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中医教你:望面色辨体质、辨脏腑病变

 零基础手绘 2021-11-29
中医望诊中有面部色诊,通过望面部色泽可以了解脏腑气血之盛衰以及邪气所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面部与脏腑相关部位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面部哪个部位出现异常从而了解哪个脏腑出现病变。

《素问·刺热篇》把五脏与面部相关部位,划分为:

左脸颊——肝;右脸颊——肺;额头——心;颏——肾;鼻——脾。

通过确定面部哪个位置出现异常后,可以确定哪个脏腑出现病变,但观察部位也不能过于呆板,墨守成规,要灵活运用,同时结合望面部色泽合参。

人正常的面色称为常色,是指人在正常的生理状态时面部色泽,表示人体精神气血津液的充盈与脏腑功能的正常。

我国正常人受地域与饮食、生活习惯的影响,面色与欧洲人、非洲人等不同,我国正常人的面色应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病色是指人体在疾病状态时的面部色泽。

我们把病色分为五种

1. 青色主寒、痛、瘀、惊风证

面色发青,多为寒凝血瘀;

面色苍白,淡青或青黑,多为阴寒内盛以致脘腹疼痛;

小儿惊风或欲做惊风,多在眉间、鼻柱、口唇四周显现青色;

妇女面青,少食多怒或月经不调;

面青耳赤,多为肝火;青赤晦暗,多为郁火。

2. 赤色主热证

满面通红多为实热;

两颧潮红娇嫩,多为虚热。

3. 黄色主虚、湿证

黄色乃是脾虚湿蕴的征象。

面色淡黄无光,称为“萎黄”,常见于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

若面目一身俱黄,称为“黄疸”,湿热熏蒸或寒湿郁阻所致;

小儿面黄肿或青黄或咋黄咋白,腹大青筋暴露,为疳积。

4. 白色主虚、寒、脱血、夺气

面白无华或黄白如鸡皮者,为血虚;

淡白多为气虚;

面白虚浮或晦滞,多为阳虚。

5. 黑色主肾虚、饮、瘀、寒、痛

面色黧黑为肾阳虚衰、水饮不化、阴寒内盛;

面色黑而手足无力,腰痛难忍,则为肾风骨节疼痛;

眼眶发黑,为肾脏虚或有水饮(体内水液输布障碍、运行失常、停聚于体内而形成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