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口气搞了10个炮兵团!全面抗战初期的晋绥军,为何这么富?

 不沉俾斯麦 2021-11-29

抗日战争中,我国军队的陆战武器相较于日军而言,最差的就是在炮兵方面了。

日军除了有独立重炮部队外,步兵师团有炮兵联队、步兵联队有联队炮中队和速射炮中队、步兵大队有步兵炮小队,甚至在步兵中队中还有6到9具甚至更多的掷弹筒。

掷弹筒这种武器本来不起眼,但在当时的中国战场却也是日军的利器,常被我国军队称为是小钢炮,对我机枪阵地威胁很大。

所以当时在跟日军的作战中,其各轮炮火的精确打击就很让人受不了。

图片

请注意,这里不是说日军的炮弹消耗量有多大。实际上日军在大会战中,打出的炮弹也不是特别多,尤其比起抗美援朝时美军的炮弹消耗来,几乎不值一提。

但是这为数不算太多的炮弹为何就杀伤力很大呢?

最主要的就是当时的中国军队没有充足的防炮经验,面对这种多层次的炮火打击,就不知道该怎么办。经常是大队人马在阵地上未经展开就被杀伤了,或惯用国内战争中的密集冲锋,而在短时间内就被打垮。

之所以防炮经验如此欠缺,大的背景还是国内战争中本来就没多少火炮投入作战,而且炮战的水平也不太高。

以1930年代初期的中国军队来说,有较大规模炮兵部队的只有东北军、晋绥军。中央军当时有一些炮兵,不过规模还不大,此后虽然进口了一些价格极为昂贵的先进火炮,但相较于当时中央军的规模而言,这些火炮也只是杯水车薪。

图片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军失去了火炮来源,南京方面在造炮上好高骛远,无甚成果,尽管通过外购和合并东北军炮兵,使得独立炮兵部队的规模有所扩大,但在师属炮兵方面却也没有多大进步,大部分步兵师都没能配齐师属山炮营。

在中央军之外,各地方军通过外购或积累,也有少量的山野炮部队,但大多都是营团级别,数量非常少。且作为看家的老底子,轻易还不会参战。

所以在各路军阀的混战中,除了中原大战时有较大规模炮兵投入实战外,其他的作战很少有较多数量的山野炮参战。

因此在实战中大部分中国军队对迫击炮有些了解,但对山野炮的了解就比较有限了,至于更大口径的榴弹炮基本上是没接触过的。

由于普遍不会遭到火炮的威胁,当时中国军队的阵地构筑就比较简单,大多是一线式、浅纵深布局,主要火力点都非常突出。

图片

其实在全面抗战前跟日军在局部战场的交手中,中央军等部在这方面是吃亏了的,但不知道为什么这种经验却总是不能得到推广,使得大部分中国军队本应该在战前就了解一些日军作战特点的,但到了战时还是两眼一抹黑。

跟日军在全面抗战前有过交手的中国军队中,只有傅作义的35军真正总结了经验,并结合日军作战特点进行了战术改进。所以在抗战中,该部对日军的攻防战相对来说就取得了比较好的战果。

而第35军由于之前是晋绥军的因素,本身也有相当规模的炮兵,故而对火炮的使用和防炮方面的心得,也比其他军队要充足些。

说起晋绥军的炮兵,大家一般都能想到《亮剑》中楚云飞的358团。这个团在剧中的设定是加强团,有5000人之众的兵力,最关键的是还有个炮兵营。

图片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说过,《亮剑》中对于部队编制的描述不一定都对,因此它是需要跟剧情贴合的,所以很多时候会夸张。但是,在这种夸张的背后,也是建立在一定历史基础之上的。

打个比方说,为什么楚云飞的加强团会突出这个炮营呢?因为在历史上的晋绥军中,恰恰就有相当大规模的独立炮兵部队,它在必要的情况下真可能给加强团配个炮兵营出来。

是的,在其他军系部队中,一个师都未必能有个山炮营,但在晋绥军中师旅级部队,甚至是加强团级部队作战,配属炮兵营的情况很常见。

晋绥军之所以有这个底气,主要是太原兵工厂可以制造大量的火炮。

据相关的兵工史料记载,太原兵工厂在1923年就仿制出了晋造12式山炮,制造了200余门;此后太原兵工厂又仿制出了晋造13式山炮及该炮基础上的改进型号17式山炮,而且此类炮的产量极高。

图片

除了75毫米口径山炮外,太原兵工厂还造出了88毫米口径野炮、105毫米口径山炮,甚至是150毫米口径榴弹炮。

在巅峰时期,晋绥军的炮兵规模是17个团。在经历了中原大战的惨败之后,晋绥军的炮兵团依然有10个团的番号。

其中炮21团到29团是实编,炮30团番号是空的,但是晋绥军另外还有炮垒大队、独立重炮营连,因此总的炮兵力量不在10个团之下。这在当时的中国军队中,在火炮规模和质量上是仅次于中央军的存在。

