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父亲

 文香花开 2021-11-28

文香花开
感恩一路同行!

【文香花开】平台是一个旨在为文学、朗诵爱好者提供展示才华的纯文学有声平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大力倡导正能量作品,文香花开,花开有声!愿你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归宿……

作者:洛浦凤飞 

     我的父亲,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生于1920年10月20日——卒于2000年4月24日,享年80岁。重阳节出生的他,倘若活着,应该是位慈眉善目 的百岁老人了。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亲生前的点滴往事,让我刻骨铭心,难以忘怀。值此感恩节来临之际,我把记忆中有关父亲的点点滴滴整理成文字,以表对父亲的深切缅怀之情。

小小船工
     隋唐大运河是中国知名的两条运河之一。洛河,不仅是这条大动脉的核心,洛河水运曾长期是全国的交通枢纽,水路四通八达,一派“百舸争流千帆竞”的繁忙景象。
     生于洛河南岸的父亲,家境贫寒,十二岁就被爷爷送到船上当学徒。父亲吃苦耐劳又不惜力气,短短几年,不仅熟练掌握了撑船技术,学会了做饭,还学会了游泳,并且水性极佳,大风大浪也不怕。听他讲,每逢夏季发大水,从上游灾区就会冲下来牲畜 木头等,甚至还有活人。此时他和其他船工就会下河营救。我们队娇花姑奶的妈,就是发大水时从上游冲下来的,被救活后,嫁到了本村。
     闲暇没活干时,豪爽的船工们爱喝酒赌博,父亲当时十八、九岁,正年轻气盛。有一次,他在一旁围观,看见别人赢钱手痒难耐,也参与其中。整整一晚上,时赢时输,最终却把辛苦多年攒下来的工钱,全赔了进去!足够买半条船,那可是一笔天文数字啊!
     从此以后,一直到终老,父亲再没有参与过赌博,别人赌博,他绕道走,看都不看一眼!


取枪传奇
     父亲虽目不识丁,但智勇双全。
     我幼时,听年长的乡邻们传说,解放前,在土匪横行的年代,我们村为了自卫,从洛河上游的邻村二里头定购了几条枪,准备取回时消息走露,各路土匪虎视眈眈,准备半路劫枪。
     时值盛夏,老族长紧急召集族人商议,看谁能把枪顺利取回。因为水、陆两路都有风险,所以众人面面相觑,无人敢应。此时,年轻气盛的父亲挺身而出,自告奋勇地向族长说“我去”!老族长用怀疑的眼光打量了一下这个二十岁左右的毛头小伙,别无选择,只好说“那好,回家准备一下吧”。
     都以为此去凶多吉少,但结局却出人意料。傍晚时分,父亲顺利地把枪取回来了!
     原来,父亲去时走的陆路,取到枪后,既没走陆路也没走水路,而是把枪和子弹背在身上又绑得紧紧的,然后沿着洛河边被杂草掩盖的二蹬沿,揪着杂草猫着腰,一步一步慢慢挪回来的。

贩梨传说
     父亲年轻时力大无比,是个远近闻名的大力士。记忆里的父亲,吃饭从来不端碗,而是端个盆吃。
     听说有一次,父亲去孟津山上梨园买梨贩卖,俩大篓子都满了还在装,一直装到扁担处,足足有三百多斤。园主诧异地说“装这么多,你能挑动?!”父亲呵呵一笑,满不在乎。园主有点不信,打赌说“如果你能挑到园外坡下,我分文不收”。
     就这样,园主空手厮跟着,父亲挑着重担,一路不停地到了园外坡下,父亲这才放下担子擦了把汗,面不改色气不喘。园主见状,不由得竖起大拇指,果真分文未收,让父亲走了。


再难也要在一起
     我在家排行老八。母亲因孕期营养不良,我出生后瘦弱不堪,大姐说我象个可怜巴巴的小猫娃。
     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也为了让我活得更好,母亲在月子里,瞒着父亲先斩后奏,决定把我送给一个家境富裕但没有孩子的亲戚。
     襁褓中的我,就这样被亲戚抱出了家门。父亲在外闻讯,急忙赶回家,死活不让抱走,说再难也要一家人在一起。亲戚无奈,只好失望而归。
     这件事,还是有一次我惹母亲生气了,她一怒之下才说出来的。
     本就人口众多粮食不足的大家庭,多了张小嘴更加困难了。从此以后,父亲的饭量慢慢在减少,因为他要省下口粮,来养活我这个不舍得送人的“小猫娃”。
     懂事以后,每逢想起此事,我丝毫也不怪母亲,因为她当时那样做,也是出于无奈,但父亲的决定更正确。因为在这个姊妹众多的大家庭里,除了缺衣少食外,我从来不缺爱,我被家人当宝一样宠着。小时候吃过的苦,现在看来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它让我每次遭遇挫折时,都能从容面对,充满力量。


