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传染病与疫苗

 人生好比斗地主 2021-11-29

传染病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在人类传染病中,病毒性感染疾病高达60% ~65%,最常见的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有麻疹、腮腺炎、小儿麻痹症、病毒性肝炎、狂犬病和流行性感冒等。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则包括白喉、肺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人类在与传染病的长期斗争中,发明了疫苗来预防感染。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天花与种痘术:天花(smallpox)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感染后会有典型的天花红疹,明显地分布在脸部、手臂和腿部。天花传播快,治愈率低,造成了大量人口的死亡。而那些幸免于难的患者,在痊愈后脸上会留有麻子,“天花”由此而得名。

北宋时期种人痘术的发明,是天花预防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种人痘就是将患者的痘浆挑出或将痘痂碾成粉末,取少量让健康人用鼻子使劲闻,或种在健康人皮肤下,令其感染。但因为感染量少,所以健康人感染后大部分可以恢复,并终生不再得天花。但是,这种方法是直接让健康人感染人痘病毒,抵抗力低的感染者发病没有恢复,而死亡的例子也不少见。

在后来的几百年里,种痘术在不断地摸索下创造出豆浆种法、痘衣种法,水苗种法和旱苗种法等种痘法。到18世纪康熙皇帝大力推行种痘术,天花病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人痘术达到顶峰。此后,中国的种痘术被土耳其人,在18世纪早期传到英国。18世纪,天花在欧洲流行死亡患者达数千万。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发现,挤奶女工接触患牛痘的母牛感染牛痘后,就不会染上天花。经过细致地观察、思考和研究,他于1796年的一天早晨,用刀在一个8岁孩子的两条胳膊上划破几道 ,接种上牛痘浆,成功预防了天花的发生。这就是人类第一个被称正式称为“疫苗”的疫苗——牛痘疫苗。爱德华●琴纳也因此被称为“免疫学之父”。

因为牛痘病毒和人痘病毒,有类似的刺激机体产生抵抗力的抗原成分,所以种牛痘与种人痘,可以起到同样的预防效果。但牛痘病毒对于人类却基本没有致病性,所以大大减少了因直接感染人痘,而造成的死亡病例数。于是就很快普及开来。1956年,世界卫生组织决定,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天花疫苗的接种。1980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人类在全世界范围内成功消灭了天花。天花成为人类历史上,利用疫苗接种消灭的第一个传染病。

疫苗的发展:狗是人类的好朋友,但狂犬病却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导致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发病后的死亡率为100%,其典型临床表现为恐水症,发病时极度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最后可迅速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世界卫生组织称,每年有5.5万人死于狂犬病,平均每10分钟就有1人死亡。1950年至2016年间,我国统计共有130686人因狂犬病死亡。

1885年7月6日,九岁法国小孩梅斯特被狂犬咬伤14处,医生诊断后宣布他生存无望。然而,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德,每天给他注射一支他发明的减毒后的狂犬病疫苗,两周后,小孩转危为安。巴斯德是世界上第一个能从狂犬病中挽救生命的人,其一生为微生物学、免疫学、医学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被后人誉为“微生物学之父”。但由于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免疫接种是预防狂犬病发病的唯一有效的措施。我国现在使用的有精制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和精制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对于一般咬伤,应于0,即暴露当天,3、7 、14、 28天接种疫苗5次

对严重咬伤,应于0 、3天注射加倍量疫苗,并在当天注射疫苗的同时,用抗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浸润咬伤局部和肌内注射。

近年来,由于免疫接种的普及,我国狂犬病的发病与死亡人数持续下降,2016年死于狂犬病的人数降到592人。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全球狂犬病控制联盟等,制定了到2030年人类狂犬病零死亡的全球目标。

白喉(diphtheria) ,是由白喉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气憋、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咽、扁桃体及其周围组织出现白色伪膜为特征,严重者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可并发心肌炎和周围神经麻痹。

