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人最好的方式

 泠风思语 2021-11-29

/高英   〔原创作品〕

世间诸多道理都是相通的。

有时候,未必仅就做人悟做人。

自从关注因延期于2021年举行的东京2020奥运会上的乒乓赛事以来,对国乒的关注就没再停止过。

从东京奥运到西安全运会,再到威海乒超,然后到如今已经接近尾声的2021年美国休斯敦世乒赛,我看的不是球,而是人。

对于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来说,从优秀走向顶尖是非常艰难的过程。可以看到,人和人大为不同,有人会“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般地快速成长,有人则是慢条斯理地细水长流地成长,有人则可能裹足不前无法突破新的瓶颈。

这里所说的“成长”,不仅包括球技方面,而且包括运动员的心理、胸怀以及境界方面。

目前男乒队员樊振东被看好是可以接替马龙的男队领军人物,而孙颖莎则被评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女乒运动员。

挺有意思的是,无论是樊振东还是孙颖莎在竞技场上都以主动进攻的暴力特色为主,一旦被对手制约就很难发挥好自己的优势。

假如两人固步自封,就不会成为最顶尖高手。

可喜可贺的是两人都爱动脑筋,通过主动学习来积极完善自我,在场上就可以及时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如此一来,他们打球就不再只是依赖刚硬凶猛,有时候需要缓一缓、柔一柔,反而会提高成功率。

现在的樊振东日趋成熟,掌控局面的能力增强,以至于有了快慢随心、收放自如的感觉。孙颖莎毕竟更为年轻,有时还会跟对手硬碰硬地较劲,实在不行了才转换球风去以柔克刚,相信再打磨一段时间后孙颖莎也能完成新的蜕变。

对于乒乓球运动员来说,纯刚或纯柔都太片面,要想赢得胜利,除了球技和心态之外,场上的球风能转换自如才是制胜法宝。

我边看边慨叹,慨叹多了,就有了触类旁通的灵感,意识到做人也是这样:最佳境界既不是刚又不是柔,而是刚柔并济。

刚则硬,硬则易断;柔则软,软则显弱。

无数事实证明,一个脾气硬的人即使人品再好也明显容易得罪人遭遇非议,和人斗争的话往往自己先会受伤,“刚”颇有害;常言说的“人善被人欺”则说明一个人善良到软弱的地步只会任人拿捏,“柔”亦有度。

在和平环境的为人处世中,黑白分明地直来直去做人方式并非优点,无论世道和人心都很复杂,凡事既没办法非黑即白地一概而论,又不可自顾自地逞口舌之快。

与此同时,缺乏立场地一味迎合别人并讨好别人的友善方式更不足取,这种善良成软柿子的模样很容易遭人欺侮,毕竟并非所有人都会懂得尊重善良示弱者。

做人要有所“刚”,这“刚”是原则,是底线,是自信,是核心。

做人要有所“柔”,这“柔”是方式,是变通,是友善,是生态。

不过,这并不是提倡外柔内刚。因为外柔内刚有时只会被人看到外表之“柔”,从而被误解为“弱”,当有人欺负你时才表现出刚强来过于被动,不如防患于未然,让人在日常与你交往时就能感受到你虽然善良但是绝不软弱。

刚柔并济的做人方式显然是最佳做人方式,值得学习。

从小备受宠爱的我以前不但是外柔内刚的性情中人,而且平时在家里太刚而在家外易柔,有些“窝里横”的味道,常常既容易被自家人误解甚至曲解又容易被一些欺软怕硬的外人误当成软柿子来捏,真是得不偿失。

而今年近半百的我也在反思中开始了做人转型,希望自己变成刚柔并济的人。

谨以此文,与乐于不断完善自我的同道中人共勉。

高英写于20211129日,十月二十五,周一戌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