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他混过的,都成了影帝影后

 LXPLWX 2021-11-29

近两年,常有人问,胡歌去哪了?

自从 2019 年《南方车站的聚会》上映后,他已经许久没有带着作品出现在公众视野。

有人答,他被王家卫掳走了。听者当即了然:那怕是很久都见不到。

公开消息中,胡歌正在拍摄王家卫的《繁花》,去年 9 月开机,已经拍了一年多,何时拍完,尚无定准。

王家卫的 ' 慢 ',是出名的。他到期交不上片子,他超支,他让梁朝伟为《2046》折磨了五年。

人们津津乐道这些轶事,大惑不解,又啧啧称奇。

世外高人,自有独门秘技,是剑魔,是斗酒僧,旁人看不穿,学不来,又放不下。

王家卫是侠,首先是个杨过那样的蒙面侠。

他常年戴副墨镜,不管白天黑夜,晴天阴天。

当年他去《鲁豫有约》,陈鲁豫上来就问,你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

普通观众,几乎没见过他的眼睛,于是送他个雅号:墨镜王。

每一条见首不见尾的神龙,身上都背着传说和流言。王家卫也一样。

那些传说,把他供成神,也把他画成魔。

当年,几位新艺城(香港电影公司巨头)大佬开会,纷纷拿王家卫开涮。

张艾嘉说,演员们演完戏,第一件事都是回头看导演反应,王家卫的演员一回头,就看见一副黑墨镜,OK 不 OK,全不知道。

黄百鸣说,当年签过一个编剧,两个月没见过人影,从不来公司上班,月底还领了薪水,后来被炒了鱿鱼,那个编剧叫王家卫。

曾志伟说,当年有个小伙子帮林岭东写剧本,让他讲个故事梗概听听,讲了一个多小时,还没听到主题,叫停问他,讲了多少了,他说三分之一,问他准备拍几集,他说一集,于是大佬们记住了这个编剧的名字,把他拉进黑名单,那个名字还是王家卫。

新艺城大佬聚会

1982 年,24 岁的王家卫初涉香港电影界的江湖。

江湖的水,起初还清,后来热钱涌入,越来越浊。

王家卫本来是在香港理工大学学美术设计的,没毕业就转行进 TVB 当编剧。

那时候的香港电影,处在新浪潮时期,创作环境像电影学院,电影公司里,所有人都在聊剧本,连送外卖的小哥来了,都要被叫过来听一段故事。

王家卫跟着谭家明导演,导演带他一边吃饭逛街,一边聊剧本故事。

那是创作者的黄金时代。

年轻时的王家卫

后来,香港电影工业化时代到来,拍电影像做速食盒饭一样。没有哪个老板能容忍王家卫几个月写一个本子。

但是他较真。即使老板催稿催上门来,他自己不满意,照样得把昨天写好的推翻重写。

催稿电话打到家里,王家卫不接,母亲接,天天变着花样替他编瞎话。

其实,在当时的游戏规则下,写不重要,谈才重要。整个香港电影的剧本业务,由几位编剧大佬瓜分,每人带一堆小弟,大佬只负责谈,谈下来分给手底下人写。至于写得好不好,反而没那么重要。

王家卫的性格,在这样的环境下举步维艰。

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当编剧当怕了,才去当导演。

当导演的王家卫,脾气没变。

1986 年,新艺城制作的《英雄本色》大火。资本涌向江湖英雄片。

王家卫的导演处女作《旺角卡门》,虽然不是那么标准的江湖英雄片,但也赚了钱。如果他按照这个路数拍下去,很可能成为相当叫座的导演。

但是到第二部,他就彻底放飞了。

《阿飞正传》是个彻头彻尾的反英雄片,张国荣扮演的男主角,是飘荡在江湖上的无脚鸟,一个弃儿,一个失败者,没有半点英雄气概。

《阿飞正传》经典片段

香港那时候卖片子是看片花,有张国荣刘德华的阵容,贴上动作片、江湖片的标签,片子卖翻了。

结果到上映的时候,观众不买账。片子刚播了三分钟,剧场里的观众开始骂导演,从剧场里出来,刘镇伟都不敢承认自己认识王家卫。

经常有朋友问他,你明明什么都会,为什么非要拍这种不卖钱的电影?

