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史讲义选录2

 关东老圃 2021-11-28

清史讲义选录


  两广之复定及瞿式耜之死李成栋败死信丰后,桂王以杜永和为两广总督,驻广州,严兵守庾岭;而声桓、得仁部下溃卒亦亡入闽、粤山林间,出没不测。江西大兵不敢进,还屯吉安将一载;会明镇将有纳款大军、愿为向导者,可喜遂由间道入庾关。至七年(一六五○年)二月,进围广州,相持十阅月不下,士卒以溽暑疫死者无算。已而江西诸军复大至,可喜督战益力,卒以十一月二日破之永和走琼州;而孔有德亦以是月六日破桂林。先是,大军再定湖南,式耜使戎政总督张同敞督诸将扼守全州;同敞兼资文武,每战辄跃马为诸将先,即战败,同敞常危坐不去,军中以是服之。顾广西地小而瘠,正赋所入,不足以供军饷,式耜虽理钱法、行盐政、募屯田以补助之,而事多掣肘,不能尽行,战守日棘。九月,大军克全州而南,诸将皆退入桂林乞饷,列戍一空,大军益深入。至是,式耜檄诸将出战,皆不应,相率遁去,城中无一兵。独同敞自灵川至,式耜与痛饮待死,并为大军所执;两人犹隔屋赋诗相唱和,阅月余,始见杀。桂王以是年正月自肇庆奔梧州,比闻桂林破,复走南宁。明年(一六五一年),诏郑亲王班师,而以尚可喜镇守广东、孔有德镇守广西,两广州县次第毕下。

  山、陕之复定姜瓖既据大同,分兵陷忻、朔;近自山西境内,远至陕、甘,遗臣宿将起兵应之者所在皆是,太原、西安先后告警。六年正月,尼堪督兵至太原,首克忻州,而博洛复破姜瓖骑兵于大同城北,寇氛稍稍衰。同时,吴三桂等自汉中北定延绥、榆林,于是山、陕督抚声援始接,河东诸郡并下,大同孤立。至八月,城中食尽,而英亲王复督师继至,城兵斩瓖出降。山、陕既定,乃诏三桂回镇汉中,进规四川。会川中义勇不相一致,而明巡抚李干德复构之仇杀,益涣散不足用,李占春等来降,三桂乘间收成都、重庆、叙州地。是时,本朝已定江西、湖南、两广,桂王穷投土司境,旦夕奏凯;而孙可望、李定国之事复作。

  孙可望、李定国之乱先是张献忠之败也,其党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等自川南拥众入云、贵,推可望为长,袭夺明镇将兵权,据有其地。已而定国、可望交恶,可望乃纳款桂藩,求封号,欲藉以服众。顺治六、七年间,屡使求封,迄不获命。至是,大军四迫,桂王不得已,封可望为秦王,趣之出兵。可望乃遣兵三千,扈桂王居安隆,使文秀等分出叙州、重庆以攻成都,使定国等由武冈出全州以犯桂林。九年(一六五二年)三月,文秀连陷叙州、重庆,三桂战败,敛兵入保宁,旋回汉中;而李定国之军亦陷沅、靖、武冈,乘胜袭桂林,有德不能守,死焉。梧州、柳州继陷,乃分兵还攻辰州,杀总兵徐勇,寻屯守武冈。于是四川、广西、湖南军务同时告急。

  孙、李之冲突及孙可望之降定国已连陷湘、粤诸郡,兵力寖强,不复禀可望约束;可望愤甚,阴欲除之,然以其将兵在外,未敢轻发,而尚可喜乘定国之在湖南,遽发舟师自西江而下,尽复梧州、桂林。定国弃武冈,还据柳州,威望骤减,惧可望之袭其后,益思拓地自固,乃将兵东犯,据有平乐、高、廉诸府。至十二年(一六五五年)春,复为尚可喜所破,走保南宁。而刘文秀亦以是年谋犯岳州,大败于常德,自贵阳还云南。于是定国、文秀两军皆衰,湘、粤告平。而可望独雄视贵阳,益跋扈不可制,擅杀从臣宗室,自设内阁六部,立太庙,制朝仪。桂王自安隆闻之,大惧,密敕封定国晋王、文秀安南王,与相抵制,而召定国兵入卫。可望微闻之,以十三年(一六五六年)春,发兵袭定国于南宁,且遣使谋劫迁桂王,置诸肘腋之下。事未发,而定国已自田州抵安隆,奉桂王入云南,与文秀联合;可望大怒,以十四年(一六五七年)秋,大举攻桂王;与定国、文秀同盟军夹三盆河而阵,诸将皆不直可望,阵而不战;定国悉锐攻其中坚,诸军皆解甲大呼欢迎之,可望反走,率十余人至湖南乞降。时十四年十月也。

  贵州之征方可望之未降也,朝廷令经略洪承畴移镇长沙,守湖南;川督李国英驻保宁,守川北;尚可喜等分驻肇广,守两粤;而姑以川东南及云、贵诸省为桂藩君臣苟安之地,不复穷追。及承畴受可望降,尽得敌中内讧状,请乘机大举;朝旨是之,军略复一变,视线集于贵州。于是一军自湖南出其东,承畴及宗室罗托督之;一军自汉中、四川出其北,三桂等督之;一军自广西出其南,都统卓布泰等督之。三道之师并以十五年(一六五八年)春向目的地进发。而李定国既兼并贵州,属马进忠守之,自返云南,坦然以为无患;朝官有进谏者,谓『今内患虽除,外忧方大,而我酣歌漏舟之中,熟寝爇薪之上,能旦夕安耶』!定国愬之桂王,方欲罪言者以取快,而三道败书并至;即承畴等以二月会师常德,四月出沅靖、镇远抵贵阳;广西之师旋历南丹、那地、独山诸川来会,而三桂亦克重庆入遵义,会信郡王铎尼复奉命为安远大将军,总统三道,以九月抵贵州之平越府,遂大会诸道将帅,议令承畴罗托留贵阳理饷,而自督诸军三路入滇。

  云南、贵州之平定定国闻贵阳已失,乃苍黄遣诸将分道迎敌,而亲扼北盘江之铁锁桥,以断黔、滇间之大道。寻诸将各败走不相顾,定国亦撤寨西遁;大军毕会于普安,桂王奔永昌。十六年(一六五九年)正月,大军遂由普安入云南省城。二月朔,铎尼复令诸军西进至大理府境。定国发兵扈桂王走腾越,而自伏精兵于怒江西岸之高黎贡山。高黎贡山者,雪山山脉之一支,与怒江相平行,自永昌府城入腾越所必由之道也。定国度大军累胜,当越岭穷追,乃缘径设伏,约俟大军深入后,首尾环攻,必获全胜。大军既渡怒江而西,道不逢一敌,谓定国窜远,稍稍纵兵入;适明臣卢桂生来,泄其计,大军且退且战,仅亡都统以下十余人,丧精卒数千,而伏兵亦死伤略尽。定国退归腾越,闻桂王已西行入缅甸界,亦弃城他去。于是四川、贵州、云南一律荡平,朝廷颁诏宣示中外,而以镇守云南之事在诸吴三桂,铎尼等先后班师。

  缅甸与桂藩之关系缅甸在明时,故为云南诸土司之一,领地约当伊腊瓦底(Irrar-waddy)河上中流沿岸。其北别为孟养宣慰司,其东别为孟密宣抚司及木邦宣慰司。木邦东为孟艮土府。嘉靖中,缅酋莽瑞体数侵诸部,朝廷不能讨,自是贡使渐绝。及桂王之困于云南也,群臣或请北走四川、或议南入交址,而黔国公沐天波独谓缅甸粮糗可资,主张西幸。桂王遂以顺治十六年正月,自腾越出铁壁关,进次蛮莫(Bhams)。会莽瑞体曾孙本他格利(Pentagle)王缅,闻桂王至,乃具舟迎王,浮伊腊瓦底河南行,居诸赭硁(Jagaing),与缅都阿瓦(Ava)隔川相对。是时云、贵诸将刘文秀已前死,而李定国及白文选等亦以战败相失,诸从行者皆文吏,无威重,颇为缅人所轻。已而文选入木邦、定国据孟艮,皆治兵谋假道迎跸,缅人不允。顺治十七年,文选乃移书孟艮,求与定国同盟攻缅。定国悉众而西,两军共至锡箔河上,邀击缅兵,大破之。因议乘胜以舟师薄阿瓦,遣人于上流造船,为缅人所烧,而暑疫复作,乃移军摆古(Pegu),以避瘴疠。未几,文选兵溃走锡箔,定国亦引还孟艮。

  吴三桂之阴谋云、贵既平,朝廷以桂藩无足为患,议撤兵节饟,不欲复问缅事;而三桂包藏祸心,欲假手本朝兵力尽翦明宗,以绝遗民恢复之忘想,而后营窟滇南,徐养兵马,以俟本朝之隙。遂于顺治十七年(一六六○年)四月,上疏极陈边患,恐吓朝廷,谓:『定国、文选窥我边防,兵到则退藏,兵撤则进扰,此其患在门户。土司反复,惟利是趋,一被扇惑,遍地蜂起,此其患在肘腋。降人革面,尚未革心;永历(桂王年号)在缅,岂无系念,万一入关,若辈生心,此其患在腠理』。因请及时进兵,早收全局。朝廷不虞其有他志,乃命内大臣爱星阿为定西将军,赴滇会剿。明年(一六六一年)八月,大兵十万自腾越出边,严檄缅人,令献桂王自效。时缅人数受定国、文选军之蹂躏,皆不悦其王之纳明遗族,王弟巴哇喇达姆摩(MahaPavaraDhammaRaja)遂弒王自立。然以定国兵尚强,未敢肆虐;而三桂檄适至,缅人因发兵围行在,从官无少长贵贱皆杀之,凡杀宗室诸王以下四十余人,其自缢死者尚不在此数,独留桂王及后妃二十余人,以待三桂之至。明室之悲运,至是极矣!

  桂藩之末路大军以是年十一月自木邦进次锡箔,白文选度兵力不敌,已先遁。三桂乃分兵追之,而自督大军抵阿瓦,索桂王益急。缅人为自卫计,即劫王并其家族,渡河送诸军前。三桂凯旋云南,而文选亦为追兵所执,以其余众降,惟定国尚在景线。先是桂王自蛮莫舟行,从官犹千余人,其以无舟不能从者,率崎岖散入他国。方是时,缅甸虽役属东北诸土司,而暹罗、古刺、景迈诸国为世仇。古剌者盖今喀伦,当缅甸东南。而景迈者又元、明以来所谓八百息妇国者也,其居景迈者曰大八百,居景线者曰小八百,皆思乘间倾缅甸。定国既以阿瓦之役不能得志,因欲利用诸国联兵攻之。会桂藩遗臣马九功在古剌、江国泰在暹罗,暹罗王室妻国泰以女,数与定国通殷勤,而九功亦为古剌募兵得三千人,致书定国,愿奉约束。谋定将发,而三桂已拥桂王北去,两国之师并失望而退,定国竟以愤懑病死猛猎。桂王居云南数月,三桂严兵守之,而八旗将士有阴谋推戴者;三桂大惊,立出桂王于市绞杀之,并杀其太子。时太子年十二,临难大呼曰:『我朝何负于汝,我父子何仇于汝,乃至此耶』!时康熙元年四月也。

  航海以后之鲁王自鲁王航海以后、郑成功渡台湾以前,此十余年间闽、浙沿海之军事,适与桂藩之局相始终,故复类记之。鲁王之自台州入海也,石浦守将张名振以舟师从,欲于东海沿岸列岛中求一地利可用者以为根据,徐图进取。而是时舟山为黄斌卿所据、厦门又为郑成功领地,皆不乐受鲁藩命。名振不得已,奉王走南澳,浙中遗臣自钱肃乐、张肯堂、阮骏以下,渡海奔赴者复十余人。顺治四、五年间,数遣兵改福建,连下建宁、邵武、兴化、福宁三府一州地,军势颇盛;然未几又为大军所迫,诸守者皆力战以死。至六年九月,鲁王既尽失闽地,复欲图浙东,以舟山扼钱塘江门户,不可不争。于是张名振、阮骏合军次之,斩黄斌卿,鲁王乃得入。温、台、宁、绍间遗民闻之,乘防兵之赴闽也,争起兵自保,依山为险,列寨以数百计,而上虞张煌言之军为之魁;海陆内外相援系,大军颇为所疲敝。当时浙闽总督陈锦奏报,言『海寇登岸,则山寇为之接应,山寇被剿,则入海以避兵锋。交通闽、粤,窥伺苏、松,久为东南之患』。所谓「海寇」者,指张名振;所谓「山寇」者,指张煌言辈也。名振恃舟山之险,谓大军必不能至,乃以八年秋留兵六千,属张肯堂等居守,而自与鲁王大举薄吴淞。会陈锦以全力扫荡山寨,尽破其众,乘大雾渡海。阮骏以舟师逆战,全军尽覆;肯堂等犹坚守十余日,乃死。名振闻变,急回军赴援而城已破,乃与张煌言共奉鲁王赴厦门依成功。

