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史上,发生过太多场战役,不仅消耗国力,还极大可能名不聊生,让百姓受苦受难。每个朝代的军队人数各不相同,唐朝大概57万人,宋朝大概160万人,明朝军队高达220万人。每个朝代都经很多战役,百姓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唐朝兵力虽然不及宋、明,但唐太宗也发动过不少战役,还要开疆扩土,但是却并没有对百姓造成很大负担,反倒国运昌盛,这到底为何呢?其实,主要与李世民采取的军事制度、李世民的军事才能以及将领们的配合有关。 隋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一.府兵制度 首先,唐太宗时期经历很多战争,但依然开创了大唐盛世,是因为他完善的府兵制度,能够即使补充大量兵力。 有史料中提到,李世民继续沿用了府兵制度,府兵自行准备兵器和粮食,国家律法上给予了优惠政策。而且李世民在挑选士兵时,优先选择土地多的人。和平时期,府兵化身农民参与耕作,战争时期扛起武器上阵杀敌,唐朝府兵可达到六十万人。 由此可以看出,李世民实行府兵制度,府兵自行准备武器和粮食,大大控制了军事方面的开支。制定优惠政策,提到农民们参军的积极性。府兵主要选择较为富裕的人参加,承受的负担也不会很大。最主要的一点是兵农合一,战时参与战争,现闲时参与耕作也可以达到练兵的效果,保证军队一直具有较高战斗力。所以说,唐太宗期间发生过很多战役,仍然能够保证国泰民安,与军事上实行府兵制度有很大关系。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 二.李世民军事才能出众 其次,李世民的军事才能突出,在战争中行事果断善于谋略,能迅速结束战争,使得当时社会较为稳定。 李世民的第一场大战,平定陇右之后直逼关中,第二场大战打败刘武周,顺势复代北,第三场大战洛阳虎牢战役,亲自率领部队打王世充,由于敌军支援部队轻敌而取胜。攻打吐谷浑,任命李靖领兵入青海击溃敌军,斩杀吐谷浑的王。对战可汗慕容伏允,唐军生擒敌军首领。对抗突厥时,六路大军齐发,最终李靖率军到达马邑,快攻消灭东突厥。 由此可以看出,李世民在对内的三场战役里,可以清晰出敌我双方的优缺点。洛阳虎牢战役中,看清敌方援军自大轻敌,驰援失败,让敌军自乱阵脚。再有李世民头脑冷静、行事果断,对外扩张时用兵神速,迅速斩杀敌方首领,迅速解决战斗,尽可能降低战争对百姓的危害。所以说,唐朝发生过很多战争,百姓们仍然可以安居乐业,是因为李世民军事才能突出,能够迅速解决战斗。 三.番将忠心支持 最后,唐太宗打仗的时候,得到了大量番将支持,才使得大唐一直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 有史料中提到,李世民在攻打刘黑闼、薛举等人时,有西突厥的特勒史大奈的相助,还被大唐册封了右武卫大将军。突厥可汗的儿子社尔,在在公元前647年领突厥人马助大唐击败龟兹。突厥势力执失思力,也曾进攻过吐蕃。唐太宗曾召集契丹等各个部落,分兵攻打高句丽。 由此看出,唐太宗在征战四方时多次有番将领兵相助。很多部落将领愿意臣服于大唐,并且在大唐开疆扩土时进行支援,从而增加了胜利的概率,大大降低唐朝征战的成本。战争不需要投入太多的财政,自然不需再百姓身上增加太多税收,百姓可以安稳生活。所以说,唐太宗虽然发动过很多战争,但依然能够保证百姓安居,是因为有番将支持,降低了大唐参与战争的成本。 唐朝兵马 综上所述,李世民在开疆拓土时打过不少仗,仍然能使得过国家昌盛、百姓安居,主要在于他出色的军事能力和号召力。实行府兵制度保证军事实力,行事果断缩短战争时长,得到番将支持降低战争成本,从而保证国力强盛,百姓不受战争之苦得以安居乐业。 在当今社会的我们看来,似乎并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对立面。一些看似危害很大的举动,也许可以既避免其危害,又能够发挥出它的价值。如果有足够经验和智慧,可能会发现“新大陆”。 参考资料: 1、《新唐书》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 2、《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 3、《册府元龟》宋真宗赵恒命王钦若、杨亿、孙奭等十八人一同编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