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是跑步让你“变”好,是你本来就很好

 老威小屋 2021-11-29

“有的人说,跑步前我是怎样的不堪,跑步后我的生活变得如何美好。因此很多人认为跑步把人改好了。跑步没有办法改变一个人的天性,只是发掘了你本来的天性而已。”

人的心地,就如同埋在地下的宝藏。没有发掘出来的时候,外表看上去就是普普通通的土地。发掘出来后,才发现里面有金矿银矿煤矿……其实,每个人都自己“家里有矿”,只是没有去认真发掘它而已。

这个话,从跑步这件事就可以得到印证。

一、同样的起点,不同的天性,不同的走向

以同样从“减肥”这个最普通的诉求出发的人们,跑步经过一段时间,就发生了分野:

有的人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精。

有的人走了短时间就停止了。

有的人走到达成第一个目的(“减肥成功”)就中止了,随后经历各种反弹。

如果跑步可以改变一个人,那么为什么第二种第三种人同样经历了跑步,而且第三种也取得了成绩——也就是尝到了甜头——为什么还是没有走下去的决心呢?

答案恐怕很简单:就是没有从中找到乐趣。

第一种,是真正从中找到了乐趣。这种乐趣能够使人精益求精,使人钻研,并且不辞劳苦。

第二种,是一种投机的心态,希望借助某项付出达成某个目的,但是既不对“付出和收获成比例”产生信心,也没有努力付出的准备,因此,稍微感到劳累、困难,就容易打退堂鼓。

第三种,本质上说是功利性质:只要眼下的目标达到了,就可以了。

说到底,这还都是人的本性的问题。本性决定了从一项付出中,感受到的乐趣程度不同。

二、第一种人,请看到你自己的闪光点

根据上述观点,我始终认为,那些能够把跑步这件事情做得好——所谓做得好,不是一定指跑多快,多远,而是能从中得到乐趣和健康,并且对工作生活有正面的促进——就是这个人的本性,本来就积极向上。即使ta在跑步之前,因为各种原因被掩盖了,甚至自己所谓过得“不堪”,也只是没有被激发而已。内心里,这种人还是积极向上的,是自带闪光的。

我多次听到/读到人们这样说:

“跑步多枯燥啊,我宁可喜欢打球”;

“如果不戴个耳机听音乐,跑俩小时,天哪,怎么坚持得下去啊”;

“要是不参加跑团,我一个人在街上跑,那是不是会发疯啊”……

可见,跑步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这是客观事实,并不因为热爱它的人乐此不疲而改变了“跑步很枯燥”的特性。

所以,那些能把枯燥的事情乐此不疲地做下去的人,并不是跑步改变了你,是你本来就有热爱它的天性,因此赋予了你克服枯燥的力量和方法。

今天要举一个例子,是一位关注本公众号的小友。他就是这样“自带闪光”的小伙子。

刚开始跟我联系的时候,他说是因为想要减重而注意到老威小屋这个公众号的,感觉老威说的是自己的经历和体会,有借鉴作用。后来越聊越投机,算是忘年交了——今年小伙子的年龄是我的一半。说起来,他这轮发心好好跑,也才两年多的时间。前不久,他独自一人,徒手,无后方作战(无供给),随身不带水、不带食品,完成了一场全马,而且成绩还相当不错。

昨天,把在专业平台上测试的有氧基础成绩晒在朋友圈里:精英级。亦即测试过程中心率漂移比例才1%多一点。

怎么样,这也是从小白开始跑步的活生生的例子。

小伙子的天性能吃苦,悟性也很高。今年6月份的时候,从朋友圈动态,发现我们各自的一场10公里测试跑——竟然心率和平均速度都一模一样,只是时间相差正好一个月。

可是如今,要是放在赛道上,毫无疑问,小伙子能套我圈。

我特别喜欢看到年轻人的进步,心里有莫名的欢喜!

我对这位小伙子的生活和工作不了解,仅限于就某场训练的心得交流,但是,我知道他跟大多数跑步的朋友一样,开始就是为了健康。但是他能走得那么远,走得那么好,那么自觉,还是因为天性就上进,天性能吃苦,用在了跑步上。而不是跑步使他上进,跑步使他能吃苦。

所以,很多人对运动开始,产生各种各样的疑惑、担心,基本上就是心里没有对其爱好。因为没有爱好,就惧怕开始,惧怕实施。由于惧怕实施,又不能眼看着自己止步不前,因此提出各种担心,各种疑问,一旦被他人确认,就名正言顺地停止实施。

说到底,还是因为自己内心里不想这么做,所以才会看到太多的“不利于开展本项活动”的顾虑。

所以我才说,不是跑步把你变好(勤快了,吃苦耐劳了,积极向上)了,是因为你内心里本来就有这些“好”的东西,也许因为某些外部条件(如工作节奏,生活作息),使得这些好的东西没有机会发挥,一旦找到发挥的出口,就闪出光来。这个光,是你本来就会发闪的,一旦把遮蔽的东西——不好的作息,不好的生活模式——去掉,你就闪光。

三、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我们常常听如下一些励志的话:

只要你跑起来,你也能像谁谁一样;

只要你跑起来,你就能变得很健康;

只要你跑起来,你也能变得阳光灿烂……

但是,为什么还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呢?

