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禹杭之地再出发丨“稻香聚才十条”为新老村民定制“造梦空间”

 乐康居 2021-11-28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任务,其中的核心和关键在人。当下,浙江正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鼓励返乡入乡创业,亦是重要一环。可乡村需要如何打造“造梦空间”,才有足够吸引力招引人才?

10月16日,在杭州市余杭区第三届“禹上稻乡”开镰节暨丰收月活动启动仪式上,余杭街道正式发布“稻香计划系列”,为“禹上稻乡”定制5条致富“新道路”。

其中,余杭街道推出“稻香聚才十条”人才服务政策,从拓展人才招引渠道、强化人才培育力道、畅通人才服务通道、凝聚人才创新劲道等方面,为新落地的“新村民”、深耕已久的“老朋友”量身定制“造梦”空间。

“新村民”引进来

“禹上稻乡”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余杭街道苕溪以北,拥有近3万亩基本农田保护区,涵盖了永安、溪塔等8个村,土地面积达71.8平方公里。

近年来,余杭街道围绕“都市农业新高地、城乡融合新示范、共同富裕新样板”目标,在苕溪以北范围内,以“稻”为基,以“创”为核,不断推动数字农业和农文旅融合发展,扩大“禹上稻乡”地域品牌,为永久性农田保护区实现乡村振兴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闻着稻花香,各类人才纷纷聚集于此,人才效应也正不断被激发。

入驻1个月,“新村民”洪云峰每天都会带领阡陌花开乡村内容输出团队在“禹上稻乡”寻找短视频拍摄的灵感。过去的12年里,洪云峰的视频团队走遍国内各类乡村,为不少乡村打造出线上爆款,但都不曾有过“留下”的打算。而当他第6次来到“禹上稻乡”时,这个决心非常坚定。

“我们本就是做乡村体裁的创作,所以乡村的特点是吸引我们的主要因素。”洪云峰说,“且不说每次来'禹上稻乡’,都有不同的风景,这里还有云上菜地认领、机械化种植等,能够创作的素材非常多。更重要的是,当我们还在策划本地账号时,街道就主动为我们送来了一批机器人,还专门联系了人工智能小镇的工程师教我们给机器人编程。我们也会把这批机器人打造成本地账号的主角,一定特别有意思。”

和洪云峰一样,来到这里,又决定留下来的“新村民”不在少数。

在2019年“禹上稻乡”创立之时,淘宝神人“大米姐”姜章作为“一号村民”,在此深耕。去年,农村职业经理人刘松加入后,已引进创新创业企业19家、科技项目3个,带动7户本地村民创业、100余民村民就业,通过科技支持、消费带动、客流导入、培训支持等形式带动乡村美、产业兴、村民富。

“新村民”意味着乡村的希望,这个大家族还需扩大。“我们对于渴望人才的热情,从未减淡,对于人才的定义,也从不局限。只要是能与农业挂钩,能不断延长产业链的人才和创新项目,我们都很欢迎。”余杭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因此,在“稻香聚才十条”中,有三条人才服务政策着重于引才。如通过实施“新村民”计划,鼓励村民创业和乡村振兴人才回乡创业;通过鼓励柔性引才引智,将以才智并进、智力兼职、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丰富人才引进渠道;通过加大中青年引才力度,对来余杭街道农业领域大学生见习实训基地参加社会实践、见习实训的海内外大学生及新引进应届高校毕业生,协助申领生活补贴、安家补贴、农业从业津贴等,发放相应标准的培训补贴。

“老朋友”优起来

“新村民”落地生根,是为了与乡村一同茁壮成长。为此,余杭街道也将在“稻香聚才十条”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让他们成为安心留下的“老朋友”。

“新型农业人才队伍中,不应该只有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还应有'种养大户’'流通大户’'土专家’'田秀才’等农民技术人才。”余杭街道相关负责人说,为了让农民技术人才不掉队,将继续通过“师傅带徒”、校地合作、“禹上稻乡”数字农业等项目探索“田秀才”养成路径。