对于二三十岁刚刚起步,尚且不是名导大师的王家卫来说,这个问题,并没那么容易回答。

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他是在赌。

赌上一切,拍自己想要的电影。

并且,他做好了付出代价的准备。

《阿飞正传》赔大了,没有老板再敢投资他的电影,他只好开始独立制片。

1992 年,王家卫和刘镇伟联合创办了泽东电影公司,此后王家卫所有的影片,都由该公司出品。精雕细琢,自负盈亏。

梁朝伟、张曼玉、刘嘉玲、巩俐、张震等,都曾是泽东旗下的签约艺人。很多人认为,明星经纪业务是王家卫的公司能生存下来的重要原因。

后来我们发现,即使是再热门的题材,到了王家卫手里,都会变成王家卫的样子。

《东邪西毒》 剧照

王家卫拍《东邪西毒》,正是《笑傲江湖》火热的时候。

甚至《重庆森林》,实际上也是个警匪片,林青霞是毒贩,梁朝伟是警察。

但是,别管什么烂大街的题材,王家卫拍出来,就成了能传世的艺术品。

此中秘诀,其实是纯粹。

他拍电影,就是为了拍出好电影,其余的,一概要为好电影让步。

常有人说王家卫浪费。浪费钱,浪费胶卷,浪费音乐,浪费演员。

有明星参演他的电影,戏份被全部剪掉。

梁朝伟拍《阿飞正传》,吃了 27 个梨,观众却无缘得见那段戏。

《花样年华》,他几乎剪掉了所有交代情节的戏份。

《东邪西毒》的导演剪辑版,比公映版还短。

这是王家卫的浪费精神。

《花样年华》剧照

去情节,留氛围。去形,留神。

内家武功,总是让人看得云里雾里。

王家卫的艺术追求,总是和客观条件发生巨大的冲突。

拍《花样年华》的时候,因为他爱上了那部电影,所以一直拍,停不下来。到最后没钱了,才不得不叫停,但是他声称,他心里的故事还没结束。

但同时,《2046》的开拍时间已经到了,他不得不一边给《花样年华》拉投资,一边拍摄《2046》。为《2046》勘的景,后来也被挪到《花样年华》里去。

后来,《花样年华》在戛纳电影节最后一天卡点报名,王家卫都没看到成片,就被送了出去。

《2046》前前后后拍了五年。梁朝伟拍这部戏期间,还去拍了《英雄》和《无间道》。

整个过程刺激又混乱,王家卫并非老僧坐定,他同样焦灼、痛苦。

《2046》剧照

张艺谋谈到王家卫,这样说:' 王家卫是才华型的,不管别人说什么,拍得超支,乱七八糟,一片混乱,拍了三个月又不要了,后头又补戏,各种谣言,各种不可知,但是你一看作品,那种小资的城市感觉,那种味道,一流。这种东西是才华。'

拍《春光乍泄》的时候,在南美大陆最南,拍着拍着,王家卫和摄影师杜可风突然发现,胶卷不够了,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场景没有拍。

后来杜可风想了一个办法,他们去影印店买了一大堆胶卷,直接用胶卷拍,拍出来每个镜头都是静止画面,时长 1 秒。最后造就了影片结尾处那段颇具味道的定格镜头。

后来,王家卫在一次讲座中说:' 有时候人们觉得这是你的风格,我想解释一下,这不仅仅是出于美学的考量,更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春光乍泄》片段

