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衢州草鱼生态高效养殖模式分析

 文明世界拼图 2021-11-29

史文竞等

草鱼在我国淡水养殖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淡水鱼养殖中最大宗的养殖品种之一。草鱼肉质鲜美,肉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血液循环有利,有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肉中丰富的硒元素具有美容养颜、抗衰老的功效。因此,广受消费者欢迎,市场长期供需两旺。然而,传统养殖模式存在病害多、产量低、效益差、对水质污染较严重等问题。该养殖技术的原理是通过“科学放养、合理捕捞、订单销售”改变传统草鱼粗放生产方法,不仅使养殖效益大大提高,而且可以达到生态洁水养殖的效果。

一、场地条件

1.池塘准备

养殖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便捷、进排水方便、电力等相关基础设施完善。鱼塘最好为东西向、长方形,池塘大小以15~30亩为宜,池底土壤以壤土为最佳、黏土次之、沙土最差,关水深度2~3米。本技术方案以浙江龙和水产养殖开发有限公司寺后养殖基地4号塘为例,池塘东西向,养殖面积17亩,池底为壤土,平均水深2.7米。

2.清塘消毒

每年 12 月左右,池塘干塘后曝晒 1 周左右,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以不超过15厘米为最佳。池塘准备好后,每亩施用生石灰100~150千克,施用方法为化水全池泼洒;或用漂白粉(有效氯30%以上)20千克/亩全池泼洒消毒。过2~3天再引进水源,水源水质要求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加水时使用筛网过滤,防止野杂鱼进入池塘。

3.养殖机械设备配备

本技术实例塘口共设置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3台、4千瓦鼓风机底增氧设施1套、1.5千瓦涌浪机2台、自动投饵机2台、机械罾网1台;另配备备用发电机组1套,以防停电及电路故障应急用电所需。

二、苗种放养

清塘消毒半个月后,试水安全再放养草鱼鱼种,配套养殖部分鲢鳙鱼以改善水质。具体放养情况见表1。

表1 鱼种放养情况

文章图片1

三、养殖管理

1.投饲管理

养殖全程投喂粗蛋白质水平为28%的鱼用膨化饲料(通威182),采用全自动投饵机进行投饲,每天投喂 3 次,时间分别为 8-9 时、12-13 时、16-17 时,投喂量占鱼体总重的 1%~3%,投喂1小时后,检查鱼的吃食情况,并根据鱼体大小、天气条件、水体环境等情况适时调整投喂量。

2.水质调控

(1)生物菌调节水质。定期施用有益菌如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EM菌等净化水质,6-9月鱼的生长高峰季节每周使用1次,调节水质。通过水质调节使养殖水体pH维持在7.5~8.5、氨氮小于 0.6 毫克/升、亚硝酸盐小于 0.05 毫克/升,坚持每天监测水质,出现水质指标超标情况要及时处理。

(2)立体增氧。叶轮式增氧机、涌浪机、底增氧设施联合使用,确保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有效解决精养池塘溶氧偏低的问题。叶轮式增氧机一般于凌晨2时左右开启,避免鱼因缺氧而浮头、泛塘;晴天中午开启,起到搅水调节水质的作用。涌浪机一般于晴天9时至15时开启,可以有效将上下层水体交换,调节水质。底增氧设施开启时间一般为凌晨时分及每日三餐投料时间,进行投饵区集中增氧。

3.疾病预防与控制

(1)鱼苗免疫。草鱼苗放养前,在水温10℃以上的晴好天气注射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研制),达到预防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的作用,注射疫苗的草鱼养殖成活率一般在75%以上,而未注射疫苗的草鱼成活率普遍较低。

(2)常规预防。坚持贯彻“防重于治”的理念,一般每月使用三黄散及应激灵等中草药拌料内服保健,每月两次,每次6天为1个疗程,同时注意以下几种草鱼常见疾病烂鳃病、肠炎病、细菌性出血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锚头鳋病等的预防。每3天1次对养殖鱼的体表及肠道进行显微镜镜检,及时发现鱼病尽早采取预防措施。特别是精养模式中养殖密度大,更应将疾病预防放在养殖管理的首要工作中。

4.日常管理

在池塘出水口处设置网罩并定期检查,防止鱼出逃。观察水色变化,及时调节水质。

四、收获情况

该模式为一次放养、多次捕捞,亩产3 730千克,收获情况详见表2。

表2 收获情况统计

文章图片2

五、养殖效益

该养殖技术条件下,生产成本(包括饲料费、苗种费等)约为492 293元,共使用饲料78.8吨,每吨饲料价格为 4 400 元。总产值为 658 903 元,亩产值为38 759元,亩利润为9 801元,投入与产出比为1∶1.34,饵料系数1.48,见表3。

表3 养殖效益情况

文章图片3

六、总结与分析

1.高投入、高产出

本养殖模式中亩均投入28 958元,亩均产出38 759元,亩均利润9 801元,但高投入的同时意味着高风险。投入与产出比较低,主要原因在于养殖全程仅投喂蛋白质水平为28%的饲料,饵料系数偏高。因此,还需进行饲料对比实验,力争降低饲料成本,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效益。

2.对养殖技术要求高

高密度养殖过程中,饵料投入量增加,残饵及粪便量同步升高,水质恶化加快。藻相、菌相的平衡可以有效减缓水质恶化速度,但对技术要求较高。另外养殖密度升高,鱼对溶氧的总需求量增加,对增氧机械操控利用技术要求也较高,如不及时增氧极易造成浮头甚至泛塘。

3.养殖尾水净化要求高

高密度养殖产生的尾水营养成分过高,若直接排入河网极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因此,对养殖尾水的处理十分重要,需建立多层级尾水治理池,以便充分吸收养殖尾水中的营养成分,确保养殖尾水达标排放。

文章图片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