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院书法教授王镛,无疑是个当代江南才子,他对中华传统文化有过较深的研究。特别是在书法创新上,有自己的一套理论,而且蛮有创新精神。譬如,以他为头创立的“流行书风”,就深得一些书法专家的称赞。 这些学院派专家认为,领略过“流行书风”风采的人,只需看一眼,就能受到强烈的艺术震撼。因为“流行书风”古拙简劲而又法度甚严,是一种传统与创新的结晶体,每次欣赏这样的书法作品,就仿佛心灵得到了洗礼。 王镛教授认为,笔用三分是需要功夫的,但古人用笔墨色基本一致,也较缺少变化,灵活性不强,这样肯定影响了艺术效果。而“流行书风”的出现,正是对这一缺憾的弥补。所以唯有不断创新,书法才能得以前进。 然而可能由于“流行书风”看起来笔法有些古怪,有的网友就吐槽说:王镛虽贵为书法教授,但他的书法创新很明显的受到了西洋美术理论的干扰,结果他的书法字不像字、画不像画,简直就像“人格分裂”的怪胎。 这就等于把王大教授的“流行书风”划入丑书一类,虽有创新成分,但艺术美感比较差劲,就是西洋人也不一定喜欢看。听到这样的议论,王镛教授则反驳说:老夫从来不写丑书,“流行书风”乃艺术创新、书法佳品。 当然,王镛教授的书法创新精神是十分可贵的,也值得尊重。可是,对于他强词夺理的“专业精神”,很多人是反感的。有网友就说:就算是长江边长大的人,也不能总以长江的浩瀚自傲吧?得听进不同的意见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