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婆媳关系最难处?

 乐康居 2021-11-28

· 线下团体成长小组 请看二条 ·

Image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烦恼与痛苦。

我想到了婆媳冲突。要描述她们之间的关系,恐怕没有比“女人何苦为难女人”更合适的了。们之间没有不共戴天的仇恨,却常常吵得不亦乐乎,闹得不欢而散。同在一个屋檐下,也都是为了这个家,为什么婆媳关系总是那么拧巴? 

 01 

婆媳冲突的各种说法

许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 有人说,婆媳之间没什么血缘关系,两个人缺少亲情的基础。

  • 有人说,女人心细,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她们很难接受另一个女人,特别是她们记仇,跟另外一个女人有了龃龉,成了冤家,心里就永远是个结,很难解开。

  • 有人说,婆媳之间的口舌意气之争,是因为她们都想当家作主,发号施令,这是一场家庭控制权之战,双方剑拔弩张,谁都不肯让步,关系自然好不了。

平心而论,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表面上都能说得通。但仔细琢磨,你说发现,这些解释很难让人满意。

  • 比如,公公跟婆婆一样,和儿媳妇也没什么血缘关系和亲情基础,但为什么公媳之间的关系没这么拧巴?

  • 又如,女人的心胸不够宽广,但她们也经常跟自己单位的同事交往,抬头不见低头见,为什么关系没有像婆媳之间那么棘手?

  • 还有,不是所有女人都是武则天,都想在家里南面称王,为什么她们也会有婆媳冲突?当然,假如两个女人都强势,谁都不示弱,冲突自然更激烈。但这种强势只能解释冲突的强度,而无法解释为什么冲突的存在。

其实,还有一个说法也值得一提,那就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按弗老爷子的说法,所有男人都像俄狄浦斯一样,有一种弑父恋母的下意识本能,这种本能在他们两岁多时就出现了:他们想要霸占母亲,跟她结合,同时杀掉作为情敌的父亲。但他们害怕强大而威严的父亲,害怕自己被阉割,于是在心理上认同对方,把对方作为榜样而顶礼膜拜,吸收对方的价值观,借此而完成社会化。

假如在家里,两个男人(父亲与儿子)会因为争夺一个女人而斗争,那么我们没理由不认为两个女人(婆婆与媳妇)会因为争夺同一个男人而冲突。弗洛伊德因为泛性论而大受批评,但我们可以把这个说法中的性元素刨除,认为婆媳争夺的是同一个男人的爱与关注。

即便如此,你还是会发现,这样的说法令人生疑。

难道翁婿不也需要争夺同一个女人的爱与关注吗?他们为什么不格格不入,关系像婆媳之间一样拧巴呢?顺便说一下,俄狄浦斯情结的说法很有趣,但它既没根据,也无证据。相反,倒是有为数众多的生物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研究一再发现,人类有一种回避乱伦的本能,他们下意识地会反感跟自己的父母和兄妹发生性关系,正常情况下也不会对这些人产生任何身体上的性吸引。 

Image

要理解婆媳冲突,我们必须求助于进化心理学,站在基因的角度看问题。 

 02 

来自德国和美国的调查

在拿起进化的解剖刀,深入剖析婆媳冲突之前,我们必须回答一个问题:婆媳冲突是一种普遍现象吗?假如婆媳冲突仅仅是一种中国特色,只在某一文化下存在,那么文化的解释就足够了。相反,假如在不同文化下都存在婆媳冲突,那么文化的解释就会变得苍白无力,无法让人信服。这种情况只能说明,这些不同文化背后的共同因素导致了它,而这种因素便是生物进化。

目前,至少有两个实证研究表明,婆媳冲突带有文化普遍性

2001年,德国进化心理学家欧拉等人报告了他们的一项研究。他们招了一批大学生,这些人在七岁之前都见过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按照研究者都要求,他们要在七点评分的量表上,评价自己的父母跟这些老人之间的关系,一共八对,1代表关系最差,7代表关系最好。结果发现,大家普遍对婆媳关系打分最低母女5.49,父女5.16,母子5.03,父子4.71,母婿4.45,翁婿4.35,公媳4.03,婆媳3.75。