因为那个“只要”,并不是所有人都做得到的。如果世间一切的“如果”、“只要”,都能被所有人做到,那么所有人就变得都一样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运动也好,改变生活模式也好,真的都不是靠外界的影响、督促所能奏效的。外因要起作用,前提还是要有内因——内心的需求。

正如最老生常谈的“减肥”一样,很多人对“减肥”的需求,是“穿衣服好看”,而不是“健康”。因此才会出现那么多“显瘦”的服装,让人“看起来显瘦”这样本末倒置的事情出现。

如果真是从内心里发起的“减肥”,注意力就会在“将身体里多余的脂肪消下去”,而不是“让我看起来没有那么多胖”。

题图故事:2017年春节,在日本京都的大街上,忽然听到一阵雷鸣般的鸟儿嘈杂声,抬头一看,是一群晚归的鸟,聚集在头顶的电线上开每日睡前例会。

三、运动过程,是生活里的项目管理

开篇讲的第一种人,就是积极向上,精益求精的那类人,在生活中得到的乐趣很多。而越是如此,越是能“保持好奇心”,“保持学习的习惯”,越能得到乐趣。

据我所知,越是这样的人,越谦逊,越乐意向他人学习。因为通过学习,让自己的兴趣爱好变得更加专业,本身是他们最大的享受。

以这样的态度去享受运动过程——无论是运动实施时,还是学习运动知识时,都是对生活的体验。

当把运动当做一项项目来看待的时候,实际上,从中都贯彻着项目管理的思路,几乎一模一样。这点老威个人很有体会。

总的来说,就是两件事:设定合理的目标,拥抱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如意。

1、设定目标

设置一个时期的大目标,再根据大的“这段时间要达成什么目的”而设置周度目标,再到每日目标。我认为这是基本的人生态度。

总有人说,我的“目的”是把身体搞健康。

目的本身是无法衡量达成与否的,它要靠通过分解成一个一个的目标,将目标逐个达成,综合起来,来实现目的。

举个生活中具体的例子,假设,以“把身材变好”为目的

这个目的本身不能被衡量,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它要通过“在某个时期内,体重减轻多少斤,体脂率下降多少个百分点,腰围缩小多少公分”这样具体的目标来衡量。

如果通过跑步来实现这个目标,就可以分解出:每周多少跑量、跑步的频次(每周跑几次)、强度分布、适当的饮食计划等等具体的规划和要求。

跟着已经制定出来的规划和要求去做,每周进行检查,对照落实,这样才能把周度目标得以落实。许多个周度目标实现了,目的就自然而然达成了。

脱离目标地跑到满身大汗,好处肯定有,但未必都符合预期设想。

生活,不也是这样的道理吗?

自己想要什么,怎么取得,分几个步骤,都要大致有数,什么阶段以什么为主要目标,该争取的时候争取,该放手的时候放手,而不是被生活推得随波逐流。生活中不仅有增上缘,也有使人堕落的缘。如果自己没有定见,被外界牵引着走,人生,基本上就没有意义了——用我们老百姓的俗话说,就是“白活了”。

2、跑步跟生活一样,会有许多的“不如意”,越是拥抱不如意,生活越美好

(1)不管设计得多么胸有成竹,每次在路上的状态一定是不同的,今天状态好,就可以跑得顺风顺水,意犹未尽。状态不好,可能就有坚持不下去的感觉。

(2)有些情况,只有跑起来才能遇到,事先预估,往往想象不到。

(3)在跑步过程中,当出现你追我赶的情况,很容易跟着别人的节奏,打乱自己的比赛战术,最后功亏一篑。

放弃自己的节奏,被他人牵着走。这恐怕是最糟糕的事情。

(4)以为PB唾手可得,结果功败垂成。就像生活中以为唾手可得的胜利,但一个突如其来的因素,使得你不得不放弃追求,甚至改变航向。及时止损,是一种大智慧,但不一定人人都体会得到。如果强行硬上(攀缘),等待你的就是更大的伤害,就是不吉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