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世访||乌鲁木齐、敦煌、张掖游

 两水视野 2021-11-29

2021年第260期 总566期


乌鲁木齐、敦煌、张掖游

——《旅游散记》之二十二
 
文/张世访
9月25日,我与妻从四川绵阳市看望孙子回到武都。休息两天后,我带着妻子去新疆游。这次我们不顾疲劳去新疆游原因有三: 一是现在气候日益寒冷,如果再往后推迟,新疆己是氷天雪地了,那就只好等到明年春夏再去。近来我老是感到身体不适,如果等到明年夏季,我的身体健康是否允许我去还难说。其二,我的外甥有喜子,还有亲戚良满子移民到新疆,他们几次邀我来新疆,我想亲自去看一看他们过的究竟如何。三是,我从小学就知道敦煌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遗产之一,后来又从报刊杂志上看到更多的宣传和介绍,不少中外游人络绎不绝来此地参观旅游,我早就想到这里一睹为快,但一直都无机会,这次去新疆顺路前去一睹,以了我平生之夙愿。累积于上述三点,我于9月28日携妻动身前往新疆。这也是我第三次去新疆游。
 
28日下午3时,我和妻在陇南火车站乘坐从云南昆明到新疆乌鲁木齐的列车出发。此趟列车,需要走29个多小时,才能从陇南到达乌鲁木齐的终点站。列车在四个小时的行驶中,我坐在车窗前欣赏火车路沿途的风光。下午七时,列车到达了兰州站。这时天色完全黒了下来,车窗外除了看到灯光的闪烁外,其余的一切都被笼罩在无边无际的黒暗之中。由于无法观赏到列车窗外的景致,我索性爬在座位上睡了起来。天明时节,我被冻醒,睁眼一看,车厢内的旅客有的裹着大衣,有的蜷缩着身子,有的几人挤在一起互相取暖,他们都在甜梦之中。
 
我一看时间,已是29日上午四时。望望窗外仍是一片黒暗。我觉得更冷了,冷得不住发抖,上下牙齿打个不住,我很后悔出发前没有带一件棉衣。为了御寒,我不停地从车厢这头走到那头,想让身体在运动中发热驱寒。举头凝望窗外,只见西边遥远的地平线上,一镰弯弯的残月,将清冷的斜辉洒进车厢。
 
好不容易熬到上午七时,朝霞终于从车窗中透了进来,火车内开始供暖气了,不一会儿车厢内温暖如春。大多数人都苏醒了过来,不少人还在叫冷。这时我感到鼻塞难受,是因受凉过度感冒了。好在我带有感冒药,立即服了两片。我吟了一首五言小诗,以述其情:
 
西域寒来早,
衣单莫怨秋。
车鸣人已睡,
独看月如钩。
 
火车经过甘肃境内河西走廊三地市时,因是晚上,我们无法看到祁连山与河西走廊中秋时节的自然美景,很感遗憾。当火车进入新疆境内后,天明了,朝阳冉冉升起,车厢内旅客们都苏醒了,有的聊天,有的歌唱,有的吃东西,显得活跃了起来。当火车经过哈密、鄯善、吐鲁番、大板城等地时,车厢内盈声笑语,好不热闹。我放眼窗外,发现这里与我前两次路过时看到的景色大不一样,城镇的巨大变化就不用说了,而在那一眼望不到边的原野上,棉花吐絮,洁白无垠,好似一片白浪无垠的静谧大海,一眼望不到边。这是我有生以来见到的最大棉田。在棉田四周,排排的胡杨树婆娑雄立,好似威武的战士一样守卫着棉田。在中秋的季节里,胡杨树的叶子一片金黄,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银铃般的声响。悦耳动听。远望大地在蓝天白云、胡杨棉田的装饰下,充满诗情画意。这是我前两次来疆时没有见到的景象。然而上述这些美景,只能出现在西域的城镇周围和绿洲之地,其余都是不毛之地和无边无际的戈壁沙漠,显得荒凉沉静极了。
 
火车行驶一天,见不到一棵树木和一个村庄,也见不到一个人。听车上的人讲,当年有两个武警战士押着四个犯人去新疆劳改农场服役,当行到这里时,犯人们趁武警战士长途劳累不备,突然跳车,越过干涸的河床向对面不毛之地的山上逃去,武警战士并没有追捕他们,也没有开枪射杀,让他们自由逃走吧。两天后直升飞机顺着犯人逃跑的方向搜寻,发现四个犯人都死在山那边的斜坡上,没有野兽吃他们的尸体,因为这里根本就没有任何野兽。他们是被饥渴和寒冷所致而死的。这里的自然气侯十分恶劣,听说狂风暴起时飞沙走石,天空弥漫了尘埃,不辩东西南北,火车的玻璃窗往往被狂风吹起的石块砸烂。真是骇人听闻,以往我也从电视上看到过此类的报道。
 
