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2万设计背后的思考:我们该为什么样的建筑买单?

 陈正兴 2021-11-29

建筑的审美标准,由谁来定?

132万的造价,在农村能建出一套什么样的房子?

最近,国内一档家装改造节目《梦想改造家》,因为最新一期内容——“二十个人的'空巢之家’”被推上了舆论风口。

这期的委托人想要改造西北乡村里的一户围合式自建房,“像这样的二层楼小洋房就好。”在与节目组沟通改造需求时,委托人老杜特意带大家去参观了邻居家。了解需求后,设计师与团队并没有采纳委托人的意见,而是给出了一套由红砖和木头搭建而成的交付方案。

“这是欺诈!”“退钱!”“道歉!”经过改造的乡村小院,让观众直言“梦想改造家的最差设计出现了”。花费132万却只盖出其貌不扬的“红砖房”,公众愤怒和质疑的背后,其实是设计团队对建筑的美学以及实用性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普通人与设计师对建筑的审美标准与立意可能不尽相同,但世界各地的地标性建筑,总会因其带来的愉悦观感、空间价值或历史文化归属被大部分人所认同。

建筑的艺术与价值,可以兼得

在国内众多的地标性建筑里,就有着许多极具设计感与城市归属感的项目。

2021年7月,世界知名建筑网站Architizer公布2021年度Architizer A+ Awards(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建筑类奖项之一)获奖名单,落地在中国的建筑斩获40多个项目获奖,其中便包括位于海南海口的云洞图书馆。

云洞图书馆在项目开展初期就被英国《泰晤士报》称为“2021年最期待建成的建筑作品”,今年4月在海口湾畔的世纪公园建成落地后,掀起一波艺术浪潮,成为一个承载了市民服务、人文构筑、 旅游地标、城市历史、文创开发等多核心内容于一体的高水平公共空间。

文章图片1

海口-云洞图书馆

36氪了解到,云洞图书馆是由海旅集团发起的“海口·海边的驿站”大型公共艺术项目中,首个落成并投入使用的的高标准驿站,也是一个预约制公益阅读空间,致力于推动海口公益阅读、提升城市人文氛围。

云洞的建筑设计出自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马岩松及其所在的MAD Architects 建筑事务所之手,“无尽的洞,每个小洞都是宇宙,也是一个个耳朵,让人倾听大海的精神世界。” 马岩松用这句话表达出了建造云洞的理念——“自 然·共生·未来”。

这座位于海口湾、面朝大海的图书馆,连接了城市与海岸、现实与想象。由白色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形的云洞未来感十足,多个半室外空间和平台内外合一,卷曲的混凝土墙体是连接不同空间的纽带,墙、地、天花板在有机形态的建筑结构中融成一体。 大大小小的孔洞是有机的呼吸口,也将自然光线引入空间的深处。 建筑外围的回廊灰空间给海口炎热的环境提供了遮阳和通风,让过往行人可以驻足,观海休憩。

文章图片2

云洞图书馆-书籍陈列空间

云洞整体分为图书馆和公共休息区两个部分,南侧是图书馆的藏书和阅读区,约14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可容纳近百位读者,和约有一万册的人文艺术类图书,主要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社会科学、艺术等门类,并精选出较经典、较有代表性的版本。并通过书籍陈列空间、阶梯式主阅读区、环廊阅读区、观海阅读区、儿童阅读区、屋顶观景花园馆内功能分区,为读者提供多样化阅读体验。

文章图片3

云洞图书馆-儿童阅读区

建筑北侧则是咖啡厅、开放式滨海休憩空间、公共及无障碍卫生间等24小时独立开放的配套服务设施。馆外草坪占地面积为4800㎡,与云洞共同构筑起了包括图书馆、景观台、露天表演等多个功能场所。除了日常阅读之外,观海、休憩、展会、演出......关于未来的想象都将在这个多维的时空隧道里成为可能。

建筑的未来,仍然值得探讨

《梦想生活家》引发的热议,和云洞图书馆掀起的艺术浪潮,让我们看到了人们对未来建筑的要求,已经逐渐从价值体现上升到了要兼具对艺术美感的体现,但建筑最终离不开核心的都是:服务于人。

将未来感注入在设计之中,是马岩松所在的MAD Architects 建筑事务所一直擅长的手法,“建筑最大可能地满足人的需求,这是必然的未来。我们的建筑绝不是追求形式上的新奇怪异,而是要创造未来。”设计师马岩松也将这一理念在云洞图书馆这个作品中做到了尽数体现。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如何将前瞻的设计思维与区域特色文化糅合,打造适应未来、满足各方需求的现代化宜居环境和公共空间,让人们愿意为其“买单”,仍然值得我们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