在2004年的另一项研究中,来自普渡大学的芬格曼使用了一种不同的研究方法。他以美国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要求43名参加者报告他们的家庭关系,特别是报告他们跟自己的子女及其配偶的关系。芬格曼采用了同样的量表,高分代表关系好,结果发现在各项评分中,母女遥遥领先,婆媳远远落后母女5.97,父女5.77,母子5.52,父子5.55,母婿4.79,翁婿4.94,公媳4.77,婆媳4.49。不出所料,即便在美国人这里,婆媳关系还是最棘手。

总结一下,无论在德国还是美国,无论是让孙辈打分还是要老人评价,人们都认为婆媳关系最不融洽。当然,这里仅仅是两个研究,如果有更多不同文化下的调查就更好了。但我猜测,即便有新调查新数据,结果很可能还一样。至少可以肯定,婆媳冲突不是什么中国特色,因为在其他国家也存在。很可能,婆媳冲突是一种跨文化的普遍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进化根源。

Image

现在,我们要小心翼翼地进入正题了。婆媳冲突背后的进化根源是什么呢?

 03 

婆媳冲突的进化解读

我们知道,对一个女人来说,她跟自己父母的关系通常好于跟他人父母的关系。理解这一点很容易,因为血浓于水,这也是为什么父女、母女的关系要好于公媳、婆媳的关系。

对于排在前两位的父女母女关系,它们之间也有分别。从亲代身份是否确定的角度讲,母亲始终确信女儿是她亲生的,但父亲就不能了,于是亲代投资之间有了差别:母亲对女儿的照料更多,关心更甚,她们之间的关系也更好。父女关系通常不如母女关系。在媳妇面对的四对关系中,最好的是母女,次好的是父女。排在后两位的是公媳和婆媳。要解释婆媳冲突也就是要说明,为什么公媳关系通常好于婆媳关系?

欧拉等人提出了一种大逆不道的假设,认为公媳之间有性吸引,而婆媳之间没有。这假设令人震惊,但不是不可能:不少民间轶事都涉及公媳扒灰的丑闻。跟其他七对家庭关系相比,公媳之间最可能发展出这种不伦之恋。因为在其他的关系组合中,父母不会跟自己的儿女发展性关系,而年长的母亲也不会跟自己女儿的丈夫吊膀子,双方谁都不是谁的菜:男人通常喜欢年轻的女人,而女人多半喜欢稍微年长一点的男人。这么一来,认为公媳之间存在性吸引的这种假设,至少在理论上是成立的。

那么,有没有证据支持它呢?欧拉等人调查了数百名大学生以检验这种性吸引假设。按照这一假设,媳妇的生育力指标比如年轻漂亮理应跟公媳关系正相关,而且这种相关性要高于其他七对关系组合。原因很简单,越是年轻,越是漂亮,公媳之间的性吸引应该越强烈,他们的关系也应该越好才对。但糟糕的是,研究结果并不支持这种预测。

Image

有趣的假设不一定靠谱,精神分析如此,进化心理学也一样。

其实,我们有一个更靠谱的解读。我先把结论说出来,婆媳冲突本质上是夫妻冲突的延伸。假如能理解夫妻冲突的进化逻辑,那么理解婆媳冲突就水到渠成了。而为了理解夫妻冲突的进化逻辑,我们必须站在基因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一句话,男人和女人之间存在繁殖利益的根本冲突。