上午近八时,暖气加阳光使车厢内温暖舒适多了。我坐在座位上,一边吃着水果,一边欣尝着车窗外灰色的光山秃岭和漠漠无垠的沙漠戈壁。这里根本见不到一点绿色,偶尓看见干涸的河床上长着稀疏的芨芨草和骆驼刺。这里一年都刮大风,风力资源十分雄厚,在接近城镇和绿洲的原野上,只见成千上万的风力发电机,犹如成排的树木立在荒原上。新疆是一个水资源十分贫乏的地方,根本不能用水力发电,新疆城镇的用电就全靠这些风力发电机。新疆地方平坦,土地广袤。凡是有城镇和绿洲的富庶地方,全都靠天山、昆仑山、祁连山之雪水滋润灌溉。如果在这里有江南一样发达的河流水系,这里定是富庶繁华之地。不久前,我从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 我国为了解决新疆的干旱问题,打算把水量十分丰沛雅鲁藏布江的水引到新疆塔克拉玛干等缺水的地区。如果真的这样做了,加上新疆塔里木河水量的充分利用,新疆一定会变成中国的西部江南,定会成为我国的大粮仓。尽管此工程目前还在论证和讨论之中,却遭到了印度国的强烈反对,因为雅鲁藏布江的下游流经印度,名叫恒河,是印度的第二条大河。如果此河的上游雅鲁藏布江一旦被截走,无疑对印度的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和航运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他们怎能不反对呢!况且,1962年在为边界争执的中印战争中,印度被中国彻底打败,从此中印边界虽然稳定了半个世纪,但印度人对这次战争的惨败,始终耿耿于怀,明里暗里都在遏制中国的发展,始终站在中国的对立面,自然印度对中国将雅河引新坚决反对是无疑的。然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纵观建国后几十年来,无论美国、日本、印度怎样起劲遏制我们,中国照样发展壮大,目前我们是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的第二经济强国,军事上继美俄之后的第三强国。不管怎样,我想引雅河入新的宏伟工程,在我们这一代人的眼中许是看不到了。
 
列车在一望无垠的荒原上奔驰,一会儿穿过沙漠,一会儿进入戈壁。我想,这里地势远比东南沿海的云南、广东、福建、浙江等省的地方平坦得多,但由于缺乏雨水与河流的灌溉滋润,这里成了不毛的荒原之地。
 


火车终于在29日下午六时,经过一片胡杨林和戈壁后,突然一下子进入了乌鲁木齐市火车新站。显然,乌鲁木齐市郊外都被戈壁与沙漠包围着。从地图上看出,乌鲁木齐市在世界上是离海洋最远的一个城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自然环境与气侯。然而当我们进入乌鲁木齐市后,虽时令已到中秋,但见市内树木葱茏,鲜花悦目,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街上人来人往,车流如蚁。它和上海,、成都等内陆大城市一样,显得干浄、整齐、秀美,繁华和富庶。
 
我们在乌鲁木齐新火车站下车。此站是新建的,高四层,很是雄伟壮观。它是新疆代表性的现代化建筑。我行走在里面观览,好似进入了迷宫一样,要不是随箭头指示的方向前进,我定会迷失方向的。当我走出火车站时已是黄昏时分,本打算在此地住一夜,然而此处宾馆房价高的吓人,较便宜的宾馆都在较远的市内。几个维吾尔族出租车司机主动联系拉我们住宿,当我看到他们高鼻梁、蓝眼珠形像和说着不太标准的汉话以及难以识透的手势眼神,再联系到以往从报刊电视上看到的杀人劫财的种种报道,我怕了,一一拒绝了他们。几经电话联系后,我决定直奔移民在新疆呼图壁县的外甥有喜子处去。
 
于是,我们乘出租车直奔乌鲁木齐市长途汽车客运站。到了那里,恰好有一辆下午八点钟开往乎图壁县的交通车, 我们刚上去,交通车就出发了。我坐在车内观看乌鲁木齐市的街景,不由得我从内心感叹:乌鲁木齐市与我前两次来看到的,又发生了极大的可喜变化。
 
新疆与我们陇南市的时差是两个多小时。中秋时节,我们陇南市下午六点多就天黒了,初秋新疆乌鲁木齐市八点半才黒。当我们离开乌鲁木齐市不久后,天就完全黑了下来,除了看见城镇的灯光闪烁外,其余的一切都被黒暗所笼罩。公交车行驶大约一个小时,就到了呼图壁县城汽车站,外甥有喜子开着自家车早已在车站等侯我们。他先将我们领到一家餐厅,点了两份大盘鸡和米饭。饭后又拉着我们前进,大约半小时后就到了他家移民的住地----新疆呼图壁县文昌镇园户村。
 
