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2W毛坯房,引3亿网友吐槽:中国乡村,要毁在设计师手里了?

 普象工业设计 2021-11-30

拍了七年的《梦想改造家》,翻车了。

3亿网友一致吐槽,评分直降到3.4分

 
132W巨额费用,造出一个真人CS野战场。

像监狱,像公厕,唯独不像老人安度晚年的家。

闹哄哄的舆论风波,不禁引人思考:

意图进入乡村,以分得一口“乡村振兴”红利的设计师们,你们真的懂乡村设计吗?

 


被毁掉的乡村
 
近几年,由于年轻人对归隐自然的追捧,乡村成为设计圈的香饽饽。

而空谈美学的设计师们,来到乡村,大笔一挥。

其凌驾于“实用性”之上的纯景观建筑,给乡村带来的不是新生,而是面目全非。

 
#忽略需求的艺术自嗨

看看节目中大爷的房子,一个完全不适合大西北环境的砖头盒子

简而言之,就是“没法住“。

 
首先,最显眼的就是红砖。

其不合理处在于,红砖反碱严重,保温系数极低大西北一到冬天,红砖房冷得彻骨。

红砖加镂空的设计,更是加重了这个问题。


往里走,浴室也是全红砖。

而红砖易吸水,吸水后长青苔,还松软坍塌,压根不适合用在潮湿的浴室。

 
其次,布局不人性化。

封闭的天井,狭窄的走廊,2.5米高外墙,除客厅外,内部采光极差

老人走在里面,最容易磕着碰着。


且老人一再强调家里人口众多,几代人聚在一起有20多个人。

但房屋仍只保留了一个8人的小餐厅。


10多个孙辈,全屋没有一处儿童房,没有一处低龄化设计。

二楼天台更是仅40米矮墙做围栏。

何以连最基本的安全问题,也要为设计让路?



乡村设计,如果不能真诚地从村民出发,关注其生活质量与成本,让建筑做到因地制宜,又何谈“以设计造福乡村”呢?

节目组对此的回应是“房子还没造完,开春继续动工”,明年房子到底会怎么样,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千篇一律的乡村开发

除了考虑建筑的实用性,深挖乡村的独特属性,也是设计的一环

曾被冠以“成都清明上河图”的龙潭水乡古镇,耗资20亿,却在开业四年后,成了一座空城。

▲图源@ATtoWhere
 
当时,古镇建筑风格的概念是:东西合璧,南北交融。

既有南派建筑的精致,又有川西建筑的恢弘。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龙潭水乡的杂糅属性。

▲图源@风间铉

以水乡为主概念,水乡由三个岛组成,岛之间又有21座不同风格的拱桥。

水上风格各异的游船往来如织,说是成都平原独具风格的游览景观,但更接近于微缩的古镇大集合。

 
乍一看,美则美矣。

实际上,飞来的文化难以落地生根反而让成都失去了原本的个性。

游客来到古镇,无法从心理上与其产生共鸣,这个古镇充其量就是个行人匆匆的美食街。

 
风光看腻,人们也就不再愿意去了;生意难做,商铺也就一家接一家关闭。

这个急吼吼造出来的水乡,最终被时代遗忘,被时代抛弃

可惜的,是又一个逝去的乡村。

 


好的乡村设计
是锦上添花
 
乡村的新生,有很多方式。

设计,应以一种谦虚的姿态,不破坏其原有秩序的基础上,重构乡村之美。

有所求,亦有所留。


#翻新,但要守住文化的根

福建建宁溪源乡的上坪古村,一个可以追溯到唐朝末年的古老村落。

在设计团队的努力下,有了全新的面貌。

 
把已残破的杨氏学堂,改成了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气息的书吧。


挑选闲置的仓库、杂货间、猪圈等,化身擂茶馆、休息室等公共区域。


为了留住上坪古村书香、廉洁的文化气息。

保留了大量的村庄历史文化,例如传统制烟工艺。

▲烤烟房

同时,设计师还提取文化要素,打造系列文创产品和旅游纪念品。

 
古村还是那个古村,但人们惊喜地发现,它更生动,更有趣了。

从面子到里子,古村又重焕光茫。


 
#从人的需求出发

设计师张雷在《梦想改造家》第五季中的作品:抱团养老的家。

真正关注村民的人居环境,使三个家庭,有了心安的栖息地。

 
这座建于1983年的老宅,是老奶奶住了快一辈子的家。

但年久失修,漏水、漏风等问题越来越严重。

考虑到奶奶离不开乡村,孙女和孙女婿拼拼凑凑掏出100W,决心把老屋重建一番,作为奶奶、父母们的养老之家。


在设计师张雷的空间魔法下,一座雪白的“城堡“在农村田野上亮相。

柔和的纯白色,以一种醒目的姿态,成为村里的新成员。


内部布置简简单单,正适合老人居住。

保留了大量的老物件,这么做,实际上是为了让奶奶能在新家住得惯。

用着老物件,睡着老板床,心安。


厨房的灶台,也是为了奶奶准备的。

特意从外地请了做老式灶台的师傅。

一是老人多年独居,做菜做习惯了,二是新式厨具,老人未必用得惯。


仔细观察还可以发现,地板用的都是特殊材质。

一种用于装饰水泥的防滑地坪,比一般地板软,适合老人踩踏,又很好打理、耐脏。

 
另外,腾出了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场所。

楼房中间的天井,天气好可以一家齐聚,边吃晚饭边赏月。

显然,设计师记下了节目开始儿子说的“在天桥吃西瓜乘凉”的温馨回忆。

 
可以说,每一处细节都站在住户的角度考量。

而设计本身,便扮演起了家中温馨氛围的守护神。

这样踏实的房子,一家人自然是满心欢喜。

 
#以设计为起点,推动乡村经济

从一座房,到一个村。乡村设计的职能,也在从提高生活质量,到向经济振兴不断过渡。

吕品晶,时任央美院长。走遍黔西南,实打实关注农村发展的建筑师。

跟着吕教授的目光,我们可以看到如画的风景下,是一个原始的百年老族-黔西南册亨县板万村。


随着越来越多人搬到山脚的新寨居住,山顶的吊脚楼愈显得荒落。

房子一旦倒塌,其承载的百年文化内涵,也将轰然消失。

吕教授要做的,就是在村落尚且完整之时,尽力抢救它。

 
这一次的改造,不再是一座房屋,而是一整个百年老村。

整体上古寨的风貌不做变动,保留传统的木制结构,用新技术,延长它的生命周期。


对于这一举措,不少村民质疑:房子又回到老样子,但我们只想要高大的新楼房。

吕教授的回答是:保留传统,发展旅游业,推动经济,让村民有收入。

▲大量的老物件被收集起来,开了一个小小的博物馆。

▲新建陶窑,恢复村里烧陶的传统手艺。

▲锦绣坊,共六台织布机,供女工们织布、售卖,作为收入。
 
最重要的是,孩子们有了宽敞整洁的学校。

食堂、图书馆、教室、游戏所,还有电脑机房,留守儿童们可以在这和父母联系。


这一次浩大的工程,得到了政府、企业等多方的关注和支持。

项目完成后,大量的志愿者涌入山村,传授知识。

一间间民宿被开启,旅游业也渐渐冒头,村民的日子终于好过了。


作为设计师,吕教授两个月回一次板万村,时刻关心村子的发展变化。

这一切,早已超出设计师的职责范围。

 
中国大地,两百多万个村庄。

诚然,乡村需要改变

但每个村庄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因此,乡村改造没有一个固定的方程式。

所谓好的设计,便是在尊重的前提下,让乡村获得一种可持续的生命力。


图片均来源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