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读书笔记(二)——儒释道在讲什么?如何读道德经?

 白桦树2008 2021-11-28


第一章 道德经与道家文化

第二节 儒释道
我们总说儒释道,但是三者的主要核心思想、研究内容,或者主张有什么异同呢?下面就简单概括一下:
1.儒:
儒家的核心内容很简单,就是两点:怎样做一个有修养好人
儒家对于大自然研究很少,比如动植物、各个星球,它的研究重心放在了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社会秩序上。
儒家认为如果你是一个很有修养、很好的人,你就很合格了。仅这两条就符合了儒家的标准,与你是否富有或贫穷、是否健康长寿或疾病夭折、是高高在上名满天下还是普通百姓名不见经传无关。
儒家所讲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三从四德”以及“”等,都围绕这句核心内容展开的。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儒家虽表面上要求人求取功名参加科举考试,光宗耀祖,高官厚禄,但儒家更看重的是人的修养良好的品质或人格,而将社会成就放在了其次。
2.释:
佛家主要研究思想、追求和理念:今生好人,争取来世往生到更好的地方,然后再回来普度众生
就是倡导我们今生努力做好人、努力学佛修佛,等未来去世后,我们的来世能够投胎到更好的地方。

佛家对人有今生来世和前世这个理念比道家儒家讲得更详细。佛家认为不仅是人,任何生命去世后都会再转世投胎,变成其他形式的生命。

人和其他生命就这样不断地转世投胎,去世,再转世投胎……,佛家把这种理念叫做六道轮回,是佛家特有的理念。

那什么是更好的地方呢?比如佛家追求的西方极乐世界。佛家认为有无数的极乐世界,其中最理想的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是完美的世界。

佛家把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叫做“娑婆世界”(印度话),翻译成汉语就是肮脏的、污浊的、不完美的世界,是相对极乐世界而言的。

人们去了那里不是享福,而是继续修行佛法,在修行成功后,再回到现在的世界去教育、普度其他的众生。
3.道:
道家的核心思想是教人们怎么做一个健康长寿的、事业成功的、一生平安的、结局好好人
首先,在各家各派中,最主张养生、对养生研究最多的就是道家,因为在道家看来,健康长寿是首位
其次,道家认为,人生在健康长寿基础上应获得个人事业的成功,并不单纯是为了自己荣华富贵、光宗耀祖,更是为了拯救天下的黎民百姓,为了国家和社会,这个理念将个人与社会完整统一了起来。
有一些人误解道家思想,认为道家的主张是清心寡欲、清静无为的,这是不对的。
老子在道德经中论述:道家并不主张一个人平庸窝囊活一辈子,因为这样的人的社会贡献相对小得多,因此,正宗道家主张追求个人事业成就,才能推动社会、国家以及人类向前发展
例如,在中国历史上,很多打天下的或开国奠基的谋士、将相甚至帝王大多都为道家传人或与道家有紧密联系,同时他们也都获得了难以被别人超越的伟大成就。
同时,道家认为,为了事业奋斗而被害或事业成功后骄傲不是真正的成功,不是真正的智慧。长时间的、稳稳当当地在一个位置上平安退休,晚年还能颐享天年,最后高龄自然去世,才叫一生平安
道家还认为,人的一生千好万好总不如最后走得好,晚景凄凉即便有生之年再怎么辉煌都是悲剧,将一生或半生的辉煌延续到最后的时刻,才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
最后,道家也主张让我们做品德高尚的好人。

第三节 如何读道德经

道德经易经楞严经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深奥、最难懂的三个经典。对这三部经典自古以来的解读有很多版本。
由老子写的原版道德经的有41个版本,给这41个版本做注解注述版本,据不完全统计要有上千个,被分为三大派别
第一派:实际修炼派。通过解读道德经教给道家弟子如何修炼内丹,用来实现所谓长生不老、羽化成仙,但实践的人很少,只有内部的真传弟子才从这个角度来研究,比如明朝道士黄元吉,传说中的黄大仙(不是黄鼠狼)
第二派:社会应用派,通过研究道德经挖掘了很多治国、领导、带兵打仗、为人处世、追求事业成功的智慧,研究内容是最实用、最受欢迎的,因此解读内容格外受重视。
但这一派的学者大多数是给帝王将相出谋划策的高级谋士,他们的思想和学说比较少在普通百姓中流传。所以,在今天能够真正讲出道德经中的人生智慧的人确实不多,即便有,能讲出的也较肤浅;
第三派:哲学学术派,侧重从文字上解读道德经,然后从哲学理论上解读其内涵,更偏向于纯学问纯理论,目前解读道德经的人这一派占大多数,因为比较容易,不容易产生争议。
但这一派成果适用性不强,使用价值不高,书生气太浓郁。会让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人觉得和生活相去甚远。
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人敢说自己解读的道德经就是最权威的。
解读道德经切记不要咬文嚼字

佛祖释迦牟尼曾讲过,“依文解义,三世佛冤”,如果死抠字眼、过分拘泥于文字辞藻,就会背离佛祖真实的思想。

道德经也是如此,如果越这样研究下去,就越感觉无法自圆其说,远离道德经的真实智慧

古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这样学习就是误人误己,缺少真正的智慧,对人类进步的帮助也就很少了。

王晨阳先生建议,熟读道德经,最好每天读一遍,刚开始需要20多分钟,熟练以后15分钟不到。
东晋时期的道家大师抱朴子葛洪曾讲过,若道德经读够一万遍,那么这个人将会从内到外发生质的提升。其中:指智慧、思想、身心健康;:指的是荣华富贵。
从心理学角度理解,人一边读经文一边会进行积极的、合于道的自我催眠或自我心理暗示。长时间的正确的、积极的心理暗示会纠正自己的行为习惯,就会由内而外发生巨大提升。
学经文不讲究全文的背诵,因为这样很容易变成书呆子,诀窍是熟读,每天都读,重点片段可以背诵但不提倡全文背诵。古人讲拳打千遍,其用自现,书读万遍,其理自现,而不是背诵。
抄写道德经会更好,可以一天几章,这样的效果比读更好。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写字更能刺激大脑中枢,对记忆和理解更有帮助。

如果一件事花的时间越多,就越容易做好它。

修道也好,学佛也罢,正宗的师父没有要求弟子速成的,因为欲速不达,而且其进锐者其退也速
古人认为险躁之士多为败亡。真正追求成功的人要远离这些险躁之士,因为他们会出很多杀鸡取卵的计策,或让你在头脑不冷静的情况下盲目冒险,最后导致事业失败甚至还赔上了身家性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