长途乘车我颇感疲乏,到有喜子家不久后,我就上床睡觉了。

 
观史书知道,屯田制度产生于汉代。三国时的曹操就在北方实行了屯田政策,平时让士兵们开垦荒地,种田养殖,发展生产,增强国力。战时就参加打仗,这个政策利国利民。它不但增強了国力,而且又极大地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我们这里,溯源移民政策始于北宋初年。北宋为了抵御西夏的侵略和进攻,巩固边疆,于是从东部内陆向西北边境大量移民。听我的父辈们讲,我的祖先张兆淹就是北宋时从湖北省大槐树村移民到西北甘肃武都瓦舍坪来的,号称“张九家”。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新中国成立后,战事没有了,新疆的解放军变成了或农垦师,他们开荒种地,发展生产,巩固国防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发挥了极大作用。我想现今的移民政策,是巩固边疆的好办法。
 
9月30日早饭后,我要求外甥有喜子带领我们去看他家种的棉花地。他家共六人(妻子、儿子儿媳和两个孙子) ,移民到新疆后,国家划分给他家30亩土地,他又租了100亩土地,共130亩土地,全部种上棉花。我们乘上有喜子开的三轮车,行走不到十分钟就到了一片白茫茫的棉田边。正是中秋时节,棉花早已吐絮,各家的采花人都在身后吊着一个大布袋忙碌采摘棉花。三轮车在有喜子自家的田边停了下来。他指着眼前一片棉田对我说,这就是他家的棉花地。好大的一片绵田,一眼望不到边。我建议下车采棉花,下午再回去。于是我们三人同时忙了起来,棉花树高不过一米,每株结棉桃十几个,由于开花吐絮日久,不少棉花掉落在地上。有喜子对我们说,掉在地上的棉花就别捡了,只采摘仍在树上的花就行了。因为从地上捡起一朵棉花所用的时间,可以在树上采摘三朵棉花。这样掉在地上洁白的棉花,后来机耕时就被埋在土壤中,大约估计有产量的十分之一的棉花被白白地丢弃,可惜极了,如果有人在此拾捡棉花,每天最少可拾80斤,按市价每斤卖3元,一天拾捡棉花最少可得200多元。但这里却无一人拾捡棉花。
 
下午三时半,回家时,我和妻虽然忙得满头大汗,每人采摘棉花两布袋,大约60来斤。而一个熟练的采花人比我俩采花的总和还要多。
晚饭后,离天黑尚早,我有充分的时间绕着有喜子的房子四周观看。有喜子来此早,是第一家在村头一号房居住。此房的前面和左面,有很大的一些公用闲地,都被有喜子占为己有,他又拉来砖块砌墙围了起来,还安装上了铁大门。院场内有放物室,作坊,菜园,养鸡养兔房,而且父子两人各建住室。客厅,厨房,卧室各自为阵,应有尽有,都在同一围墙内。有喜子住房占地面积,是后来其他人住处占地面积的三倍。当地政府曾追查有喜子多占地基之事,因他来的早,建房早,又是首户移民,加之他在人际关系上处理得很好,此事不了了之,以后再无人过问。现已变成合法住宅了。
 
人都说有喜子头脑灵活,办法大,但他吃苦耐劳,敢想敢干,为人处事很有分寸,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经过十来年辛苦地挣钱,他先后买下了大型拖拉机,以此跑运输挣钱。接着买下了铲车,吊车,他又送儿子垒垒上驾校学习,掌握了开车技能。有喜子亲口对我说,儿子磊磊分外勤快聪明,吃苦耐劳,为人和气。自从买下铲车和吊车后,加上拖拉机跑运输,日夜不闲,曾经在一个月内挣钱27万元。这等于我近六年的工资,对一个农民来说,我想这真是个奇迹!
 
“天道酬勤” ,有喜子靠勤劳肯干致富了。如今他家中有摩托车,三轮车,大型拖拉机,铲车,吊车,小汽车。已是十足的小康之家。人言”树挪死,人挪活”,有喜子移民新疆这条路走得好。要是他仍在祖籍邓家沟,我想顶多只是解决一个温饱问题而已!
 
有喜子的儿子垒垒有两个小孩,女儿垒花也有两个小孩,良满子虽然移民在玛拉斯县,离有喜子移民的呼图壁县较远,但良满子的妹子嫁给有喜子为妻,两家关系密切。良满子的两个孩子在外地上学,以往良满子对我很尊敬,于是我拿出600元钱交给有喜子,让他给每个孩子100元以表我意。
 
 
早饭后,我们仍帮着外甥去采摘棉花。有一个挣钱的女人寻来给有喜子家摘棉花,她双手并用采花,不大一会儿就将挂在身后的大布袋摘满。在相同的时间内,她一个人采的棉花量比我与妻的采花总量还要多,真是一个采花能手。闲谈中,得知她也是文县来的移民,来此多年了,每年采花时节,她专给别人摘棉花挣钱,每采一斤花工价3元,每天她可挣钱三百元左右。
 