这种冲突的表现就是,对男人来说最有利的,恰是对女人来说最不利的,反之亦然。我们知道,男人通常有更大的繁殖潜能,理论上,他跟一百个女人交配会有一百个孩子,因而制约他繁殖成就的最大因素是伴侣的数量。而女人就不一样了,在某段时间内,她跟一百个男人交配也只会有一个孩子,因而制约她繁殖成就的关键因素是伴侣的质量。这种情形,在男人和女人结婚后依然成立。

因此,对丈夫最有利的策略是获取尽可能多的性伙伴,但这恰是对妻子和她的孩子最大的威胁。反过来,对妻子最有利的策略是获取尽可能多的资源,但这恰是对丈夫最大的威胁,因为他的繁殖潜能将大大受限,无法把多余的时间、精力和财富投给另一个女人。

假如你读懂了上面这一段,那么下面的说法就很容易理解了。对丈夫来说,母亲跟他之间有50%的遗传关联,而且这种关联是百分百确定的。他们之间有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进化关系。换句话说,丈夫损失一百万,相当于婆婆损失五十万,反之亦然。因此,我们可以把婆婆当成是丈夫的进化利益代言人。

既然从基因传递的角度看,对丈夫来说最有利的对妻子来说最不利,对妻子来说最有利的对丈夫来说最不利,那么丈夫跟妻子之间在繁殖利益中的这种尖锐冲突也会延伸到婆媳之间,因为婆婆始终站在丈夫那边。

但公媳之间的矛盾就没那么尖锐了。为什么?因为公公不能百分百地确定丈夫就是他的儿子,因此他跟丈夫之间缺少那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强烈关系,于是,公媳之间的利益冲突就不像婆媳之间那么难以调和了。 

 04 

如何化解婆媳冲突

千万注意,我在这里谈到的逻辑,仅仅是进化和基因的逻辑,不是人的想法,不需要人意识到。换句话说,上面两段话中的主角都是基因,是男人的基因,女人的基因,婆婆的基因,媳妇的基因,它们试图更好地传递自身,因而发生了冲突,冲突的结果就是婆媳之间关系变得复杂而棘手但这种进化的视角,同样给我们提供了化解冲突的根据。

假如婆媳冲突是夫妻冲突的延伸,那么拔本塞源的办法就是,打理好夫妻关系,婆媳关系自然会迎刃而解。

那么,如何打理好夫妻关系呢?我们知道,丈夫的基因想要做什么,妻子的基因想要做什么,两者之间想要做的事尖锐冲突。但我们也知道,我们不是基因,男人不是男人的基因,女人也不是女人的基因。

假如一个男人不认可他的基因,不听从他基因的指令,不会狂热迫切地追求其他女人,以便源源不断地制造生命,踌躇满志地刷新记录,那么他跟妻子之间的目标就好协调。对妻子来说,道理一样。假如她不认可自己基因的疯狂指令,不试图把丈夫所有的时间、经历和资源都吸收殆尽,控制在手,而是给对方一定的自由、理解和支持,她跟丈夫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好相处。

谈到这里,我必须澄清一点,默认为基因的指令就是要人不顾一切的多生孩子,这是对进化的误解。进化的指令是比较级,而不是最高级,比较级看重的是比同伴做得好就行,而最高级则是一个无底洞。换句话说,男人的基因里铭刻的指令,很可能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比其他男人多生孩子”,而不是“不顾一切,不问现实,拼命多生孩子”。

根据进化的生命史理论,孩子的数量跟质量相互制约孩子越多,每个孩子的投资越少,发展越差,反之亦然。孩子当然重要,但进化的律书中并不存在“生孩子越多越好”这样的政治正确。

冲突无处不在,夫妻也不例外,更何况婆媳呢。这是进化的发现,是铁的事实。但睁开双眼,面对真相,行动起来,化解冲突,却是人道的智慧。

我们始终能够选择,选择如何面对这个进化的世界。

作者:吴宝沛,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进化心理学、社会与文化心理学,著有《爱人、情人和怪人》《臭皮囊》,译有《猿猴的把戏》《机器人叛乱》《深渊》等。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