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一棵老杨树

 冬歌文苑 2021-11-30

一棵老杨树

我记忆犹新的是,在学校就读时的语文课本里,有这样一篇文章,叫《白杨礼赞》。该文浓墨重彩赞美的就是白杨树。

《一棵老杨树》和《白杨礼赞》里的树相比,虽不可同日而语,但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我的视野里,我每天都能目睹这棵老杨树的倩影。老杨树孤零零地生长在松树、柳树、槐树、臭椿树和海棠树中间,彰显生机勃勃,魅力独具。而它周围的这些树,却引以为自豪。它们众星捧月般,以老杨树为中心,生机盎然,绿色浓密地生长着。

老杨树虽说独树一株,它却能以老为荣,以老自居,俩人合抱也不能将其搂住,可见它的树干之粗,树龄之长。它挺拔伟岸,相貌非凡,它枝杈一律向上,密不透风,且紧紧地护卫着自己的躯干,彰显着精诚团结,一心一意。

老杨树至少有数十年的生长历史,它饱经沧桑,见证着世间的变迁和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它经受了数不胜数的风霜雨雪的洗礼。在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环境里,老杨树风吹不折,雨淋不涝,雪冻不死。可见生命力之顽强,意志之坚定,是多么的令人敬佩。

这棵老杨树生长的地方,原来是一座不足300户的村庄。缘于该地区重新规划,这座村庄被纳入拆迁的对象。村庄拆迁了,留下了一片废墟,同时也留下了这课老杨树。老杨树并不孤寂,人们清理掉废墟上的碎石瓦砾后,就开垦新土,植树造林,并移栽了许多新的树种,缘于这些新的树种在此安家落户,形成了一片新绿,同时也是以老杨树为中心,这就让老杨树不再孤单寂寞,而成为众星捧月般的老树神。

缘于老杨树极为普通,它又不属于名贵树种之列,各种病虫害就时常困扰它。虽如此,老杨树却坚贞不屈,傲然挺立,以自己旺盛和顽强的生命力与各种病虫害抗争着。经数十年的砥砺抗争,造就了这棵老杨树非凡的免疫力,无论怎样的病虫害对它都奈何不得,构不成威胁。

病虫害的威胁不存在了,再加上人们对它的精心呵护,致使老杨树根深干粗,枝繁叶茂,形成了庞大俊美的树冠,它投下的绿荫有很大一片。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它为人们挡光遮阴,给人以舒适凉爽之感,是功不可没。

以老杨树为中心的这片树林,正好处于闹市之中。缘于此,也就为忙里偷闲的人们提供了一处绝佳的消暑纳凉,看书学习的好去处。有的人为使自己或他人更好地在老杨树下呆的舒心惬意,便把老杨树下的杂草拔掉,把枯枝败叶清除。之后还在老杨树的下面,从别的地方搬来石块摆平放稳,铺上坐的布垫。然后背靠老杨树,手里捧着一本书,似乎与世隔绝,让心平静下来,把目光伸进字里行间,细细品味,慢慢解读,是别有韵味。读书看累了,背靠老杨树小憩片刻,或把疲倦的眼神投向翠绿的树叶。清风徐徐吹来,枝叶摇曳,发出抑扬顿挫的声响,别有一番诗情画意。

老杨树本身枝繁叶茂,它的周围又是一大片众多树种组成的树林。满目青翠的绿构成了美不胜收的绿色环境,让人流连忘返,为之陶醉。因此处的含氧量极高,而被人们视为闹市中的世外桃源,也就顺理成章。

这一切都归功于老杨树,因为它的存在,而让世界充满了绿色,充满了勃勃生机。它奉献给人类的是满目青翠的绿,展现的是自己旺盛的生命力,而它的索取是自然界中的甘霖雨露和自己脚下的一方贫瘠之土。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王丙月,北京人,1966年4月出生,爱好文学,擅长写作,业余爱好广泛。22岁那年担任报社通讯员,曾发表过多篇散文、随笔。对文学事业一如既往,笔耕不辍。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