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成才路上的必修课,父母采用挫折教育和正确的批评方式

 太行森林 2021-11-28

孩子成长路上的教育是每个父母人生中的一堂必修课,孩子教育得好,不仅能有一个好未来,而且父母晚年也会更加享福。但是如果不能把孩子教育好,误入了歧途。

不仅自己一生浑浑噩噩而且很多父母会为孩子劳心费财。父母对孩子天生就有强大的容忍能力,不管孩子犯什么错,父母不仅会帮孩子擦屁股而且还会选择原谅。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孩子不懂事,自己的孩子舍不得打,这大概是绝大多数父母最喜欢给不懂事的孩子找的借口了。既是孩子犯错的保护伞,也是家长的自我安慰。

家长宠爱孩子,时时保护孩子,不想自己的孩子受一点苦难。做父母的有这样的心态很正常,但是殊不知,正是父母的溺爱才让孩子会遇到更多的挫折。

孩子被家长保护得太好了,一点抵抗风险的能力都没有。以至于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就会积累越来越多。而且很多孩子骂不得打不得,家长对孩子实行“鼓励式教育”。

这原本是想孩子在温暖的家庭教育下长大,但家长没想到的是反而纵容了孩子。孩子们提的要求越来越无理过分,父母大多数时候都会选择容忍孩子的小脾气。

但是对于孩子太过分的要求还是会选择拒绝,然而那个时候孩子已经完全不被父母所管控了。之前看到一个新闻,一位爸爸接女儿放学,回家路上起了争执。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孩子突然让父亲停下车,打开车门然后径直跳桥。爸爸在后面拉都没有拉住,幸好孩子最后被救上来,脱离生命危险。

如果女儿就此失去生命,大概这个父亲一辈子都会活在对自己的自责中。现在孩子的内心太脆弱了,很多父母都抱怨完全不敢指责孩子,生怕孩子们动不动就想轻生。

养大一个孩子要花费父母多少心血,就因为受不得一点打击,全然不顾自己的生命和爸爸妈妈选择离开这个世界。父母辈很少有孩子会因为和父母有分歧、与同学相处不好而选择轻生的情况。

但是现在这样的事件屡见不鲜。孩子们不认真对待自己生命,不对自己未来负责的背后其实孩子被家长保护得太好了,经不起一点挫折。生活怎么会一帆风顺呢?

所以必须要让孩子适时经历点挫折,锤炼孩子的内心,让他们能正确看待困难和来自家长的批评。

必须给孩子上挫折教育课

如果说鼓励是一种爱的话,那么挫折也同样是爱。它是父母用另一种方式来让孩子变得更强大,可以自己保护自己。家长不能一直顺着孩子的想法来,对于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可以满足。

但是那些不合理的要求可以直接拒绝,同时向孩子阐述拒绝的理由。生活本就是酸甜苦辣所交织着的,万物都有两面,既然我们能在生活中收获快乐就会感到痛苦。

如果因为一点挫折就感觉对这个世界无望了,那说明这个孩子的心理不健康。遇到困难很正常,让孩子以平常心去看待生活中不顺心的事,并且去解决问题。

第一、何时就该对孩子说“不”

很多家长持有的理念是,小时候可以稍微宠着点,孩子长大懂事后自然会好。现实就是孩子小时候就爱无理取闹,长大后也依旧会任性。家长都说如今的孩子内心太娇弱了,根本不敢对孩子说过分的话。

其实是因为家长管教太迟,孩子已经定型,听不进去家长的话了。在孩子2、3岁的时候就要经常对孩子说“不”,一开始孩子肯定会反抗,但是父母要不为所动。

这样孩子就明白,通过自己撒泼打滚这种方式是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孩子自然就会接受被家长拒绝的现实了。父母只会满足自己合理要求,对于过分的要求会说不。

第二、家长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孩子经历点挫折

小朋友小时候都爱玩乐高,那家长就可以买一个适合高龄孩子玩的组装玩具来让自己的孩子尝试。

孩子一开始肯定都是兴趣十足,但是他们慢慢发现自己完成不了的时候,内心就会开始崩溃。这个时候家长就要教育孩子要接受失败,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三、批评孩子要讲究方法

有些家长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也不问清事情的缘由,上来就是指责。其实这样是错误的,可能还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批评孩子也是有技巧的,让孩子接受批评才能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

所以下次在孩子犯错时,家长要先让孩子自己讲述下事情的经过。然后帮助孩子分析整件事情,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父母尽量不要在公共场合批评孩子,因为孩子也有自尊心,众人的目光就像尖锐的刀刺在孩子心上。所以有问题,回家关上门再讨论。

灿灿老师说教育寄语:

现在孩子实在是太娇气了,有大环境的作用,但更多的是父母把孩子看得太重。以至于让孩子的生活无忧无虑,没有经历过半点挫折。

所以父母也要时常检讨下自己,都想孩子成才,但是教育方法要用对。鼓励和批评并行,既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人的温暖,又要让孩子知道父母的原则和底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