破伤风(tetanus) ,是破伤风梭菌,经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肌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各种类型和大小的创伤都可能受到污染,特别是开放性骨折,含铁锈的伤口,伤口小而深的刺伤、火器伤等,更易受到破伤风梭菌的污染。小儿患者以手脚刺伤多见。德国医学家,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Emil Adolf Von,Behring),1890年在柏林传染病研究所开展血清疗法,与北里柴三郎合作发现了破伤风抗毒素。1891年他又将这种免疫学方法应用于白喉的治疗,冯贝林利用白喉及破伤风的可溶性毒素,将其去毒后进行免疫接种,建立了被动免疫治疗法。该方法在传染性疾病治疗的发展里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在血清疗法和被动免疫上的研究,尤其是对白喉治疗的贡献,冯贝林于1901年被授予首枚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俗称结核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结核病至今仍为重要的传染病。据WHO报道,每年约有800万新病例发生,至少有300万人死于该病。我国建国前死亡率达200 ~300人/10万人,居各种疾病死亡原因之首。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卫生状态改善,特别是开展了群防群治,儿童普遍接种卡介苗,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为降低

20世纪初一个秋天的下午,法国细菌学家卡默德和介兰,走在巴黎近郊的马波泰农场的一条小路上去做实验,试图把结核杆菌接种到两只公羊身上,但每次都失败了。走着走着,他们发现田里的玉米杆儿很矮,穗儿又小,便关心地问旁边的农场主,这些玉米是不是缺乏肥料了?农场主说,不是的,这玉米引种到这里已经十几代了,可能有些退化了。什么,请你再说一遍,两位科学家不无惊讶地问道,农场主笑着说,是退化了,一代不如一代啦!看着匆匆离去的两个人,他觉得很好笑。

卡默德和介兰从玉米的退化马上联想到,如果把毒性强烈的结核杆菌,一代代培养下去,它的毒性是否也会退化呢?用已退化了毒性的结核杆菌,再注射到人体中,不就可以既不伤害人体也能使人体产生免疫力了吗?从1907年开始,两位科学家足足花了13年的时间,终于成功培育出了第230代被驯服的结核杆菌作为人工疫苗。如今婴儿“出生第一针”即为卡介苗。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随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病毒为嗜神经病毒。主要侵犯人体脊髓灰质前角的灰白质部分,对灰质造成永久损害,使这些神经支配的肌肉无力,出现肢体弛缓性瘫痪,俗称小儿麻痹症。本病可防难治,大多数小孩患病后会出现下肢肌肉菱缩、畸形,引起终身残疾。1953年美国四兹堡大学的约纳斯●沙克Jonas Salk)医生研制出脊髓灰质炎疫苗。这种疫苗称为去活化脊髓灰质炎疫苗(IPV),又称“沙克疫苗”,是利用3种血清型的致病性病毒株所研发的。这些病毒首先培养于一种称为绿猴肾细胞Vero Cell)的猴子肾脏组织,之后再以福马林处理使其失去活性。注射沙克疫苗可使血液产生以免疫球蛋白G (lgG) 为抗体的免疫作用,防止病毒血症的发生,并保护运动神经元,进而阻碍脊髓灰质炎的感染。

IPV疫苗效果很好,但还不是足够好,还不能完全有效地阻断病毒的传播,有效率在70%~ 90%左右,在沙克疫苗获得成功后数年,辛辛那提大学的阿尔伯特●沙宾(Albert Sabin)研发出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Coral poliovaccine, OPV),又称“沙宾疫苗”,与IPV不同,阿尔伯特●沙宾把脊髓灰质炎病毒,在猴子的肾脏组织及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中一代又一代的培养,直到筛选出致病力较弱的毒株,这种减毒疫苗取得了巨大成功。由于OPV糖丸疫苗接种简便,成本较低且便于运输,因此自1963年起,世界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均采用其作为主要免疫预防手段。

虽然OPV疫苗免疫效果好,作用时间长,但由于它是一种减毒活疫苗,本身仍具有潜在的致病危险,尽管这种风险机率极低,只有约1/250万-1/500万。而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的使用,则可以彻底消除由于减毒活疫苗引起的病毒感染等情况,以及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的循环造成的疾病爆发风险。

2015年1月1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批准了全球首个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的生产注册申请,并于6月30日正式上市。

该疫苗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研发,通过采用现行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生产毒株(Sabin株),经在Vero细胞生物反应器培养收获病毒,结合灭活疫苗生产工艺制备而成作为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产品,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成功实现了我国疫苗,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迈进,它的上市将对我国彻底消灭脊髓灰质炎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人类研发和生产疫苗的技术已越来越完善。疫苗接种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目前绝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都有强制性国家免疫接种计划,免疫计划中的疫苗均为制备方法十分成熟并具有长时间、大规模应用经验的疫苗。它将为人民生命健康撑起一面强大的保护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