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37%的人选择“隐婚”,80后女性成主力军,又一大隐患悄然而至

 谢耳朵馆长 2021-11-29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好的婚姻是感情的最终归宿。对于世间的男男女女而言,也许许多人的理想都是能够在成年之后寻求一个合意的伴侣。
当然,这是我们从大部分人的观点出发得出的结论,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信息传播的飞速增长,现如今的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对于婚姻不再像之前的人们那样,认为这是人们生命中的一种“必然”了,甚至连男女之间的交往,都被许多人抵触。
比如诸多“宅男宅女”们,由于沉浸于单身生活的快乐之中,渐渐不愿再与异性接触。
当然,也有许多人会因为外界的压力而“被迫”选择结婚——最显著的压力也许就是来自父母和传统思想的,毕竟在中国传统文化看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自然而然的。
然而许多婚姻的组成都是比较“匆忙”的,一方面双方的结婚动机是被迫的,而不是发自内心的;另一方面这种结合往往是两人通过介绍认识,简单接触之后就举办了婚礼,也许还并不知道对方的真正性格和需求等等。
所以现如今的社会当中,年轻人对于婚姻的需求、满意程度以及离婚率都变得比较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社会当中的一些问题。

社会婚姻现状

根据我国民政部门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自2016年至今,我国的婚姻人数开始跌落到1142.8万对,一年之后的2017年则更加夸张,降至1063万对,而到了2019年,当年新婚人数更是不足一千万对。
与此同时,我国的离婚率高达43.53%,在这些离婚的夫妻当中,80后成为了主力军。
在2018年的上半年之中,中国有超过540万对新人走入婚姻的殿堂,同时却有193万对夫妻离婚。换言之,每天都有超过5000对夫妻选择离婚。
到了2020年,婚姻率及数量依旧持续下降。到了2021年,婚姻状况虽说有了一定的增加,然而对于整体的婚姻状况而言,也无疑是杯水车薪。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近年来的离婚率只增不减,抛开这些数据和状况不谈,更令人堪忧的是人们的心态,除了那些尚未没经历过婚姻,就对婚姻大事佛系至极的年轻人,还有走入婚姻后绝望离婚的80后、90后。
据相关统计部门的一组关于隐婚意愿调查的数据显示,还有37%左右的人会选择“隐婚”,其中80后女性成主力军,这一状况同样令人诧异。
总的来看,现如今这代年轻人眼中的婚姻似乎成了一种“难以触碰”的“骇人之物”一般,年轻人避之不及,那些有了一定年纪的“八零后”又在拼命从婚姻当中“逃离”出来。
所谓隐婚,也就是对内结了婚,对外是单身,自由之上就是深渊。这种看似自由自在的新型婚姻模式,实则潜藏着又一大隐患,婚姻伦理以及身份不明确问题,都会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利用隐婚之便谋取一定的好处。

婚姻变了吗?

既然今天的婚姻状况相较于之前很长一段时间的状况出现了较大变迁,甚至几乎可以说是一种“天翻地覆”的转变,那么我们不妨看一看,究竟是婚姻本身处理问题,还是参与婚姻的主体——也就是现今的年轻人发生了改变。
婚姻这件事情的本质其实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状态下是不太容易改变的,因为婚姻说白了,就是成年男性和女性组成的一个团体,并且该团体可以满足双方经济上的、性方面的以及对于下一代养育的需求。
只要人类社会没有本质上的改变,那么这种婚姻的本质就不会改变。
所以也许问题在参与婚姻的夫妻双方身上。我们可以来审视一下现如今年轻人的婚姻观以及从前人们的婚姻观。
在封建王朝时期,人们受传统儒家文化主导的观念影响极深,婚姻一方面是对于夫妻双方的一种义务,同时也是一种对于双方命运的“锁定”。
一旦两人成婚,那么之后的生活就是“男耕女织”的家庭义务,之后男性要负担起家中的经济重担,女性则负责诸多劳动及子女的养育工作。
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人们的思想相较于封建王朝时开放了许多,婚姻观念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
人们渐渐开始有了自己对于婚姻的看法,而不是一味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诸如《孔雀东南飞》那样的悲剧也少了许多。
彼时的人们在婚姻当中比较重视另一半的人品是否可靠、“出身”是否是“根正苗红”以及其工作单位是否是不错的单位。
因为在那个年代,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还不是特别高,许多领域百废待兴,人们的第一要务是携起手来投入到国家的建设工作当中去,所以择偶观和婚姻观受到当时文化的极大影响。
到了现代,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腾飞以及全球化的影响,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直线上升,几乎和几十年之前不可同日而语。
与此同时,某些消费主义、功利主义的思想也随着西方的风潮来到生活当中,年轻人渐渐变得有些浮躁。
在婚姻观念方面,另一半的人品、性格特点以及工作能力反倒不是重点,大部分人的注意力被“金钱”或者是“资源”这样的字眼吸引,并且许多年轻人不愿主动接触异性,只有实在不行的时候,才被迫选择婚姻,之后进入“隐婚”状态。

婚前该想些什么?

“隐婚”现象大面积出现的原因肯定不只有以上几点,但是我想要表达的是一点,那就是现如今人们整体的婚恋观也许应该改变一下。
与其在结婚之后选择“隐婚”,其实还不如一直保持单身自在。

婚恋观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而文化与社会发展之间是难以割裂的,但是毕竟不同个体之间是存在区别的,当你面对婚姻时,其实不妨仔细去思考一下某些问题。
1.两人是否真的相互了解?婚后生活是否会称心如意?
2.对方身上吸引你的点会始终如一的存在吗?
3.能否保持对于这份感情的忠贞?
所以当你想清楚这些之后,假如依旧对于婚姻一心向往,那么就证明你对于婚姻是有决心的。逃离“隐婚”的命运,其实并不难。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