  久之,名振病殁,以军事付煌言。于是鲁藩之势衰,而郑成功独强。

  郑成功之沿海「侵略」郑成功者,芝龙之子,而其母故日本肥前人田川氏之女也。唐王之立于郑氏也,成功以年少材武得幸,赐国姓,世谓之国姓爷。芝龙既降,成功慨然去儒服,航巨舰,走厦门,出没闽海,与张名振舟山之师相犄角。朝廷数以芝龙书招之,竟不能致。成功虽自以唐藩遗臣故,始终不乐奉鲁监国,而与二张交甚睦。名振卒,煌言以其余众属之,任浙海之向导。成功既连年侵扰福州、兴化间,遂以十三年转略温、台。桂王闻之,自云南遣使航海,封为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便宜封拜。成功益治兵谋大举,戈船之士十七万,以五万习水战,以五万习骑射、五万习步击,以万人来往策应,万人被铁甲,绘以朱碧彪文当前锋,金火不能入,纵横海上。会飓发,碎巨舰数十,漂流士卒数千,乃还守厦门。已而闻大兵三道入贵州,度江南无备,乘机复出。十六年五月,由崇明入江。时沿江要害皆置重兵,设大炮,横铁索,阻守甚严。成功以十七舟径进,蔽江而上。六月,遂破瓜洲,犯镇江。于是江宁、苏常诸道援师毕集,以二十二日战于杨篷山,成功兵上陆者二千。诸会援者皆一时宿将,提督管效忠尤以善战闻,所部凡四千人,他镇兵不在此数;而是日激战之终局,援兵存者仅十之一耳。镇江不守,成功留五日,引兵而西。其部将甘辉请北取扬州,断山东之师,南据京口,绝两浙之漕,严扼咽喉,号令各郡,南畿可不战自困。成功不听。七月,抵江宁,谒孝陵。而煌言别率所部,由芜湖进取徽、宁诸路,安徽列城望风纳款者凡四府三州二十四县,东南大震。世祖幸南苑,集六师,议亲征;而崇明总兵梁化凤以七月二十四日出成功不意,大破之于仪凤门外,擒杀甘辉,成功遂以余舰扬帆疾归。煌言军亦为贵州凯旋兵所败,走航钱塘江出海。成功经营海外十余载,进取之志卒不能达,乃退据台湾,越年竟死。同时鲁王亦薨于台;煌言被执,以不屈见杀(并康熙元年)。由是,沿海防务稍稍息肩。而成功竟以台湾之战,使国姓爷之名(Koksing,Koxiga)显于欧洲云。

五、三藩之乱

  康熙初年之大势顺治十八年(一六六一年)正月,世祖章皇帝崩,春秋二十有四。皇三子嗣位,是为圣祖仁皇帝,以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改明年(一六六二年)为康熙元年。是时明宗室诸王偏安割据者已荡灭无遗,其遗臣之奔走号召以规复为志者,独台湾郑氏而已。海内郡县皆已统一,而开创诸将犹分镇封土,握兵马财政之权,隐如敌国。及康熙六年(一六六七年)七月,圣祖亲政,渐欲完成中央集权之制,知藩镇强大,非国家之利,阴为之备;而诸藩亦内不自安,诡请解兵纳土,以探廷旨。于是撤藩之论起,而吴三桂、尚之信、耿精忠之变作。

  三藩之起源及其势力先是世祖定鼎,东南骚乱,故命大学士洪承畴经略五省,而以定南王孔有德循广西,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仲明循广东,平西王吴三桂循四川及云南。耿仲明以顺治六年七月道死于江西吉安府,而孔有德亦以九年李定国之乱自裁于桂林。有德无子,爵除,而仲明子继茂袭封。及南方略定,承畴偕宗室罗托、信郡王铎尼引禁旅还京师,而诸王各率所部绿旗兵留镇一方。于是三桂王云南,可喜、继茂王广东;寻徙继茂王福建,继茂卒,子精忠嗣:是为三藩并建之始。三藩中三桂功最高、兵最强,方其入滇之始,军书旁午,朝廷假以便宜,云、贵督抚咸受节制,用人不受吏、兵二部之掣肘,用财不受户部之稽核。其所除授,号曰西选,西选之官遍天下。据桂王五华山旧宫为藩府,置藩庄七百顷,通使达赖剌麻,广市西番蒙古名马,重敛土司金币,开矿榷盐,厚目封殖。乃择诸将子弟及四方宾客颖敏者,教以战术,水陆冲要,遍置私人。子应熊,尚公主,居京师,朝政巨细无所不悉。以是根蒂益固,异志益坚。而尚可喜老病,以兵事属其子之信。之信以酗虐横于粤,耿精忠以税敛暴于闽,皆挟边防为名,岁耗巨帑。统计三藩运饷,岁需二千余万,一切仰诸江南,几糜天下财赋之半。

  撤藩之议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年)三月,尚可喜既受制于其子之信,虑不得自全,乃用其客金光计,疏请归老辽东,留子镇粤,冀见上得目陈。是时,圣祖亲政已数载,春秋日富,习知中外利害与前代方镇得失,数思有以变置,而审慎未发。至是,部议谓可喜归辽,而之信仍拥众留粤,父子分离不便,因请尽徙全藩。三桂及耿精忠闻之,亦于是年七月,疏请安插以相尝试。时廷臣议者或言三桂镇守云南以来,地方平定,未有乱萌,今若将王迁移,则不得不遣兵代戍,如是更调往复,重滋苦累,应请勿徙;而户部尚书米思翰独力主撤藩议,刑部尚书明珠和之。帝以三桂蓄谋已久,不早除之,且为巨患况其势已成,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制之。于是徙藩之议竟决。

  吴三桂之发难三桂自以功高,朝廷终不夺其分土,当优诏慰留,既而移镇山海关外之命至,全藩震动,反谋益急。然以滇、蜀阻隘难进,非举兵之地,欲行至中原而后发。因谬为恭顺,阴事部勒;而抚臣朱国治驱之急,词色峻厉,三桂不能堪,遽于十一月二十一日袭杀抚臣,移檄远近,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以明年为周王元年,蓄发、易衣冠,贵州巡抚曹申吉、提督李本深、云南提督张国桂皆起应之。云贵督臣甘文焜闻变,自贵阳趋镇远,战败自杀。变报达京师,举朝震动,大学士索额图请诛撤藩论者以谢之,帝不许。惟驰诏止闽、粤两藩勿撤,公布三桂罪状,削其官爵,下其子应熊及家属于狱。命前锋统领硕岱驰守荆州、常德,阻其东犯湖广之师;命西安将军瓦尔喀进屯四川,以绝自滇入蜀之通路;而续发大军继其后,以顺承郡王勒尔锦及都统赫业督之:皆十二年十二月及十三年正月事也。

  湖南之陷落及其应援三桂既据有云、贵,乃遣部将王屏藩犯四川,遣马宝等自贵州出湖南,以十二年岁除陷沅州。明年正月,张国桂等引兵继进。湖南巡抚卢震弃长沙奔窜,官军之屯湖北者皆畏葸不敢前。于是常德、长沙、岳、澧、衡四府一州先后陷落。同时,四川巡抚罗森、广西将军孙延龄、襄阳总兵杨来嘉各以其守土叛,应之。耿精忠闻之,亦以三月举叛旗,陷全闽。数月之间,六省尽失,中原动摇,当官者无守志。惟尚可喜镇广东,按兵守臣节。三桂闻湖南已定,乃亲赴常、澧间督战,而使其将吴应麒严守岳州,扼洞庭峡口,以当江北官军;官军云集荆州,莫敢渡江。然三桂以子孙并质京师,冀免其诛,又年老持重,不欲轻去云、贵根据,故当发难之日,尝以疏付撤藩使者折尔肯还奏,有所陈请。及既得湖南,又下令诸将毋得北进,冀期廷裂土议和,画江为国。而圣祖深知三桂狙诈,不欲苟且息兵,遂以四月赐三桂子应熊及其长孙世霖死。旋命贝勒尚善为安远靖寇大将军,助顺承郡王进图岳州。三桂乃分兵,一由长沙出江西,一由四川窥陕西。其出江西者,分扰袁州、吉安境,与耿精忠之军合,陷三十余城。而陕西提督王辅臣又以是年十二月举兵宁羌,遥附三桂。于是东西响应,寇氛益张。

  陕、甘骚动与长沙攻守先是朝廷以四川助乱、陕西摇动,当严为警备。乃使大学士莫洛率绿营步兵驰往经略,使贝子董额率满骑继进。而三桂将王屏藩骁勇善战,与西安将军瓦尔喀相持于川北,数出偏师,绝粮运、断栈道,官军饷缺有哗溃者。辅臣阴生异志,以索饷为名,鼓众攻杀莫洛于宁羌。董额逡巡不敢袭,尽留诸军困守西安。辅臣自据平凉,而使其党分陷各郡。三桂闻之,赂辅臣犒师银二十万,又令王屏藩等出汉中相援应,甘肃尽陷。董额与辅臣相持一年不下,至十五年,朝廷乃以大学士图海为定远大将军,任西征事,节制董额以下诸军。时三桂方欲乘辅臣之变,取道川、陕,入犯京师,乃留兵七万守岳、澧诸水口,以拒荆州之军;又留兵七万守长沙、醴陵、萍乡,以当安亲王岳乐江西之师;使杨来嘉等进掠郧阳,而自赴松滋调度,欲以通西北之寇。及图海至,督诸将一战,大败辅臣等于平凉城北,辅臣遂以是年六月乞降。王屏藩等遁还汉中,陕、甘略平;而岳乐复乘三桂西上,定江西边郡,由萍乡、醴陵进攻长沙,湖南震动。三桂既不得志于西北,又闻长沙急,乃由松滋回军,尽调诸将会援。荆州军乘之,稍稍南进,扼江湖之险,长沙垂克,而未几松滋舰队自上游来援,荆州军遽借口溽署引还。三桂又遣其将高大节东陷吉安,以断岳乐之后路,攻守之势复变。

  耿精忠之叛服耿精忠之叛也,以都统马九玉、总兵曾养性、白显忠三人为其爪牙,分三路出寇。即养性出东路,据浙之温、台;显忠出西路,据江西之广信、建昌、饶州;九玉出中路,据浙之金、衢。又约台湾郑经,与潮州总兵刘进忠内外夹击广东,声援甚盛。十三年六月,以康亲王杰书为奉命大将军、贝子博喇塔为宁海将军,赴浙进讨,旷岁无功。朝廷数遣敕使招抚,悉见拒不受。会精忠与郑经有隙,经夺其漳、泉、汀、邵诸府,杰书等乘其内乱,遂以十五年九月进攻九玉于衢州,破其众数万。同时白显忠亦为安亲王岳乐所困,穷蹙乞降。精忠既覆两路之师,又内迫于郑氏,闽地几失其半

