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探访红山玉制假作坊,一线制假流程大揭秘!

 自华居 2021-11-29

红山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原始文化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玉器在红山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称为“中华第一龙”的C型龙就是红山玉。

图片

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塔拉出

红山文化中的玉器,因价格被追捧得很高,在民间收藏红山文化器物热潮的驱动下,“假红山”文物不在少数。造假者为了以假乱真,将现代工艺和原始工艺相结合。甚至已经发展成为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连北京的潘家园市场也随处可见,而且多是大批量批发而来。

图片

潘家园古玩市场



红山玉的制假流程

1

使用割玉机,将批发来的玉料原石切割成符合产品需要的小块。

图片

2

由负责美术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玉料上勾勒图案。千万不要低估了技术人员的专业性,他的工作台上有一个书架,什么《古玉收藏入门百科》、《芥子园画谱》、《赤峰博物馆文物典藏》、《古董速查手册——玉器》、《中国玉器定级图典》……琳琅满目的专业书籍把书架塞得满满当当,有的书因为翻阅频繁还起了毛边,可见其理论修养非常到位。

图片

3

工人按照图案用电动设备进行批量生产,主要内容有成型、钻孔、镂刻、起花等程序。

图片

图片

4

制造仿古痕迹,对古玉的制作痕迹进行深度临摹,尽量达到神似的效果,比如用线锯模拟古玉制作中皮绳打磨的效果等等。

图片

5

使用酸咬、高温、油炸等工艺对玉石进行包浆、沁色做旧。酸咬所用的酸,一般有青氟酸、草酸、盐酸、硫酸等。比如制作沁色时,草酸就是专门用来沁鸡骨白的。

图片

草酸做旧

对包浆的模仿重点在一个度上,如果做得过了,便容易看出破绽。所以有时候高仿者会用一些碱土,将玉件包裹在碱土里面进行高温、骤冷等处理,以使碱性物质渗入到玉体的内部,并于皮壳表层产生一定的次生物质。

6

抛光,可分为“文抛”和“武抛”。“文抛”是把做好的玉器放入装有糖皮与规格在2500目以上的白钢玉砂的布袋里,以揉搓布袋的方式进行,也较为快捷。“武抛”就是使用机器抛光,虽然粗糙,但是快捷。

图片

武抛

7

盘摸,为求达到“熟坑”的效果,交给农村的妇女或老人贴身佩戴,过个三年五载再拿钱收回。

图片

这期间佩戴者不论劳动还是休息,坐卧起居时器物皆不离身。而期间不免会发生的磕磕碰碰,使仿品上产生一些细微的破损,这同样也是高仿者所要的“熟坑”效果。一旦流传到市场上就会很有迷惑性

8

进行包装出售。

图片

到目前为止,用科学的方法还难以鉴别玉器的年代,主要是根据它的材质、器型、纹饰、工艺、包浆、沁色等多方面来判断。古玉的色泽比较自然、通体有肌理,新玉的做旧处理或停留在表面,或因酸碱处理不当而破坏了玉本身的肌理。假玉做得再好也没有古玉的“精、气、神”,其神韵无法拷贝。买家要认真研究真正的红山玉。



对鉴定红山文化玉器的几点浅识

红山人在跨越达几千年的琢玉活动中,可以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了高超的琢玉技术。既使在琢玉工具高度机械化的今天,制作一个同样精良的玉器还都是望尘莫及,难以为之。

图片

了解红山文化的墓葬的特点,对正确甄别红山玉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已知的红山文化墓葬特点是:埋葬地点基本上都是在山梁或山顶上,相对地势较高,积石为冢,石板为棺,埋藏较浅,平均在地表下150cm左右,正处在北方冻土层之中。这种埋藏方式对随葬玉器至少会产生三个方面的影响:

一、要会看。就是以真正的红山玉的包浆为标准,细心揣摩,用心领会,不断积累经验。红山玉的器型有常见的,有几种器型组合的,也有各种图录里没有的。在不能照图索骥时,鉴别一个没有参考依据的玉器,对包浆的鉴识尤显重要。红山玉器因年代久远包浆一般都比较厚。玉器上如果出现相对较新的磕碰,磕碰处会有如同金属的电镀层脱落的感觉,足见其包浆之厚。这也是比较容易掌握之处。在提高目测水平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体会手感,更不能忽视了诸如放大镜等工具的作用。要把看到的和感觉到的都谙熟在心,因为,鉴识包浆靠的是感觉,感觉的深化才是灵感。

图片

二:红山文化墓葬的石棺空间比较小,加之埋藏较浅,包括墓主在内的腐蚀类物质会很快消失,有机类腐蚀质对玉器的影响应当说不会很大。加之北方地区的土壤普遍呈碱性,红山玉器上的白色片状沁偏多,实际正是这一地区性特点的反映。所以,红山玉的沁色远没有后代厚葬方式形成的沁色那样丰富多彩。既使与距现在只有几百年的清代随葬玉器相比,也是如此。同时,由于有机物质的侵蚀较少,与乳酸及油脂所形成的包浆不同,包浆多数是由于玉器本身氧化所形成,所以生坑红山玉器的包浆也显得比较暗淡、干涩。