在一望无垠的棉田中,我们还观看了机器采棉的场景: 只见一台巨大的采棉机,发出轰隆隆的响声开进棉田,不到两个小时,百亩的棉花就被机器采摘完毕。可遗憾的是: 机器采摘过的棉田,绵株上仍有较多的棉花遗留,还得人工第二次搜摘,否则浪费太大。原野上各家的棉田边,采下的棉花堆得象小山一样,外地收棉花的商人,开着大车前来地头收购,大车被装棉机装满后运走了。
 
晚饭,有喜子的女儿杀鸡招待我们。
 
我因在火车上受涼感冒未全愈,觉得浑身无力,食欲不振,嘴皮上起泡。颇感难受,决定明天返程。但外甥有喜子不同意,他说我们的年纪大了,来一次新疆不容易,又说良满子因长兄病逝,奔丧回家明天下午就回来了,电话上叫我等待别走。又说他忙一两天后就陪我们到乌鲁木齐市玩上两天。盛情难却,我决定再住一两天。
 
第三天, 我们仍给有喜子摘棉花。下午良满子从老家回来了,晚上我们一起聊了半夜。
 
翌日早上,我决意坐上良满子的车去石河子。有喜子和儿子和女儿女婿等送我们,临行时有喜子往我的口袋内硬塞了1100元钱,要我花用,我多次坚决拒绝也没有用。
 
良满子开着自家小车,拉着我们在平坦广袤的原野上奔驰,大约行驶一个多小时,汽车在玛拉斯县境内一个名叫乐土驿的镇子上停了下来。
 
此镇街道整齐干浄,物阜民丰,也是一个旅游胜地。因为在1840年的中英鸦片战争中,清军惨败,腐朽无能的满清政府便把一切罪责都归结在民族英雄林则徐身上,并把他贬官流放到新疆,林则徐曾在乐土驿这个地方住了一年,为当地人民做了不少有益的好事,后人为了纪念他忠心报国和不畏强暴的民族精神,就在此地为他开设了纪念馆,又在馆前的广场上为他塑起了雕像。非常地遗憾,因为这天是星期一,纪念馆例假没有开放,我久已敬仰和崇拜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纪念馆也就无缘参观了,只在广场上林则徐塑像前照了像留念而已。
 
离开乐土驿,我们的车直接向石河子市驶去。
 
上午十点许,我们就到达了石河子。石河子现在非常平安稳定,虽然繁荣广袤,整齐干浄,因为古老而高大华丽的建筑并不太多。在良满子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参观了商场、街道、市政府广场和周恩来公园等处。
 
周恩来总理是我敬仰的伟人之一,我决意在该公园好好参观一下。周恩来公园内花卉遍地,树木奇特。公园内,各种塑像都是周恩来形象的再现。我在各个像前照像留念。参观了周恩来总理当年视察石河子乘坐过的红旗轿车。1965年7月5日,周恩来乘坐这辆国产的“红旗牌” 轿车,从乌鲁木齐到石河子,沿途百姓夹道欢迎,掌声不断。周恩来让司机将车停下,步行向群众招手致意走进石河子宾馆。周总理平易近人的形象至今仍脍炙人口。遗憾的是“周恩来纪念馆”因维修暂停开放,我们无缘参观了。之后,我们游览了农垦一师二师等地。还在一个湖光山色美丽又不知名的公园内游玩,后爬到公园小山顶的亭阁上,居高临下环视石河子的城市。其原野、戈壁、工厂等景物都尽收眼底。
 
下午七时,良满子驾车将我们拉到玛拉斯县城郊区的移民区。这里高楼林立,环境优美。汽车在一处高楼前停了下来。良满子带领我们登上四楼,进入一个三室、一厨、一卫生间、一客厅的套间,这就是国家分配给移民良满子的居室。室内装潢漂亮,新式家具应有尽有。看了这些,我心想: 良满子也算是一个能干的人,他在此承包了二百来亩棉田,边经商边打工挣钱,如今有了自已的小车。和城市人有一样的住房,很不错了!要是他不移民到新疆,仍在偏避落后的老家邓家沟的话,顶多只不过解决一个温饱问题罢了。我想,如果一个人自己不优秀,无论走到什么地方,无论认识了什么人都是闲的。优越的社会环境给吃苦耐劳、敢想敢干的人提供了发展致富的条件。作为一个农民,有喜子和良满子能混到如此地步,不能不说是沾了国家的光彩。
 
良满子的两个孩子在外地上大学,晚上我们和他们夫妇聊了半夜家常。当我坚决表示明天早上离开这里去乌鲁木齐的意愿,良满子挽留无效后,他拿出500元钱给我,说是表示一点薄心,一定要我收下,我拒收无效后收下。
 
