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危险的“初二现象”!或许每个孩子都会遇到,家长们该如何应对?

 两生花020 2021-11-29
作者:主创团·哎呀妈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ID: xdfjtjy)
最近,四川内江隆昌两个初二男孩因害怕被挨骂,离家出走了。 
事发当天,他们本该在学校,但因为贪玩就直接旷课。 
图片
想到这么做会被父母和老师批评,他们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相约离家出走,躲到了城郊一处废弃公路旁边。 
整整两天,他俩就住在随手搭建的简易“树屋”上。 
肚子饿了就叫外卖,必要时再买点水果充充饥,就这样打发时间,也没有选择回家认错道歉。 
直到有人途经此地,发现了异样,才报警通知家长来将他们领回家。 
图片
事情发生后,网友议论纷纷。
大家不禁好奇,现在的孩子究竟怎么了,动不动就离家出走,也不顾及父母的感受。 
坦白说,这就是“青春期”孩子的特点。 
特别是刚告别儿童期,正踏上初二这一阶段的孩子,他们的变化更是翻天覆地。 
作为一名亲历过儿子青春期的过来人,如今回首再看,就发现: 
孩子初二这一年,绝对是他人生的“关键期”。 
父母再忙再累,都不能在孩子这个时期掉以轻心。 
01
“孩子一上初二,就变了……” 
前几天,小区也有个初二的孩子离家出走。 
听说,孩子在学校的成绩一般,父母工作比较忙,平时很少陪伴。 
自从“双减”后取消周末补习班,他就整天待在家,习惯拿手机玩游戏看视频。 
那天,刚好爸爸在家休息,看到他作业不写,沉迷手机的样子,一时气不过就多说了几句。 
不料孩子一声不吭,直接夺门而去。 
手机关机,杳无音信,差点把妈妈吓坏了。 
好在民警及时介入,这个出走的孩子第二天就在10公里外的河边被找到了。 
事后不少父母都在小区群里议论,大吐苦水: 
“我家的初中生,跟这个孩子一模一样,说不得骂不得,说几句重话就会吵架。” 
“以前明明很听话,要他干嘛就干嘛,怎么一上初二,孩子完全变了个样,根本猜不透他。” 
是啊,为什么这些初二的孩子,没有小时候的乖巧懂事,反而情绪暴躁、个性叛逆又难搞? 
这种现象,被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为“心理性断乳期”。 
孩子上初中后,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面临着巨大的变化。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曾针对全国六省一市的2万余个初中生家庭做过调查,发现: 
多数初二家长无论在亲子关系或教育方式,都未能采取适宜的方式来应对子女的变化。 
几乎所有青春期的家长和老师,都会经历到“初二孩子”的动荡和不稳定。 
一名从事多年初中教学工作的资深教师回忆时讲过: 
“每一次安排我去教初二,总感觉压力山大,这个阶段的挑战远比初一或初三的大。 
他们刚进入青春期,一方面要经历身体性成熟的变化,另一方面还要消化难度更高的学习任务。 
加上自我意识在不断提升,他们渴望独立,不希望别人管,所以叛逆现象也有增无减。” 
而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认识和了解却总停留在某些固定的模式里。 
却忘了,孩子的成长是不受控的,特别是“初二”这一特殊时期,孩子的变化更是猝不及防。 
02
父母什么态度,孩子就什么样 
“初二现象”是不少父母心中的老大难问题。 
但孩子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父母的问题。每一种异常行为的背后,一定可以在其所受的教育中找到原因。
说一件前不久看到的新闻吧。 
河南漯河一名初二的孩子,和父母大吵一架后将自己反锁在房间三天三夜,不吃不喝。 
当消防员几经周折破门而入后,发现他正躺在床上淡定地看着书。 
这一幕,惊呆现场所有人。 
自己的房门被人拆了,他竟能一脸气定神闲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别人跟他沟通,他也不理不睬。 
图片
是他有问题吗? 
深究其因,原来他在跟家人怄气。 
父母想给他转学,他不同意,双方沟通不顺畅,就引发这一场“激战”。 
在他看来,自己说什么都没用,父母根本不听,也不理解,他也没什么好说的,干脆用“沉默”来抗议,坚持自己的立场。
想想,这孩子该多郁闷和绝望? 
很多时候,父母一发现孩子不再是从前那个听话的、唯命是从的孩子时,总觉得是孩子有问题,然后就想方设法去改造孩子。 
这么做,往往会激发彼此间的矛盾。 
其实孩子在意的,是父母的评价和做法,那根本不是“爱”,而是控制和威胁。 
“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必须听我的”;
“你懂什么,我这些都是为了你好”;
“不用解释了,爸妈说的才是对的”。 
也许他还小,还是父母眼里的“小孩”,但他已经到了渴望得到被接纳和尊重的年纪。 
如果父母还习惯沿用过去“一言堂”的做派,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只会成为孩子的敌人。 
而那个被父母打压、伤害透了的孩子,要么不愿意和父母交心,要么就放任自己,叛逆到底。 
父母想和他说话,他紧闭心门;父母要他干什么,他偏不干,还故意找茬。 
结果吃尽苦头的,不仅是父母,还有他和这个家。 
03
别和“初二”孩子较劲,尊重第一 
教育专家孙云晓在主编《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时,曾强调一句办刊格言: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孩子一上初二,虽然问题多多,困难重重,但他们并没有故意要和父母作对,有些让人意想不到的行为,不过是在反映父母的教育问题,也在传递“请帮帮我”的求助信号。 
聪明的父母,都懂得借这个契机,做出以下这三个调整: 
第一,放下固有的认知,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需要。 
社会学博士沈奕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发现,父母常常会带着自己的价值观直接推导原因,比如: 
孩子不想去上学,父母想的是“他没有上进心,厌学”; 
孩子早恋,父母想的是“这么小就搞男女关系,思想有问题”。 
如果总是以大人的角度去推测孩子的行为动机,很容易忽略孩子的特点和真实情况。 
想要真正地了解孩子,沈奕斐博士推荐父母们可以使用这个“观察和记录表”,来透视孩子和他的问题: 
图片

表格来源:《沈奕斐:唤醒孩子内在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