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eep NZ︱亚历山德拉(Alexandra),奥塔戈之心驿动不休

 新西兰导游天舒 2021-11-30

关于亚历山德拉山上的大钟一直有很多人替它操心,去年还一度停摆,被人讽刺说“一天只有两次是准时的”,不过最近终于要玩出新功能——据说居民想不起倒什么垃圾桶的时候就可以抬头望一下,大钟的颜色会告诉你。而且对于工党政府发明的“红绿灯”防疫系统,这可真是再合适不过的一个发布平台,建造者们算是未卜先知呀!

亚历山德拉(Alexandra)的名字源自丹麦的亚历山德拉公主,1863年,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子爱德华与亚历山德拉公主大婚,新西兰就将原来叫“Low Dunstan”的地方改做公主的名字,差不多相当于我们时代管一个地方叫“戴安娜”。1901年,爱德华即位为英王,亚历山德拉也从王妃成了王后,前后十年的时间。

亚历山德拉在淘金时代是区域的中心,初期一些容易采掘的浮矿采得差不多后,开始在河底淘沙筛选,当时在克卢萨河和之流中行驶着无数的挖沙船,日夜不停将河底的泥沙淘沥,获得黄金的同时产生无数的尾矿渣和巨大的噪音,烟尘污染遮天蔽日,所有的尾矿渣都甩到一个叫做 Earnscleugh的地方,这里荒芜凄惨,到处都是塌陷的空洞,几乎像外星景色,往好里形容如同巨人犁过的田地,数百米宽令人敬畏,而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提及。(下次我可得去看看)

亚历山德拉最著名的景观有一个山坡上的大钟,不过要去看钟需要通过一座摇摇晃晃的小桥,它的名字就叫“摇晃桥”(Shaky Bridge),桥的诞生也比较有意思,1863年Manuherikia河上的交通进行招标,中标的又是Henry Hill,算上这个已经是第九个渡口都被他拿走了,这种事实上的垄断让本地人非常布满,于是经常私下通过,为了协调这些矛盾才衍生了造桥的念头,后来花费不到一千块钱造出了这座不怎么结识的单跨悬索桥,结果没用上几年,1906年公路桥的投运使得摇晃桥失去了大部分意义,后来就成为一个人行桥,而且还经常面临维修经费不足的问题。

山坡上的大钟是1968年造的,倒也没有其他什么特别意义,无非就是希望给城镇弄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物件,这座大钟造价3000块钱,直径11米,投运后由Jaycees负责运营,Jaycees是上一代人有所了解的一个机构,可以称之为“青年会”,二战后是这个机构最为活跃的时代,该组织为新西兰社会基础设施做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贡献,几乎每个社区都有Jaycees建造或援助的设施,不过到了新时代,物是人非,当年的兴旺早已不再,2009年Jaycees宣布倒闭,大钟的运行就交给了狮子会负责,这也是一个慈善性质的国际型组织,有兴趣的人可以自行搜索。

这就是抢了摇晃桥风头的公路桥遗址,如今只剩下两个拱门桥墩,1882年,漂亮的朱红色悬索桥正式穿过拱门开通,成为城镇的最佳景观,一直到1958年,之后才是旁边造出来的新桥,相比之下平淡无奇。

黄金没得采了,开始种植水果,从1864年起就有人尝试种植葡萄,这些努力在许多年后终于获得了回报,作为中奥塔戈地区的六个葡萄亚产区之一,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个产业才蓬勃发展起来,而且出产了世界级的葡萄酒,另外樱桃、油桃、杏子、苹果和李子等水果也都纷纷销往全国各处,成为重要的水果基地,每年9月份这里还会举办盛大的blossom festival ,首次举办于1957年的花卉节是新西兰此类节庆日中最为盛大隆重的一个。

前一篇:《中奥塔戈︱屠夫沟(Butchers Gully)》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