 跟屁虫
     学龄前的我,是父亲的跟屁虫。
     父亲在沟口头砖厂干活时,经常带着我。
     还记得每天早晨起炕后,他都会用那双粗糙的大手,笨拙地帮我扎两个羊角辫,然后再系上红绒绳,看上去美美哒。
     有时候,首阳山车站广场上,会放映露天电影。在那个物质和文化都极度匮乏的年代,一听说哪里放电影,方圆十里八村的人都会赶去观看。要想坐在前面看得更清楚,中午就得划线或者搬凳子占位置。
     父亲白天要干活,只能晚饭后带我去看电影。到广场后,只见黑压压的人头攒动,前面已经挤满了,只能站在后面看。此时,父亲会让我转身背朝他,然后蹲下身来,抓着我的双腿轻轻往上一举,我就“飞”上了他的肩头。哇!《小兵张嘎》开始了,没有人挡我,看的好清楚哦!
     不知何时,一觉醒来,睁眼一看,咦!我不是在看电影吗?咋躺在工地窑洞的炕上了?
     原来,电影散场后人太乱,父亲怕我被踩到,又驮着我回来了。父亲走路大步流星,路崎岖不平,坐在父亲肩头,就象坐在摇篮里一样舒服,晃来晃去地,我竟然在半路上睡着了!


尊师重教
     父亲自幼家贫,没有上过一天学,深受文盲之苦,所以非常敬重文化人,非常重视教育。尽管家里经济拮据,但还是尽力供我们姊妹八个念书。
     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有一次,父亲外出归来天已全黑,他饿着肚子不舍得买饭,却给我们每人买了块颜色各异带着香味的橡皮。昏黄的油灯下,我们兴奋地围在父亲身旁,一边从父亲伸开的大手掌里挑选自己喜欢的颜色,一边闻着橡皮的香味,叽叽喳喳地乐个不停。我无意间抬起头,恰好看见他正低头俯视我们,满脸微笑,满眼慈爱。这一幕,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慈父严母
     父亲虽然脾气暴躁,但从来没有打骂过我们,偶尔发脾气,最多也只是摔个东西。相反,我们小时候挨过的打,都是母亲给的。对待身材娇小的母亲,父亲更是疼爱有加。只要外出归来,基本上不用母亲下厨。
     初二那年,夏季晚自习放学后,我独自回家的路上,差点被一个渣男骚扰。吓得我一路狂奔,气喘吁吁赶回了家。父亲见状十分担心,从此一年四季,晚自习放学后,父亲都会准时在校门口接我回家。

惜粮如金
     那个年代粮食紧缺,遇到灾年更是食不果腹,因此父亲非常爱惜粮食。
     记忆里的父亲,吃馍时总是一手拿馍,一手在下巴下接着,唯恐馍屑掉了浪费。对于我这个吃红薯扔皮的小闺女,更是经常教育。以至于现在的我,也惜粮如金,不敢浪费。


勤劳有担当
     三个哥哥四个姐姐成家后,只有我还在上学。为了还哥哥结婚时欠下的债务和供我上学,63岁的老父亲,又拉上架子车,走街串巷卖起了酱油 醋。
     偶尔在教室里,我会听到远处隐约传来父亲的叫卖声,此刻我的眼眶湿了。
     就这样,父亲靠勤劳的双手,不光还清了债务,而且还每周按时给我五元生活费。这些一分一毛的硬币或纸币上,都还留有酱醋的气息。

侠骨柔情
     父亲走南闯北时,经常“路见不平一声吼” 。
     有一次,他路过一个村庄,恰好看见一个男人在打女人。女人衣服被撕扯得衣不蔽体,男人还揪着头发挥拳不放。父亲见状怒吼一声“住手”,箭步上前胳膊一抡,男人应声倒地。接下来父亲拉起女人挡在身后。男人起身想还手,但看了看怒目圆睁的父亲那高大威猛的身躯,灰溜溜地走了。
     原来这是个远嫁又常被家暴的苦命女人。在又一次忍无可忍时决定离家出逃,结果被丈夫追上暴打。父亲听完女人泣诉,怜悯不已,遂把自己的外套脱下给女人披上遮羞,然后送她回家。到家后,父亲怒斥她丈夫“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她娘家表哥!你要是不想和我妹子过了,我现在带走!要是想过,就好好待她!如果听说再打她,我饶不了你!”说完,父亲一拳下去,只听“咚”地一声,他家饭桌上陷了个大坑。
     男人见状怂了,连声说“不打了不打了,再也不打了”,父亲这才放心离去。