翌日天未明,良滿子的妻子给我们烹好鸡肉,饭后良满子仍用自家的小汽车将我俩送到车站。到车站后我对良满子夫妇说: 有喜子给我的1100元和你给我的500元钱,我都压在昨晚睡床的枕头底下,有喜子给我的钱,烦你归还给他,并代我表示谢意!良满子听后说:“我早就料到你会这样做,你不能违背做外甥的一点心意!”边说边从口袋内掏出钱强行塞到我的口袋内。我不再推辞,接受了。这次来新疆,麻烦了有喜子和良满子两家了。
 
上午十点多,我们到达了乌鲁木齐市火车站,我不打算游览市内外的名胜景区了,因为前两次来时都游过了,妻又懒得去。于是,我们买了当天下午七时开往去甘肃敦煌的火车卧铺票。因离开车时间还有九个多小时,于是我们就在火车站周围观赏当地的风光。
 
下午七时,由乌鲁木齐开往敦煌的火车准时出发了。行车不久,天就完全黑了下来。我睡在下层的卧铺上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当我一觉睡醒时,天已大明。于是坐在车窗前观看沿途的风光,映入我眼中的是无边无际的沙漠和数不清的风力发电机。当我看见棉田和树木时,快到敦煌市了。
 
这时已是上午十点多钟。我儿时向往的敦煌,终于在我78岁耄耋之年时投入了它的怀抱!
 
敦煌市位于甘肃河西走廊西端,东临瓜州县,西部和北部与新疆接壤,南部与肃北、阿克塞两县为邻,总面积为3.12万平方公里。敦煌历史悠久,是古丝绸路上的重镇和中西经济, 文化交流的荟萃和集散地,也是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自汉代张骞通西域后,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建立敦煌郡以来,敦煌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多元文化共处的地区,是亚欧大陆诸文化及交通的网络在此交汇,是中国一体多元的区域文化重镇。也是中国古代与世界文明交往最频繁,影响最深远的地区,被誉为“华戎两重大都会”。从战国到秦,敦煌地区活动的主要是月氏,塞种朗,乌孙等民族。两汉初年,击败月氏占据河西的匈奴建立了强大的奴隶政权,并与羌人联合,威胁汉帝国安全。汉武帝即位后,前后发动了三次大规模战争,迫使匈奴远遁。为了有效地经营西域,汉朝移民河西,建县立郡,设立军事防御体系,于是敦煌日益发展兴盛起来。今日的敦煌城坐落于一片绿洲之中,我看到城市中街道宽广整齐,树木花草排列有序,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显得文明干净。我想,也许是大自然的造化吧?谁能想到在这不毛之地的沙漠之中,竟然会出现一座如此干浄优美的一个城市!
 


到了敦煌,我和妻走出火车站,乘出租车到了市中心,在一家餐馆用餐后,乘公交车直接到莫高窟。在售票窗口处,我凭身份证领取了两张老年人免费门票,然后又花二十元钱买了两张到景区内的观光车票。上车后,直至景区。
 
目下正是国庆长假时期,全国各地来敦煌旅游参观的人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拥挤不堪,真可用人山人海一词来形容。我被夹在芸芸众生之中,挪步前进,很快就被挤得汗流夹背。好不容易,前后参观了历朝各代的石窟,壁画、塑像等文化遗产。我感疲乏,就坐在景区边的一棵古树下,放眼远处绵长的鸣沙山和隐隐南边山崖中的石壁洞窟,无穷的遐想把我带入了天国。特别是北边不太高的山峦,像一条巨形的长龙,被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石窟所点缀,显得无比的古老沧桑和厚重。它诉说着历史,诉说着时代,也诉说着辛劳与苦难。这里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凝聚着民众的辛劳,也凝聚着“极乐世界”的不平等。
 
长时间的走动,使我颇感疲乏。下午七时,乘公交车返回市内,在一家宾馆歇息。结束了当天莫高窟之行。
翌日(10月6日) 早上,我俩在一家小吃店用完早饭后,乘公交车直奔鸣沙山和月牙泉景区。这两处景区互为邻居,相距不远。鸣沙山是因此山的沙粒在风力作用下,流动时发出奇特的声音而得名。鸣沙山与月牙泉规划面积为212.86平方公里,景区面积为76.83平方公里。
 
