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容华贵成帝象 正刚锋劲夺皇冠 —— 雍正皇帝书法欣赏

 zzm1008图书馆 2021-11-29

三阳开泰
11-01
阅读 2281
关注
来自话题
#晒晒喜欢的书画作品
7.1万篇

清 《雍正朝服像》 北京故宮故宫博物院藏

爱新觉罗·胤禛皇帝,年号雍正,庙号世宗。清圣祖康熙皇帝赞赏和硕雍亲王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所以传皇位给他继承大统。雍正在“九子夺嫡”中胜出,45岁登基,在位十三年。雍正皇帝出色之才华、刚强之性格、传奇之政治生涯,皆令人感叹。

雍正书法:澹泊明志

雍正书法:留心学到古 立脚怕随流

雍正皇帝性格非常至诚纯孝,刻苦好学。他从小博览研读史册,孜孜不倦,刻苦勤奋(“耽书史,博览弗倦,精究理学之原”)。他文武兼备,为学追根究底,精于骑射兵器之术,洞悉用兵的韬略机宜,在文治武功上都有成就。

雍正帝的存世墨迹:“勤政亲贤”

此幅雍正御笔的“勤政亲贤”,体现了这个皇帝一生都对自己严格要求,严于律己,严于律人。

雍正帝 行书八言联:

“壮志风飞逸情云上 和光春蔼爽气秋高”

雍正皇帝以统治手段严苛而闻名,在政治、经济上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摊丁入亩”,废除贱籍制度,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实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在西南等地实行“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司,改由朝廷排遣流动官员,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在中央设立由皇帝直接控制的“军机处”,作为处理军政大事的核心机构,以此加强皇帝本人的权威;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完善密折制度;整顿吏治,加大惩治贪官的力度。

雍正帝金笺行书五言联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有志肝胆壮 无私天地宽

雍正《行书六言联》 水墨泥金笺 130×31.5cm×2

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南怀瑾先生曾称赞雍正是:“历代定鼎守成帝王中的一代奇才,为历代职业皇帝中绝无仅有的一人。” 雍正即位之时,国库只有八百万两白银,到雍正末年,国库银两增至六千余万两。“仓庾亦皆充实,积可供二十余年之用,真善为政理也。”

清朝经过雍正皇帝的励精图治,承前启后,终于开创了“康乾盛世”。

雍正帝《行书箴言一则》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每岁亲蚕,德如关睢。教形葛覃,允矣风化。匹于二南,维昔农桑王业之自。圣帝明王,莫不首事。”钤印:雍正定翰(朱文)、朝乾夕惕(白文)、兢兢业业(朱文) 220X64.5cm

根据《礼记·月令》记载,每到正月(孟春之月)就要选择一个吉日,天子亲自载着耒耜等农具,带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们到专门为自己开辟出来的一块土地(即耤田)上去耕种;而到了三月(季春之月),王后就要率领嫔妃命妇带着农具亲自去桑田采叶喂蚕。这就是耕耤礼和亲蚕礼。这种仪式在我国历代沿传,到明清时期,相关规制更为完善。

由皇帝参与的耕耤礼和皇后参与的亲蚕礼,体现了中国农耕文明的特点,是中国农耕文明的缩影。

清 雍正帝《御笔朱批》(清制,皇帝在臣僚奏章上以朱笔所作批示称朱批。)朱批田文镜折:

“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

河南巡抚田文镜雷厉风行的进行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激进的措施,这大大触及到了地方乡绅和官员的既有利益,引起了猛烈的弹劾。雍正不仅没有理会这些奏折,还公开给田文镜支持,甚至,在给田文镜的批示中,雍正还十分动情的安慰他。这样直爽的批示大大给予了田文镜鼓励,使他更有信心去大力整顿河南政务。

雍正书法《赐岳钟琪御制五言律诗二首》

其一:

“岷峨称重镇,专阃赖干城。旧著宁边略,新闻奏凯声。风霆严步伐,云日耀麾旌。三捷成功速,欢腾细柳营。”

雍正书法《赐岳钟琪御制五言律诗二首》

其二:

“一扫搀枪净,师旋蜀道中。锦成休战马,玉寒集飞鸿。智勇原无敌,忠诚实可风。丹书褒伟绩,还与锡彤弓。”

1726年,岳钟琪收复了被叛军占领的青海地区六七十万平方公里的全部领土。青海事平,雍正授岳钟琪三等公,赐黄带及御制五言律诗二首,以表之功!

