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肾气丸的系列方剂

 微尘1982 2021-11-28

​【来源】

  张仲景《金匮要略》

【汤头歌诀方歌】

金匮肾气治肾虚 熟地淮药及山萸

丹皮苓泽加附桂 引火归原热下趋

济生加入车牛膝 二便通调肿胀除

钱氏六味去附桂 专治阴虚火有余

六味再加五味麦 八仙都气治相殊

更有知柏与札菊 归芍参麦各分途

【组成】

干地黄八两(24~40g),薯蓣(即山药)、山茱萸各四两(各12~20g),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各9~15g),桂枝、附子各一两(各3~5g)。

【用法】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下十五丸(6g),日再服(现代用法:蜜丸,每服6~9g,日2~3次,白酒或淡盐汤送下;汤剂,水煎服)。

【功用】

补肾助阳。

【主治】

肾阳不足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证治机制】

本方在《金匮要略》中主治虚痨腰痛、痰饮、消渴、脚气、转胞、小便不利等病证,皆由肾精不足,肾阳虚弱,气化失常所致。虚痨者阴阳精血俱损也,肾为先天之本,主骨藏精,肾中寄命门相火,腰为肾之外府,若肾精不足,失于滋荣,则腰痛而足膝痿软;命门火衰失于温煦,必致半身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阳气虚弱,失于蒸化,必致水液代谢失常,故见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而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诸证,皆为水液代谢失常之变,而宜温阳化气治之。而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象虚弱,尺部沉细,皆为肾精不足,肾阳匮乏所致,治宜滋养肾精,温补肾阳之法。

【方义分析】

方用干地黄(今多用熟地黄)为君,滋补肾阴,益精填髓。《本草经疏》谓干地黄乃补肾家之要药,益阴血之上品。臣以山茱萸,补肝肾、涩精气;薯蓣(即山药)健脾气,固肾精。臣以附子、桂枝,温肾助阳,鼓舞肾气。与地黄相伍,一阴一阳,阳得阴生,阴得阳化,则生化无穷。佐以茯苓健脾益肾,泽泻、牡丹皮降相火而制虚阳浮动,且苓、泽均有渗湿泄浊,通调水道之功;与地、薯、萸相伍,则补中有泻,补而不滞。诸药相合,阴阳并补,而以补阳为主,阴中求阳,微微生火,鼓舞肾气,即少火生气之意。正如柯琴所谓此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

【临床运用】

①本方为补肾助阳之常用方剂,以腰膝酸软,腰以下冷,舌淡而胖,脉沉无力为证治要点。若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者,不宜应用。②现应用本方,多将干地黄易为熟地黄,桂枝改为肉桂,如此则滋阴温阳作用更佳。若用于肾阳虚衰,阳事痿弱者,宜加淫羊藿、巴戟天、韭子等壮阳起痿之品。③常用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性功能低下、精少不育、女子不孕、慢性前列腺炎、尿频遗尿、高血压、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支气管哮喘等,属于肾之阴阳俱虚而偏于肾阳不足者。

附方:

1.济生肾气丸(《济生方》)附子炮,二枚(15g),白茯苓去皮、泽泻、山茱萸取肉、山药炒、车前子酒蒸、牡丹皮去木各一两(各30g),官桂不见火、川牛膝去芦,酒浸、熟地黄各半两(各15g)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9g),空心米饮送下。功用:温肾化气,利水消肿。主治:肾(阳)虚水肿。腰重脚肿,小便不利,腹胀便溏等。

2.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熟地黄八钱(24~40g),山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各12~20g),泽泻、牡丹皮、茯苓去皮,各三钱(9~15g)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三丸(现代用法:蜜丸,每服9g,日2~3次;汤剂,水煎服)。功用:滋阴补肾。主治: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燥咽痛,牙齿动摇,足跟作痛,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3.八仙长寿丸(《寿世保元》)即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钱(15g),五味子五钱(15g)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9g),空腹时用白汤送下。功用:滋补肺肾。主治:肺肾阴虚证。虚烦痨热,咳嗽吐血,潮热盗汗。

4.都气丸(《症因脉治》)即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二钱(6g)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9g),空腹服。功用:滋肾纳气。主治:肺肾两虚证。咳嗽气喘,呃逆滑精,腰痛。5.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即六味地黄丸加知母盐炒、黄柏盐炒各二钱(各6g)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钱(6g),温开水送下。功用:滋阴降火。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证。头目昏眩,耳鸣耳聋,虚火牙痛,五心烦热,腰膝酸痛,血淋尿痛,遗精梦泄,骨蒸潮热,盗汗颧红,咽干口燥,舌质红,脉细数。

6.杞菊地黄丸(《医集》)即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各三钱(各9g)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9g),空腹服。功用:滋肾养肝明目。主治:肝肾阴虚证。两目昏花,视物模糊,或眼睛干涩,迎风流泪等。

7.归芍地黄丸(《症因脉治》)即六味地黄丸去附子、肉桂加当归、白芍而成。功用:滋补肝肾。主治:肝肾阴虚,相火内动,头眩耳鸣,午后潮热,或两胁攻痛,手足心热等。

8.参麦地黄丸(验方)即六味地黄丸加人参、麦冬而成。功用:滋补肾阴,益气补肺。主治:肺肾两亏,咳嗽气喘、内热口燥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