  ,恇惧不知所为;乃遣其子显祚诣大军献总统印,自请随官军剿「海寇」赎罪。曾养性闻之,亦以温州降。郑经遂以翌年为闽师所迫,弃漳、泉诸府,退守厦门。浙、闽告平。

  尚之信之叛方十四年精忠与郑经同盟侵掠广东沿海,同时吴三桂亦遣故广西提督马雄进兵肇庆,夹攻可喜。可喜自三桂举兵以来,始终与之反对,尝执其使者,奏其诱降之书;又虑之信不可恃,疏请以次子之孝袭封,朝廷深倚赖之,进封亲王。至是可喜东西受敌,又内制于之信,力不支,因自陈衰病将不起,乞江西官军往援,诏以将军觉罗舒恕及副都统莽依图赴之。军至而之信已变,受三桂招讨大将军号,改帜易服,严兵守可喜府,移檄诸郡。是时尚之孝军惠州,两广总督金光祖及舒恕军高州,莽依图军肇庆,精锐不下二、三万,足以合力制之信。而光祖阴受三桂密札,牵制诸军,使不得进。之信势大振,江西援师引还,光祖遂与抚臣佟养巨并降于三桂,三桂封之信辅德亲王,趣之出师,恃为后劲,可喜竟以忧愤卒。

  广西之战局孙延龄以十三年春据桂林附三桂;未几,提督马雄亦以柳州应之。三桂封延龄临江王,以雄为东路总督。延龄故与雄有怨,虽共事而畏其逼己,猜忌日深。延龄妻孔四贞,故定南王有德女也;日夜以朝廷恩德为言,劝之反正,延龄意动。马雄讦诸三桂,谓延龄有异志,当急图之。三桂乃使其从孙世琮,引兵赴广西。世琮遂以十五年十二月入桂林,擒杀延龄。先是庆阳知府傅宏烈当三桂未叛时,尝劾奏其不法状,坐妄言流徙苍梧。及三桂反,广西响应,宏烈阳受三桂职,而阴募义勇,图恢复;寻集兵五千人,移檄讨贼,自请任广西军事。诏授宏烈广西巡抚、抚蛮灭寇将军,增募义勇,便宜行事。会尚之信反正,官军集韶州,得分兵赴援,宏烈领所部兵万余,累克浔、梧诸郡。援军乘之,进围平乐,与世琮相持。

  江西、广东之复定高大节既陷吉安,使其党韩大任守之,而自率所部乘间出战,以少击众,官军当之者辄挫。大节寻与大任不相能,屡为所谗,发愤竟死。大任不敢出战,吉安遂为官军所围。十六年(一六七七年)四月,大任溃围出,寻降。时耿精忠、郑经先后或降或走,闽地全定。而尚之信亦苦三桂征饷,颇萌悔志,阴通款于江西官军。诏以莽依图为镇南将军,自赣州入广东受之信降,而又令都统赖塔领漳、汀守兵赴潮州应之。于是江西、福建之师同时入粤,之信遂以十六年六月率军民迎降军前。

  三桂之末路三桂既失陕西、福建、广东三大援,又失江西,其领地自云、贵而外,独有四川、湖南及广西之一部而已。又自军兴以来,东西调发,财用渐竭,川、湖赋税不足以供军需,情见势绌,恐诸将解体,欲伪示威,重维人心。乃以十七年(一六七八年)三月建号即位,以衡州当兵冲,自长沙徙都之,改为定天府,置百官,封诸将。是时,诸道官军专力湖南,安亲王岳乐复浏阳、平江,将军穆占以陕西、荆州精兵进拔永兴等县,简亲王喇布遂自南昌进屯茶陵。于是湖南东南边境诸州县,自平江至蓝山悉为官军所得。而永兴为衡州门户,相距仅百余里,三桂所必争,乃遣马宝等悉锐环攻,昼夜不息;至八月,城垂陷,而三桂暴卒。诸将解围赴衡州,聚谋迎其孙世璠于云南立之。初,十四年陕、甘之变,四方骚乱,圣祖欲亲征,驻跸荆州,就近调度;而廷臣以为京师根本重地,车驾远出,恐有讹言奸宄窃发,固请毋行。及三桂僭号,圣祖慨军旷日持久,复下亲征之令。廷臣又以贼势日蹙,无劳远出为请,帝未决,会三桂死,乃止。

  三路入滇世璠既立,不敢留衡州,退居贵阳,恃川、湖、广西为屏蔽。然自三桂殁,部下失措,无能定战守之策者,官军势益振。于是湖南则安亲主,广西则传宏烈、莽依图、赖塔,四川则平凉提督王进宝、陕西提督赵良栋皆累战累捷。十八年(一六七九年)正月,吴应麒自岳州走常德,寻复弃城遁,长沙、衡州相继下。同时,宏烈等亦克桂林,走世琮。而王屏藩守汉中,以饷运不继,又为王进宝所迫,退守保宁;翌年(一六八○年)正月,遂自杀。良栋亦以是月克成都,三省略定。是年三月,诏安亲主率所部大军之半凯旋,而以贝子彰泰代之。三道之师合趋云、贵,即彰泰以平定湖南之师,自沅州出其东;赖塔以闽、粤之师,自南宁出其南;而良栋以川师出其北。十月,湖南官军由平越趋贵阳,世璠偕诸将走云南,官军乘胜西进。翌二十年(一六八一年)正月,与赖塔军会于曲靖。二月,抵云南;世璠据五华山宫城,誓死守御,累月不下。至九月,良栋已尽逐川南诸寇,进与湘、粤之军合国,攻益力,以十月克之。世璠自杀,马宝等为俘,寻磔于市,云、贵悉平,班师。于是,康熙十二、三年以来蔓延十省之大乱,全归镇定,而台湾郑氏之独立遂不旋踵而覆矣。

  尚之信之伏诛尚之信既降,复怀两端,官军征湖南时,趣之出援不赴;比永兴危急,又坐视不救。三桂死,始听调遣,从征广西,驻军武宣。会其弟之孝谋袭藩位,令藩下人张士选赴京告之信心怀怨望,放言讪上。都统王国栋者,故之信私人;至是亦助之孝,发其罪状。十九年三月,诏侍郎宜昌阿等驰往按问。之信闻命,自武宣还广州,上疏抗辩,诏令至京对簿。而藩下总兵李天植怒国栋谗构,诱杀之。事闻,天植坐谋反伏诛。之信遂以是年八月赐死,之孝并坐褫职。

  耿精忠之伏诛耿精忠之降也,以请剿海贼立功赎罪为词,康亲王杰书奏复其爵及所属官职如旧。朝廷乃以耿昭忠(精忠弟)为镇平将军,驻守福州,而使精忠率所部从征;旋收复兴化、泉州、漳州,遂郑锦入台湾,移师征潮州。会尚之信以广州反正,潮州之刘进忠亦降,精忠遂驻守其地。十六年四月,康亲王议令将军赖塔守潮,而撤精忠还福州。圣祖虑其疑惧生变,诏勿撤。十一月,藩下参领徐鸿弼等遣人赴部,首精忠归顺后尚蓄逆谋,列罪状五款。同时昭忠亦以鸿弼首词,具疏入告。圣祖留疏不发。十七年春,召昭忠还京,仍命精忠还驻福州,而密谕康亲王令之自请入觐。十九年八月,精忠入朝,以藩兵授所属都统马九玉辖之。圣祖乃以前此留中诸疏下法司勘问,部议黜爵磔死。然圣祖以九玉尚握兵柄,不欲遽发,命系精忠,待鸿弼等至京对簿。明年十月,大兵平云南,九玉亦解任归旗。于是台官交章言三桂宜戮尸,精忠及其党应按律议磔,而大学士明珠亦极言精忠罪在不赦;乃诏析三桂骸骨颁示海内,而磔死精忠于市。

  封建潘镇之全废三藩既平,朝廷尽籍藩产入官,充军饷,撤藩兵回京师,而于福州、广州、荆州等处各设八旗兵驻防。自是不复以兵权土地世予臣下,凡亲贵功臣毕留京师,宗室自亲王以下至奉恩将军,爵凡九等,有俸、有庄田。功臣自一等公以下,至恩骑尉,爵凡二十六等。虽世袭有差,实际上无几微之权势。由是前代封建之弊绝。其任全国之守备者,则各省有提督、总兵等官,以统绿旗;各要地有将军、都统等官,以统驻防八旗,然皆掌兵柄而不擅财赋,且与文臣互牵制焉。由是前代藩镇之弊亦绝。中央集权之制,至是渐完密矣。
 
六、台湾之收服

  郑氏占领以前台湾之历史台湾自郑氏占领以前,为马来种生番所据,未尝受中国之统治。隋大业中,虎贲将陈棱尝一至彭湖,东向望洋而返。「宋史」谓彭湖东有毘舍那国,即其地也。元置巡司于彭湖,明初废之。天启二年(一六二二年),和兰人既据南洋诸岛为贸易地,欲求商港于中国,乃以十七艘之舰队谋犯澳门。时澳门已为葡萄牙人极东贸易之要地,当兰人来侵,中国兵与蒲人协力拒之。兰人不得志,退入彭湖(西名Pescadores,蒲语渔夫之义也),筑城居焉。寻又为明军所逐,土人复起攻之,乃以天启四年(一六二四年)退据台湾(西名Formosa,亦出蒲语,译言美丽)。自是以来,兰人次第开拓,先筑安平城(FortZealaudia),旋筑赤嵌城(FortProvintia),又遂西班牙人于岛外,台湾全土归其掌握。乃改革行政,宏布宗教,授土人以兰语,成绩颇着;而是时中国大陆兵乱渐起,避难来住者日以繁衍。于是中、兰两国之移民势力相敌,而郑成功终以战胜之结果,据有其地。

  郑成功与和兰之战争顺治十七年,成功自江南败归,使其子经留守厦门,而自以舰队向台湾。是时,兰人哥依德(Coyet)为台湾知事,怒岛人与成功相通,下令捕治,中国移民皆不服。会知事所属会计员负债巨万,恐发觉无以偿,乃走报成功,请为向导。成功览其地图,叹曰:『此亦海外之扶余也』。十八年六月,成功以兵二万五千自安平附近上陆,断安平与赤嵌之交通。赤嵌城先下,兰人守安平,而告急于巴达维亚(Patavia)。巴达维亚总督遣兵舰七艘、兵七百人赴援。会中国边吏致书哥依德,求合兵先逐成功余众之扰大陆沿海者,然后攻其本营,兰人乃分兵舰五艘应之;成功乘机悉锐还攻。于是安平陷重围者已九月,兵士死者千六百余人;哥依德知不能敌,遂以城降。自天启四年,兰人占领台湾以来,至是凡三十七年,尽失其所有权。郑氏台湾之经营成功既占领台湾,内则组织政府,兴农业、修兵备、定法制、建学校,用处士陈永华为谋主,筑馆舍以居明宗室遗臣之渡海来归者,以赤嵌城为承天府,污莱日辟。外则置兵守金门、厦门两岛,与相犄角;又通使斐律宾群岛,求聘问于西班牙总督,欲以得海上之应援。朝廷知成功终不可致,顺治十八年,诛其父芝龙,并诛郑氏子弟在京者,而诏徙福建沿海三十里内之居民于内陆,禁渔舟商船出海,将以坚壁清野之法困之。于是沿海商民荡析流离,又失海上鱼盐之利,颇相疾苦。张煌言因遗书成功,趣之内渡,谓:『弃此十数万生灵不收,安用争夷岛;且苟安一隅,恐将来金、厦亦不可守』。而成功以台湾初定,虑兰人来袭,未暇争霸大陆。翌康熙元年,成功卒,春秋三十有九,长子经自厦门入台嗣立。是年,监国鲁王亦卒于台。二年,桂王亦被难,而经犹奉其永历之号,巩固海外。

  福建之侵扰其后三藩事起,耿精忠据福建,乞援于郑氏,许以漳、泉二府酬之。台人大喜,亟渡海而西,与耿氏合攻广东。既而精忠背约,经请漳、泉不得,于是反兵自取之。福建故属郑氏势力,其旧部多有存者,海澄总兵赵得胜与其属刘国轩、广东潮州总兵刘进忠皆叛附经,经乘势取汀州、邵武等府。会精忠反正,与康亲王杰书合军攻郑氏,遂以十六年收复漳、泉以下诸府。经退守厦门,旋复遣将出没沿海。十八年,经将刘国轩等分道入犯,以六月下海澄,分围障、泉。杰书驻军福州不敢救,而巡抚吴兴祚与将军赖塔出安溪间道,解泉州之围。总督姚启圣、提督杨捷夺漳州险要,国轩还据海澄,守一年不下。时三桂死,官军复岳州,湖南水师无所用。诏水师提督万正色督战艘二百,由海赴闽,与启圣、兴祚等会军攻之,遂以十九年三月克海澄;郑经及国轩弃金、厦二岛,归台湾。