这就跟王家卫的墨镜一样。

人们总以为,王家卫戴墨镜,就像江湖大哥戴金链子,是拿范儿。

实际上,是不得已而为之。

早年剪片子,费眼,染上了见光流泪的毛病,这才不得不戴墨镜。

后来渐渐地,成了一个标志,反而没必要摘下来了。

在王家卫看来,墨镜成了他的工作制服。

《一代宗师》的编剧邹静之说,王家卫戴墨镜,是反向思维的典范。

他只有出镜的时候戴,生活中反而不戴。这样一来,他不管是在火车候车大厅里来来回回地走,还是在北京的跳蚤市场里淘书,都没人认出他来。

在生活上,他反而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邹静之说,王家卫比别的导演更接地气。

很少有人会用 ' 接地气 ' 来形容王家卫,从他的电影里,也很难看出 ' 地气 ' 来。

他的风格是写意,不是工笔。人们夸他的氛围感,不会夸他写实。

很少有人知道,王家卫这样一个不折不扣的务虚派,实际上也是不折不扣的务实派。

他造出来的那些海市蜃楼,都有着坚实的地基和骨架。

《一代宗师》章子怡剧照

为了拍《一代宗师》,王家卫走遍大江南北,去拜访各门各派的传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上海、东北、浙江、佛山、香港、澳门、台北 …… 他拜访了咏春、八卦、形意、八极等几个门派的上百位师父。

光是这一项,就花了三年。

电影的武术指导、李连杰的师父吴彬说,他刚找来的时候,原以为他什么都不懂,后来发现,对于武术的门派,他知道得比自己还全。

为了写剧本,编剧邹静之跟了王家卫四年,从女儿还没结婚,一直写到抱上外孙。

第一次去看资料的时候,他惊呆了。王家卫搜集的资料,摞在地上有半人高,而且他本人对那些资料了如指掌,想找什么,一翻就能找到。

吴彬评价王家卫

叶问的弟子梁绍宏说:他(王家卫)连叶问穿衣服怎样扣扣子都要问清楚。

走访的过程中,王家卫发现,很多武术师傅已经年纪很大,还在不停地练功、学习、开班授徒。

他将这份不离不弃,归结为 ' 迷 '。

因为迷,所以执着。

王家卫对电影,也是一样的迷,一样的执着。

他在泰国剪辑《一代宗师》,包下一栋楼,拖一张床进去,躺在里面没日没夜地剪。

全部剪好出来的时候,像个野人似的,身上都臭了。

王家卫跟他的合作者们,' 臭味相投 '。

尽管他有如此之多的怪癖,还是有很多顶级电影人愿意与他合作。

或许是因为,他们都有着同一份痴迷。

王家卫的班底是相对固定的,制片人张叔平,摄影杜可风。演员也总是启用相对固定的一群人,像是梁朝伟,张国荣,张曼玉,林青霞,刘嘉玲。

在家庭般的剧组中,所有人都理解王家卫的工作方式。

有时很复杂的道具,费了牛劲做出来,他也不一定会拍。

摄影师杜可风,是一位说着一口流利英文的澳洲摄影师。他说:' 接触过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个疯子,正常的导演不会找我,导演需要一些疯疯癫癫的东西的时候才会找我。'

王家卫的几乎每一部电影,都出自他的摄像机。

而他们相识,是张叔平搭的线。

杜可风说,跟王家卫合作最特别的一点是,王家卫会经常问他,Chris,你只能做到这样是吗?

这个问题对杜可风非常管用,总是能激发出他的潜能。

杜可风和王家卫

写《一代宗师》的剧本,邹静之花了四年,写了多于平时 10 倍的量。

四年间,一直在切磋,在修改,他时常问自己,为什么?有意义吗?

