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节 沿  革—《江苏省志·风景园林志》

 静云堂 2021-11-29
清代盆景艺术在明代基础上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尤其在康熙至嘉庆鼎盛时期(1662-1820年),由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盆景艺术达到全盛,不仅培育、制作技艺提高,而且形式多样,用材丰富,流行广泛。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陈洖子在《花镜》中专有“种盆取景法”的篇章,记载了介绍了苏州一带制作盆景的植物、山石及盆景品评特点及制作方法:“近日吴下出一种,访云林山树画意,用长大白石盆,或紫沙宜兴盆,将最小柏桧或枫榆、六月雪或虎刺、黄杨、梅桩等,择取十余株,细视其体态,参差高下,倚山靠石而栽之。或用昆山白石,或用广东英石,随意叠成山林佳景。置数盆于高轩书室之前,诚雅人清供也。”在《花镜》课花十八法种盆取景法一节,专门述及盆景用树的特点和制作经验,提到“盆中之保护灌溉,更难于园圃;花木之燥、湿、冷、暖更烦于乔林”。 清乾隆时期《浮生六记》作者沈复(字三白,苏州人)长文学、艺术,对树木盆景的造型很有见地。他主张盆景树木,必须斜栽取势,悬根露爪,修剪得法。切忌对生枝、臃肿节,以及袒胸露背、根无爪形。认为新栽花木,不妨斜栽取势,听其侧叶,一年后枝自然向上:“如树直栽,即难取势矣”。又“至剪裁盆树时,先取根露鸡爪者,左右剪成三节,然后起枝,一枝一节,上枝到顶。枝忌对节如肩臂,节忌臃肿如鹤膝,需盘旋出枝,不可光留左右,以避袒胸露背之病。又不可剪后直出,有双起、三起者,一根而起两、三根也。如根无爪形,便成插树,故不取”。书中还提到多干式的树形,对树木盆景造型,颇有指导意义。与此同时,昆山张桐著有《盆树小品》计一卷,分十二节,把盆景植物分门别类。李斗(今扬州仪征人)在《扬州画舫录》卷二、四、十五之中也提到乾隆年间,扬州有花树点景和山水点景的创作,还有做成瀑布的盆景。书中记述一个苏州名离幻的和尚擅长制作盆景,“自种花卉盆景,一盆值千金,每来扬州玩,好盆景载数艘以随”。“江南花工以高资盆,增木堆小山数寸,多黄石、宣石、太湖、灵璧之属,有虬有灿,有罅有扛,蓄水作小瀑布,倾泻危溜,其下空处有沼,蓄小鱼游泳濡,谓之山水点景”。这里的山水点景,就是山水盆景的一种。《扬州画舫录》卷二载:“湖上园亭,皆有花园,为莳花之地。……养花人谓之花匠,莳养盆景,蓄短松、矮杨、杉、柏、梅、柳之属。海桐、黄杨、虎刺,以小为最。花则月季、丛菊为最。……盆以景德窑,宜兴土、高资石为上等。种树多寄生,剪丫除肆,根枝盘曲而有环抱之势。其下养苔如针,点以小石,谓之花树点景。记述乾隆年间,扬州湖上(今瘦西湖)广筑园林,大兴盆景的盛况,家家有花园,户户养盆景。”清代的树木盆景,一般采用育苗法培养,以利按需要进行造型。清光绪年间苏州盆景专家胡焕章,将山中古树老梅,截取根部一段,移植盆中,用刀凿雕树身,使成植干,再点缀苔藓,以显苍古;剪除大部分枝条,留下二三枝,任其自然生长,不加束缚。经几年培育,斧痕消失,成为苍古自然的梅桩盆景。《虎丘志》载:“虎丘人,善于盆中植物奇花异卉,盘松古梅,置几案,清雅可爱,谓之盆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