  招抚之议方郑经之初立也,朝廷遣疆吏贻书招之,经请如琉球、朝鲜例,不登岸、不薙发易衣冠,议遂中辍。至是,赖塔复与经书曰;『自海上用兵以来,朝廷屡下招抚之令,而议终不成,皆由封疆诸臣执泥削发、登岸,彼此龃龉。台湾本非中国版籍,足下父子自辟荆榛,且睠怀胜国,未尝如吴三桂之僭妄,本朝亦何惜海外一弹丸地,不听田横壮士逍遥其间乎!今三藩殄,中外一家,豪杰识时,必不复思嘘已灰之焰,毒疮痍之民。若能保境息兵,则从此不必登岸、不必薙发、不必易衣冠,称臣入贡可也,不称臣不入贡亦可也。以台湾为箕子之朝鲜,为徐福之日本,与世无患,与人无争,而沿海生灵永息涂炭。惟足下图之』!经报书请如约,惟欲留海澄为互市公所;而姚启圣持不可,议复寝。启圣督闽,务欲灭郑氏,收台湾为功,数遣刺客谋暗杀,事皆无效;而经竟以康熙二十年正月卒,于是王位继承之争起,郑氏遂败。

  郑氏之内乱先是经连年用兵在外,用陈永华言,以长子克■〈臧上土下〉监国。克■〈臧上土下〉长而才,然乳婢出也。方成功在时,已有构之者,谓臧孽贱,不当为世孙辱国。及■〈臧上土下〉监国,礼贤恤下,谨法令,物望颇归之;而群小惮其明察,益不利其立。至是经卒,侍卫冯锡范首以计罢永华兵柄;永华忧死,克■〈臧上土下〉失败。时成功妻董夫人尚在,复入间言,遂袭杀克■〈臧上土下〉,而立经次子克塽为延平郡王。塽幼弱,不能莅事,事皆决于锡范,人心益失。启圣闻其内乱,又知水师提督旋琅习海道可用,请乘机出师;而内阁学士李光地亦以是为请,征台之议始决。

  郑克塽之降二十二年六月,施琅以战舰三百、水师二万,自福建出发,乃定先下彭湖、次攻台湾之策。时刘国轩在彭湖,沿岸筑垒,环二十余里,间垒设炮,又列战舰据诸港,守御甚严。琅督诸军鏖战七昼夜(自十六日至二十二日),焚敌舰百九十余艘。国轩力不能支,乘小艇渡台,官军遂据彭湖。七月,台人遣使议降,施琅、姚启圣以闻。八月,敕至,琅遂率众渡台受降。于是国轩及冯锡范等拥克塽出受诏,缴上成功所受明延平郡王印,藉土地户口府库军实以献,时二十二年八月十八日也。自顺治十八年,成功逐兰人据全台后,其独立之局凡二十三年。诏封琅靖海侯。克塽入都,隶汉军,封海澄公。克塽死而爵除,其子孙至今尚存云。

  施琅之建议台湾既平,廷议以其孤悬海外,易薮贼,欲弃之,专守彭湖。施琅以为『中国东南形势在海而不在陆,陆之为患有形,海之薮奸莫测。台湾虽一岛,实腹地数省之屏蔽,弃之则不归番、不归贼,而必归于和兰。彼恃其戈船火器,又据形胜膏沃为巢穴,是藉寇兵而资盗粮也。且彭湖不毛之地,不及台湾什一;无台湾,则彭湖亦不能守』。由是设一府三县,置吏治之,隶福建布政使。然其地僻远,又受治日浅,奸宄时时窃发。共乱事之较著者,则康熙六十年(一七二二年)朱一贵之乱及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年)林爽文之乱是也。今撮其颠末,附诸本篇。

  朱一贵之乱康熙末,台湾知府王珍税敛苛虐,滥捕结会及私伐山木者二百余人,处以死刑。凤山县民黄殿等利一贵朱氏,称为明裔,奉之作乱。以五月六日陷府城,总兵欧阳凯战殁,凡七日而全毫尽陷。一贵自称中兴王,号永和。六月,水师提督施世骠及南澳镇总兵蓝廷珍先后自厦门渡海,会于彭湖。时台中闽人、粤人互相雄长,各地乡兵义勇争起拒贼,廷珍等乘之,自彭湖进克安平镇,旋以是月二十二日恢复府治,一贵等伏诛。廷珍因建议诸罗(嘉义)以北地险兵单,难以控制,宜割为二县。乾隆(按:应属雍正之误)中,朝廷用其言,始分诸罗北境为彰化县,又北增淡水厅;即后日之台北府,为故台湾巡抚所驻者也。

  林爽文之乱林爽文者,彰化巨族,以豪富雄一方。聚众结秘密社,号曰天地会,横行数十年,吏不敢问。乾隆五十一年,总兵柴大纪谋发兵捕之,而先焚无辜村聚以相怵。爽文因众怒,举兵反。十一月二十七日,陷彰化,寻又陷诸罗。翌五十二年(一七八七年)正月,大纪累战破贼,遂复诸罗。诸罗为府城北障,贼众十余万复来攻之,志在必得。大纪善战,与城民固守,亘半载不下;诏改诸罗为嘉义县。是年冬,总督福康安及将军海兰察奉命赴援,遂以十一月解嘉义之围,以十二月擒杀爽文以下数十人,台湾复定;而大纪为福康安所构,竟罗重辟。盖自明季至国初,台湾易主者凡三,而后始为本朝之领土。又自姚启圣建议征台以来,用兵凡三,而后始奏底定之功,收生聚之效。固以见国家之得之者,若此其不易也。
七、中西国际之由来

  古代中西之交通当明与本朝代兴之际,中国历史上渐开一振古未有之变局,即西洋诸国人之渡来是也。前此千余来间,欧、亚两大陆未尝无一二交通之事实。西人至中国者,唐贞观中则有景教僧阿罗本。元初,则有威尼斯巨商尼哥罗博罗(NicoloPolo)父子。而马哥博罗(MarcoPolo)留仕元室,淹居吾土者前后且二十余年,其所著旅行记,一时颇动欧人之耳目。然此不过艰苦卓绝之旅行家,旷代一至,于国际上无几何之关系,未得谓为近世东西交通之起源也。东西交通之就绪,实在印度航路发见以后;而发见此航路者为葡萄牙政府之力,故交通中国者亦以葡萄牙人为最先。由是而和兰人继之,英吉利人又继之;而西班牙人亦籍马尼剌(Manila)为两国之媒介,间接以行其贸易。今欲讲明中西国际之由来,则当就此等国民次第东来之历史略述之。

  印度航路之发现欧洲中古之时,威尼斯及热内亚诸商之往来印度者,其航行之路有二:一则取道埃及而出红海,一则由黑海取道美索不达迷亚而出波斯湾是也。自东罗马帝国灭亡以来,黑海地方之通路为土耳其人所扼,欧人之从事印度贸易者,不得不更辟他途以通之。是时,航海之术、物理之学日益精核,乘时有为人士,争以捷足先至、垄断市利为其目的。于是哥伦布以地圆之理,游说西班牙政府资其舟楫财用,以求诸大西洋。而葡萄牙政府亦以累代奖励航海之故,使非洲西南海岸次第发现;其臣华士哥德噶马(VascodaGama)卒以弘治十一年(一四九八年)通过非洲之南端,以达印度马拉巴尔海岸(MalabarCoast)之古里(Calicut)。是为欧、亚海路交通之始,实东西交通史上至要之事实也。

  葡人通中国之始自噶马发现印度海岸以后,葡王以马弩利第一东略之志益锐。弘治,正德间,遂县卧亚(Goa)、略马剌加(Malacca),设印度总督以掌贸易拓殖之务,置僧正以综理东洋布教之事,势力及于苏门答腊(Sumatra)、爪哇(Java)诸岛。自马刺加占领后五年,葡人剌匪尔伯斯德罗(RafaelPerestrello)遂附帆船入中国,是为欧洲船舶内渡之始,时正德十一年(一五一六年)也。其翌年,印度总督埃布尔勒基(Albuqu-erque)复遣使臣比勒斯,求与明廷缔约,遣卧亚市长匪地难德安剌德(FerdinandAn-drade)测量中国港湾。两人之至广东也,地方官颇欢迎之,使碇泊上川岛(ShangchanorSt.John'sIsland)。又明年,匪地难德弟西蒙(SimonAndrade)者踵至,有暴行,大为吏民所恶。先是,武宗闻比勒斯之至,使留广东待命;及西蒙事作,遂遣使鞫之,坐以间谍,下诸狱。正德十六年(一五二一年),遂下令放逐葡人于境外。未几令弛,葡人来者益多。嘉靖中,广东附近有葡人居留地三,即上川、电白(西史作Lambacao)及澳门(Macao)是也。十余年间,电白贸易为诸港之冠,葡商寄居者常达五、六百人;及澳门兴盛,遂驾电白而上之。

  澳门互市之起源当时广东而外,沿海诸省为葡商所出入者,则宁波、泉州等地是也。居宁波之葡商,或结党四出,诱掠妇孺,居民大愤,争起复雠,以嘉靖二十四年(一五四五年)屠教徒万有二千,焚葡船三十七艘;而泉州之葡人,亦以二十八年(一五四九年)为吏民所逐。于是澳门独为葡人极东贸易之要港。澳门互市之起源,盖在嘉靖十四年(一五三五年)。是时,都指挥黄庆者,得葡人巨贿,为请于上官,始以濠境(即澳门)为通商之地,年科地租二万金。其后三十二年(一五五三年),葡船有遭风涛之害者,以贡品被水为辞,请于海道副使汪柏乞地暴之,自是展境益广。至万历元年(一五七三年),中国政府始于澳门附近筑境壁为区画,置守吏焉。而西史或言嘉靖时,澳门故为海寇所据,地方官假欧人之力讨灭之,故以其地割与欧人为酬功之具云。

  西班牙人之渡来方葡萄牙人开辟印度航路、垄断东洋贸易之全权,同时西班牙政府亦次第发见亚美利加大陆,取墨西哥为殖民地,一意西进,以求达其世界回航之目的。正德十四年(一五一九年)当西班牙加罗第一之时,其臣墨加蜡(Magalkaes亦作麦折伦Magellan)者,始率舰队,自大西洋出亚美利加南端,进达太平洋,凡航行三十三月之久,而至马来群岛之息布(Cepu);是为欧洲至东亚西南航路开通之始。墨加蜡旋为土著所杀,其徒众以嘉靖元年(一五二二年)越印度洋而归。于是加罗第一以太子非利布之名,名所至群岛曰斐律宾。终加罗之世,西班牙舰队至斐律宾者三,然仅得出入其地而已,未暇占领也。及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年),非利布立(是为非利布第二),益经营四方,逞其远略。其将勒迦斯比(Legaspi)遂以嘉靖四十四年(一五六五年)占据斐律宾,定马尼剌为列岛之都会。是时,中国商人往来南洋者获利甚巨,沿海慓悍之民,或以武力恣其暴取。及西班牙人至,斐律宾海陆间遂为两国民之战场。

  李马奔之斐律宾战争明室叔季时代,中国国民有以匹夫之势力,与欧洲雄国为敌者,后则郑成功之与和兰,而前则李马奔之与西班牙是也。李马奔者,泉州人,故海贼渠魁,数出没远近,从事劫夺。会海上有帆船来自马尼剌者,为马奔所掠;马奔即以捕虏为向导,率帆船武装者六十二艘、水陆兵各二千、妇女千有五百,进征斐律宾。万历二年冬(一五七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舰队达马尼剌湾,马奔使部将日本人庄公(Sio-co)将兵六百先入。时暴风起,舟多覆者,溺杀几二百人。庄公以残兵薄马尼剌城外,进殪西班牙副将,西兵走保桑的亚哥(Santiago)。会接军一队至,庄公以为大军也,稍稍引退。西兵乘势追击,血战亘数时,庄公收败卒,退合李马奔之本营。时勒迦斯比已死,其孙温萨尔塞特方经略吕宋北部;及中国兵迫马尼剌,急还谋防御之策。西十二月三日,两军战备已就,马奔集部将,下进击之令。庄公引兵千五百人登岸,纵火市街,围其堡垒,而舰队自港外发炮助攻,庄公遂以所部入城。西军殊死战,庄公阵殁,马奔复发兵五百继之,终无功而退。于是马奔收余众,航吕宋岛西岸。数日,至亚格诺(Agno)河口,降服土人,得河上四里地,筑城居焉。萨尔塞特闻之,复大举来薄,马奔知不敌,乃留兵城中,牵制敌军,而乘间出海遁。其留者走匿深山间,至今斐律宾有伊哥罗德支那人种(Igorrots-Chinese)者,其苗裔也。