雍正皇帝一生严律,不拘言笑,也极少为臣子作诗,而这幅他亲手御笔的书法作品更能彰显雍正对岳钟琪的肯定赞扬之意。

雍正书法对联:德惠旁流畅芳遠布 雅度宏绰广学甄微

清朝的皇帝酷爱书法,其个人的喜爱与推崇,对清代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大量接触汉文化,崇尚汉儒文明,将书法作为每日必修之课。

雍正帝 书法:《御录经海一滴序》

雍正笃信佛教,佛学著作《御录经海一滴序》文是雍正十三年二月撰写的。

清朝皇帝毛笔字写得好的,有三位,康熙,雍正,乾隆。他们三位都称得上是书法家,三位帝王的书法,各有不同,已形成清逸典雅、雍容华贵的独特风格。这其中书法最好的当属雍正,书法遒雅,妙兼众体。

雍正皇帝的书法,华贵大方,刚劲沉稳,有唐人颜鲁公的磅礴,可谓是古代遗风、功底深厚。有人说雍正的书法是真正的帝皇书法,真是好字,超越所有的皇帝之书。

雍正书法对联:梨云梦冷花筛月 梅雪香融燕舞风

日本学者稻叶君山的《清朝全史》中评论康雍乾三帝书法时说:“乾隆书法虽妙,但少气魄;而康熙帝则骨力有余,丰润不足;而雍正之书法,有才有气,不类王者笔迹。”

雍正书法:

“花好枝头月色新,看花赏月属闲身。姮娥自是多情甚,个个樽中送一轮。”宴月旧作(“雍正宸翰”印)

田忠彦在《浅说清代盛世帝王书法》写道:“雍正书法与康熙、乾隆相比,康熙的字逸美,雍正的字放达,乾隆的字甜丽。相比之下,雍正的字个性更为舒展,意趣表达更为自然。”这样的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

雍正的字,比康熙的飘逸潇洒,比乾隆的庄重有骨,尤其他的行楷写得很好。后人评价雍正是他们三位当中水平最高的一位。

雍正 行书七言诗 立轴 丁未(1727年)作

“古柯杰竖蔚新莛,犹是春明绿里枝。似笑北平徒木拱,可能重为纪斯时。”

雍正堪称史上最勤勉的皇帝,在位期间每天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每年只在生日时休息一天,其余时间都奉献给了朝政事务。史书中的雍正,被评价为“宵衣旰食,夙夜忧勤”,也就是每天天没亮就起床穿衣工作,直至半夜才能吃饭。

现存的雍正朝奏折有4万多件,经他亲笔朱批的文字高达一千万字以上。他朱批的书法自然流畅,洋洋洒洒,洋溢纤雅的美感。

雍正书法:

“铁舟泛巨海 泥牛踏太空 個中真意味 料得幾人同”

雍正皇帝施政时间只有短暂的13年,因此即位前的书法作品以及书法评论流传下来很少。

雍正是一个善于思辨,善于改革的皇帝,他的种种变革思想和改革措施,表现为“不如资若求功名”,善于培养人才;他本人身体立行,刻苦用功,研习书法名帖,发扬“条举名帖为辨”的治学态度。在书法的成就上,说他于历代帝王中拔萃超群,也不是溢美之词。

雍正书法:

“晴光当户映,淑气逐人来;冻草苏先觉,枯条暖暗催。荐新红甲菜,应俟绿英梅;为问迎春吏,农畴几处开。” 雍正壬子(1732年)立春之作

雍正皇帝的书法在经历了漫长的、勤奋的临摹阶段,即位时已进入成熟期,书法总体表现畅朗娴熟、宽辍自然、文雅遒劲、谋略深邃、格调非凡、气势宏伟,有皇帝欲凌驾雄强的气派。