但是中央军部队的规模远大于晋绥军,因此在炮兵的配属上,反倒是晋绥军要更强些。

前面所说晋绥军的炮兵有10个团,每个炮兵团下辖3个营,加上独立炮兵部队(刨除空番号)能折算出30个以上的炮兵营。请注意,这些炮兵营所装备的火炮都是75毫米山炮及以上级别的炮种。

图片

而晋绥军在缩编整军后一共保有50多个步兵团,以晋绥军当时正常的2团制步兵旅来说,每个旅正常情况下都能得到一个炮兵营的配属加强。而晋绥军的步兵军,实际编有2到3个步兵旅,则通常配属一个炮兵团。

比如在全面抗战初期,傅作义的第35军配属了一个炮兵团;李服膺的第61军也有一个炮兵团。前往南口增援晋绥军第72师配属有2个山炮营,独立第7旅配属1个山炮营等等。

要知道,在当时的中国军队中,很多地方军的山野炮部队只是营团级别。中央军在实战中,也不可能给每个师配一个炮兵营,更别说往下面的旅级了。

但是晋绥军基本上以旅为单位活动时,都会有个山炮营加强。晋绥军的二团制步兵旅实有兵力往往都是三四千人,跟日军一个步兵联队的兵力相当,而在这一级部队中便有个12门编制的山炮营提供火力支援,这配置显然还是不错的。

图片

所以很多时候晋绥军是可以用炮火轰击日军的,尤其是对面的日军在没有重火力加强的情况下,还能占得部分优势。

不过这种情况不太多见,因为日军最初参战的都是精锐部队,往往加强有大量重炮。

以晋绥军的老对手第5师团来说,该部在忻口战役时就有野炮兵第5联队的36门75毫米野炮、野炮兵第2联队的8门75毫米野炮、独立山炮兵第3联队的12门山炮、独立山炮兵第12联队的9门山炮、2个轻榴大队共计20门105毫米榴弹炮、野战重炮兵第9联队的8门150毫米榴弹炮、临时重炮兵中队的2门150毫米加农炮参战。

晋绥军虽然集中了本军炮兵的大部分以及还有部分中央军炮兵参战,在火炮数量上不少。但在火炮性能和炮兵技术上不如日军。

比如在战斗中竟然还出现了1936年生产的山炮,在一个基数的射击后,炮身变形的严重情况。除了在火炮技术上的问题,在战术上也问题不小,如35军在作战总结中提到:

图片

我军炮兵劣势而又无使用计划,战斗无指导,步炮协同亦差池,与敌野战重炮行炮战,徒见其消耗弹药,未能收得协助步兵之效果。

所以在忻口战场上跟日军的炮战中,总的来说还是处于被压制的情况。

如21师师长李仙洲在电报中提到:

敌增加部队在炽热炮火掩护下,向我63旅阵地数度猛攻,该旅阵地几全为炮火轰毁,我官兵等誓死抵抗,虽经击退,但该旅旅长吕祥云、126团团长王元堂均负伤,124、125两团营连排长伤亡殆尽,每连枪兵仅七、八名,多者不过10余名。

由此可见在忻口战场上,日军炮火之猛烈。

但换句话说,要是在忻口集中不了这么多的炮兵,没有那几万发炮弹的支撑,说不定忻口不会守上那么久。

而且在战役中,一些比较聪明的炮兵其实也打出了不错的战例。

图片

比如在忻口战役35军作战总结中提到:

关于劣势炮兵之使用与勉避炮战,专任猝击敌之重火器,殊为有利。配属211旅422团之山炮营,自始即依此要领指导,故能于最初即将压制我军正面小红山之敌机枪巢予以扑灭,使敌工事顿挫。

在实战中还有的炮兵为了弥补射程劣势,暗中将火炮阵地前移,待日军进攻时突然予以打击。但是这种打法在日军发现后,往往还是会被压制住,故而晋绥军炮兵在忻口损失很大。

全面抗战初期,中日两军在华北战场上的炮战主要就是在忻口,不过日军在娘子关方向突破后,忻口不得不撤防以组织太原保卫战。不久后太原也告失守,由于失去了重要的火炮产地,加上晋绥军炮兵战时损失过大,后面就只能缩编为5个团了,而且这5个团也不甚充实。

因此到抗战中后期,晋绥军就不能说拿个炮兵营去支援旅级部队了。当然了,此时的晋绥军跟日军相互妥协,实际也不怎么对日作战了,火炮多少其实也便没了实际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