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点就通:17条学中医的点悟之言!!!

 湖岳山人 2021-11-29

1、天下没有不“偏”的中医,“偏”说明有特长,是优点,是长期临症的结果,观古今历代名医大家哪个不“偏”,就是仲景亦对桂枝很感兴趣。但是不能“偏激”,真理多走一步就错误,说“阳”多“阴”少,或“阴”多“阳”少等等,那是经常找他看病的那堆病人。没有普遍性,这跟到饭馆吃饭是一样道理。

2。没有十全之医,不要相信书上说的“百发百中”做到十之六七已经是高高手了,那位大侠不信自己做做统计,就做你善长的那个病,疗效低的让你吃惊。

3。要团结,不要斗争,要善于学他人优点,再日脓的医生亦有绝招。


4。中医有“理论派”与“实战派”之分,理论型医生容易以点带面,治好一个病以为天下的病都是这样,还把他发挥成几大本书,靠看病吃饭的实践型医生常用药不拘章法,以有效为准,缺点是说的道理听不懂或说不明白。如果你是教书先生就多看“理论派”医生著作,靠看病吃饭就多读医案,看那些薄的书,看实战型医生的书,《伤寒论》就很薄吗。

5。开始看“医案”要看有头有尾的,最好是用成方取效的那种,而且要一二剂就见效,临床时好摹仿。可以有点间接经验。在我行医这个地方一二剂药不效病人就跟你拜拜了,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找你看病,既使是你后来成名了。到你有一定临床经验,对中医理论理解深时再广读各种案例,如“叶天士”指南,不然你无法借鉴。由此可见“传师”很重要,有老师带的学生真是辛福,要珍惜,象我这种无师之徒只有从“描红”开始了。


6。经常到药房看看,尝一尝药味,认一认中药长什么样,有条件的可在家里搞个小药房,有的中药性味并不跟书说的一样。我曾经欲把“蛤蚧”研粉,发现怎么可能,不知道古人是如何做的。


7。有空时把自己常用的方剂尝一尝,不是治病,剂量小点,就是尝这个汤药是什么味,有助你对方证的理解,套用陈修圆的话说“别有神悟”。虽然看病不是做饭,窃以为中医复方的雏形可能来至蹰房,《伤寒论》中的处方,不管酸甜苦辣味道都很正,不象后世有的方子,看是平和,那口汤药闻着都想吐。这种方子少开为妙。


8。“麻黄汤”没有书上说的那种利害,临床上以不限治疗伤寒表实证,普通风寒感冒咳嗽都可用,以不一定真要无汗,笔者同事一家老小,一年四季感冒都是一剂麻黄汤搞定,十多年来都是这样。

9。用熟附子不须用到100g200g,30g足也,笔者乃虚寒体质,每次感冒必用附子方愈,曾亲尝附子剂量与疗效关系,10g不行,20g有效,30g与100g差别不大,生附子10g抵50g熟附子。附子中毒不一定与大剂量有关,笔者所在当地附子是当菜吃每次一两斤墩猪脚吃,我抢救多例,都是吃的最少的,可能对乌头减敏感吧。
要用白附片,就是清水附片,口感好,安全,盐附子卤水太重。


10。几百个方子是要记得的,虽然有的方子你一辈子都不会用到,但是有提升功力的作用,中医只有达到由博返约时临床疗效才能稳定,治病才会有把握,一个病若你感到治法纷纭,可以说出几十种证型方药,那么你还没有完全掌握,真理都是简单的,哪有那么复杂,但是你已经有了灵活加减变通的基础。我近年来喜用“四逆散”加减治疗胃肠疾病,疗效可靠,有时把它当主药,有时把它当佐使,有时用它治表,有时用它治本,奥妙无穷啊。目的就是一个:恢复胃肠虚实交替正常节奏。


11。大多数疾病都会自己好的,前提是你不要去干扰它,脏俯的自我修复能力是很强的,药物是帮助而不是代替,越诅代刨就错了。


12。每一个“方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和人的秉性是一个道理,伤寒方尤其明显,后世时方亦一样,学方时不要只看治则功效,还要看它治的那些症侯或病,要学会找特征,好好体会,有些方子用药,主治,功效差不多但是临床疗效大相径庭。这可能就是某些医生强调“方证”的意义吧。桂枝汤若你只知道“调和营卫”而桂枝汤症状一无所知,那你肯定想不到用它,用了效果亦不会好。这就是伤寒方难用的原因。


13。看病时要经常作记录,就是写医案,感受“方”与“证”的关键所在,不要开的方子这次有效,下次同样的“证”又不知道用那个方了。同一患者同一个病,上次此方有效这次可不一定,辨证论治原则不能忘。

图片


14。自己生病时尽量自己开药吃,当你多数情况下可以搞定时,你的临床疗效肯定提高了很多。以药试病不是坏事,西医都还有诊断性治疗怕什么,当是你开的方一定要能说服自己。尽量用成方加减,不要乱堆砌药物,书上说的方子验案一定要自己理解了再用于临床(当然有可能理解错误),要做有责任的医生。中医辨证准确,方证合拍是有难度的,症状体征有时与“证”并不一致,不是有A就有B的关系,有时我都想变成患者肚里回虫看看是咋会事。


15。对脉诊至今仍不明了,我的体会是摸脉主要是感觉“气”的变化,机体与病邪斗争时首先是“气”动。而手太阴肺脉主周身之气,百病生于气,故摸挠动脉为准。例如:脉浮时“气”升,可能是正气出表驱邪,或邪火内发,再根据兼脉,有力无力,症侯体征定病位,病机,病性,病因等,另外正气出表是堂正之师,热邪内发是贼寇虽是浮脉但指下感觉不一样,自己体会吧,分清楚了你就不会把药用反了。


16。中医治病归根到底就是两招:“发扬”与“抑制”,气平则脉平,脉平则病愈。


17。不会每个人都成为名医的,但是不要做庸医,少打麻将多看书,最好看一些佛书,因为中医贵在悟,悟性不高的人,即使从8岁行医到88岁,也是庸医一个,而佛法可以提高人的悟性,人生要做的事很多,不要做只会看病的呆鸟。

推荐相关书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