景区由沙丘链、浅沙、戈壁、沙丘、月牙泉、鸣沙山六小景区组成。她以宏大广袤的的地貌,奇特的金字塔形沙丘和月牙泉奇观为主体景观资源,以神、奇、广、奥、古为景观资源特征,以响沙之迷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内涵,以资源保护、旅游观光、科普教育、文化宣传、休闲活动为功能, 代表着敦煌自然资、景观特色、文化遗产价值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在通往该地的途中,我们乘坐的公交车穿过一条又一条大街,行车十多分钟后就到了目的地。在售票窗囗处,凭身份证我们领取了老年人免费参观劵。进入景区,老远就看见鸣沙山横亘在地平线上,只见沙山陡峻灰白,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朴素壮观。举头看,天空中飞翔着一架接一架供游人俯视的直升机,它发出轰鸣低沉的声音从头顶上飞过,还有仅供两人乘坐俯看地景的飞行器在空中盘旋。在不远处的一道栏栅前,有数百头骆驼卧在那里,只要客人交上票券,主人就牵着骑上游客的骆驼在沙山中曲折行进。以上这些,游客必须在专门的售票处提前买票后,方可凭票成行。我们没有购买任何票券,只是以惊奇的目光观看着眼前的一切。目下正是国庆长假,全国各地来此的游人真多。乘飞行器在空中游的人不太多,而骑骆驼游玩的人可多了。大约每过五分钟的时间,就有数十匹骆驼载着游客进入沙丘之中,驼铃悦耳,浩浩荡荡,好不壮观!我不急于前行观览,而是用手机将眼前看到的一切录了下来。
 
之后,我们才买上观光车票,向着蜿蜒曲折的沙丘间驶进。不久,就到了沙海中间的月牙泉处。这里是一小块绿洲。绿洲的三面是沙山,中间低洼处有一个月牙形的小湖泊,长不过50米,宽不过20米,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月牙泉。泉的东边是鸣沙山,西边是古老的建筑群和商店,饭厅。这里还有一个大幅视幕,视幕上不断播出国家领导人和世界各国政要来此观览的视频。我登上曲折盘桓的亭台楼阁眺望,北边是沙山,陡峻发亮:俯看月牙泉,茵蓝沉静;南望鸣沙山,游人顺山下滑,笑声盈耳,热闹非常。这时,我大有羽化成仙之感。听游人讲,月牙泉之水位逐年在下降,湖面逐渐在缩小,有干涸的可能性。如今凭人工注水其内维持月牙泉的生命。是啊,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的少年、中年和老年,都会衰老和死亡。人如此,月牙泉也一样,有什么值得留恋和放不下的呢?快乐一天是一天。
 
下午二时,我们乘观光车返回景区入口处。我感到肚子饿了,想吃一碗西红柿面解饥,于是走进一家饭馆。不一会儿,老板端来两碗西红柿面,放到我们面前的桌子上。只见碗内蛋花点点,清汤寡水,见不到半点油花。我吃了一口感到腥味浓烈,而且还有一股膻味。我吃了一口几乎要呕吐了,于是交给老板30元走了。这就是月牙泉景区的饭!真坑人!真是不要半点良心的经营!
 
离开景区后,我们参观了“敦煌博物馆” ,观看了敦煌的历史与发展。走出博物馆,我们又参观了不远处的“雷音寺” 。
 
敦煌雷音寺初建于西晋,曾称“仙岩寺” ,十六国前秦和隋末唐初时正式称作“崇敬寺”,元代称作“皇庆寺”,清初改名为“雷音寺”,至今己有1700多年历史。1986年,敦煌佛教界仅有的一点遗迹复建雷音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2007年,本寺僧众按照莫髙窟172窟西方极乐世界壁画,开始对雷音寺进行扩建,寺院占地180亩,分为朝拜区、僧侣生活区、修行体验区、大光明钟、大光明殿、接引大廊、南北配殿,形成一个集信仰、修行、教育为一体的寺院。我和妻跑马观花式地逐个参观各处,这是我有生以来参观最完整的一个大寺院,感受颇多,大饱眼福!
 
从雷音寺出来,已到黄昏。我俩就近住进了一家髙大华丽的宾馆。
 
晚上,决定明天离开敦煌去玉门关参观。
 
翌日清晨(10月8日),我们从住处的宾馆直接向火车站,打算购买车票去嘉峪关游览。在公交车上,邻坐的一个青年人操陇南口音,交谈中知道他家住在武都西关,父母经商,家道颇丰,他是独子,大学刚毕业。是旅游和摄影的爱好者,他想在未踏上正式工作岗位前先好好游览一下,已基本上游遍了全国。他说话和气,吐谈文明,又平易近人,一看就是一个见广识多,谦虚谨慎,知识渊博之人。我很喜欢他,和他长聊,我将大枣和瓜子送给他吃。当他知道我要去嘉峪关时就对我说,嘉峪关只有一个关楼和一段城墙,除此外再没有什么好看和好游的地方,他建议我最好到张掖去看一下“七彩丹霞” ,说这里地方大,景点多,很好玩。说着他将自己的手机打开,把他去那里的录像视频让我看。又对我说到了那里后,住哪家宾馆为好和要乘的公交车,要我别乘出租车和私家车,否则他们会重重地宰你。
 