雍正 行书 :《御赐浙江总督李卫诗》

“光寒如镜卧深云,苔藓斓斑结绣墩。谁识方方一片里,古今容尽屐双痕。”雍正五年书清凉石旧作,赐浙江总督李伟,御笔。

这首诗是雍正题五台山清凉石的,清凉石是清凉寺的镇寺之宝。

雍正皇帝的书法追随其父,走董其昌流畅和美一路。纵观雍正的存世墨迹,其书取法赵孟頫和董其昌,畅朗娴熟、文雅遒劲,行笔疾迟有序,气脉贯通,是历代皇帝御笔书法中不可多得的。

雍正皇帝擅长楷书、行书、草书、榜书,其中行草书成就最高。雍正书法中锋运笔,行必稳健流畅,结体整肃,骨骼清秀,书法娟秀遒美,给人一种节奏感和韵律美,雍正书法用笔跌宕,用墨酣畅,将二王的灵秀,晋唐的古朴及董其昌的逸气熔为一炉。

雍正楷书书法:恭俭立业

雍正帝楷书:

雍正的楷书是非常优美的,端庄流丽,丰腴饱满,具有皇家气象。用笔十分爽快,点画厚重,结体自然,平和规矩,法度严谨,虽然也有明显的”馆阁体“特征,但是视觉效果很好,欣赏价值也非常高,庄重而又骨力。

雍正帝行书:

雍正帝行书九年八月十六日作《宴月旧作》

“花好枝头月色新,看花赏月属闲身。姮娥更是多情甚,个个樽中送一轮”

雍正 行书书法 质地:设色绢本

“晴光当户映,淑气逐人来;冻草苏先觉,枯条暖暗催。荐新红甲菜,应俟绿英梅;为问迎春吏,农畴几处开。”

雍正壬子(1732年)立春之作 雍正书法钤印:为君难、朝乾夕惕、雍正宸翰。

雍正皇帝的行书最为精到,用笔上畅快娴熟,而且清新别致,行笔上有节奏感,疾驰有度,犹如优美的音乐一般,跳动起伏,气息贯通,字里行间还透着一个酣畅淋漓的劲。点画上安排非常精到,前后联系十分紧密,相互顾盼,首尾相接,虽然笔笔断开,但是笔意始终相连,用墨酣畅,将二王的灵秀,晋唐的古朴及董其昌的逸气熔为一炉,颇具大家风范。

雍正晚年行书作品,中锋运笔,行笔稳健流畅,结体整肃,骨骼清秀,书法娟秀遒美,给人一种节奏感和韵律美。

雍正草书 王维五言律诗《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雍王书

雍正皇帝 行书《江边读书水横披》墨洒金库绢尺寸:43.5×135 cm.约5.3平尺

释文:湍响听泷泷,帘开对大江。园幽人迹少,把卷倚南窗。

钤印:朝乾夕惕、雍正宸翰、为君难(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帝后玺印谱·雍正卷》第五、六页)江边书屋。

说明:1.诗文见载于《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诗·雍邸集1》青羊镜轩收藏

雍正的大字草书作品尤其出色,笔墨酣畅,跌宕起伏,气脉贯通,给人一种按捺不住的激情,这些作品比之奉职内庭的翰林书家,也豪不逊色。清代帝皇在书法上能得此旨者,恐怕也就只有雍正了。

雍正 行书赐怡亲王《忠敬诚直 勤慎廉明》

题识:忠敬诚直,勤慎廉明。雍正四年七月赐怡亲王。

钤印:雍正御笔之宝、朝干夕惕、雍正宸翰、为君难

该作品为雍正四年(1726)七月雍正帝亲书,是赐给怡亲王胤祥的。谕曰:

“益其尊君亲上之念纯恳笃挚,是其忠也;小心兢业,无纤毫之怠忽,是其敬也;精白一心,无欺无伪,是其诚也;直言无隐,表里如一,是其直也;勤勉奉公,夙夜匪懈,即如目今王虽身抱疴疾,而案牍纷纭,批阅不倦,朕闻之实至于不忍,是其勤也;一举未尝放逸,一语未尝宣露,是其慎也;清洁之操,一尘不染,是其廉也;见理透彻,莅事精详,利弊周知,贤愚立辨,是其明也。是以朕特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赐之。”

