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传隋朝留下的储备粮,唐朝又吃了50年,是史实还是杜撰?就离谱

 脑洞趣味历史 2021-11-29

“隋朝留下的储备粮又让唐朝吃了50年”,“贞观之治真相:李世民坐享隋朝可以吃100年粮食”……别再被骗了。

一、网上流传的版本;

浏览器的搜索栏已经确定了内容,我在检索“隋朝”、“粮食”、“唐朝”等词条作为关键词时,有太多的内容映入了双眼,我的眼前是目不暇接的,真真假假的,相互混杂的内容,第一时间还没办法确定内容的真假,但详细点进去看了看内容的时间后,我发现,我的搜索范围就小了许多了,就近几年而言,关于“隋朝留下的储备粮让唐吃了50年”、“贞观之治是隋朝的功劳”这样的内容并不少见,同样的,与之相反的反驳也不在少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搜集资料后,我得到了一些比较可信的内容,其中对于隋朝粮仓的夸赞让我一边震惊于古人的智慧,一边震惊于那些提供资料还做好事不留名的人。

其中有一篇资料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因为它有作为事实的史料与数据、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带上《资治通鉴》这样广为人知的著作、考古学家发现50万斤碳化米、记载存粮够吃50、60年。

此时我已经大致相信了,隋朝真的是个很牛逼的朝代,毕竟隋朝也确实有过统一中原这样的壮举,再让我相信他有这个能力并不难。

但由于生活中某些常识抨击着我对于这件事的看法,还有心里面一点点的严谨,于是我再一次查阅起书籍,看看其中是否有什么错漏,于是,我看起了最直接能证明其是否有错误的内容——他所引用的部分。

“自古以来,国之兴亡,不由积畜多少,唯在百姓苦乐。且以近事验之,隋家贮洛口仓,而李密因之;东都积布帛,而世充据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

嗯……确实,这部分内容确实是有的,并且在旧唐书中有提到,但是释义……如果只是从这一句话去讲的话,是可以有那个意思的,但要是顺承上下文去讲的话,可能释义就不太对了。

然后,我查了第二个部分。

额,好像,可能,大概,是对的吧?好吧,我说服不了自己,我无法苟同其曲解的含义,就像我在搜集资料中一眼排除的内容一样,其内容的错误太过明显,而这一篇,显然是我自己不细致没看好的缘故,所以,我才在一开始对其有了信任。

所以,说回来,有关隋朝储存粮食的事实是什么呢?

二.错漏一:原话出自李世民,但有人却故意曲解李世民的意思,宣传出了完全不一样的版本;

这件事情的真相还要从误会,或者说被曲解的源头开始讲。

“自古以来,国之兴亡,不由积畜多少,唯在百姓苦乐。且以近事验之,隋家贮洛口仓,而李密因之;东都积布帛,而世充据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

这是第一句。这话实打实是出自马周与李世民的对话之中,不过要结合原文去看,不能单独拿出来断章取义,人家原话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国家的兴亡不在于国家有多富,而在于百姓过得好不好,开心不开心,就拿最近的事情来说吧,隋的时候,那洛口仓被李密加以利用,东都积存布帛而王世充得以借力,西京的府库也为我们大唐所用,至今仍未用完。

先说那粮仓里的粮,当时是战乱,所以百姓是又穷又饿,没有办法,饿死的都死了,没死的也就啃树皮啥的,各地方的起义军,顺势就夺了他们的粮食救济百姓或者干脆起义军自用,而李密就是其中之一;东都的布昂和西京的府库那更和隋半毛钱关系没有了,那是李渊自己的财产,这些和隋,又有多大关系呢?

且咱再来说说原文,原文中马周让李世民对百姓好点,哪怕他已经施恩了,减少了赋税和劳役了,但想想汉朝文帝景帝之时,他们拥戴百姓才给武帝留下一笔财富,让李世民好好想想,如果高祖传位的是武帝,那汉能活个多久,然后这还不够,马周还举了个最近的例子,就隋炀帝,隋炀帝看不起周和齐两朝,他们现在也嘲笑隋炀帝,那外一日后是笑柄的就是他们呢?

人家,哪一句在夸隋朝富有了呢?只是在以前朝的教训来警戒李世民。

然后下面是第二句了。

“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很明显,这句话的误解在于重点抓错了。

人家李世民在说杨广荒淫无道,粮仓满的下面闹饥荒,他是一点都不肯分啊,宁愿是粮食都烂了也要自己享受,还加重赋税,搞得隋都要没了,他的粮食还剩天下百姓吃个五六十年。这还是再说百姓啊!而且那末年也不是隋炀帝的末年啊,是隋文帝杨坚的末年,人家讲的是隋炀帝因为他爹留下来的财产才有恃无恐,哪里是什么隋朝经济发达,给唐朝留了很大一笔财富啊。

三、错漏二:以古代的粮食储存条件来讲,粮食根本无法保存五十年;

说到这里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隋朝时候的粮仓了,在检索隋朝粮仓这样的词条的时候,我发现现在很多人对其赞不绝口,甚至有一些鼓吹的意思,但他们在鼓吹的时候,却忘记了一些常识,比如,即便是现在,正常谷物也不能够储存20年以上,那隋朝是什么黑科技才能够有这样50年的储存能力呢?

很明显,就是没有,而且,这个被鼓吹的粮仓有个很致命的问题,就是在隋朝的时候,洛阳含嘉仓还没有修好,是唐朝的时候才修好的,一个没有修好的粮仓如何去装粮食呢,所以,真相是,那50万斤碳化米,是来自这个误解者所贬低的唐朝的。

但前文也说了隋朝粮还剩有的,要说隋朝没有,就不对了,隋朝有这么多的粮,但是,人家是宁愿拿去做棺材本,也不愿意拿出来救济灾民,镇压暴乱啊。

荒唐啊!就是现在听了也觉得荒唐!但这件荒唐事还得从隋炀帝说起。

要说隋炀帝啊,到现在也还背着个暴君昏君的名头,是出了名的好享受,那京杭大运河是为了啥?他方便出去玩,搜刮民脂民膏,而不是为了商运。

他统治的晚期,天下百姓是真的遭不住那种剥削了,特别是底下的官员还在加重剥削百姓的情况下,揭竿而起,成了许多人的选择。

前面有说,在隋的时候,起义军是很多的,百姓也有很多饿死的,这个时候起义军也知道他们需要什么,需要百姓的拥戴,也知道百姓的拥戴怎么来——粮食啊。

在多方的占据下,隋朝的粮食真的有剩下吗?

当一波又一波的粮仓在起义军攻占下开放了,起义军的势力也是越做越大,最后隋王朝也是败在了起义军下。

咱最后再说说粮食储存这个问题,当时有记载,粮食最多储存个3-9年就差不多了,十几年的粮食粮,谁敢吃啊?

果然,想象很美好,现实很残酷,无论什么言论听过来都应该仔细地辨别一下真伪,不能是马马虎虎地就过去了。知道真相后,也可惜那隋时,也高兴这盛唐,可惜是宁愿烂了也不愿救济灾民,高兴是盛唐能崛起。

感谢大家的阅读,祝朋友们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觉得文章好的朋友们,可以关注一下吗,每天都会给您带来好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