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巧者劳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后者才是真好,可惜十人九不知

 农俗闲话 2021-11-2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基本已经摆脱衣食住行的生存问题。对于人生的追求也逐渐向精神升华的方向过渡。古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虽然有许多人仍未找到荣辱的本质而游离于虚荣浮华之间,但更多的人同样偏离知足常乐的轨道而被无尽的欲望所折磨。事实证明,无论是腰缠万贯还是坐拥江山,他们也只能享受成功之后那片刻的快感,更多的时候也与常人一样被各种烦恼所包围。庄子说“巧者劳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很多人用这句话来批评那些能力有限的人,其实这里的无能者才是人生最大的赢家,之所以常被人们误解,是因为断章取义而抛弃了最精彩的后半句。

一,列子炫智招祸

这句话出自《庄子·杂篇·列御寇》,故事大致是说列子在去齐国的路上中途折返,遇到了一个叫伯昏无人的智者,他询问列子折返的原因。列子说自己有些惊惶不安,原来列子途中去过十家饭馆,其中便有五家没等他开口便先送上了饭菜,只因其他的外貌光仪镇服人心。于常人而言,这肯定是好事,但列子却不这样想,他告诉伯昏无人自己仅仅显露了外貌便让他人对他比老人还要尊敬,这肯定会招来祸患。商贩微薄小利尚且如此待他,那国君肯定更加倚重而把重任托付给他并检验他的功绩,他越想越惊骇,于是便中道而返了。伯昏无人先是赞赏了他观察细微,随后告诉他往后肯定有人来归附于你。

果不其然,没多久列子府上便坐满了人。伯昏无人前来探望,看到门口摆满鞋子,便在门外站了一会就走了。仆人发现后便告诉了列子,列子听了光着脚追了出来,他喊住伯昏无人,询问他为何不辞而别。伯昏无人表示自己对列子用显迹于外的做法让人感动而预先就表现得与众不同的做法有些失望,认为列子只能使人们归附他而不能使人们不归附他。随后便分析了原因,一来肯定是有什么撼动了列子的本心,二来列子身边的人尽说些细巧迷惑的言辞而不能提醒他。随后便发出了感慨“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初看之下多少是有些迷糊的,伯昏无人是在责备列子不能复归真朴,这种炫智于外的做法只会是自找麻烦。

二,“无能者”真逍遥

人们毕生追求的便是无拘无束的自由,但在物质世界中显然是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而庄子却在精神世界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老子的顺道而为于庄子而言根本谈不上逍遥,只有“无能者无所求”才能真正地逍遥遨游于天地之间。对自己的功劳与智慧视若无睹,对自己的成败与得失漫不经心,不再踌躇满志惊慌四顾,顺道而为随遇而安才能“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

《喜剧之王》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说“哪怕是一张卫生纸都有它的用途”,所以这里的“无能者”并非指真正没有能耐的人,因为世间万物都有自身的能耐,人们所非议的不过是相对攀比后的主观成见。巧者想比别人巧,智者要比别人智,“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即便是傻子也时常因为“能”不如人而感到忧伤沮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耐与长处,即便是当下盛行的“颜”也是如此,都是“道与之貌,天与之形”,自然赋予当用则用不刻意显露才是长久之道。如何才能做一个“无能者”?答案是效法自然,“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天地万物因此得以运转不息。

结语:

人们时常用千里马来感叹自己未遇伯乐的苦闷,殊不知我们只看到其日行千里的能耐因伯乐而卖出的好价,却忽略它因此而失去的真性。生活中,人们为了争夺更多的财富唯恐上级没看到自己的能耐与长处,结果往往无限付出换来的只是蝇角微利甚至画饼一张,而“能者多劳”也因此冲破了剩余价值的最后一道防线。庄子在《马蹄》中说“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

做一个“无能者”其实不难,饱食而已,庄子贷粟度日,我们衣食无忧。饱食之后再无他求,泛若不系之舟,游于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上。任他人头破血流做嫁衣,我自宇内清风伴月看你方唱罢他登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