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漫步北京琉璃厂文化街

 冬歌文苑 2021-11-28

漫步北京琉璃厂文化街

谢庆堂||河北

北京琉璃厂文化街位于北京宣武区和平门外,西至南北柳巷,东至延寿寺街,全长约800米。距天安门广场1公里。元、明朝时期这里开设官窑烧制修建皇宫用琉璃瓦件,故称为“琉璃厂”。清康熙至乾隆年间,逐渐形成了集古玩精粹的著名文化街。是一处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书画艺术的历史文化旅游景区。

琉璃厂有许多著名老店,如:槐荫山房、茹古斋、古艺斋、瑞成斋、萃文阁、一得阁、李福寿笔庄等,还有中国最大的古旧书店——中国书店。而琉璃厂最著名的老店则是荣宝斋,有人说:琉璃厂因荣宝斋等著名文化老店而享有盛名,这种说法自有道理。荣宝斋的前身是“松竹斋”,光绪年间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更名为“荣宝斋”。清末文人墨客常聚此地,民国年间老一辈书画家于右任、张大千、吴昌硕、齐白石等也是这里的常客。

如今的琉璃厂文化街,广集天下图书、字画、古玩、文房四宝所在,成为国内外游客光顾老北京文化的必游之地。沿街商店近100家,有以荣宝斋和宝古斋为代表的古今字画;以韵古斋和萃珍斋为代表的金石陶瓷;以来薰阁和一得斋为代表的文房四宝;以振环阁和震云阁为代表的珠宝杂项;以乐海轩和古艺斋为代表的音响乐器;以观复斋和庆云堂为代表的历代碑帖;以汲古斋和韫玉斋为代表的仿古文物;以瑞成斋和邃雅斋为代表的文物锦盒和古书装修;还有文盛斋的纱灯、宫灯和锦昌店的地毯、壁毯等等。

1984年初,我与资深同事老王到商业部汇报申办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筹备情况,事妥之后,约我一起看望了在琉璃厂工作的亲戚,顺便购买了宣纸、毛笔、竖写纸。老王说他有多位衡水老乡、亲戚在这里工作,历史上琉璃厂就有“衡水帮”。据孙殿起的《贩书传薪记》记载,当年琉璃厂以经营古玩字画为主的店铺共146处,衡水籍人开设的有60处,以书画装裱业为主的店铺共19处,衡水籍人士开设的有11处。可以说琉璃厂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衡水乡音。自此之后,我到北京必去琉璃厂,最初主要是观看、欣赏书画作品,逐步拓展到文房四宝、印章石料。多年来书法作品没什么长进,文房四宝购买了不少,尤其喜欢印章篆刻,也为领导、朋友购买、奉送过印章。

印章,作为一种物质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从先秦时期衍化至今,是一种小型的传统文化实体,同时它与中国书法艺术不可分割。印章的功能和性质,广泛体现和流行于日常社会领域,甚至已升华到精神文化领域。印章文化与书法、绘画、诗歌等均为传统艺术的瑰宝,从古至今,印章一直为文人心灵和思想的载体,陆游有诗云“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印章以其特有的色、纹、韵、刚、柔、形,无言地传文达意,以无声胜有声。蔡邕在《独断》中说:“印者,信也。”印章有其“示信”或“昭信”的作用。书家在自己落款后钤以印章,即宣告了这次创作的圆满成功,如果书家感到不满意,决不会用印。同时印章代表了权利。先秦时期,印章被统称为“玺”。秦时规定“玺”之称谓为天子独享,臣民的印章则改名为“印”。到了汉朝有了官印制度,天子之印仍称为“玺”,平民的印章称为“印”“印信”,而食俸两千石以上的官吏则称之为“章”,“印章”的名称由此得来。

现代印章多用石材,印石不仅是篆刻家的必备材料,也是书画家文房一宝,一方篆刻精美的印章和一件雕刻优美的石雕作品,历来被文人雅士所钟爱,收藏之风经久不衰。这其中寿山石、巴林石、青田石、昌化石四大传统印石最为著名,若有幸获得一枚“石中皇后“的上乘鸡血,当属宝中之宝。一枚好的印章,若能同时集“篆刻美、材质美、钮饰美”于一身,那便是不可多得的珍品,这样的印章,更是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人文价值等多重价值的相互交融。印章之美,不止方寸之间。它不仅是一种凭信工具,更是一种将文学、绘画、篆刻相结合的艺术。从早期的工匠治印到后期的文人参与,从开始的单一用途到后来的丰富多彩,一枚小小的印章承载着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优雅而又沉静地走过了数千年的漫漫长路。

每一枚印章的背后,都刻着不一样的故事。作为文房之雅物,印章一直寄托着篆刻者的一份心思,拥有者的一颗灵魂,以无声诉有声。闲暇时分,端坐斗室之中,沏一壶茗茶,焚一炉幽香。把玩手中的一方好印,亦是人生一大幸事。一副好印章,其欣赏价值在闲章,在闲章的内涵。闲章虽小,却能纳天地于方寸之间,蕴闲情于金石之上。闲章之美,美在言简,美在画龙点睛。若使受印者爱不释手,内涵必须丰富,正中下怀。我曾经为领导刻过“无欲则刚”,为挚友刻过“得一知己足矣”,为酒友刻过“高阳醉人”,为退休恩师刻过“仁者寿”,为智者刻过“格物致知”,为书画爱好者刻过“笔情墨趣”……闲暇无事,我更喜欢读闲章,像读文章一样,翻来覆去地看。虽然我于篆刻是一个地道的外行,但这并不影响我的喜爱,赏书法,品印文,心领神会处,真乃人生享受。

琉璃厂是一条文化街。文化与高雅紧密相关。作为文化街,琉璃厂在人们心目中也是高雅的所在。人们从历史书上读知的许多文化名人曾经在琉璃厂出没,并留下许多佳话和痕迹。如今,从遗留下来的一些建筑和牌匾上,我们依然能感受到琉璃厂沉甸甸的文化和高雅。

数年之后,再访琉璃厂文化街,往返于沿街商铺,门可罗雀车马稀,总有一种不快的感觉,琉璃厂文化街比以前萧条了许多。是历史原因、经营环境、疫情发生、还是……?

2021年11月19日于北京

插图/作者

作家简介

谢庆堂(笔名:及时雨),河北鹿泉人现居北京,2012年由银行高管岗位退休,曾在政府办公厅工作,河北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金融作家。先后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论文、调研报告、学习工作体会、通讯报道多篇,在《杂文报》设“储蓄与消费”专栏。退休后开始散文、随笔、杂谈、纪实性文稿撰写,并在数家报刊、网络上展现。2019年《是非杂谈》文集出版,累计发表作品百万字以上。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