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广龙:大气东行

 石榴花文艺 2021-11-29

大气东行
文/第广龙
轮南集气站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

我先到倒班点。院子里,三棵一搂粗的柳树,远远就能看见,是这里最显眼的绿色。正要换班的于洪海带着我,从倒班点走出去,就来到了沙漠公路的北入口,一直延伸到沙漠的最深处。沿着公路往里走,40多米远处,路西边一侧,铁丝网围着的大院子,就是轮南集气站了。

轮南集气站,是西气东输第一站。


这个站气势大。有多大?于洪海让我看站内的展板:一年输气能力400亿立方米,被称作塔里木天然气外输的心脏。2004年投产,到2020年底,从这里输送出去的天然气达到2800亿立方米,几乎是全国天然气年产量的近三倍。

集气站的院子占地近400亩,也很大。一眼望过去,看不到一株草,一棵树。这里常年干旱少雨,种活一棵树太难了。而且,即便有了树木,一旦被大风吹断,也是安全上的隐患。由于气候多变,经常发生沙尘暴。有时毫无征兆,突然就刮起了大风。女工邱莉说,刮大风的时候,外出巡检得戴上护目镜,两个人互相搀扶着才能抵抗住风力。要是一个人突然遭遇大风,得赶紧就近找电线杆抱住,不然就被风吹着跑,停都停不下来。

顾名思义,轮南指的是轮台以南。

轮台世人尽知。不过有汉轮台和唐轮台之说。我来的轮南,是历史上的汉轮台辖域,如今设有轮台县。岑参有名的诗句“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据考证描写的是唐轮台。汉轮台在司马迁的《史记》中称作仑头,征伐西域的汉军曾在此驻军屯田。

兵戈狼烟的历史远去了,石油天然气开发的钻机声,在戈壁大漠奏响。

来到轮南集气站控制室,里面坐了四五个人,盯着面前的大显示屏。画面是即时的,动态的。画面上的克拉2、克深、牙哈,位于轮南的西方,塔中位于南方,距离也最远,在300公里以外。都是天然气田,生产出来的天然气,汇聚到轮南集气站,经过除尘处理,再集中向外输送。

我去过给集气站输气的几个气田。印象最深的是克拉2,四周是雅丹地貌的刀片山,寸草不生,久远时光的雕刻,万古苍凉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正是这个气田的发现,才促成了西气东输管道建设项目的实施。塔中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石油天然气开发前,沙海茫茫,渺无人烟。沙漠公路建成之前,石油工人和装备进沙漠,只能依靠飞机空运。在塔中东边的沙丘上,还留有供飞机起降的钢板跑道。这几个气田,共同特点是在职工的生活区域之外,都是荒凉的戈壁沙漠。过去,这里没有名字,因为石油天然气开发来了人,才有了命名,才有了地图上的标注。


集气站站长张兴国,大学学的是自动化,在集气站工作7年后,今年2月,回到了这里。他介绍说,有几个重要节点,见证了西气东输工程的发展壮大:2004年,年输气能力120亿立方米,2021年提高到300亿立方米。

集气站就像大江大河的出口,可控制室静悄悄的,院子里静悄悄的。装置不是很大,管线集中的区域也不是很大,到了跟前,也听不到轰鸣声,就是把耳朵贴在管道外壁上,最多也只能听到隐约的丝拉声。可是,分明有磅礴的气流奔向远方,温暖160多个大中城市,惠及近4亿人口。

本文发表于《工人日报》2021-11-28第3版



(作者简介:第广龙,1963年生于甘肃平凉,现居西安。1998年6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1年,参加《诗刊》第九届“青春诗会”。已出版五部诗集,六部散文集。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中国石油作协副主席、西安作协副秘书长、甘肃省文学院荣誉作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