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宝喜爱又扯又咬纸巾?背后的深意,家长可能还没弄懂!

 IF枕边育儿 2021-11-28







科学研究表明,我们的大脑80%以上的发育主要发生在1至3岁之间。而在此期间,宝宝通常会做出许多看似匪夷所思的举动。

如啃手、成为好奇心十足的宝宝、各种搞破坏等,因为宝宝的发育情况与性格差异,许多举动还是有所差别。不过,令家长们觉得最匪夷所思的是,大多数宝宝都会经历过吃纸、撕纸的事情。


这几天同事刘姐经常网购纸巾,而且都是价格比较贵,专门给婴幼儿使用的品牌。想到如今刘姐的儿子聪聪都已经1岁了,应该也不需要这么多纸巾,便好奇地询问。

没想到,刘姐也非常苦恼地说:“哎,最近聪聪不知道为什么,先是喜欢把纸巾放到嘴巴里咬着,有时甚至还会吞咽

不过这个星期终于不吃纸了,但又爱上了用手把纸巾都撕掉的坏毛病。”

一旁的小张听到后,便提议说:“是不是聪聪想玩新玩具啊?你再给他买点新玩具试试?”

刘姐无奈说到:“没用,家里的玩具都快装满2大箱了,聪聪就是喜欢咬纸、撕纸玩。”


而已经有了一个3岁女儿的谭姐则用过来人的语气说到:“小刘,你家儿子是不是还在口欲期啊?”刘姐疑惑:“不是说0到6个月才是口欲期吗?”

“怎么可能,一般至少1岁半之前,都算是口欲期”,谭姐直接反驳道。

刘姐又回想了一下聪聪的表现,发现他的行为确实很像口欲期的表现,便在谭姐的指导下,决定带聪聪去医院检查之后,再用小零食引导他不要再咬、撕纸巾了。


01、宝宝总是不顾劝阻的咬、吃、撕纸巾



相信很多家长都经历过努力劝阻宝宝不要咬、吃纸巾的事情,除了强行阻止外,也别无他法,却很少能深究宝宝有这种行为的原因。

甚至以为每个宝宝都出现的问题,便是成长必经的事情。殊不知,宝宝咬、吃、撕纸巾的背后,有着更为深层的意义





第一:好奇心使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好奇心是孩子了解、感知世界的重要动力。”

对于宝宝来说,世界是充满未知的,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除了会使用眼睛观察、用鼻子细嗅、用双手触摸外,年幼的他们还会通过用嘴巴尝试来感知新奇的事物

家长们可以适当地放纵,不过前提是要确保宝宝放入嘴巴的东西是干净、卫生、安全的。

同时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引导他明白哪些东西可以吃,哪些东西不能吃。





第二:口欲期


费洛伊德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后发现,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证实,一般来说,在0至18个月之前,宝宝都会在口欲期的状态。在这个时期,宝宝会依赖于口腔来感受世界,获得新鲜感。

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若是宝宝在口欲期内屡屡被粗暴阻止,那么很可能长大后会养成消极的性格,同时也会伴随对人或物比较强烈的依赖心理。

所以,如何有效阻止、干预也是对家长的一项考验。





第三:长牙


一般宝宝到了6个月左右就要开始长出乳牙,哪怕再晚一些,到了10个月左右也会长出来。

在此期间,宝宝会因为牙龈发痒、疼痛等不适而选择啃咬东西来缓解。如果宝宝因为长牙才喜欢咬东西,家长可以购买专业给宝宝磨牙的饼干或者磨牙棒等。


02、宝宝喜爱咬、吃、撕纸巾,有什么好处呢?



一般来说咬、吃、撕这些动作,需要大脑、眼睛、嘴巴、手等和谐配合、协调。

宝宝在不断地咬、吃、撕纸巾的过程中,通过大脑发出指令,眼睛观察纸巾的位置,然后再用手拿到纸巾,送入嘴巴里,这一系列动作能很好地锻炼宝宝的协调能力。

所以,家长们可以使用更干净、安全的物品、食品替代纸巾,让宝宝可以继续进行此类动作锻炼,将整套动作做得越来越精细。


03、家长应如何科学、合理引导?



从儿童心理学可知,当宝宝处于口欲期,却没有东西可以咬或者吃的时候,内心会感到非常焦虑,继而演变成咬自己的手指来缓解口欲期的焦虑。

而当宝宝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后,内心会平静许多,更有助于大脑的发育与神经的连接


不过,不管是任何零食或者玩具,在宝宝用嘴巴啃咬、用手触摸之后,要及时为他清理口腔、认真吸收,避免引起健康问题。

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宝宝,告诉他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丰富他的知识储备与生活常识。

枕边育儿寄语:


通常来说,当宝宝到了18个月以后,就不会沉迷于咬、吃、撕纸巾或者啃咬手指。

家长在此期间需要细心的观察、照顾,并且耐心地引导,让宝宝顺利度过这个生理、心理需求的驱使下做出的反常举动时期。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