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的“乐”|| 张维舟(河南孟州)

 菊野文化传媒 2021-11-28







孔子的“乐”

文/张维舟
编辑/落英小桥

春秋后期的孔子是一个失败的政治家,却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家、思想家,是儒家的创始人,其社会理想、为人之道、治学门径,等等,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中华民族。北宋末期宋太祖赵匡胤的宰相赵普曾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更有甚者,1988年在巴黎召开的“面向21世纪”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会议上,汉内斯阿尔文博士(1970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瑞典科学家)发表了精彩的演说,他说:“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世纪之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见解得到与会普遍认同。

孔子是鲁国人,少年时代就胸有大志,中年时代当过一阵子政府官员,但因说不清道不明的“杀少正卯”一案,经专案组过问,罢了官。此后,便改行转业,从事教育,整理文献,开创了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即不论出身家境如何,只需交纳少量咸肉干,都可入学。孔子办教育可不容易,没有校舍,连起码的教学设备也没有,而是带领学生周游列国,在实践中学习,师生风尘仆仆,颠簸流离,一路上风险不断。夫子却在途中小憩的时刻和学生席地而坐,谈经论道,或修齐治平,或家长里短,师生互动,有说有笑,乐而忘忧,穷且弥坚。从教十四年,弟子三千,贤人七十,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成就。

孔子开设的课程有“易”“礼”“乐”(读乐,YUE音乐,泛指表演艺术)“诗”“书”“春秋”,通称“六艺”,多是人文,也有技能。孔子所处的时代战乱频仍,国无宁日,饿殍遍野,夫子有感于周天子的凳子腿嘎吱嘎吱响,惊呼“礼崩乐坏”,他为自己立下的使命是“克己复礼”,挽狂澜于既倒,他的教育目标就决定他教育学生必然是阐述周礼的优越性,鼓吹回复周礼的合理性。他开设易、礼、书、春秋,是为这个目的,他开设乐、诗也是为同样的目的,不过后者不大容易看出来,需要做些说明。

易、礼、书、春秋属于政治学、伦理学、价值观、历史观范畴,在各个领域中,孔子都从仁出发、从历史经验出发,坚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原则,要求人们各在其位,各司其职,不能僭越,不能图谋,不能有任何非分之想,固化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地位,从而建立起宗法的封建秩序和封建专制制度。这些都是周礼伦理道德、世界观、人生观、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然而乐与这些有什么关系呢?有,不过曲折些。

一,乐有教化作用。乐,吹拉弹唱,是表演艺术,在这一点上,它同诗相似,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夫,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乐也是这样。不宣扬仁政秩序的,不能称诗,也不能称乐。其实,古今中外,各个历史时期,执政者无不如此。

二,审美功能。乐有教化作用,但更为直接的是有美感,使人获得美的享受。孔子一次听了《韶》乐,陶醉了,竟然“三月不知肉味”。乐的魅力有多大,由此可见一斑。

三,乐可以认同道,觅知音。《吕氏春秋》中高山流水一典故就表现了这一点:“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方鼓琴,志在泰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如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洋洋乎若流水,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乐的魅力如此,它能沟通人们的心灵,它能使人为艺术而死,为友情为真爱而死,何其悲壮。

四,乐可以预感到社会变化、时代盛衰,国家有难,可以防患于未然,也可调整君臣关系。《左传》中”师旷撞琴”讲盲人琴师师旷在一次酒宴上,用琴猛撞晋平公的故事。晋平公喝酒,喝得烂醉如泥,喟然长叹:“莫乐(LE)为人君,为其言莫之违。”(世界上没有比当君王更快活的,君王的话谁都不敢不听)师旷因为晋平公如此荒淫无道,预言“君将死也!”便抱琴向晋平公撞去。对此,作者有一段精辟的议论:“然则琴者,乐之一器耳。夫何致物感祥也。曰治平之世民心熙悦,暴乱之世,民心愁蹙 ,作乐可以速祸灾,可不戒哉。世衰乐废,在位者举不知乐,然去三代未远,工师之间,时有其人。若师者,可不谓哉!及夫乱久而极,虽工师亦奔窜,是以挚干缭缺之俦相继王散。而孔子惜之也。”真是洪钟大吕,警示万代。

五,一定的程度上调和阶级矛盾,孔子说:“独乐(YUE)乐(LE),与民同乐(YUE),孰乐(LE)?”(夫子告诫君王:你一个人演奏的快乐,与你同百姓一起演奏的快乐,哪一种更快乐?)

六,可以心身愉悦,从而心身健康,所谓人高兴得跳起来,唱起来,就表明了这一点。七,在祭祀中,要演奏,全过程都伴随着音乐.

如上证明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不但开创贫民教育,而且注重素质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周礼,恢复周礼。他所向往的周礼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弟子曾点的理想,夫子喟然叹曰:“无与点也!”,也是孔子的理想。这和孟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的治国方略大致相似。一切背离这个方向的,都为他深恶痛绝,如他不喜欢紫色,不喜欢郑声,切齿痛恨花言巧语,口是心非。他对鲁国大夫季平子擅自更改“八佾”舞蹈的演奏台步,怒不可遏:他仇恨一切有背礼的言行,哪怕是细枝末节,说:“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福帮家者。”


然而孔子、孟子包括后来的王安石、张居正、秋瑾等都是有梦之人。他们无论是主张坚持旧制,还是制定新法加以推广,都志在国家富强、社会进步、民生改善,都彪炳史册,都值得我们敬仰。但他们都不知道他们所处的时代都是建立在以血统为基础、以阶级阶层职业固化为特征的封建专制制度,江湖之远,庙堂之高,任何时候都八竿子打不到边,“与民同乐”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两千年来的大变局,人民当家作主,历史上圣贤豪杰、仁人志士、庶民百姓的中国梦,即中华民族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当然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还会有许多过失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这一切都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

我将永远被人民所喜爱,

因为我的竖琴唤那善良的感情,

因为我在残酷的时代歌颂过自由,

并给那些倒下的人召唤过恩幸。(俄   普希金)

这是俄罗斯的普希金,也是中国的孔夫子。

我仿佛看见两千多年前的哲人孔子,他悲天悯人,抱着一把破旧的古琴,面对苍茫的大地,面对着黄河,面对着日出日落,眼眶里饱含着泪水。

他弹奏着,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他弹的是中国梦呀,

听见了,听见了,孔老先生你弹唱了两千多年,中国梦的旋律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美丽、真切。

我看见你笑了……


作者简介:河南孟州人,江西师专退休教师,副教授,任教期间曾担任过鹰潭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和学院教务处副主任。是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西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鹰潭作家协会会员。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芦甸评传》、散文集《读书杂谈》、散文集《守望》,参编《芦甸诗文选》《天涯三人行》。近几年在海内外华人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二百多篇。《芦甸评传》填补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芦甸研究的空白。《读书杂谈》被中国伯乐文学研究所评为一等奖。论文《和谐伦和整体观》被收入《海峡两岸道教论坛文集》,与张炜合作《龙虎山文化的界定及其特征》为2015年炎黄文化研究会六省大会论文集采用。近期主持编纂《道文化纵横谈》(40万字,沈阳出版社出版),又协助编辑《月湖政协》文史部分。

菊野文化传媒编辑部组员

诗词: 大筱   罗学贵 北地梅香  钟华戟

诗歌: 钟金洲   槐花飘香   五月雪   

组稿: 湘子   石峰    李汉军  枫叶红

主播: 深谷幽兰   伤木  初一  真实

 主编:菊野芳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