雍正《行书长歌》1735年作

此卷书法结体典雅,笔势雍容,墨色温润。 从此作来看,他的书法有深厚的功夫,似乎临仿赵孟作品较多,但柔媚之中含有刚强之气,可以说是绵里藏针,这正体现出他的个性。

“风和蓬岛,露挹金盘。笙调紫凤之音,烟绕青麟之鼎。瑶阶腾瑞日以暄妍,玉户拥卿云而缦。”

此幅书于清宫手绘库绢,装裱亦为清宫原制,与雍正皇帝方正规矩的法书珠联璧和,自是皇家气度。

雍正行书七言联:“琴有涧风声转澹 心如止水鑑常明” 钤印:为君难、朝乾夕惕、雍正宸翰。

寓意为:人当克制己怒,以平和心来对待人或事,这样才能不被情绪所迷惑,作出错误决定。

清《雍正皇帝书法》高146.5cm 宽60cm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袁州城南仰山(袁州属今江西省,治内有大仰山),为一郡之镇,周数百里,万仞壁立,可仰望而不可登涉,故名。上有雪谷潭水,极清冷,又蟠龙山自下而上,凡三十六曲,四面皆峭壁,飞泉直下如挂一匹练,前有龙门阁,尤为山之胜境焉。”钤印:雍亲王宝、胤真之章。

从“雍亲王宝”、“胤真之章”两方印鉴看,此作完成于身为皇四子的康熙年间。因身份使然,此时雍正尚未过多参与政事,在其赐邸圆明园中自在清闲,耕读笔墨。从作品内容看,是一国之君必读的山川地理志,当即《读史方舆纪要》或《元和郡县志》中语。书法平和规矩,充分见出一位有志帝王的修为与静气。作品墨色乌黑,印鉴清晰,绢本保存完好,弥足珍贵。

雍正《行书五绝诗轴》 绫本 纵133.2厘米,横46.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雍正书法端庄流丽,丰腴饱满,具有皇家气象,用笔十分爽快,点画厚重,结体自然,可以看出他有十分不错的书法功底。

雍正 行书《夏日泛舟》诗轴 绢本,纵140.3cm,横62.2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殿阁风生波面凉,微洄徐泛芰荷香。柳阴深处停桡看,可爱纤鯈戏碧塘。夏日泛舟旧作”。

钤“朝乾夕惕”、“雍正宸翰”二款印,迎首章钤“为君难”一方。鉴藏印为“宝笈三编”、“石渠宝笈所藏”。

《夏日泛舟》诗轴录雍正御制《夏日泛舟》七言诗一首,作品草、行相间,笔墨饱满劲健,气韵贯通,其圆熟之体势可与馆阁体高手相颉颃。

清 雍正《草书五言诗》立轴

雍正皇帝的书法作品的确是经过了多年磨炼,有深厚的功夫。从字体用笔来看,似乎临仿赵孟頫作品较多,但是柔媚之中含有刚强之气,可以说是绵里藏针,这正体现出他的个性。

雍正帝书法:龙凤呈祥 福寿安康

细看雍正的书法,就会发现他的笔法刚劲有力,运笔潇洒自如,结体刚柔相济,真是字如其人。有人说雍正的字如千钧坠石,百年老树千年枯枝万年枯藤,又似沙漠舞剑,夏日闪电,抽刀断水,又有丝布撕裂,春蚕弓伏,裙带飘飞,墨穿纸外,钢筋铁骨,百看不厌,神因笔游,思达千古,远至苍穹,触士入地, 遐思无穷。

雍正的书法有才气、聚功力,文雅遒劲的艺术美,兼具畅朗宏伟的气势,有凌驾四方的气概,又有古朴丰润的气度,体现不凡的帝王修为与静气。

—完—

说明:图片文字搜集编辑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