谱,是一种信仰,促进家族复兴的法宝

 新世纪观察 2021-11-27

家谱,他是一种信仰,一种文化,真实性是不可考的。中国百分之八十几的姓氏都是姬周演化而来,但是在《史记》等史料中,姬周来自北狄,科学家们通过检测西周大墓尸骨,属于N糸,而华夏基因主要是O糸。据统计,《百家姓》504个姓,其中,411个姓由姬姓演化而来,这就充分表明,百分之八十多的中国家谱上认姬周为祖说明就是造假。再举个实例,专家们通过检测唐昭宗后裔胡雪岩家族DNA,实际上李唐家族是鲜卑人,所以,李世民认老子为祖宗,认李世民为祖的绝大部分为汉人,说明李氏家谱纯属编造。再以杨氏为例,80%的杨姓认杨震为祖,难道在杨震那个年代仅杨震一人有后代,其它杨姓人都无传吗?还有很多例子,比如赵宋王室非汉,孔子乃俄罗斯斯拉夫人(山东人绝大部分是斯拉夫人与蒙古人的混血产生)等等,颠覆了中国人的一切想象。

然而,为什么明知家谱不可靠,人们却视谱为宝呢?人们对家谱作用是如此形容的:有家谱之家是耕读靠谱之家,有家谱有家规家训之家为富贵之家,有家谱有家规家训家风之家为帝王将相之家。其实,孔子已经说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国人有一种认名人为祖宗的习惯,找不到祖宗了就认名人为祖,因为不断迁徙之故,祖宗在哪里,叫什么名字都很难确定,于是为了不让自己无祖宗,往往把名人拉来做祖宗。这样做的好处是把名人的精神基因置根于脑海,促进家族的发展。比如,经专家检测唐昭宗后裔胡雪岩家族实为鲜卑人,但是大部分李姓汉人都称自己是李唐后代,他们通过认李世民为祖学习李唐思想,继承李唐文化,孩子从小开始学习《贞观政要》,长大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作为姓杨的来说,通过把黄帝、姬周武王、弘农杨震、大隋杨坚、忠勇杨家将、吉安杨辂塑造为祖宗,传承弘农四知,大隋担当,杨家将的忠勇、吉安忠节文化,孩子从小向他祖宗杨震、杨坚、杨家将、杨万里、杨邦乂学习,把书读到顶端,有理想,敢拼搏,为国家民族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这些,也就是各个姓氏热衷家谱的原因。

那么,如何来编修家谱呢?应当根据国史、方志、祖谱、碑文、家传等续写,否则没有依据,家谱便会成为笑话。比如《史记》记载黄帝到周武王,平均五十年为一代不符合人类的繁衍规律,但是整个中国人都信,所以照搬不会成笑话。比如《宰相世糸表》记载了古代各姓世糸,很多记载存在诟病,但是否定这些记载,之上就无法续写。作为民间私修家谱来说,唐末战乱,谱牒尽毁后宋朝才允许民修的,唐之前都是官修。离开史载,家谱便如漂浮的浮萍而无根基。方志的作用近似国史,不再阐述。之后就是根据家谱、碑文、家传衔接历史记载。没有国史方志之载,连家谱、碑文、家传都没有,那就是凭空造谱,不被诟病都不行。

今人还发明了基因检测的修谱方式,到底科学不呢?专家们的建议是在找不到谱的情况下通过基因检测寻近支家族这是可以的,但家谱叙述完整而又用基因寻谱则会造成家族的分裂,况且基因寻谱又不能保证完全可以修到完整的谱糸。比如,几代祖宗坟堆,祖名尽失,基因检测根本无法检出祖名,所以都无法避免错认祖宗的现象。相反,谱糸完整又搞基因检测那是不理智的表现,比如,泰和杨氏测基因单倍群测出十多个单倍群,那么,十多支杨姓中肯定只有一支是杨辂公后代,也就是说百分之九十的泰和杨姓都不是杨辂公的后代,这的确是杨家的一件丑闻,所以,吉水杨氏就刹车,不搞基因检测了。泰和杨氏不检测前都认可为一家,检测后心中不认了,严重打击了家族凝聚力。关键检测后百分之九十的泰和杨氏都找不到真正的祖宗,说是杨辂后裔又没有与杨辂进行DNA比对,说不认杨辂为祖又找不到祖宗,最终都接老谱,抛弃检测结果。被基因公司狠狠敲诈一笔不说,还闹出了笑话,所以,谱糸完整还搞基因寻谱这是很不理智的。

总之,家谱是一种文化认同,就是把本姓的名人文化进行传承,转变家风,促进家族的振兴。编修家谱重点以历史、方志、家谱、祖碑、家传为据,了解一个历史事实即可,目的就是传承名人家风,促进家族的振兴。至于家谱上的祖宗真与假,谁也不知道,或者讲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假的。但不管怎样,各取所需,我们要的是里子而不是面子,只要能促进家族的发展,认祖有一定根据,符合逻辑就算了。

(杨勇2021年11月27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