我接受了青年的建议,买了敦煌至张掖下午二时的无座位火车票(因为座位票早已售完,我只好买无座的站票) 。火车准时出发了,各个车厢内无座位站立的人不少。长时间的站立我受不了,只好坐在十分坚硬和拥挤的两车厢之间的地板上。列车长查票时看了看我,也许他可怜我年老坐在地板上,他播通电话,不一会儿一个年轻女列车员拿着一个矮凳交给列车长,列车长把矮凳交给我说,老大爷你将就坐吧!我接过矮凳连声向他道谢!我坐在矮凳上比直接坐在坚硬的地板上舒服得多。
 
下午六点半,列车到达了张掖站后,我们就住进了火车站傍的一家宾馆。
 
翌日早上,我们按照昨天武都西关那个青年人说的,乘公交车只花了四元钱就顺利地到达了张掖汽车客运东站。在小吃铺用餐后,进车站花30元钱买了去“七彩丹霞”的车票,于上午九时向目的地进发。
 


公交车驶出张掖市区后,开始加速,在一望无边的原野上奔驰。只见沿途村镇整齐,花卉随处可见,风光旖旎。人说河西三地市(嘉峪关,张掖, 酒泉)荒凉,我看这里风光优美,并不比我们陇南差。
 
行车一个多小时后,透过车窗我看见重重叠叠的赤山,我想这可能就是丹霞之地了。果不其然,当汽车穿过几道鲜花盛开的园地后,就来到了丹霞景区门口的广场上。这里停满了各种型号、区号的车辆,全国各地来此参观游玩的人真不少。我站在售票处前面的广场上,环望四周,这里的山虽然参差不齐,大小不一,但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都能看到,怪不得人们把这里叫做“七彩丹霞”。
 
同其他景区一样,我在售票处凭身份证领取了老年人免费门票,后又交了四十元景区内观光乘车费,就乘观光车进入景区观览。景区内的公路曲曲折折在山包中绕行,各个山包不但形状不一,而且颜色各异,每个山包都显得奇形怪状,有的像兽,有的像龟,有的像人,有的像馒头等等。各显个性,看了令人称赞不已,留恋忘返。景区内每隔一段路程,就在较高的山头上设立一个观景台,观景台有大有小,一部分通往观景台的路是水泥台阶,大部分通往观景台的路,是在钢筋支架上铺上木板,两边设有扶手栏杆,人走在上面又平稳又牢靠。由于我年老,体力不支,十来个观景台中我只去了两个,一个是“七彩虹霞观景台”,另一个是“ 神龙戏火观景台”。
 
“七彩虹霞观景台”呈彩色丘陵状环形分布,是亿万年前白垩纪地球演变的产物。它是由薄层状泥岩,沙质泥岩及页岩互层构成,呈现紫红色、灰绿、黄绿色、灰黒色等杂色疏密相生。它结合有序,极富有韵律感和层次感,站在此台上前后左右眺望,在灿烂阳光的映衬下,犹如虹霞洒落在山丘之上。此处观的景致多,尤以“神龟问天”、“小布达拉宫”等景点令人难以忘怀,给人以极富色彩的遐想和美感。
 
“神龙戏火观景台”,是红白相间的岩体,经过亿万年的地质演变形成的,它居于单斜山和彩色山的山体之上。绵延数里的灰质岩山体,好似一条清晰可见的神龙蜿蜒游离在波峰浪谷之中,它和面前的红色山体相对峙,远远观望,犹如一条神龙在戏火一样,显得活灵活现,美不可言。再极目观望,浮云悠悠,众山连绵起伏,雄伟壮观,其美境难以述说。这里可用“千里波涛神龙游,万里丹霞彩虹飞” 总结为宜。
 
下午六时多,我们赶紧乘公交车返回张掖火车站,急忙买了返回家乡的火车票。
 
不久后,火车出发了。这时正好是下午七时,火车驶出车站不久,天色完全黑了下来。火车在无边无际的黒夜中前进,车外的一切都看不见。
 
晚上四点半火车终于到达了陇南市的东江火车站。下车后,我们乘高价出租车回到钟楼滩家中。这样,我们就结束了十二天的西域之行。
 
这次西域之行,我深刻的体会有三: 一是再次西域之行,看到先前的沙漠、戈壁、城市都在发生巨大的可喜的变化,这里社会秩序稳定,经济繁荣,充分证明祖国在飞速前进,是盛世乾坤。二是命运、机遇、能力是决定一个人兴旺发达的基本要素,三者缺一不可。当然天时、地利、人和不能失调。我的外甥有喜子现在富了,都取决于这些因素。三是西域社会秩序稳定,经济繁荣,证明了当今中央领导治国有方,成就了乾坤盛世。否则,我能去这里旅游吗?
 