  中国与西班牙交涉之始方马奔之据亚格诺河口也,福建总督闻其势盛,发舰队侦之。西班牙人闻中国舰队之至,欲乘机与订通商条约,乃邀使者至马尼剌,谒其知事。使者言通商事当就督臣议之,请俟舰队归国之际,简信使与俱。于是知事以僧侣马丁拉达等为使,赍书翰贡物,附闽舰内渡,求缔商约;是为西班牙遣使中国之始,时万历三年(一五七五年)也。其后万历八年(一五八○年),西班牙王非利布第二复遣马丁伊格奈条(MartinIgnatius)来申前请,而先后并为葡人所间,不得要领。然中国商船往来斐律宾自若,故马尼剌遂为两国之市场。先是,西班牙政府之得斐律宾也,以为墨西哥殖民地之附庸,凡斐律宾行政补助费及商品代价,悉取诸墨西哥,岁额二百五十万圆。以故墨西哥银币充溢马尼剌,复经南洋商人之手以输诸中国。今墨银之通行内陆者,由此起也。

  和兰之经略南洋正、嘉以来,东洋商利,殆为葡萄牙人所独擅,既如上文所述。然葡人之经营拓殖,专以暴力制胜;及拓地既广,国力不足以维系之,故不久中衰,而和兰、英吉利两国代之而起。和兰故西班牙领土,以宗教纷争之故,于万历九年(一五八一年)脱西班牙政府之羁绊,宣告独立。方葡萄牙商业盛时,其都里斯本为东洋百货所萃,和兰、英吉利诸商率就其地为稗贩之业。然自万历八年(一五八○年)西班牙王非利布兼袭葡国王统以来,有辖治比勒尼全半岛之主权,以和兰人为其叛民故,务有以困之。遂于万历十九年(一五九一年),下令禁兰人出入里斯本。兰人既失稗贩之利,势不得不自辟商路,直接与东方诸国贸易;而是时林斯哥敦(JanHuigenVanLinsikoten)、好德曼(CorneliusHoutman)之徒,并以游历外国,习识海程为全国提倡。万历二十三年(一五九五年),亚摩斯德登诸商始创「私立东印度会社」,从事探险。好德曼遂以是年回航南非,经苏门答腊至爪哇西岸,巡览而归。自是兰船东渡者不绝。至万历三十年(一六○二年),东印度会社得政府公许,有于殖民地置兵除吏及与所在国君主宣战媾和之权,遂自苏门答腊、爪哇、摩鹿加列岛(Moluccas)逐葡人而有之。寻以万历末年(一六一九年)建巴达维亚府于爪哇,以为诸贸易地之中心。于是西自印度之马拉巴尔海岸、东至日本之长崎,其商港相接,海上权力极盛一时。

  兰人与本朝之交涉兰人既席卷马来西亚群岛,所至排斥他国,恣其独占;而在澳门之葡人,以有中国兵援助故,得保其位置。兰人不得志于澳门,乃经营台湾,以伺利便。会本朝定鼎与内外更始,旧教牧师有马尔底尼者自中国入巴达维亚,盛道新政府之开通。兰人方以广东交涉之途为葡商所遮,苦不得间,及闻牧师言,遂欲遣使北京,与政府为直接之谈判。顺治十三年(一六五六年),兰使哥页(Coyer)及开泽(Keyzer)二人始自爪哇抵京师,觐见世祖,以互市为请。廷议许和兰商船八岁一至,船数以四艘为限,他所请皆不得行。其后,台湾为郑成功所夺,福建沿海连年被其侵略,兰人数遣舰队助大军攻金、厦,削郑氏势力,以是挟功求报酬。康熙三年(一六六四年),其使臣诃伦(VanHoorn)复以巴达维亚总督之命,议约北京,竟略无所得而返。

  英人之东渐英人之从事东洋探险,殆与和兰人同时;惟和兰人所经营者,以马来西亚群岛为主,而英人所注意者则在印度。万历七年(一五七九年),托马斯士德芬(ThomasStephens)者始至印度,英人得自其通信中知商况之梗概,进取之志由是生。方和兰之独立也,英女王伊利萨伯以宗教上之关系为其后援,故英、西交恶。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年),西班牙之无敌舰队为英军所歼,英人于海上之威望坐是骤增;而是时西、葡合并,葡人之东洋商利为西班牙财赋所从出,故英人欲籍战胜之势,进覆其根据。会和兰暴兴,南洋贸易为其所持,其出品之行售欧洲者,价腾贵至倍蓰,英人益不平。万历二十七年(一五九九年),伦敦商人集议组织东印度会社,与兰人竞争。至翌年(一六○○年)成立之顷,其资本金仅七万镑而已;而以累次远航之结果,得于爪哇及印度沿岸行其贸易,赢获日富。顾其在爪哇等岛地者,始终为兰人所排斥,不能得志,独于印度大陆所在奏功,其势力远出他国之上。

  中、英交涉之起源中、英之互市,自崇祯十年(一六三七年)虎门之役始。先是万历二十四年(一五九六年),英女王伊利萨伯虽尝一遣使节奉书明廷,然不能达其目的。其后,英人以经略印度之故,与葡人相冲突,战争连年不绝。于是卧亚总督以屡败之余,与英人缔休战条约,许英船有出入澳门之权利。崇祯十年,英人威代尔(Weddell)者率舰队至澳门,携卧亚总督书谒其知事,葡人拒不纳。威代尔乃思与广东大吏相交涉,而葡人复谗构其间。当英船之至虎门也,守者遽发炮击之;激战数时之后,炮台遂陷。其终局,英人以所得战利品还付中国,而中国亦允英人通商。然未几鼎革之乱起,海内骚动,故外国贸易为之中辍。至康熙三年(一六六四年),东印度会社遣商船一艘至厦门,无功而返。会郑经在台湾,颇讲外交之策,英人与订约,得以安平及厦门为出入地。而台湾新辟,物产贫乏,故安平贸易不久旋废,而厦门独盛。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年),英人始议于厦门建商馆;然以本朝干涉之故,事卒不成,惟其商船得以时间至而已。

  基督教之传来自基督教入中国,而宗教问题常为近世国际上纷争之要点;故其传来之次第,亦吾人所欲知也。基督教义之最先流布中国者为乃斯德利安宗,当盛唐之世,已风靡一时,所谓大秦景教者也。然乃斯德利安宗之在欧洲,尝为宗教会议所排斥,固非基督正宗。及唐会昌五年(八四五年),下诏严禁,而其徒遂绝迹于中国。尔后,蒙古帝国兴,东欧地方被其蹂躏,罗马教皇及列国君主思以宗教之力怀柔之,数遣教徒为议和使,试其游说。于是若望高未诺(JohnofMonteCorvino)者,以至元二十七年(一二九○年)得元廷许可,布教北京,建礼堂焉。罗马加特力宗之入中国,自此始。然元亡,而布教事业亦因之中止。及东西航路既通,欧人东渡者日众,商业所及,宗教随之。而是时加特力宗方以路得宗之抗议,失势力于欧洲;其徒有志者,因欲转入他土收其义法,而耶稣伊德社(Jesuit)传布最力。加特力宗之得蔓延于东洋诸国者,皆此社之为也。

  利玛窦之布教事业是宗之再兴于中国也,实以意大利人利玛窦(MatteoRicci)为其初祖。中国所谓天主教者,即玛窦所倡也。先,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年),耶稣伊德社东洋布教长方济各沙勿略(FrancisXavier)自卧亚内渡,道死于上川岛。其后任范礼安(Valignani)乃遣玛窦及罗明坚(MichaelRuggieri)入中国,绍其遗志。玛窦等以万历八年(一五八○年)至广东,留滞肇庆,服桑门衣,习华言,以其暇说教。罗明坚寻以事归,而玛窦遂易儒服,入南京,与其徒王丰肃(AlphonsusVagnoni)游说荐绅间,日见尊信。南京礼部侍郎沈■〈氵寉〉奏:『陪京都会,不宜令异教处此』。疏入,不报。万历二十八年(一六○○年),玛窦始与其友庞迪我(DidacusdePantoja)来北京献方物及基督画像。神宗念其远来,礼遇甚厚,令得于京师内外崇建礼堂。朝官徐光启、李之藻辈并服习其说,折节与游。玛窦能属文,颇有所论述。又其布教常斟酌中国习俗、古义而调和之,故成就有足观者。光启、之藻又从之译受「乾坤体义」、「几何原本」、「测量法义」诸书行世。是为泰西科学输入中土之始。

  明末天主教传布之概况万历三十八年(一六一○年),利玛窦卒,而天主教徒亦颇为朝议所攻击。万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年),遂下令放逐;终以光启调护之力,至天启二年(一六二二年),事得解。是时,宣教师留京者,自庞迪我外,有熊三拔(Sab-bathinusdeUrsis)、龙华民(NicolausLongobardi)、阳玛诺(EmmanuelDiaz)、邓玉函(JoannesTerrenz)等更相应和,气类甚众。而德意志人汤若望(JoannesAdamSchallvonBell)又以后至,能承其业。原诸人之所以见重于当时者,盖非以其宗教而以其学术。彼等皆明习历法,旁通百技,能为时用。李之藻尝称:『其所论天文、历数,有中国昔贤所未及者;不徒论其度数,又能明其所以然之理。其所制窥天、窥日之器,种种精绝』。当时士丈夫既以从善服义之公心盛相推许,而朝廷亦利用之,使当司天之任,或令铸巨炮佐军用,故其布教亦得无阻害。盖至崇祯末年,而臣民之奉教者逮数千人,其中宗室一百十四人、宦官四十人、显者十四人云。

  国初天主教之废兴鼎革之交,布教事业颇为兵乱所间;而宣教师之在北方者,以归命新朝故,得保其位置。若望又以历学受世祖宠遇,掌钦天监事,尊为通元教师。而其在南方者,则以桂藩为之护法,传习不替。当桂藩末路,王太后尝以宣教师之介绍,致书罗马法王祈福,其信仰之深略可推见。然自司天之职为西人所主持,学者颇以废绝古法为憾。康熙四年(一六六五年),回回教徒新安人杨光先上书攻击,若望论磔,以前勋仅得不死,其徒并连坐禁锢。会圣祖亲政,诸连坐者,以大赦被释。于是南怀仁(Ferdinanc!usVerbiest)者复疏论钦天监推算乖谬状,较验得实;怀仁遂以康熙八年(一六六九年)任监副。朝廷知此辈博习可用,自治历以外,凡外交通译及测量境土之事,悉以任之。而此辈亦谨守玛窦遗法,不强使奉教者尽变中国习俗礼式。以故康熙初年,天主教盛极一时,全国信徒不下数十万人云。
 
八、嘉庆朝之叛乱(摘录)

  海贼之起原当教匪发难、西北骚动之际,而东南沿海有海贼之乱,共剧烈盖亦不下于教匪。自康熙二十四年海禁大开,内外市舶往来江、浙、闽、粤沿岸者不绝。及乾隆末,安南阮光平父子以力征经营得国,生财政上之困难,不得已而以盗贼政略为补苴之策,乃招濒海亡命,资以师船,诱以爵赏,令劫近海商舶佐国用。自是夷艇出没粤海,夏至秋归,大为商民患。已而内陆悍民附之,或受安南总兵若王侯敕印,为之向导,益深入闽、浙,有凤尾帮、水澳帮等目。朝廷未尝不知安南政府发纵指示之罪,顾以西事方亟,不暇穷治,惟责地方大吏自为防御。五年六月,贼艇百余艘聚偪台州,将登陆。定海总兵李长庚以三镇水师乘飓风雷雨,大破诸松门卫附近,获安南总兵四人,处以磔刑,以所得敕印掷还其国。会广南王后裔阮福映得法兰西人之援,以七年八月恢复旧领,求中国册封,乃一变前政府之方略,杜绝海贼。然海贼虽失安南政府之保护,而其中尤雄桀者,辄兼并群盗,自谋进取。一时蔡牵、朱濆之徒复纵横海上,患且益亟。