图片

三:红山文化所处的北方地区冬季气候较冷,无霜期较短,且红山文化墓葬都处在冻土层之中,红山玉器历经五千多个寒暑,很难不留下岁月的痕迹,因此很多红山玉器都有冻裂纹和贯穿性水沁纹。更特殊的情况,是相对较厚的部位贯穿性裂纹反到更多。同样,也可能是由于膨胀系数不同的原因,有的玉器的表面还挤压进有沙粒,甚至与玉合为一体。有的玉器在包裹物去掉后,玉器表面会出现类似气泡状的压痕,或者是片状的瘢痕。但是,不论是哪种痕迹,其包浆在整体上是相同的。

图片

上述情况,在对红山玉器进行鉴别时必须加以考虑。要重视对红山玉器包浆的鉴别鉴识玉器的包浆是甄别玉器年代的重要方法。熟话说:包浆对,对九成;  包浆不对,一切全废。的确,包浆也是作伪者仿造高古玉器最难突破的一关,或者说,目前还没有哪个作伪者能够突破包浆这一关。鉴别红山玉器,同样也要把鉴别的重点放在玉器的包浆上。

鉴别红山玉的包浆:

一、要会看。就是以真正的红山玉的包浆为标准,细心揣摩,用心领会,不断积累经验。红山玉的器型有常见的,有几种器型组合的,也有各种图录里没有的。在不能照图索骥时,鉴别一个没有参考依据的玉器,对包浆的鉴识尤显重要。红山玉器因年代久远包浆一般都比较厚。玉器上如果出现相对较新的磕碰,磕碰处会有如同金属的电镀层脱落的感觉,足见其包浆之厚。这也是比较容易掌握之处。在提高目测水平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体会手感,更不能忽视了诸如放大镜等工具的作用。要把看到的和感觉到的都谙熟在心,因为,鉴识包浆靠的是感觉,感觉的深化才是灵感。

图片

二、要看到位。玉器表面的包浆多数可以通过“盘摩”的方式形成,甚至可以以假乱真。鉴识包浆一靠鉴识者自身的”悟性”,二靠积累经验。这里所说的“看到位”,也只能是一种经验的介绍。看到位,就是要看到应当特别加以注意的部位。作伪者在“盘摩”玉器时,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也难于达到经过几千年自然形成的那种浑然天成的感觉。在沟棱、钻孔、切口等处,其作伪的痕迹就很难完全掩饰,或多或少地会留有蛛丝马迹。只要发现某个部位的包浆与整体的包浆不一致,就必须认真审视,仔细甄别。因为,红山玉器历经五千多年形成的包浆,必须是整体一致的,决不会有特殊的部位。

图片

三、要消除低估红山人琢玉技术的误区。红山人在跨越达几千年的琢玉活动中,可以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了高超的琢玉技术。既使在琢玉工具高度机械化的今天,制作一个同样精良的玉器还都是望尘莫及,难以为之。

图片

因此,必须消除在琢玉技术上低估红山人能力的误区:

误区之一:红山玉器的钻孔,特别是对钻孔必然不对称,必须有两个错位的台痕。其实不然,很多具有一定长度的管状器、竹节型器的中间钻孔都是非常直的,说明那时红山人的钻孔技术已经相当过关。钻成蜂腰孔的原因,很可能是为了不使玉器钻孔形成过于锋利的缘口,切断系挂的绳子,或许还有其它原因,但绝对不是单纯的钻孔技术问题,切不可因“一孔之见”而看走了眼。

误区之二:玉器的切口不能是平直的。从牛河梁出土的大型勾云型器看,可以说红山人已经掌握了切割大型片状玉器的高超技术和方法。无论从哪个方面分析,切割制作长度达30cm、硬度超过6.5度、最厚之处仅为2mm的勾云型器,以皮绳为弓的那种我们现代人臆断出来的方法,实际是根本不可能的。必须承认,红山人那时已经完全能够在玉器上切割出相当平直的切口,其技术与现代人相比毫不逊色,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不能简单地以切口过于平直而作出否定结论。

误区之三:鸡骨白的玉器也要光亮,不会有表皮脱落的现象。这句话来自于一个对比大型玉猪龙真伪的文章,并且配有很高清晰度的照片。这一论断好像已经成为了一个经典的鉴别范例。实则不然,就好像从土里挖出的一块石头一样,可能一侧石面都已经风化掉皮,另几个面都依然完好一样。包括玉石在内的任何一种石头,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都有掉皮、龟裂、蚀变为土或者更加坚硬、美丽的可能,就好像是炭与金刚石,都是由炭元素组成但特性却完全不同。物质的某种特性的转化是大自然的一种造化功能,对发生在玉石上的任何一种情况都是有可能的,而不是不可能。

红山的范围除辽西、蒙东,吉林黑龙江河北河南甚至日本韩国俄罗斯都发现了史前时期的玉器。绵延数万年、跨越数万里,这么大的时间、空间范围,材料、工痕、沁蚀哪项你见全了?!红山文化绝不是一域之私,更不是一己之私,红山文化是整个东北史前时期的代名词。在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深入研究下,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玉石文化历史脉络逐渐清晰。纵观整个东北史前文化发展历程,时间跨度之大,发展区域之广,出土遗物之多令人惊叹。不仅展现了古人的聪明智慧,反映了古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更表明了古人为社会发展进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