但他不得不承认,每一次修改,都比改之前更好。

直到他第一次看到在东北拍摄的那 40 分钟戏份时,他终于暗下决心,不管几年,都要跟下去。

' 拍得太好了。' 他说。

演员也是一样。他们和王家卫合作的时候,总是愿意付出最大的努力,让渡出最大的信任。

梁朝伟、章子怡和张震,为了拍《一代宗师》,正式拜师学艺,练了好几年功夫。

章子怡练功

《蓝莓之夜》,有一场戏是裘德 · 洛亲吻诺拉 · 琼斯,那场戏拍了一百多遍。

《蓝莓之夜》吻戏

《东邪西毒》,有一场戏要演员跑上沙丘,跑了 40 多遍,导演不满意,直到演员的状态全跑没了,累得抬不起腿来,导演说,对了。

王家卫说:我的臭名大家早就了解,他们跟我一起拍就有心理准备。

即使是妮可 · 基曼,在跟他合作《爱神》之前,都会谦虚地说:我了解过,我不会跟你拿剧本,时间的问题我也知道。

与演员们交付的信任相对应,王家卫也的确能把他们身上最独特的魅力挖掘出来。

他的眼睛,像鹰一样敏锐。

他绝不会辜负演员的美。

王家卫第一次和张曼玉合作,是处女作《旺角卡门》。

张曼玉是香港小姐出身,那时候已经演过一些喜剧和爱情片,一直被定义为花瓶。

她演戏毫无经验,但是王家卫发现,她的身体语言非常好。

在张曼玉紧张、尴尬的时候,王家卫问她,如果你是这个角色,你会怎么做?张曼玉说了一些,王家卫当即决定,把所有台词都删掉,按她的来。

最后,张曼玉在路上晃来晃去地徘徊了一阵,那场戏的感觉就出来了。

张曼玉从此走上了影后之路。

《旺角卡门》张曼玉剧照

王家卫曾经说:' 大多数的电影是先写好剧本,再找人来演,但我觉得更好的方式是,让角色去适应演员, 这样你可以从那个演员身上借鉴到东西。'

在遇到王家卫之前,演了近 10 年戏的梁朝伟,刚好到达瓶颈期,丧失了对表演的兴趣。

他在《阿飞正传》和王家卫第一次合作,拍一场吃梨子的戏,就拍了 27 遍才通过。梁朝伟备受打击,回到家一边做家务一边掉眼泪。

但也正是这场合作,不仅打破了他的自信心,也打掉了他身上的招式技巧和表演痕迹。从此以后,梁的表演到达了新的境界。

影评人 John Powers 说:' 没有人比王家卫更会指挥演员。'

《旺角卡门》,让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刘德华和张曼玉,双双斩获了第一个金像奖影帝、影后提名。

《花样年华》,让梁朝伟摘下戛纳影帝桂冠。

《花样年华》梁朝伟 & 张曼玉

毫不夸张地说,香港最有魅力的巨星,有一半都是王家卫这所学校培养出来的。

他成就演员的功夫,堪称一绝。

王家卫拍电影,浪费吗?

浪费的是胶卷、钱、时间、无数被剪掉的片段。

产出的是一部一部艺术品,一个一个艺术家。

拍《一代宗师》的时候,王家卫悟出个道理来。

武术,为什么叫功夫?

功夫,就是时间。

有位门派传人,练一个技法,十年才开窍。

王家卫拍电影,就像修炼武功,这两者这间,有共通的道理。

他身上的童子功了得。

王家卫本是上海人,五岁跟随父母到香港定居。

童年王家卫和父母

母亲是狂热的电影爱好者,每天他放学,母亲就接他去电影院看电影,从本地片到西方片,无所不看。那是他童年最快乐的时光。

幼年的王家卫有一个笔记本,上面贴满了电影票根,旁边写着观后感。那些感想,他长大后看,也不觉得幼稚。

最遗憾的是,母亲过世早,没机会看见他的处女作。

父亲在夜总会工作,肚子里装满了红男绿女的故事。

那些故事,很多都融进了王家卫的电影里。

《东邪西毒》剧照

在中国武侠中,练到了家的功夫,往往是蜻蜓点水,杀人于无形。

真正的大侠宗师,都是闲云野鹤,来去自如。

但是,不论多么云山雾罩的神奇武功,都必定源自艰苦、枯燥和重复。不下几千个日夜的苦功,就没有出神入化的武功。

而王家卫,恰好是聪明鸟先飞,又肯下苦功。

如今,他的功夫到了化境。

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代宗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