  李长庚与蔡牵之海上角逐蔡牵者,福建同安人,奸猾能用众,既并有夷艇、夷炮及水澳、凤尾余党,乃以闽海为根据,号令商船出海者纳通行税四百圆,入港者倍之;又交通陆地会匪使阴济饷械,以故储蓄日富,公然握海上之霸权。是时李长庚以功擢浙江提督,新造战舰三十艘,配以大炮四百余门,号曰霆船,任浙海之防御。八年正月,牵以进香普陀故,至定海。长庚出牵不意,掩袭几获,昼夜穷追入闽海。牵舟在下风,度不得脱,乃伪乞降于闽督玉德,请檄浙师收港而乘间遁去。牵畏霆船甚,因厚赂闽商,更造新舰,令高大过霆船,先后载货出洋。于是牵连得巨舟,复以九年夏犯台湾,劫米数千石,分饷广东海贼朱濆;连■〈舟宗〉八十余,猝入闽海。会温州总兵胡振声方以二十四艘就闽运造舟木材,玉德遽檄令击贼,而不发本省一兵出援,振声竟战死浮鹰岛洋面。诏以长庚总统浙、闽水师,以温州、海坛两镇为左右翼,使并力办贼。八月,长庚合诸镇兵,与牵、濆联合舰队百余艘激战于定海北渔山附近,几粉碎贼舰。贼乘大风雨遁去,自是畏长庚如神,不敢复犯浙。

 李长庚之战死顾闽中自乾隆中叶以来,历任督臣如雅德、伍拉纳等率贪冒不职,习为风气,吏治军政之坏既达极点;至是,玉德益以废弛掣长庚肘。牵败归,则根据闽海如故,刷新战具,啸聚转来。复以十年冬,率百余艘寇台湾,沈舟塞鹿耳门,号召土匪万余围攻府城(台南),自称镇海王,欲遂规郑成功故事;而福建水陆官兵七万余,赴援者不过三、四千。明年二月,朝廷方严旨诘责,议调德楞泰督川兵往剿,而长庚已以浙师三千余渡台,水陆兼进,五战皆捷,包围牵于鹿耳门,旦夕奏凯。而牵散钱四百余万赂闽兵,得以残舰三十余突围出海。朝廷乃诏罢德楞泰之行,旋夺玉德职治罪,以阿林保代之。阿林保忌长庾益甚,莅任未数月,密疏劾之者三,赖浙抚清安泰力白其诬,长庚得不去,转战闽、粤沿海者复两年,卒以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击牵南澳洋面,中贼舰炮弹战死,牵仅以三舟遁入安南海。长庚熟海岛形势、风云沙线,每战自持舵,虽老于操舟者不能及;以捐造船械,倾其家赀。家故与蔡牵同县(同安),长庚转战中数过县境,未尝一顾。朝廷方倚以灭贼,闻变震悼,追封一等壮烈伯,以其部将王得禄、邱良功嗣其任,勉以同心敌忾,为之复雠。

  海贼之消灭蔡牵自屡受长庚大创后,虽以闽师协剿不力之故,一时幸免,然精锐储蓄亦略尽。十三年,自安南回棹,得朱濆资助,复联合游弋浙海。时阮元再任浙抚,用反间策离之。濆独窜闽,遂为官军轰毙。其弟渥代领其众,终以十四年七月率所部三千余,籍船四十二、炮八百余,降于闽。同时,两广督臣百龄又严禁陆地接济,废止本省海运,先后降服贼舰数十;牵往来闽、浙沿岸,势渐孤。于是浙江提督邱良功、福建提督王得禄合两省水师,以八月十七日袭击诸渔山外洋。牵舟尚三十余,惟炮弹已尽,乃用番银代之。官军以全力注牵坐船,毁其柁楼。牵知不免,卒举炮自裂沈于海;其余党千三百人及粤海余贼万九千四百余人,遂以十五年各缴炮械乞降,而后三省海疆之巨患始得消灭云。
 

九、鸦片战争

  鸦片输入之沿革嘉庆朝中、英之交涉,吾人既于以上述其梗概,未几而两国以鸦片贸易之纷议,生意外之葛藤,终至以兵刃相见。于是数千年来闭关自尊之中国,不得不一变其面目,公开商港,与世界各国订互市之约。故鸦片战争,实近世中国变局之造端也。鸦片之输入中国起源甚早,唐贞元时代(西纪八百年顷),阿剌比亚商人已有输入罂粟者。降至明中叶(十五世纪末),东洋贸易为葡萄牙人所垄断,而当时阿剌比亚人所运送至马剌加之货品有鸦片一物,华言亦谓之阿芙蓉者,实阿剌比亚语afion之音译也。万历十七年(一五八九年),关税表中载鸦片十斤,值价银条二个;则鸦片贸易之通行由来久矣。明季以来,民间渐有用以吸食者。雍正七年(一七二九年),朝廷已布吸用鸦片之禁令,则此风之增长又可知也。然乾隆中叶以前,输入额尚不多,又输入之者以葡萄牙人为主。及乾隆四十六年(一七八一年),英吉利东印度商会自本国政府得垄断中国贸易之特权,而印度孟加拉国斯地方又为鸦片产地,于是输入日增而民间吸食之害亦日甚矣。

  东印度会社之鸦片贸易自嘉庆五年(一八○○年)以来,朝廷知鸦片流毒日广,屡下严旨禁其输入,有发见者辄销毁之。然禁令愈严,而秘密卖买愈盛。英商等窃于广州湾中之伶仃岛及大屿山等地设船屯积,谓之鸦片趸。广东商人专以包揽走漏为业者皆蓄快艇,装以炮械,谓之快蟹。其私设之会社在广州者谓之大窑口,分布各地者谓之小窑口,所在勾通吏役、结纳哨兵,终且与沿海各官衙私缔契约,每输入鸦片一箱,纳贿若干。自嘉庆二十一年至道光十六年,二十年间输入额之增加,几至五倍。据东印度商会所呈大不列颠国会之报告书,则其数如左:

  嘉庆二十一年(一八一六)三、二一○箱价三、六五七、○○○西班牙两。

  道光十年(一八三○)一八、七六○箱价一二、九○○、○三一西班牙两。

  十四年间输入之增加已达三倍。又据英人美特日尔斯忒所调查,则自道光十年至十六年,其间逐年增加之数更有可惊者:

  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二三、六七○箱价一五、三三八、一六○西班牙两。

  同十六年(一八三六)二七、一一一箱价一七、九○四、二四八西班牙两。

  律劳卑、罗频孙、义律之渡来东印度商会中国贸易之独占期限,以道光十四年(一八三四年四月二十二日)终止。时英国外务尚书巴墨斯敦(Palmerston)欲扩张其东方之商权,遂于前年冬(一八三三年十二月十日)派遣贸易监督官律劳卑(LordNapier)者驻广东,使保护本国商民,且向中国政府要求推广商港。是年六月,律劳卑抵澳门,将诣广州,两广总督卢坤传命止之。律劳卑不受命,辄用平行款式投书督臣,卢坤怒其不如式,一方则请旨封舱,将该国贸易暂行停止,量加惩抑;一方则发兵防范海口,严守炮台,以备不虞。律劳卑率军舰二艘,以八月五日(西九月七日)乘涨潮突入虎门,发炮互击,卒以是月九日进泊黄捕。卢坤方征调水陆诸军扼要设防,而律劳卑适以酷暑致疾,于十九日退去。卢坤等遂以英人内外消息不通、惶恐悔罪、恳求给牌下澳等词,铺张入告,许英人通商如旧。律劳卑竟以九月间(西十月十一日)病死澳门,英政府以罗频孙(Robinson)继之。而卢坤等方惩于前事,增定防范章程八条:一、外国护货兵船不得驶入内洋;一、责成行商(华商)稽查洋人私运军械或携带妇女至省;一、引水买办须由澳门同知给发牌照;一、限制夷馆雇工;一、洋人在内河应用无篷小船,禁止闲游;一、洋人具禀事件,一律由行商转达;一、行商承保洋船,应兼用认保派保法;一、责成水师严查洋船逃税。道光十五年三月,遂公布实行。以故罗频孙在职中,惟居留澳门或一至伶仃,阴上书本国政府,议于珠江口占一小岛为根据,不复求与督臣相交涉。会道光十六年(一八三六年十二月十四日),英政府废贸易监督之职,以甲必丹义律(CaptainElliot)为领事代之。义律欲以平和政策恢张商利,务不失中国政府驩;而中国禁鸦片益严,一岁之中常禁令数发。同时,英商又必欲维持此有利之贸易,且公请中国解除禁令。义律虽苦心调和其间,而两国之冲突固终不可避矣。

  经济上之影响鸦片输入之盛,不独于人民卫生上、道德上生种种之弊害而已,又于国家经济上有非常之影响者也。道光三年以前,广东海口岁漏银数百万两,三年至十一年岁漏银千七、八百万两,十一年至十四年岁漏银二千余万两;十四至十八年,渐漏至三千万两。此外,福建、浙江、山东、天津各海口,合之又数千万两。于是内陆银价递增,每银一两,至易制钱一千六百有奇。御史朱成烈、鸿胪卿黄爵滋先后奏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廷议令直省将军督抚各议章程具奏,期净绝鸦片根株,为中国除一大患。时湖广总督林则徐厉行禁令,设局收缴烟具;数月之间,成效大着。其覆奏之语尤剀切,略言『烟不禁绝,国日贫,民日弱,数十年后岂惟无可筹之饷,抑且无可用之兵』。宣宗大感动,特诏则徐来京,面受方略,佩钦差大臣关防,驰驿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兼节制广东水师,实行杜绝鸦片贸易之策。时道光十八年十一月也。

  林则徐之查办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则徐至广东,下令英商限三日内尽出所蓄鸦片。至期,英人不奉命。二月三日,则徐张兵临之,英人不得已,出一千三十七箱。则徐度其非全数,翌日,命各国商民退去,断英人粮食,令出鸦片四分之一者给婢仆,出二分之一者与食物,出四分之三者许贸易如旧。九月,复发兵包围英国商馆,将加驱迫。领事义律知无可调停,乃劝谕英商出鸦片全数,以十二日具状请缴,凡二万二百八十三箱,每籍百二十斤,计资本金五、六百万圆。则徐驰驿奏请送京师销毁,而言官有以『广东距京辽远,途中易启偷漏抽换之弊』为言者。诏毋庸解送,即交则徐督率文武官吏公同销毁,俾沿海共见共闻,有所震詟。四月,则徐就虎门海岸凿方塘二,纵横各十五丈,前设涵洞、后通水沟,实盐其中,引水成卤,以鸦片投入,然后倾石灰沸之,夕启涵洞,令随潮出海,凡月余而始毕事。英人自领事义律以下,皆怏怏去广州,赴澳门;诸外国商民相率从之,一时广州城外二百八十余艘之商船,留者仅二十余艘云。

  鸦片新例当是时,朝廷禁绝鸦片不遗余力。自十八年来,京城内外各衙门发见鸦片罪犯,分别奏咨交刑部审讯者不下数百起。十九年五月,请王大臣议定新例三十九条,凡开设窑口、屯积鸦片者,为首斩枭,为从绞监候;开设烟馆者,为首绞监候,为从发新疆为奴;栽种罂粟、制造烟土者,为首绞监候,为从流极边烟瘴;凡吸食鸦片者,自令下之日,经一年有六月尚不悛改者,无论官民皆绞监候。并得旨纂入「则例」,永远遵行。然此三十九条之新例,止适用于内国臣民。而则徐自销毁鸦片后,复欲为杜绝来源之计,一方则请设专条,凡洋人以鸦片入口图卖者,分别首、从,处以斩、绞;一方则布告各国,凡商船入口者皆须具结:『有夹带鸦片者,船货没官,人即正法』。葡萄牙、美利坚诸国皆具结愿互市如旧,独义律不欲,请则徐更遣委员至澳门会议;则徐严斥不许,以七月下令沿海州县,绝英人薪蔬食物,于是龃龉益甚而祸作矣。