(回到家中查看有关资料和去过此处人的谈话后,有一处地方我未去游览很感遗憾,那就是离敦煌仅有160多公里的“魔鬼城”。此处景况,以往我在电视上多次看到过,令人难忘。其实这里属于典型的雅丹地貌。这里气侯非常干燥,狂风巨烈,渺无人烟,一日之内天气数变。每天每当风暴到来,不但飞沙走石,天空沙尘弥漫,不辩东西南北,而且狂风穿过山谷石林时发出一种鬼哭狼嚎的奇怪叫声,使人听了不由得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由于千百年来狂风暴雨的剥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这里的山石谷地变得千奇百怪和阴森可怕。这里毫无半点生气,因此人们把这里叫作“魔鬼城”。往昔,在这狼不拉屎的不毛之地,根本就无人问津,如今却成了公路平坦宽阔,商铺处处的风景名胜之地,每日中外游客络绎不绝来此旅游观光,欣赏大自然的旖旎风光,好不热闹。这次我西域之行未去这里观览,事后实感遗憾。因为我的年龄和经济实力,决定了我这生不可能再去那里了,机会难得啊!)

____2018.11.9



   张世访,笔名陋斋主人, 男,汉族,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外纳镇稻畦村人,生于1941年2月。中师毕业,中共党员, 地(今市)级优秀校长。2000年退休在家。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平时喜欢种树养花,有阅读、旅游、下象棋和收藏四大嗜好。业余好玩弄文字游戏, 坚持写日记96本。退休生活丰富而充实,不断学习照相和录像等新技术,定期旅游,颐养天年,于2009年开始电脑写作,先后完成《陋斋拾趣》17.1万字、《我的回忆录上、下集》31.6万字、《琐记》10.2万字、《杂记上、下集》50.2万字、《日记上、中、下集》46.6万字(仅电脑写的)、《旅游散记》20.1万字,旅游照片与视频超过300G。收藏《旅游门票和照片等粘贴本》13大本、《众伟人各种彩色照片剪辑》1本、《文化大革命中的传单》4大本、《 钱币、布票、粮票、 邮票》1本、《 陇南日报彩色图片精品剪辑》5大本,以及古今钱币、 化石若干。

         《两水视野》(微刊)征稿启事               

一、栏目设置 

    1、【时政宣传】惠农政策解读、乡风文明、好人好事报道等(真实配图)。

    2、【致富之路】种养殖、手工艺、加工等发家致富经验分享,致富项目报道等(实物配图)。

    3、【人物风采】宣传农民企业家、科学家、发明家、军警、作家、艺术家、农艺师、种植能手、经商新秀、实干领导等先进人物和成功经验(配图或视频)。

    4、【三农频道】反映与节气相关的耕种生活,如花椒、油橄榄、蔬菜、米粮等的生产,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变化与取得成就(真实配图)。

    5、【镇村论坛】讨论群众的时装、饮食、居住、出行交通、收种、打工创业、健康养生,以及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

    6、【古今镇村】报道古今乡镇与村庄的地域风情、人文风情,以及各村的古今面貌(实物配图),娓娓讲述本村故事、传说、民间故事,刊发乡土小说、民俗小说。

    7、【镇村夜话】记录现代人们对故乡变迁的记忆、思念与感言。

    8、【编读往来】报道《两水视野》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动态,刊登编辑的作品及编读互动情况。

    9、【歌舞天地】灯曲、山歌、道歌等演唱,器乐演奏,耍灯,现代广场舞等文艺演出(视频)。

    10、【田园杂咏】乡土诗歌,含现代诗、古体诗、散文诗、快板和打油诗。

    11、【青山绿水】纯摄影报道,有关家乡的春、夏、秋、冬四季风光的美图和视频。

    12、【书画长廊】书法、绘画及其评论(高清图片、配文)。

    13、【能工巧匠】呈现编织、刺绣、雕刻、雕塑、裁缝、纺织等行业,手艺传承人的特色工艺品和浓厚的文化气息。

    14、【心语在线】家庭、情感、爱情、亲情等温馨散文。

    15、【联展联播】对民间不同团队涌现的优秀作品,进行集中展示。

    16、【文物发现】介绍各村出土文物和个人收藏情况(图文结合)。

    17、【开心一刻】古今笑话、幽默调侃、奇闻异事、绕口令、吹牛皮、脑筋急转弯等。

    18、【配音朗诵】欢迎以现代诗歌、散文为主的朗诵作品。

 二、投稿字数 

    诗文类:250——3000字为宜;

    论文类:3000——12000字;

    书画类:清晰图片3——10幅;

    摄影类:彩色、黑白均可,单幅、组照均可;

    视频类:3——20分钟;

    音频类:3——20分钟。

三、责任

    文责,作者自负。

四、稿费 

    从9月份开始,自发布日起,第二天中午12时结算稿费(逾期不计),赞赏费10元内留作平台营运,10元以上70%作为稿费。

五、邮箱与微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