杭州市余杭区第三届“禹上稻乡”开镰节暨丰收月活动启动仪式上,浙江省未来乡村实践基地、余杭区“禹上稻乡”专家指导站均落地“禹上稻乡”。

据了解,浙江省未来乡村实践基地将在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技术支撑下,站在城乡融合的角度,致力于“禹上稻乡”未来乡村建设的理论指导和规划设计。而余杭区“禹上稻乡”专家指导站,通过聘请国家杰出青年、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精准育种研究院院长张天真,省特级专家、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农业设计育种会聚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张国平,及浙江大学应用生物科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吴殿星,带动本地的农民技术人才一同开展新技术产品应用试验,推动农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以优促优是一方面,数字乡村建设也为人才的创新创业添砖加瓦。

“稻梦空间”数字化应用场景“禹上稻乡管理驾驶舱”正式启用,描绘出了一幅未来乡村、数字乡村的生动画卷——村企一览、众创云集、政策指导、就业指南、共享小院、人才稻舍、智能导览、稻香课堂等信息一应俱全。

农村职业经理人刘松介绍说:“有些人才可能会担心,一开始跟他们说好的服务,在后来会不会享受不到?有了'稻梦空间’以后,这种疑虑就打消了,因为只要他们需要,随时都能打开小程序来点一点、看一看,方便又真实有效。”

为进一步加码乡村数字化,余杭街道已与之江实验室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将在“禹上稻乡”成立了数字化应用子公司,负责基地日常运营。未来,“禹上稻乡”将充分借助之江实验室的科技和人才优势,推进双方在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创新创业、数字应用场景开发等方面开展长期、稳定、紧密和深入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

“乡村梦”造起来

今日的“禹上稻乡”,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乡村,这里有实验室,有数字化技术,也有直播带货,有了“造梦”的可能。“只要有人才愿意加入到乡村振兴中来,我们就愿意为他们的梦想保驾护航。”余杭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在“稻香聚才十条”中,余杭街道为畅通人才服务通道,推出“助推'稻香贷’金融支持”“提供'稻香盟’人才便利”“丰富人才活动内容”三条服务政策。

以“稻香贷”金融支持为例,此前,余杭街道联合谷绿农业、城北片8个村以及认养单位的党组织建立党建联盟,其中也不乏金融力量。“我们正在发挥党建联盟的作用,与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洽谈,搭建'三农’金融对接平台。”该负责人说,该平台成立后,将针对农业领域研发型、高科技企业和人才,个性化定制企业人才贷、人才信用贷、专利权质押贷款等“稻香贷”,用于支持科技成果转化。

在提供“稻香盟”人才便利方面,余杭街道将在原有的“人才官微联盟”基础上,在苕溪以北8个村设立“驻村人才官”,以“精细”链式赋能“三服务”,聚焦人才“关键小事”,妥善解决人才就医、子女就学等各类服务需求。更为贴心的是,该联盟会定期走访、集中宣讲、上门服务、现场答疑余杭区全域创新66条等各类政策,并提供人才认定、补贴申领等“跑腿服务”,让人才“零跑腿”、政策“快落地”。

贴心之余,余杭街道还推出鼓励机制,设立“稻香引荐官”,对于积极引荐人才团队、创新载体,给予享受“禹上稻乡”荣誉村民或人才顾问的相关待遇,每年可享受3到5次本地免费生活体验。“出台鼓励机制,不仅仅只是为了招才引才,还是为了拉近新老村民的凝聚力,让大家都有'当家人’的体验感。”该负责人说。

此外,余杭街道还将以此为各类优秀人才及领军型人才团队发放“稻香服务券”,以年为单位,可免费参加“禹上稻乡”开镰节、丰收月等特色活动,免费赠送一块“人才田”或稻田认养包年套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