  开战之始先是英国政府方针务以平和为主,又国人中重德义、守正道者如铁儿额尔、美特日尔斯忒、仇都拉弗等,皆以鸦片贸易为污辱大不列颠国旗之事,力排击之。故英政府尝谕义律,不得以军舰驶入珠江,召中国政府之猜忌。及则徐严绝英人饷馈,且令退出澳门,义律将妻子及流寓英人五十七家聚居尖沙嘴(香港对岸)货船,而发军舰二艘、武装货船三艘进迫九龙,假索食为名,开始炮击。然义律初不过以此为示威之计,非真愿决裂,及见则徐坚持不动,又恐我水师围攻尖沙嘴,乃以八月介葡人转圜,愿削「人即正法」语,余悉加约。则徐以与各国结语不一致,又新得训令,有『不患卿等孟浪,但患过于畏葸』之语,遂固执前说,略不让步。于是九、十月间,英舰屡于川鼻岛尖沙嘴附近发炮攻击。至十一月八日,朝廷遂宣布停止英吉利贸易之谕如左:

  『英吉利自禁烟之后,反复无常,若仍准通商,殊非事体。至区区关税,何足计论。我朝绥抚外人,恩泽极厚;英人不知感戴,反肆鸱张。是彼曲我直,中外咸知;自外生成,尚何足惜,其即将英吉利贸易停止』。

  自此谕下,中、英间之国交遂无转圜之望。是时英国商船先后至者二、三十艘,皆以和议未谐,不得进口。义律尚遣使调停,略言事苟不背本国政府之令,即一切当依大清律办理,乞仍许英人回居澳门。则徐以朝旨新下,难于骤更,复严斥不许。京朝官主张排外者气焰日高,大理卿曾望颜至奏请封关禁海,尽停各国贸易;则徐力陈不可,议始寝。英政府得开战之报,遂以道光二十年二月(一八四○年四月)向议会求军费之协赞,反对党派虽力求否决,而讨议三日之后,赞成者卒占九票之多数,于是用兵之议遂决。

  广东之防战及定海之陷落则徐自抵广东以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及新闻纸读之。至是绝市谕下,则徐任两广总督,大治军备,自虎门至横当山,亘以铁练木筏,增购西洋炮二百余位列置两岸,又备战船六十、火舟二十、水舟百余,募壮丁五千,演习攻战之法。则徐亲赴师子洋校阅水师,号令严明,声势甚壮。英政府既决议用兵,乃下令印度总督调集印度及喜望峰屯兵万五千人,以加至义律(GeorgeElliot)统陆军、伯麦(Bremer)统海军进发。二十年五月,英军舰十五艘、海船四艘、运送船二十五艘,舳舻相接,集澳门附近。则徐发火舟十艘,乘风潮攻之,焚杉板小船二,遂大张赏格,募杀敌者。然英军志在通商,本无意激战,见广东有备,议分犯各省。于是,伯麦率舰队三十一艘北去,以五艘扰厦门、二十六艘犯定海。金厦道刘曜春发兵拒战,英舰复扬去,而定海遂以六月为英军所占领。浙江巡抚乌尔恭额、提督祝彭彪皆束手无策。是时承平日久,沿海空虚,诸文武大吏惧祸及,颇不悦则徐所为。及定海陷,诸大吏益造蜚语上闻,中伤则徐。于是廷议动摇,诏两江总督伊里布赴浙视师,密访致寇之由;谕沿海督抚遇洋船投书,即收受驰奏;又切责则徐空言无实,转生波澜,而大局始一变矣!

  天津之和议英军既陷定海,复欲求通商。七月,伯麦及领事义律以五艘赴天津,投书讲款。书为其巴力门(国会)致中国宰相者,所列条款凡六:(一)还偿货价,(二)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定海、上海为商埠,(三)两国交际用对等之礼,(四)赔偿军费,(五)不得以英船夹带鸦片,累及居留英商,(六)尽裁洋商(经手华商)浮费。直隶总督琦善收书奏闻,时天津道陵建瀛议请以废止鸦片贸易之事为先决问题,苟英人承诺,则许以免税代第一款、以开放澳门代第二款、以海关监督与之平行代第三款,其余令仍回广东,与则徐定议。而当事者方欲加罪则徐以谢英人,顾一切不决许,但覆以上年广东缴烟其中必有多少曲折,将来钦派大臣前往查实,不难重治林则徐之罪。于是诏以琦善署两广总督,褫林则徐职,令留粤听勘。而义律等亦返舟山,与伊里布定休战之议;时二十年九月也。


  广东和议之破裂义律等既于浙江成休战之约,遂撤定海军舰之半还屯澳门。十月,琦善至广州,则力反则徐所为,裁撤水师、解散壮丁,尽废一切守具,欲以释英人之猜嫌;顾又不敢轻许商埠,惟允偿烟价七百万圆。时加至义律病不预议,甲必丹义律独当谈判之局,见琦善易与,词色转厉,于前索六款外,复提出割让香港之议。琦善方以笔舌之力再三坚拒,而伯麦遽以十二月十五日(一八一五年一月七日)率舰队进攻,陷虎门外沙角、大角两炮台;琦善大惊,即夜移书义律,再申和议,于烟价外许开放广州、割让香港,义律亦许还付定海及大角、沙角炮台。以是月二十八日议定草约。于是英人一方则召还舟山列岛驻屯舰队,一方则于香港出示起造房屋埠头,视为己有。而朝廷得英人进军之报,勃然震怒,遂以二十一年正月七日,再下宣战之谕。先后命御前大臣奕山为清逆将军,提督杨芳、尚书隆文为参赞大臣,赴广东;调江督裕谦为钦差大臣,赴浙江;饬伊里布回江督本任,夺琦善大学士,全局又一变。

  英军之攻击虎门琦善亦知香港割让之约未必遂得政府之许可,顾其所谓『地理则无要可扼,军械则无利可恃,兵力不固,民情不坚,若与交锋,实无把握,不如暂示羁縻』(并琦善奏折语)者,固不可谓非当时之事实。及草约已定,而宣战之谕又相逼而来,于是狼狈益甚不得已,乃饰美女、列珍味,盛飨英使,冀迁延时日,徐图万一之补救。而义律觉事已中变,遂与伯麦续行攻系虎门之计。其时将军、参赞及所调援兵尚未至,英军已以二月五日连■〈舟宗〉入犯,不数日而横当虎门各炮台皆陷,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各要隘大炮三百余门并则徐去年所购西洋炮二百余门尽为敌有。十三日,参赞杨芳率湖南兵千余驰至,方相度形势,就珠江要害沈舟下石以拒;而英领印度总督所新遣之陆军司令官卧乌古(Gough)又至,益长驱深入,尽扼珠江咽喉,而杨芳亦束手无策矣。

  广州之和议然英军虽以船坚炮利之暴力,所向破竹,而各国商船四十余艘云集港外,以罢市日久,皆不直英人所为;即英人亦恐以长期战争之故,生商业上之损害。于是二十六日,美利坚、法兰西两国商人以行商伍怡和之介绍,递书调停,言义律初无他求,但得与各国一体通商,无不同声感戴。杨芳据以入奏,而其时朝廷新得英人占据香港之实状,方怒逮琦善,必欲一雪此耻,遂严词拒绝。三月二十三日,奕山、隆文及新任总督祁■〈土贡〉并抵广州,时要害尽失,敌入堂奥,我军攻具未齐,又所募义勇亦未集。奕山初用杨芳、林则徐议,主固守不浪战;已而则徐奉命驰赴浙江,奕山惑于翼长随员等之言,复思侥幸一试。四月朔,发水勇七百,乘小舟,载火具,期以夜半粉碎敌舰于一击之下。而是夜袭击之结果,仅破敌军双桅大船二、杉板小船五,纵掠其商馆,并误伤美利坚人数名;而英军反以翌朝大集,尽焚港内木筏数百具、油薪船三十余艘,直向广州矣。越初五日,而城西北之天字炮台、泥城港及城北山顶之四方炮台先后陷落矣。广州形势已在敌军掌握之中,将军、参赞不得已,乃以初七日(西五月二十七日)遣署广州知府余保纯出城讲款,遂议定休战条约如左:

  一、将军等允于烟价外,先偿英军军费六百万圆,限五日内交付;

  一、将军及外省兵退屯城外六十里地;

  一、以香港之割让为未定问题,俟后日协商;

  一、英军退出虎门。

  平英团之奋起先是奕山等莅粤,以为粤民与洋人交通日久,皆不免汉奸贼党之嫌疑,故舍本省水勇不用,而远募诸福建。官军搜捕汉奸,辄不问其是否而杀之。南海义勇与湖南兵之间已坐是相仇杀,仅以将军之慰谕得解。而英勇初至,颇申明约束,不妄劫杀,以故粤民对于官军擒斩敌人之赏格未尝有应命者。及和议已定,奕山等方以此六百万之偿金为广州住民生命财产之代价,议以四百万由藩、运、海关三库发给,以二百万由广州行商分担,日夜搜括,惟恐不及。而英军顾以其间游行市街,大肆淫掠,于是粤民种种不平之感一旦迸发。初十日,三元里民万余树「平英团」之旗帜,乘英军陆续退去之际环攻之,誓与决一死斗;远近响应,众顿数万。义律闻变驰救,陷重围不得出,移书告急于知府余保纯,保纯以将军命往解竟日,始挟义律出围。翌日,偿金总额授受已毕,英军遂以十二日撤去广州,促将军等离省。十六日,奕山、隆文退屯金山,先撤回湖南兵,独留杨芳驻城弹压。隆文至金山不数日遽卒,杨芳寻亦以病归。自虎门开战以来,我军前后战死者不下五百人,而英军死者仅十四人云。

  厦门、定海、镇海、宁波之陷落广州虽以此城下之盟,仅得保全;然奕山等会奏,则谓英人止求照前通商,且以偿金改称清还商欠,其烟价、香港问题皆一字未及。朝廷谓事已妥洽,惟饬将军等会同督、抚筹议妥章,增修守备。又以广东兵政废弛,临事全无实用,追论历任总督罪,并遣则徐戍伊犁,以为惩前毖后之策。而英人因以上年所索六款及香港割让之约尚未得中国政府之决答,不肯罢兵。以故一方率军舰退出虎门,经营香港,规复广东贸易,一方则思藉战胜之势,移军北进,威吓朝廷,必尽遂所欲而后已。会伯麦新自印度续调战舰回粤,遂与义律等以六月决议北犯;无何,飓风大作,破其坐船,义律等仅以身免。两广督臣祁■〈土贡〉等张皇入告,谓撞碎洋船,漂没洋兵无数,浮尸蔽海。朝廷方发藏香,谢海神,允广东保举守城文武至数百员,而英政府所遣大使璞鼎查(Pottinger)、海军少将巴尔克(Parker)适至。于是卧乌古、巴尔克率军舰九艘、汽船四艘、运送船二十三艘,载兵三千五百,以七月九日(〔西〕八月二十五日)进迫厦门。翌日,陷海岸炮台,旋转轰击,一昼夜官署街市尽毁,闽督颜伯焘、金厦道刘曜春退保同安。然英军得厦门亦不守,惟留舰队三艘、军队五百五十人,占据古浪屿。伯焘遂以收复厦门奏闻,而英军复以八月十二日(九月二十六日)进攻舟山列岛矣。时总兵王锡朋、郑国鸿、葛云飞以兵五千驻守定海,血战五昼夜,卒以十七日同时战死,定海复陷。于是钦差大臣裕谦以兵千余守镇海,提督余步云、总兵谢朝恩以兵二千余分守甬江口两岸炮台。二十六日(十月十日),英军二千二百人载大炮十二门分道登陆,步云及朝恩兵皆溃,裕谦自杀,步云走宁波。英军既连陷镇海,势益振,直溯甬江,以二十九日(十月十三日)追宁波城下。步云复弃城走上虞,居民相率树「顺民」旗,闭门不出,慈溪、余姚居民亦逃散一空,土匪四起,讹言传播,浙西大震。