通情达理
     父亲虽目不识丁,但是爱听说书爱听戏,因此通情达理,比较开明。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大多数年轻人,找对象主要靠相亲,我和先生却例外。我们是高中同学自由恋爱,经常鸿雁传书,你来我往,以致于招来思想守旧的乡邻非议。
     此时,母亲已病逝,父亲独自承受着外界的舆论压力,没有对我们横加干涉。最终,我们的爱情之果自然成熟瓜熟蒂落。

破碎的致富梦
    1985年10月23日,邓小平会见外宾时说过一段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大部分地区,然后达到共同富裕 ”。从此,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国家为了扶持部分人先富,银行还推出了无息贷款。
    看到国家政策这么好,66岁的老父亲跃跃欲试,也想发家致富,摘掉戴了多年的穷帽子。于是,没有文化的他考虑再三,选择了自认为最适合自己的行业——养猪。
     从农村信用社申请了一笔无息贷款后,生产队也积极支持,无偿在村头给划了块猪舍用地。就这样,父亲盖了一大排猪圈,成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村最早一批养猪专业户。
     刚开始,每个圈里一头猪,养起来游刃有余。可随着猪越来越多,饲料成了难题。贷款即将用完,猪却还不能出栏。拿啥喂猪?父亲犯愁了。
     现如今,养猪也讲科学,饲料按配方,从猪崽到出栏约六个月;而父亲当时用的是土法养殖,猪养到将近一年才能出栏。父亲平时喂猪,都是买些麸皮稻糠之类的,再去河滩割些草掺着喂。后来猪多了没饲料,又从酱菜厂等地方,拉些酱渣之类的,可还是远远不够。每天,猪圈里的猪饿得哼哼唧唧直叫,不是从圈里往外趴,就是在圈里拱地,要么相互撕咬,父亲看到很心焦。
     很快,银行贷款到期该还了!可父亲养的猪,卖出的钱还不够还贷款。拆东墙补西墙,总算借钱把贷款还清了。
    后来,农村养猪的越来越多,市场供大于求,导致猪肉价格暴跌。本就手头拮据靠借钱周转的父亲,哪能经受住如此打击?!
     终于有一天,多日愁眉不展的父亲,独坐在猪厂小屋里喝了半天闷酒,然后站起身仰天一声长叹,做了个让众人都大吃一惊的决定。他把出生不久的小猪崽,全部装到两个大箩筐里,然后担到路边,让乡亲们随便领养。就这样,父亲发家致富的梦,破灭了!


积德行善        
     父亲一生爱积德行善。
     卖酱油醋时,每次遇到孤寡老人,人家买一斤,他总要多给打一两,哪怕自己不赚钱。
     村里西十字路口多年未修,凹凸不平,人们出行十分不便。尤其是阴雨天,更是泥泞不堪,孩子们上学途经此处,经常滑倒。
     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70多岁高龄的他,趁天晴,自己用架子车拉来炉渣、沙土等,把路垫平了。为此,大队表扬了他,还发放了奖金。父亲却说,自己只是干了件自己想干的事,没啥大不了的,当即把奖金捐给了学校。

     敬爱的父亲,缺衣少食的年代已经远去,如今百姓衣食无忧,国泰民安。如果您还健在,女儿能膝前尽孝,那该多好啊!尽管您去世二十多年了,但您音容宛在,懿德长存。您走了,您把无尽的思念和回忆留给了我——您最小最怜爱的女儿。
     父亲,您的在天之灵感觉到了吗?我想您,非常非常想您!!!

END

 作者简介:洛浦凤飞,原名:樊五凤,河南洛阳人。偃师作家协会会员,洛阳诗词学会会员,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特邀作家,高中文化,自由职业者。业余爱好:文学、游泳、骑马、旅行……喜欢冒险,勇于挑战自我。历尽沧桑,童心未泯。愿象一朵向日葵,朝着太阳的方向尽情绽放。





美丽的金秋已装进心里
这么幽默的老婆,谁都会喜欢!
这儿风景独好
朗诵精品:呼唤良知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听雪,静待春归
白云飘飘


总   顾问:王永久 赵建勋

文学顾问:乔仁卯

主      编:月亮石

技术总监:骆驼刺

制      作:张岳香 林向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