  浙东恢复之师九月,朝廷闻定海、镇海相继陷落,诏大学士奕经为扬威将军,侍郎文蔚、都统特依顺为参赞,进军浙江,筹恢复之策。以广东巡抚怡良为钦差大臣,移驻福建;以河南巡抚牛鉴总督两江,分任南北沿海之防御。奕经奏调川、陕、河南新兵六千,募集山东、河南江淮间义勇及沿海亡命数万,以道光二十二年正月朔(一八四二年二月十日)至杭州,留特依须驻守,而自与文蔚督兵渡江,以十六日攻绍兴。英军自去年占领宁波后,以自此以西水道浅狭,不适巨舰之行驶,遂下令休息士卒,惟时遣小舟犯慈溪、余姚纵掠即去。及闻大军进逼,则尽移镇海屯兵,据城东北甬江口招宝山之炮台,而移宁波屯兵入舟,独留数百人守城上大炮以待。而奕经、文蔚方力排异议,锐意恢复,议定进军方略如下:

  一、奕经以兵勇三千,军绍兴之东关镇;文蔚以二千,屯慈溪城北之长溪岭;副将朱桂、参将刘天保以二千屯城西之大宝山,以图镇海。

  二、提督段永福以兵勇四千伏宁波城外,余步云以二千驻奉化,以图宁波。

  三、海州知州王用宾驻乍浦,雇渔舟渡岱山;而故总兵郑国鸿子鼎臣,统师水勇,主火攻,以图定海。

  约是月二十八日(三月十日)夜中同时进兵,各豫遣乡勇,分伏城中为内应。而定海形势隔绝,布置不易,郑鼎臣之义勇队万余,先期渡海袭击,无功而返。宁波、镇海两城内应,果皆如期启城以待,而入宁波者段永福之前队五百人为敌军炮击,战死过半。入镇海者刘天保所将之河南劲勇五百人,以内应数寡,不敢战,踉跄退出。于是永福走东关镇,天保、朱桂回军分屯大宝山左右,而英军反以二月四日(三月十五日)发千五百人自慈溪登陆,进薄朱桂阵地,激战一日,桂父子阵亡,天保军惊溃,文蔚即夜弃辎重器械西走。英军连陷大宝山长溪岭,无西顾忧,遂以初六日引还宁波;而文蔚退西兴(萧山县城西),奕经且渡江回杭州,并乍浦已渡之水勇万余亦遣散矣。惟郑鼎臣一军尚以三月朔围攻英军于岑港,报称焚沈敌船大小数十余,溺死敌兵五、六百;而浙抚刘韵珂方力主和议,已以前月奏请起伊里布来浙主款,廷议复为之一变矣!

  乍浦、宝山、上海之陷落于是,上用刘韵珂言,赏伊里布七品顶戴,赴浙效力。以尚书耆英为钦差大臣,署杭州将军,以齐慎为参赞,诏诸军按兵罢攻,惟严守要地以俟机会。而是时英军方得新任印度总督额伦波罗伯(EarlEllenborough)之训令,欲转略长江,以扼我南北之交通,遂勒索宁波绅士犒军银二十万圆,以三月二十七日(五月七日)尽撤宁波、镇海屯军,惟留舟四艘、兵千余守定海及钱塘江口,至四月八日(五月十七日)而全军迫乍浦矣。时乍浦有汉兵六千三百人、满兵千七百人,望见英舰如邱阜,皆气索,所发炮丸率不达。英军陆战队以翌日登岸,初十日占城外高地,与海军相应炮击,遂陷乍浦,杭州、嘉兴皆戒严。伊里布亟至英舰议款,不得要领。韵珂又奏请放还俘虏,送诸乍浦,则英舰既以十八日北去,又改送诸镇海,则英舰以五月朔(六月九日)达吴淞矣。奕经檄牛鉴权宜羁縻,鉴犹豫两日,始以初七日遣员赍札赴英船,事已无及。时江南提督陈化成守海口炮台,初八日黎明开战,炮沈敌船二艘,又击折其二艘之桅;而化成遽战死,守兵四溃。英军遂以是日陷宝山,十一日陷上海;更发兵窥松江、苏州,以水浅不敢入,乃决议溯长江;攻镇江府,以行遮断运河之策。

  镇江之陷落宝山既陷,朝廷命奕经酌遣参赞一人赴苏,又命耆英、伊里布驰赴上海,会同牛鉴相机筹办,以刘允孝署江南提督。及上海继失,牛鉴回江宁,一方则遍谕居民,谓长江沙线曲折,敌断不深入;一方则奏请仿乾隆朝征缅罢兵仍许朝贡故事,准予英人通商。无何,英舰连过福山、江阴、图山关诸要隘,以六月八日(七月十五日)达镇江。于是参赞齐慎、提督刘允孝皆督兵赴援,驻防副都统海龄严拒不纳,使战城外,惟以驻防蒙古千余守城内,禁居民迁徙,日夜搜捕汉奸,虐杀无算,合城鼎沸。十三日,英将卧乌古分全军七千为三队,以巴尔德勒、娑尔敦、叔特三将分统之,而自率炮兵队五百七十人指挥全军。翌日,娑尔敦之右翼军先破我城外兵,叔特之中军及巴尔德勒之左翼军攻城西北,卧乌古以大炮攻南门,交战二小时,城遂陷落,海龄自缢死(或言为乱兵所杀),齐慎、刘允孝退走新丰镇。自瓜洲至仪征之盐船估舶,焚烧一空,火光百余里,扬州盐商馈银五十万免祸。是役英车战死者三十七人、负伤者百三十一人,遂留叔特一军守镇江,余悉溯江而西。二十八日(八月四日),其前队已薄江宁;及七月四日(八月七日),而全军达府外矣。

  江宁之和议自镇江不守,朝廷始决意议和,令耆英、伊里布示意敌军。英使璞鼎查以耆英等未得全权之委任,拒不与议;朝廷乃以耆英、伊里布并江督牛鉴为全权大臣,便宜从事。时英将娑尔敦之支队已以七月六日登岸,议于初十日黎明开始炮击;会初七日耆英、伊里布至,乃以初九日夜中遣书英使,请翌朝会商。英军方下令停止攻击,而是时忽有我军增募寿春兵之流言,卧乌古怒甚,复军大炮置钟山之颠,为粉碎府城之计。耆英等百方辩解,事得中止。十四日,三全权亲赴英舰,与璞鼎查定休战之约,自是往返协议,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即西纪千八百四十二年八月二十九日,缔结中英修好条约,所谓「南京条约」者也。英舰发祝炮二十一声,悬两国国旗以贺,战局始结。

  条约之要项此条约之要项,则:

  (一)中、英两国将来当维持平和;

  (二)中国政府向英政府纳军费一千二百万圆、商欠三百万圆、鸦片赔偿六百万圆,共二千一百万圆,限千八百四十五年岁末清付;

  (三)开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港,许英人通商及居住,且一切不课关税;

  (四)以香港之主权让与英政府;

  (五)放还英人之为俘虏者;

  (六)战役中为英军服役之华人,一律免罪;

  (七)将来两国往复之文书,用平行款式;

  (八)条约得皇帝批准、偿金交付六百万圆之后,英军当自当时所占领之长江沿岸等地撤兵,惟舟山及古浪屿在条约实行之前,仍由英军占领。

  八月杪,英军得六百万圆之偿金,闻大皇帝之报可,即日去江宁,尽调碇泊长江之舰队还屯定海。于是,卧乌古自香港返印度,璞鼎查以功任香港总督兼陆军大将;而朝廷追论牛鉴不守江口罪,夺职逮问,以耆英代之,命伊里布以钦差大臣至广东议互市章程。又逮奕山、奕经、文蔚、余步云等领兵大员下刑部治罪,惩处失守城池诸文武官有差;就中余步云罪较重,以是冬伏法焉。

  台湾俘虏事件先是两国战争中,英舰两过台湾:一于二十一年八月,在淡水港遭风触礁;一于二十二年二月,在大安港搁浅,皆为台湾义勇所捕获,凡三桅大船一、杉板船二、白人二十四、黑人百六十五、炮二十门及英军在浙东所得刀铳器械甚众。总兵达洪阿、兵备道姚莹方以军务时代得专折奏事之特权,遂先后胪陈战绩,飞章上闻。其时期廷以沿海诸省屡战屡败之余,忧疑无措;及台湾第二次捷奏入,以为破舟斩馘、大扬国威,亟加达洪阿太子太保、姚莹二品顶戴,风示中外。一时台湾镇、道之名誉,藉甚士大夫间。达洪阿等气益锐,谓俘虏久羁非善策,请速诛之以绝内患。英舰屯古浪屿者,闻之大愤,移书台中,以大举报复相恫吓。闽督怡良惧祸及,亦驰檄镇、道,令将俘虏悉数解送内陆,欲示德英人以弭患。达洪阿等谓督臣示弱,遽以五月将百六十五名之黑人尽杀之。无何,南京条约成,两国当交还俘虏,而台湾所遣仅白人若干名,璞鼎查乃以镇道虐杀难民、乘危徼功,遍诉江、浙、闽、粤四省大吏,请会奏惩处。于是朝廷不得已,以耆英等之劾奏及怡良渡台查办之结果,遂于二十三年正月逮达洪阿、姚莹,交刑部会同军机大臣讯拟。一时尊攘之徒,议论嚣然,义形于色。朝廷亦终鉴其枉,仅予革职不探咎;而议者颇以此狱归咎于当时军机大臣穆彰阿之指受及耆英、怡良等之娼嫉,比诸宋时「莫须有」三字谳。至咸丰元年,特旨昭雪,而中外始翕然称颂焉。

  广州续约之成立及粤民之排外气焰台湾俘虏之交涉既草草毕事,同时广州复有排外之暴动。先是粤民自三元里决斗后,与英人感情日恶。英人亦畏粤民之悍,不遽入内河贸易,惟胁督、抚停止虎门炮台之修复,尽拆各台之石移筑香港。及南京条约成,广州为公开商港之一,英人至者惭众。是年冬,粤民有与英劳动夫斗殴负伤者,舆情大激昂,暴徒万余,云集英国商馆肆意焚掠,不复受官吏之约束。于是英员遽调新回香港之舰队直赴广州,行自由之处置。会伊里布奉会议商约之命,以钦差大臣广州将军就任,亟与督、抚惩治暴徒以谢。英使璞鼎查闻伊里布至,大喜,方提出通商上之条件,求定期会议。而伊里布以七十二岁之高龄,寝疾不起,二十三年二月卒于广州,于是朝廷遣耆英代之。是年五月,两国全权于香港行交换批准条约之式。至九月,复于虎门订补遗条约,自关税之规定及其余细目凡十七条,以为南京条约之附录。自是广州等五港之开放次第实施,英政府得于各港派遣领事处理商务,而粤民忽有严拒英人入城之议;于是鸦片战争之局终,而他日广州事变之机又始于此矣。

  英、法和约之成立及鸦片问题之究竟南京条约一旦公布,欧、美商业界大驩迎之。比利时、和兰、普鲁士、西班牙、葡萄牙诸国,争求派遣领事若公使来广东,而法兰西、美利坚两国,且向中国遣特命全权公使议结和约。道光二十四年正月,美公使遂以大统领之国书,通意我政府;政府仍命耆英主其事,于是中美条约以是年六月于澳门成立。越月,而法公使踵至,复以九月与耆英会黄埔,缔中法条约如例。其间璞鼎查已自香港归国,继之者为佛朗西士达维斯。及二十六年,中国对于英政府之偿金已达总额,耆英复与达维斯会于虎门,密陈粤民鸷悍状,乞英政府以广州居住之实行延期二年,且私许不以舟山列岛割让他国。达维斯遂亲赴定海,行还付之式,尽撤舟山、古浪屿屯兵。于是,中国与欧、美大国先后订约者凡三,朝廷已确认诸国为平等敌体之友邦,公文、照会禁用夷字;而其时所谓清议者之势力,尚于尔后数十年间左右一世之舆论,虽朝廷亦时为其所劫持焉。独其为战争原因者之鸦片之禁令,朝廷初无明文解除,而臣民吸用之习蔓延益甚,从此英商之输入亦依然盛行。朝廷不得已,至咸丰九年,遂公然弛禁,以「洋药」之名征收关税。由是吸食鸦片之敝风不啻为法律所默许,而诸外国人反从而丑诋之,或且携我国一、二粗制烟具陈诸博物院,以为我国民风俗之代表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